珀枕鸣唐:长安医缘记
楔子
开元二十八年春,大明宫的紫宸殿飘着西域进贡的郁金香香。杨贵妃斜倚在软榻上,指尖拂过一方刚送来的琥珀枕——那枕长二尺许,通体如蜜蜡般澄澈,日光透过殿宇的菱花窗,落在枕上,竟映出细碎的云纹,仿佛将千里之外的天山云雾封在了里面。
“这便是西域都护府说的‘鸣珀枕’?”玄宗坐在一旁,目光落在琥珀枕上,满是好奇。话音刚落,殿内忽然静了下来,只听琥珀枕中传来一阵轻细的声响,似凤鸣掠过竹林,又似清泉淌过石涧,殿外的春燕竟循着声,绕着殿檐飞了三圈。
“果然会鸣!”杨贵妃惊喜地将枕抱在怀中,只觉一股温润的暖意从枕中传来,顺着衣襟蔓延至四肢,连日因心悸泛起的烦躁,竟消散了大半。此时,太医院院正苏敬正立在阶下,见此情景,心中一动——他早年曾读《拾遗记》,载汉武帝时西域琥珀“静室自鸣,吸纳灵气”,今日亲见,更觉这琥珀绝非寻常饰品,或许藏着疗愈的奥秘。
苏敬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贵妃娘娘,此珀温润含光,鸣声清越,臣观其性,或可安神定志。方才娘娘抱枕时,眉宇间烦躁渐消,正是其气滋养心神之兆。”玄宗闻言,笑道:“苏院正既懂医理,便替朕好好琢磨这琥珀的用处,若真能护佑贵妃安康,便是大功一件。”
杨贵妃将琥珀枕贴在脸颊,只觉那暖意似有灵性,竟顺着经络缓缓游走,连夜里多梦的疲惫也轻了些。她望着苏敬,轻声道:“苏院正若能探出这琥珀的医效,本宫便将西域送来的琥珀碎块,都拨给太医院,供你研究。”
日光渐斜,琥珀枕的鸣声渐渐淡去,却在苏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望着殿内那方泛着柔光的琥珀枕,想起《神农本草经》中“琥珀主安五脏,定魂魄”的记载,又念及民间偶有“珀粉治惊悸”的传闻——或许,这宫廷中的灵异之物,终将在医道的实践中,化作护佑长安众生的良药。
上卷 第一回 贤妃夜寐扰惊梦 珀枕初显安神功
开元二十八年暮春,大明宫的掖庭宫总透着几分沉寂。贤妃韦氏近来总被噩梦缠扰,每夜刚合眼,便梦见自己坠入漆黑的深潭,挣扎间竟惊出一身冷汗,久而久之,脸色愈发苍白,连梳头时都能扯下大把青丝。太医院的御医们换了好几副安神的汤药,从茯神远志汤到酸枣仁膏,都不见效。
“苏院正,再这么下去,贤妃娘娘怕是要垮了。”掖庭宫的总管太监急得团团转,拉着苏敬的衣袖,“您是太医院的顶梁柱,一定要想想办法!”苏敬来到贤妃的寝殿,见韦氏坐在窗前,眼神空洞地望着庭院的梨花,连他行礼都未察觉——这是“心神失宁,魂不守舍”之症,若再拖延,恐伤及心阴。
苏敬忽然想起杨贵妃的琥珀枕,心中有了主意:“总管,烦请您向贵妃娘娘借那鸣珀枕一用,或许能解贤妃娘娘的失眠之苦。”总管虽有疑虑,却也别无他法,当即去长生殿求借。不到一个时辰,琥珀枕便送到了掖庭宫,韦氏见那枕通体澄澈,泛着温润的光,竟生出几分亲近之意。
当夜,韦氏将琥珀枕枕在颈下,刚躺下,便觉一股暖意从枕中渗入,顺着颈椎蔓延至胸口,白日里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更奇的是,她闭上眼后,竟未再坠入深潭,反而似置身于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原,耳边有轻细的鸟鸣——正是琥珀枕中曾出现的凤鸣声。这一夜,韦氏竟睡得安稳,直到次日清晨被晨露打湿的窗棂唤醒。
“娘娘,您终于睡好了!”宫女见韦氏面色红润,惊喜地喊道。韦氏摸了摸枕边的琥珀枕,笑道:“这枕真是神物,不仅睡得香,连心口的闷痛都轻了。”苏敬赶来复诊,见韦氏脉象已从细弱转为平缓,心中笃定:“琥珀性平味甘,归心经,其暖意能温养心脉,鸣声能安抚心神,正是对症之药。”
他当即在《太医院病案录》中记下:“贤妃韦氏,患‘心神失宁’症,夜寐多梦,心悸乏力。借贵妃鸣珀枕枕之,当夜安睡,三日后症状尽消。案:琥珀能安神定志,其性温润,宜于虚证;若为实证,需配朱砂、磁石,以防助热。”
此时,西域贡使恰好来访,听闻琥珀枕治好了贤妃的失眠,笑着补充:“苏院正,我西域民间,若遇小儿夜啼,会将琥珀碎块磨成粉,混在羊奶中喂服,效果与琥珀枕相似。只是宫中的鸣珀灵气更足,效果才这般快。”苏敬闻言,忙让下属记录下这民间用法——这正是“实践先于文献”的印证,宫廷的灵异之物,终究要与民间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医效。
上卷 第二回 棣王惊风危旦夕 珀粉巧解急危症
开元二十九年夏,长安突发暑热,大明宫的皇子们多染了暑气,其中棣王李琰的病情最重——他午后在御花园玩闹时,突然倒地抽搐,牙关紧咬,双目上翻,嘴唇泛出紫绀,太医们围在床边,用了掐人中、灌薄荷水的法子,都没能让他清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