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泽衡:草木间的阴阳秤》下卷

《泽衡:草木间的阴阳秤》

下卷·衡道流转古今同

第五回 金元争鸣 衡道各彰

金元时期的医坛,如一场激烈的“秤星校准”,各家学说围绕“攻补”展开辩论,而泽泻始终是各方都无法回避的“平衡砝码”。李东垣站在“脾胃论”的秤台后,强调“土能制水”,他用泽泻时必配白术,说:“泽泻利水,如开渠排水;白术健脾,如筑堤固土,缺一不可。”

有个粮商,常年囤积粮食,积劳成疾,得了“脾虚湿盛”之症:吃不下饭,肚子发胀,下肢水肿。先前的医生只用苍术、厚朴燥湿,结果越泻越虚,连走路都打晃。李东垣为他诊脉后,开了“泽泻白术汤”加人参:泽泻三钱导湿,白术五钱健脾,人参二钱补气。

“这方子像给粮仓通风,”李东垣对粮商解释,“既要把霉气排出去(泽泻),又要让粮仓结实(白术、人参),不然风太大,会把粮仓吹塌。”粮商连服十日,水肿消了,胃口开了,连秤粮食的力气都回来了。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写道:“泽泻之泻,必赖白术之补,如秤之有砣,杆之有系,方能稳准。”

而朱丹溪则从“滋阴降火”的角度运用泽泻。他治疗一个“阴虚湿热”的书生,书生熬夜苦读,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阴虚),又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湿热)。朱丹溪用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却特意加了泽泻:“阴虚如池浅,湿热如池淤,不把淤清掉,光加水(滋阴),池还是浑的。”

书生服了方子,湿热去而阴液存,后来还中了举人。朱丹溪的弟子问:“先生常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何还要用泽泻泻下?”他指着窗外的泽泻田:“你看这草,生在湿地却根不烂,就是因为它能泻湿而不伤本。滋阴时加泽泻,如煮茶时加竹沥,去浊而保清。”

这场横跨百年的“衡道之争”,没有赢家,却让泽泻的“平衡哲学”更加清晰:它不是单纯的“泻”,也不是单纯的“补”,而是根据病情调整“秤星”的支点,在攻与补之间找到最精准的刻度。

第六回 六味定型 秤法归一

明代的医家们,在金元各家的基础上,将泽泻的“衡道”融入成方,其中最精妙的莫过于“六味地黄丸”的定型。薛己在《内科摘要》中,明确了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的配伍比例,像给这架“六星秤”刻上了永恒的刻度。

有个宦官,因“房劳过度”得了“肾阴虚夹湿”之症: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却又小便浑浊、阴囊潮湿。他偷偷服了鹿茸等补药,结果越补越胀,连路都走不动。薛己为他诊脉后,叹道:“你这是给漏船装货,不先堵漏洞(泻湿),装再多货(补阴)也会沉。”

他开出六味地黄丸:熟地八钱补肾阴,泽泻三钱泻肾湿,其余四味调和阴阳。宦官服了一月,不仅阴虚症状减轻,湿浊也消了,连走路都稳健了。薛己解释:“熟地如濡养肾水的源头,泽泻如疏通肾水的河道,源头足而河道通,肾才能安。”

这一配伍被后世奉为圭臬,药铺里甚至出现了“六味铜秤”,秤杆上刻着六味药的固定比例,抓药时只需按刻度取用,确保“补不壅滞,泻不伤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意收录了这个方子,批注道:“泽泻配熟地,如鸟之有翅,车之有轮,缺一而不可行远。”

此时的民间,也流传着关于六味地黄丸的歌谣:“熟地厚,泽泻流,山萸山药把精收;茯苓淡,丹皮走,六味合秤病自休。”歌谣里的“流”与“收”、“淡”与“走”,恰是对“衡道”最朴素的诠释——泽泻的“泻”,从来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让“补”更有效。

第七回 温病学派 衡道新诠

清代温病学派的兴起,为泽泻的“平衡哲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叶天士在治疗“湿温”病时,发现湿热胶结,单纯清热则碍湿,单纯祛湿则伤阴,唯有“清热祛湿并举”,才能解开这对矛盾,而泽泻便是其中关键的“解结者”。

苏州有个绸缎商,暮春时节得了“湿温”,高烧不退,胸闷腹胀,舌苔黄腻如涂油。医生用了白虎汤清热,结果烧没退,反而拉肚子;又用藿香正气散祛湿,却越治越烧。叶天士诊脉后说:“这是湿热裹在一起,像油拌着面,单用热水冲(清热)冲不散,单用手揉(祛湿)揉不开。”

他开了“三仁汤”加减,其中用泽泻三钱,配合滑石、杏仁,既清热又祛湿。绸缎商服了三剂,烧退了,腹胀消了。叶天士在案后写道:“泽泻能导湿从小便出,如给湿热开个出口,不与清热药争功,却能助其成功,此‘衡’之妙也。”

吴鞠通则在《温病条辨》中,将泽泻用于“下焦湿温”的治疗。他创制的“茯苓皮汤”,用茯苓皮、泽泻、猪苓等利水,却加了滑石、竹叶清热,说:“湿在下焦,如涝洼积水,既要抽水(泽泻),又要晒田(清热),水干而田不裂,方为上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