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白术在常用的方剂之中出现的频率及名医使用

白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核心药材之一,其功效全面(健脾、燥湿、益气、安胎等),在调理脾胃、祛湿、益气等类别的方剂中应用极为广泛,是高频次出现的药材。从经典方剂到现代临床常用方,其出现频率显着高于一般药材,尤其在以下几类方剂中占据核心地位:

1. 经典方剂中的高频出现

在中医经典着作(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的核心方剂中,白术的出现频率极高:

- 《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载方约320首,其中含白术的方剂近40首,占比约12.5%,涉及祛湿、温里、补益等多个类别,如五苓散、真武汤、理中丸、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官方方剂集,收录大量常用方)中,含白术的方剂超过50首,占其载方总数的15%以上,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后世加减版常用白术)等。

2. 现代临床常用方剂中的占比

在现代《方剂学》教材(中医本科核心教材)收录的300余首常用方剂中,含白术的方剂约50-60首,占比17%-20%,且多为“基础方”或“高频实用方”,主要集中在:

- 补益剂(尤其是补气剂):几乎所有健脾补气的核心方剂均含白术,如四君子汤(基础方)、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补中益气汤(部分版本含白术)等,占补气剂总数的60%以上。

- 祛湿剂:在燥湿和胃、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类方剂中,白术出现频率超过40%,如苓桂术甘汤(温化水湿)、真武汤(温阳利水)、完带汤(祛湿止带)等。

- 固涩剂与安胎剂:治疗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白术为核心药)、安胎的寿胎丸(加减版常用白术)等,占此类方剂的30%左右。

3. 高频出现的核心原因

白术的高频应用与其“健脾燥湿”的核心功效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或湿邪困脾是多种疾病的基础病机,而白术既能补脾气(扶正),又能祛脾湿(祛邪),兼具“补”与“泻”的特性,适配范围极广,因此成为调理脾胃、祛湿化痰、益气固表等方剂中的“基石性药材”。

综上,白术在常用方剂中属于高频次核心药材,尤其在健脾、祛湿、益气类方剂中出现频率极高,是中医临床“调理脾胃”“祛湿扶正”的标志性药材之一。

白术在各大名医中的使用情况

白术作为中医“健脾燥湿”的核心药材,历代名医基于其药性特点,结合自身学术思想,形成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其使用范围贯穿从外感病到内伤杂病的多个领域,以下为不同时期代表性名医的使用特点:

一、汉代:张仲景——奠基“祛湿温阳”之用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是最早系统应用白术的医家之一,其对白术的使用奠定了后世临床基础,核心在于**“祛湿”与“温阳”的结合**:

- 治外感兼湿证:如五苓散(白术 茯苓、猪苓、泽泻),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利水渗湿,治太阳病“蓄水证”(小便不利、水肿);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以白术配茯苓化湿,解“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 治阳虚水停证:真武汤(白术 附子、茯苓、生姜),用白术燥湿健脾,助附子温阳化气,治肾阳虚水泛(肢体浮肿、畏寒肢冷),体现“温阳必健脾,健脾以助湿化”的思路。

- 治脾胃虚寒证:理中丸(白术 干姜、人参、甘草),以白术为核心健脾益气,配合干姜温阳,治“太阴病”(腹满腹痛、呕吐便溏),开创“白术健脾温中的经典配伍”。

张仲景对白术的应用,强调“湿邪为病,必健脾以化之”,其方剂中白术多与茯苓、干姜、附子等配伍,兼顾“祛湿”与“扶正”,为后世白术的临床应用确立了基本原则。

二、金代:李东垣——立“脾胃为本”,重白术“益气健脾”

李东垣(“脾胃学派”创始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将白术视为补脾胃、升清阳的核心药材,其应用更侧重“益气”而非单纯“燥湿”:

- 创“补中益气”类方:补中益气汤(白术 黄芪、人参、升麻),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升提中气,治“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乏力),强调白术“补而不滞,能助脾胃运化”。

- 治脾虚湿阻证:升阳益胃汤(白术 黄芪、茯苓、半夏),以白术健脾燥湿,配合升麻、柴胡升阳,治“脾胃虚弱、湿邪困遏”(倦怠、腹泻、舌苔白腻),体现“健脾需升阳,阳升则湿化”的思想。

李东垣将白术的“健脾”功效提升至“扶正祛邪之本”,认为白术能“助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其用法使白术从“祛湿药”进一步成为“补益药”的核心成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