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白术的发现、命名与使用

一、最早发现时间

白术作为独立物种的发现时间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在此之前,白术与苍术统称为“术”,未被明确区分。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从形态和药性角度区分两者,指出“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 。这一记载标志着白术作为独立药用植物被识别,其特征与现代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高度吻合。

此前的秦汉文献如《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中虽有“术”的记载,但据考证,当时所用的“术”实为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例如,《五十二病方》中“术”的分布区域与苍术的生长环境一致,且未提及白术特有的健脾安胎功效 。因此,白术作为独立物种的发现应晚于苍术,其明确的植物学特征直到南北朝才被记录。

二、最早命名时间

白术作为独立名称的出现始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使用“白术”这一名称,并与“赤术”(苍术)并列记载 。这一命名依据白术的形态特征(根色较白)和药用特性(偏补),与苍术形成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的记载中“白术”仍带有地域性特征,如提到“术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这些产地与现代苍术的分布区域重叠。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白术的命名尚未完全脱离苍术的影响,其基原可能仍存在一定混淆。直到宋代,随着白术栽培技术的发展和药用需求的增加,“白术”才逐渐成为独立药材的正式名称。

三、最早使用时间

白术的明确药用记载始于南北朝之后,但实际应用可能更早。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

1. 南北朝前的模糊使用:

秦汉文献中的“术”多为苍术,但部分方剂可能间接涉及白术。例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术”的应用(如五苓散、理中丸)在宋代校订时被统一改为“白术”,但原着中实为苍术。现代研究发现,部分汉代方剂(如《养生方》中的通便方)可能隐含白术的功效,但缺乏直接证据。

2. 南北朝至唐代的明确应用:

陶弘景之后,白术逐渐从“术”中分离,其健脾益气、安胎等功效被医家重视。唐代《千金方》中已出现以白术为主药的方剂,如白术散用于妊娠水肿 。此时白术的药用地位逐渐独立,但仍与苍术存在混用。

3. 宋代后的广泛使用:

宋代林亿等校订医书时,将前代文献中的“术”统一改为“白术”,推动了白术的普及。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反映白术在宋代已成为主流用药 。同时,白术的栽培技术发展(如浙江於潜白术)进一步保障了其临床供应 。

四、总结

- 发现时间:南北朝时期,陶弘景首次从形态和药性上区分白术与苍术。

- 命名时间: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正式使用“白术”名称。

- 使用时间:南北朝后逐渐独立应用,宋代因校订医书和栽培技术发展而广泛普及。

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对药用植物认知的深化,从早期混用到精准区分,最终形成白术独特的药用体系。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