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麻黄的使用和炮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历史演变情况

麻黄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发汗解表药,其使用与炮制的历史演变贯穿了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早期的经验积累到后世的规范化、精细化,体现了对其药性、功效及临床适配性的不断深化认识。以下从使用历史与炮制演变两方面梳理其核心脉络:

一、临床使用的历史演变

1. 先秦至两汉:奠基期——明确核心功效,确立基础应用

麻黄的药用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书中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初步确立了其“发汗解表、止咳逆”的核心功效,这一时期是麻黄临床应用的奠基阶段。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将麻黄广泛用于临床方剂,其创制的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证)、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喘)、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兼表证)等,奠定了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温经散寒”的临床应用框架。此时对麻黄的使用已体现“辨证施药”思想:用于外感风寒无汗者(表实证),强调“发汗解表”;用于咳喘者,侧重“宣肺平喘”;用于水肿者,体现“利水消肿”(如越婢汤治风水水肿)。

这一时期对麻黄的使用相对直接,尚未形成复杂炮制,但已注意到“去节”(如《伤寒杂病论》中麻黄多注明“去节”),推测当时认为节的药性峻烈或无益,需去除以缓和药性。

2. 魏晋南北朝:炮制萌芽——初步探索“减毒增效”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医药理论逐渐系统化,药物炮制开始从“净制”向“炮炙”过渡。这一时期的代表着作《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对麻黄的使用与炮制有了进一步探索。

- 净制规范: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提出“麻黄皆先煮之,去上沫,沫令人烦”,首次记载了麻黄的“先煎去沫”法——通过煎煮去除浮沫(后世认为浮沫含刺激性成分,可能引发心烦、失眠等),这是早期减毒思想的体现。同时,继承了“去节”传统,强调“节止汗,故去之”(认为麻黄节与茎功效相反,节能止汗,故需去除以保证发汗解表之效)。

- 临床应用扩展:除风寒表证外,开始用于治疗“咳逆上气”“水肿”等,如《肘后备急方》用麻黄配杏仁治咳嗽,体现了“宣肺平喘”功效的深化。

3. 隋唐至宋:炮制规范化——蜜炙法出现,适配性增强

隋唐至宋代,中医药炮制技术趋于规范,官方药典(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出现推动了麻黄炮制方法的标准化,其临床应用也更精细化。

- 炮制方法突破:宋代是麻黄炮制的关键发展期,首次出现“蜜炙麻黄”的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确“麻黄:去根节,蜜炒”,通过蜂蜜炒制(蜜炙)缓和麻黄的辛温峻烈之性,减少发汗之力,同时借助蜂蜜的甘润之性增强其“润肺平喘”功效,使麻黄从“专于发汗”扩展到“兼顾平喘而不伤津”,适用于体虚咳喘者(如老人、小儿或汗出后咳喘)。此外,仍保留“去节”“先煎去沫”等传统,形成“去节→净制→蜜炙”的流程。

- 临床应用分化:根据病症轻重与患者体质选择生用或炙用——生麻黄用于风寒表实无汗、重症咳喘(如《伤寒论》思路的继承);蜜炙麻黄用于表证轻或咳喘兼虚者(如《小儿药证直诀》用蜜炙麻黄治小儿咳喘,避免发汗太过)。

4. 金元时期:理论深化——炮制与“药性理论”结合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推动了对药物性能的深入探讨,麻黄的使用与炮制开始与“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结合,强调“因证施治”“因质选药”。

- 医家论述: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提出“麻黄,性温,味甘苦,气味俱薄,阳也,升也”,明确其升降浮沉之性;并指出“去节,煮三沸,去上沫,否则令人心烦”,强调炮制对药性的影响。李东垣进一步区分生用与炙用:“生用发汗,蜜炙则不发汗而平喘”,从理论上明确了炮制与功效的关联——生麻黄偏于“走表发汗”,蜜炙麻黄偏于“入里平喘”。

- 临床配伍精细化:如麻黄配桂枝(麻黄汤)发汗解表,治风寒表实;配石膏(麻杏石甘汤)清肺平喘,治肺热咳喘;配白术(麻黄加术汤)发汗祛湿,治风湿痹证,体现了“随证配伍”与“炮制适配”的结合。

5. 明清:炮制理论成熟——炮制品分化,应用场景细分

明清时期,中医药理论体系成熟,对麻黄的炮制与使用总结更系统,炮制品进一步分化(如麻黄绒),适应不同人群与病症。

- 炮制方法完善:明代《本草纲目》总结历代炮制经验,明确“麻黄:凡用,去根节,水煮十余沸,掠去浮沫,晒干用。若蜜炙,先煮去沫,再以蜜拌炒”,强调“去沫”“去节”“蜜炙”的核心步骤。清代《炮炙**》《本草逢原》等进一步细化:如“麻黄绒”(将麻黄捣成绒状)用于小儿、老人或体虚者,通过破坏纤维结构、缓和药性,减少刺激,适用于轻证表寒或咳喘;蜜炙麻黄则“润肺而不燥,平喘而不泄”,多用于肺虚久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