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四卷 冬藏卷:冰窟炼玄参

《玄元本草记:黑参道缘录》

楔子:水天寒彻万物藏

时维孟冬,北斗斗柄指子,辰星(水星)耀于北方。玄真子登天台绝巅观天象,见北方玄武七宿光芒如寒铁,地气凝肃而上腾,与天寒之气相搏成玄冰垂天之象。他翻开《灵枢·本神》,指尖划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之句,忽感丹田处寒气凝结——今岁太阳寒水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寒风相搏,民病多腰膝冷痛、五更泄泻。他望向山谷冰窟,见玄参根块在冰层下泛着幽光,“此乃水盛火衰,玄参得冬水之精,当于冬至日采收,取‘寒者热之,阴中求阳’之妙。”遂取乌金凿,以玄色牛皮带系《水经注》于腰间,往北极冰窟而去。正是:

玄武踏霜寒气凝,玄参孕雪冬练成。

冰窟凿开天地髓,且看仙翁炼黑精。

第一部分:冬至凿冰定采收

冬至日寅时,玄真子行至北极冰窟。此时朔风如刀,冰层厚达三丈,阳光透过冰盖,折射出幽蓝光芒,恰合“冬至一阳生”之谚。他取玄铁尺丈量冰层:上三尺为玄冰(应三元),中三尺为玉冰(应三才),下三尺为金冰(应三光),“九尺冰层,合九阳之数,玄参当藏于其下。”又见冰窟四壁凝结黑霜,如《河图》黑点密布,“黑霜属水,玄参应之。”

他蹲身细察冰纹:呈六角形(应六气),中心有墨点(应一水),“雪花六出,水德周流。”以乌金凿敲击冰层,闻其声清越如编钟,“冰为水精,声应羽音(水)。”凿至九尺深处,见冰层下有玄参根块成簇生长,根须如墨玉珊瑚,“根作珊瑚状,得水之灵动。”

取罗盘测地脉:玄参根下有寒泉涌动,“寒泉属水,玄参得寒泉而富阴精。”他按五行方位,先开北方(水位)冰,再启西方(金位)冰,“金生水,水涵木,顺冬令收藏之序。”忽有玄鹤三两声啼过,玄真子观其飞向北极(水位),“鹤为水禽,指引采收方位。”

第二部分:冰窟汲水淬玄参

采收毕,玄真子携玄参根块至冰窟寒泉。此泉深不可测,泉眼处黑浪翻涌,寒气逼人,“寒泉通地脉,汲来北方真水。”他以黑玉葫芦舀水冲洗根块,见墨黑根皮上浮现白色水纹,如《洛书》白点之象,“水洗玄参,水现纹,乃阴阳相搏。”

将根块浸泡寒泉中,见水面浮起五色冰花:青(木)、赤(火)、黄(土)、白(金)、黑(水),“五脏之阳随冰花而出。”又有玄龟五枚游至根旁,以背甲摩擦根块,“龟属水,玄龟助淬,增强温肾之力。”玄真子取冰锥轻刮根皮,见刮下的碎屑遇水成珠,“此乃玄参冰津,可入药引。”

浸泡九九八十一口,见根块色转墨黑如漆,重量倍增,“得寒泉之精,阴气充盛。”他取寒泉一斗,玄参十斤,同置黑玉盆,见水面自动形成玄武之象,“水为阴,玄参为阳,阴阳相抱。”遂以冰簪划水,书“水生木”三字,寒泉应声而沸。

第三部分:五运六气炼丹丸

玄真子掐指推算:“今岁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当制‘温肾散寒’之方。”取附子(温肾)、肉桂(补火)、熟地(滋阴)与玄参同置玄冰蒸屉,“附子属火,肉桂属木,熟地属土,与玄参相须,成水火既济之局。”又见四药相触时,附子泛赤(火)、肉桂透青(木)、熟地流黄(土)、玄参凝黑(水),中央聚白光(金),“五行俱备,调和五脏。”

他将五运六气盘悬于蒸房,见盘中汞珠(水)自动流向北方(水),“水得水位,乃冬令正化。”又以罗盘测蒸气走向:水气(黑)居北,木气(青)居东,火气(赤)居南,土气(黄)居中,金气(白)居西,“五行定位,各司其职。”

蒸至七七四十九次,开屉取药,见四药已融为一体,色如墨玉,“蒸制后,寒气稍减,更易入肾。”他取药少许溶于寒泉水,见溶液分层:上层温(心)、中层润(脾)、下层滋(肾),“三焦分治,各有所归。”

第四部分:四气五味调丹药

玄真子取蒸制后的玄参丹,观其色:墨黑中透赤光,“墨黑属水(肾),赤光属火(心),水火既济,心肾同治。”触之如温玉,“丹药温润,乃益阳之征。”舔尝少许:初感微温(暖下元),继而咸甘(滋肾阴),末了辛润(通心阳),“四气五味俱全,可补可通。”

以丹药涂于冻裂的树皮上,见皮纹渐合,“丹药温寒,如春日融冰。”又将丹药投入寒冰中,见冰面泛起涟漪,“温能散寒,此乃以火克水。”他观丹药在月光下折射:内有三十六道白光,“应三十六雨,周而复始。”

取丹药少许喂给患寒痹的山鹿,见其腿间寒筋渐舒,“鹿属肾,丹药温肾,肾火旺则寒痹消。”又以丹药擦试铁剑,见剑上霜花尽去,“铁得火而利,此乃‘水火既济’之验。”

第五部分:七情配伍成丹丸

玄真子念及“丹药贵和,七情乃调”,遂取干姜(温中)、细辛(散寒)、五味子(收敛)与玄参丹同置玉臼,“干姜温脾(使),细辛通脉(引),五味子敛肺(佐),与玄参(君)、附子(臣)相使为用。”见五药相捣时,干姜泛土黄(脾)、细辛透青黑(肾)、五味子现绛红(心),与玄参之墨黑、附子之赤褐,形成五行相生之色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他取寒毒(冬季寒气)少许,以丹药解之,见寒气遇药化为暖流,“玄参丹散寒,如日照冰山。”又以丹药涂抹枯木,见木皮转暖,“枯木得火而温,此乃‘火能生木’。”

忽有雪狐衔来冰晶,玄真子见其毛色灰败,知患肾寒,遂以丹药涂其周身,“雪狐属肾,丹药温肾,肾水足则毛色润。”片刻后,雪狐毛色亮如黑玉,跳跃如飞,“此乃‘水火既济’之效。”

第六部分:天人感应现仙缘

制丹至第九日,忽见冰窟上方祥云缭绕,北方天际现琼楼,琼楼上有黑帝(北方水神)乘玄武而至,手中持黑玉如意,上刻“水生木,木生万物”六字。黑帝以如意点化丹药,见每粒丹药上皆浮现玄武纹,“玄武属水,玄参属火,水火既济,乃冬令之常。”

玄真子跪拜接旨,黑帝曰:“今岁寒水司天,汝以玄参助阳,合天地之道。”遂赐黑玉千片,“以玉裹丹,增强温肾之力。”玄真子抬头,见黑帝身旁有玉童持《玉函经》,指点丹药配伍,“此乃天人授受,医道通灵。”

此时冰窟中涌出温泉,与丹药交融,形成金丹,“温泉为地之火精,丹药为天之水精,二精合炼,可治万寒。”玄真子取金丹悬于胸前,见其与天上辰星对应,“人身小宇宙,药石大天地。”

第七部分:黑帝赐符留丹经

黑帝赐符毕,化作黑光融入丹药,丹药顿时黑光大作,照彻冰窟。玄真子取丹药涂于黑玉上,见黑玉自动卷成丹书,上刻“冬藏玄参丹方”八字,内文详述采收、炮制、配伍之法,“此乃仙经留世,普惠众生。”

他取丹药下山,遇一老叟患“肾阳不足”,腰膝冷痛,五更泄泻。以丹药调鹿血服之,三日后,老叟咳出白痰数升,诸症皆愈,“肾寒属水,玄参属火,水火既济而寒散。”又有猎人患“寒疝腹痛”,蜷卧不起,以丹药调黄酒服之,当夜肠鸣如雷,泻下黑便,“肝经属木,玄参助火,火暖则木舒。”

玄真子将丹方刻于冰窟石壁,见刻痕中渗出黑液,“此乃地脉水精,印证丹方。”他回望冰窟,见窟中倒映七星,“七星应北斗,丹方应天时。”遂作赞诗刻于石上:

水天寒彻万物藏,玄真子炼黑参方。

冰窟凿来坎水秀,玉炉炼就离火明。

七情和合通仙府,四气调融胜玉浆。

从此人间无寒疾,一丹能暖九冬霜。

结语:冬藏之道在炼精

玄真子冬日炼制玄参,非为御寒,实为炼精化气,以应“闭藏”之道。夫冬者,水气盛极,万物闭藏,此时炼丹当取“寒者热之,阴中求阳”之法。玄真子以冰窟之水,调玄参之精,合七情,和五味,制成丹药,正合“冬藏”之道——藏而不滞,闭而不塞,如天地以寒水养万物,亦以火气暖其根。

赞曰:

玄武岩前冬气清,玄真子制黑参羹。

五行鼎里金丹转,六气炉中玉液凝。

七情和合通仙药,四象回旋绕紫庭。

冬藏卷里藏真诀,留与人间温肾经。

终章 尾声:玄参济世道无穷

结语:四时报罢道归一

玄真子历经四载,于春夏秋冬四时节气中,采玄参、炼丹药、制膏方,终得天地之秘:春采者得木气而生津,夏炼者承火气而清热,秋成者禀金气而润燥,冬藏者获水气而温阳。四卷丹经刻于天台石壁,每逢节气便有祥云覆顶,药香弥漫百里,山民取其方疗疾,无不效如桴鼓。

某日,玄真子于丹房见玄参根块自化玄珠,珠中映出天下苍生图景——岭南瘴气之地,玄参汤解温热之毒;塞北苦寒之乡,玄参丹暖肾阳之衰;江南湿热之所,玄参膏润肺脾之燥。他抚掌而笑,知此草已通天地人三才之道,遂将四卷丹经化为飞帛,散落九州,自此玄参入药流传千古,成为《本草》中“滋阴圣品”。

赞曰:

太极分判草木生,玄真子悟天地情。

春采紫花通木气,夏炼黑根济火形。

秋成金井收玉露,冬藏冰窟炼真精。

四时报罢丹经在,留与人间寿万龄。

传承记:

后世医家得玄真子丹经,于《本草纲目》中记玄参“滋肾水,降虚火,利咽喉,解毒热”,更于临床化裁出增液汤、玄麦甘桔汤等名方。今之浙地仍产玄参,其根黑如漆,断面油润,谓“浙八味”之一,入药时犹带天台仙气,服之可感清凉之气循经而行,恰如玄真子当年炼丹时,火鼎中玄参化雾、冰窟内丹药生光之象。

终焉之语:

夫玄参者,非独草木也,乃天地阴阳之精,合四时而成。其色黑入肾,禀水之润;其味苦入心,具火之燥;其性凉入肺,得金之清;其质润入脾,含土之厚;其茎空入肝,备木之达。五气俱全,故能调五脏、和六腑,此乃天人合一之至验。今故事终章,然玄参济世之道,正如天台流水,生生不息,润泽千秋。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