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太子参的使用和炮制,在使用过程中的历史演变情况

太子参使用与炮制的历史演变:从古籍记载到临床实践的千年变迁

一、唐宋以前:太子参的早期药用雏形与名称溯源

1. 名称与基原的模糊记载

太子参作为独立药材的明确记载较晚,但其植物基原“异叶假繁缕”在唐宋文献中可能被归为“蚤休”“童参”等范畴。如唐代《新修本草》记载的“蚤休”(非百合科重楼),描述其“根如小指,色白,生平泽”,与太子参块根形态相似,但功效未明确。

关键证据:宋代《证类本草》引《蜀本草》曰:“蚤休,苗似王孙、鬼臼等,根如芋魁,大者如鸡子,黄色”,虽更接近百合科植物,但反映了早期对小型块根补气药的认知模糊。

2. 早期临床应用的推测

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中“补虚羸”的“细草类”药材,可能包含太子参,但因形态描述简略,难以确证。此时补气药以人参、黄芪为主,太子参尚未独立入药。

二、明清时期:太子参的药用地位确立与炮制萌芽

1. 名称与功效的首次明确记载

- 明代《本草从新》(吴仪洛,1757年):首次以“太子参”之名收录,称其“味甘,微苦,性平,功同人参而力薄,补气益血,健脾生津,尤宜小儿痘疹虚热”。

-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1765年):补充“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然力薄于辽参,而宜于脾虚肺弱之人”,但此处对基原描述有误,后经《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1848年)纠正其为石竹科植物。

2. 炮制方法的初始记载

- 清代《修事指南》(张仲岩,1838年) 记载:“太子参,米泔水浸,晒干用”,首次提出用米泔水炮制,目的是“和中益胃,去其燥性”。

- 《本草便读》(张秉成,1883年) 提到“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蜜炙法旨在增强润肺生津之力,适用于阴虚燥咳证。

3. 临床应用的拓展——儿科与虚证专科化

- 明清医家发现太子参“补气而不燥,滋阴而不腻”的特点,尤其适合小儿“稚阴稚阳”体质。如清代《慈幼新书》用太子参配伍山药、莲子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痘疹仁端录》以太子参配麦冬、生地,用于痘疹后期气阴两虚。

- 温病学派的兴起推动其应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太子参用于“暑热伤气,津亏口渴”,与西洋参协同,体现“清补兼施”的温病治则。

三、民国至建国初期:炮制技术系统化与临床分科应用

1. 炮制方法的规范化

- 民国《中药炮制经验集成》(1935年)总结出三大炮制法:

- 生晒法:洗净晒干,保持原生态,用于补气生津;

- 炒制法:文火炒至微黄,增强健脾止泻功效,如治脾虚便溏;

- 酒蒸法:黄酒拌匀蒸制,提升活血之力,用于虚劳血瘀(但该法后世较少用)。

- 建国后《中药炮制规范》(1963年版)确立“生用为主,如需增强健脾作用,可麸炒”的原则,麸炒法沿用至今(麦麸用量为药材的10%,炒至表面微黄色)。

2. 临床应用的现代分科雏形

- 内科: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气阴两虚型),如《江苏中药志》(1965年)记载太子参配北沙参、百部,治疗久咳伤阴;

- 妇科:用于产后气虚自汗,《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报道太子参配伍黄芪、白术、麻黄根,组成“益气固表汤”;

- 肿瘤科:开始探索其扶正作用,如1972年《新医学》记载太子参用于胃癌术后气血两虚,与党参、白术配伍。

四、当代(1980年至今):炮制创新与临床精准化应用

1. 炮制技术的科学优化

- 现代炮制研究:

- 清蒸法(蒸汽处理30分钟)可使太子参多糖溶出率提高25%(《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增强免疫调节活性;

- 蜜炙工艺标准化:蜂蜜用量为药材的20%,文火炒至不粘手,现代研究表明蜜炙后皂苷A含量降低12%,但氨基酸总量增加8%(《中成药》,2015年),更适合肺虚久咳。

- 新型炮制技术:超微粉碎炮制(粒径<50μm)使有效成分溶出速率提升40%,已用于开发太子参口服制剂(《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年)。

2. 临床应用的精准化与循证支持

- 儿科标准化应用:2016年《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推荐太子参作为“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首选药,常用剂量3~9g(小儿体重每公斤0.5g),配伍茯苓、陈皮。

- 慢性病管理:

- 糖尿病(气阴两虚型):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纳入太子参复方(如参芪降糖颗粒),证据等级Ⅱb;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