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甜菊仙踪》第一回 立春启蛰:甜草初醒调木气

《甜菊仙踪:二十四节气神纪》

楔子:甘灵初诞

混沌初开之际,天地如鸡子般混沌未分,清阳之气上浮为天,浊阴之气下沉为地。在南天之巅与坤舆之腹的交界,有一缕太初阳气凝聚成赤金色的日精,又有一脉大地厚德孕化为乳白的甘气。日精如火雀振翅,甘气似流泉蜿蜒,二者在阿曼拜山的花岗岩缝隙间相遇,历经七七四十九个朔望月的交融,那山岩竟被孕育出温润的光泽。忽有一日,北斗第七星“摇光”洒落银辉,与日精甘气相撞,岩缝中迸出万道金光,从中挺出一株灵草——其叶如翡翠裁成,边缘生着细密的锯齿,叶脉间流淌着蜜色的汁液,茎秆通透如含玉髓,此即甜叶菊之祖。

彼时神农氏手持赭鞭,遍历九州尝百草,行至南域阿曼拜山时,忽见此草在乱石中独放异光。他以指尖轻触叶片,顿感一股清甜之气顺着经络直抵肺腑,原本因尝百草而干涩的喉咙瞬间润泽。遂采叶置于陶釜中煮饮,汤水沸时腾起甘香白雾,入口甘而不齁,温而不燥,五脏六腑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和悦的涟漪。神农氏乃仰观天象,见此草对应东方岁星之木气,又合中央土德之甘味,遂在玉简上刻下:“叶甘性温,入肺胃二经,可调阴阳乖戾,和脏腑偏颇。”天帝闻此草有调和天地之功,敕封其为“二十四节气调和使”,命其随斗柄流转,以甘温之德化解节气更替中的戾气,护持人间寒热平衡。

第一回 立春启蛰:甜草初醒调木气

一、残冬锁岭,灵根待时

时维腊月廿九,太行山脉北麓的摩天岭被铅灰色的云层笼罩,鹅毛大雪已连下三日,将嶙峋的山石裹成银白的巨兽。甜叶菊仙子安睡在向阳的岩洞里,她的本体化作一丛墨绿的宿根,深埋在三尺厚的冻土层下。那些蜷缩如婴孩手掌的叶片上,凝结着细密的冰晶,却掩不住叶脉间流转的金红色光晕——那是积攒了一整个冬天的甘温之气,如同被封印的春阳,在黑暗的泥土里静静积蓄力量。

岩洞外,守岁的山魈用冻红的爪子敲着冰石,唱词断断续续:“冬神归,春神来,冰下草芽何时开……”歌声在山谷里回荡,惊起几只觅食的寒鸦。仙子在梦境中忽感指尖微凉,却非冬寒刺骨,而是一种带着湿润感的暖意。她睫毛轻颤,透过冻土的缝隙“看”到:东方七宿的角宿一星正发出青绿色的光芒,那是木气萌动的征兆,如同一根纤细的金线,正从九霄云外穿透层云,缓缓渗入冰封的大地。

“《周髀算经》云:‘立春者,阳气之始也。’”仙子在梦中喃喃,宿根周围的土壤突然发出细微的“咔嚓”声,那是冻土被阳气撑开的裂缝。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地脉深处的温气正顺着根系向上涌动,如同沉睡的河流开始解冻。

二、阳气萌动,灵叶初舒

丑时三刻,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转至寅位。甜叶菊仙子猛地睁开眼,眸中金光一闪,岩洞内的冰棱竟簌簌落下,化作晶莹的水珠。她舒展腰肢,身上的墨绿裙裾如叶片般舒卷,岩穴外的冻土随着她的动作裂开蛛网般的细缝,墨绿的宿根顶端抽出嫩红的芽尖,如同一柄柄小巧的玉锥,顶破最后一层薄冰,贪婪地吮吸着立春第一缕混杂着泥土气息的阳气。

“去岁癸水司天,冬水太过,今春乙木当令,木气必为寒水所郁。”仙子伸出纤纤玉指,轻捻一片刚舒展的嫩叶。那叶片呈披针形,边缘的锯齿在微光中闪烁着金红色,叶脉间的纹路竟隐隐构成肺腑的形状。她将叶片凑到鼻尖,嗅到一股清冽的甜香,其中夹杂着木气的生机与土德的厚重,“《素问》言‘木郁达之’,非温不能散其寒,非甘不能缓其急。”

她步出岩洞,山风卷着雪沫扑面而来,却在触到她衣袂的瞬间化作袅袅白雾,散发出清甜的气息。远处山谷里,几株百年老梅的枝条仍裹着冰壳,花苞蜷缩如豆,被残冬的寒气禁锢。仙子见状,指尖弹出三点晶莹的甘露,如流星般飞向梅树。甘露落在花苞上,冰层“噼啪”碎裂,粉红色的花瓣如蝶翼般展开,刹那间暗香浮动,与甜叶的清香交织成一曲春之序曲。

三、五行轮转,调和木土

仙子行至山涧边,见涧水半凝半流,冰下的青石覆着厚厚的苔藓,水流声喑哑如叹息。她知这是冬水未退、克制春木之象,遂解下腰间的玉葫芦——那是用第一茬甜叶的脉络炼制而成,透着温润的光泽。葫芦嘴刚一倾斜,便有琥珀色的甜叶露滴入涧中,那露滴入水即化,化作万千金丝,如同活物般缠绕着涧水奔流。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春木初生,如幼芽破土,需得土气承载,方能根深叶茂。”仙子低语时,伸手轻抚岸边冻土。她的指尖触及之处,土块如遇到暖阳的酥糖般层层碎裂,露出下面湿润的褐土。她又从袖中取出三枚米粒大小的甜叶种子,种子落地便发出细微的“噗噗”声,瞬间抽出幼苗,叶片上闪烁着土黄色的光晕——那是木气与土气调和的征兆,如同孩童得到慈母的扶持。

此时涧水已完全解冻,叮咚之声清亮如玉佩相击,水流卷着甜叶露的甘香,渗入两岸的土壤。远处的耕地里,蛰伏一冬的蚯蚓似乎被这股气息唤醒,开始用湿润的身体松动板结的土层,留下蜿蜒的轨迹,如同在大地上书写着春天的符文。

四、五运六气,司天在泉

仙子仰观天象,见岁星(木星)正缓慢移入大梁之次,而北斗七星的“天芮”星泛着淡淡的土黄色。她掐动指诀,以甜叶为筹推演五运六气:“今岁天干为乙,属金运不及;地支为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金运不足则木气亢乘,燥金司天则肺金易伤,当以甘温益肺,以土制木,使五行相得。”

话音未落,她朝东方三揖,口中念念有词,竟引来第一缕带着青气的春风。那风穿过山谷时略显干涩,带着残冬的余威。仙子将甜叶露洒入风中,甘露遇风化作漫天甘雨,雨丝不寒不热,带着草木萌芽的清香与甜叶的温润。雨丝落在赶路的行人肩头,那人原本因春寒而紧蹙的眉头顿时舒展,深吸一口气,只觉肺腑间清润无比;雨丝落在林间枯木上,那些被积雪压弯的树枝竟悄悄挺直,缝隙里冒出嫩绿色的苔衣。

仙子立于山巅,见这甘雨如网,将五运六气的枢机轻轻拨动——金气不亢则木气不横,君火在泉则寒气得暖,正合《黄帝内经》“甘温除大热,以柔克刚”的至理。山谷中,几只早醒的山雀被这股和气吸引,落在甜叶幼苗上,叽叽喳喳地唱着,仿佛在歌颂节气的调和。

五、四气五味,归经入腑

山脚下的石屋前,一位老丈正扶着梅树剧烈咳嗽,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他咳得弯腰曲背,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气息急促而干涩。仙子见状,款步走近,从枝头摘下一片最嫩的甜叶——那叶片边缘的锯齿圆润如珠,叶面泛着蜡质的光泽,正是得春木之气而兼土德的良品。

“老丈且含此叶。”仙子将叶片放入老丈口中。叶片触及舌尖,竟如冰雪般融化,化作一股温暖的甜流,顺着喉咙滑下,所过之处,干痒之感顿消。老丈惊讶地睁大眼睛,只觉那甜流直抵肺腑,原本紧缩如石的肺部忽然舒展,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此草味甘性温,入肺胃二经,”仙子解释道,指尖轻抚老丈腕上的“太渊穴”,“《本草经疏》云:‘甘温能补,能缓,能和。’您肺中燥气遇甘则润,胃中寒气遇温则散,自然气机通达。”

老丈低头看手中的甜叶,只见叶片边缘的锯齿状如肺叶的轮廓,叶面的纹路纵横交错,竟与胃腑的经络图隐隐相似。仙子笑道:“天地造化,万物有形,此叶形色皆合其性。色青属木,应春气;味甘属土,和脾胃;性温散寒,正可解今岁金运不及之燥。”说罢,她又取几片甜叶揉碎,敷在老丈的“足三里穴”上——那是胃经的合穴,甘温之气透过穴位渗入,老丈只觉一股暖流从膝盖蔓延至全身,原本因咳嗽而冰凉的手脚渐渐回暖。

六、七情和合,君臣佐使

忽然间,西北方狂风大作,卷起一团漆黑的寒云,竟是残冬的肃杀之气不肯退去,直扑刚萌芽的甜叶幼苗。仙子眉头微蹙,知是今岁金运不及,木气初萌而肾水未静,致有此乖戾之气。她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七枚不同形态的甜叶——一枚如青铜剑,一枚如象牙扇,一枚如夜明珠,一枚如蚕丝绦,一枚如北斗星,一枚如中秋月,一枚如连环玉。

“中药有七情,乃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也。”仙子轻喝一声,将七叶抛向空中。刹那间,剑叶化作金光斩破寒云,扇叶引动东南风驱散寒气,珠叶凝聚春阳之光,丝叶缠绕初生木气,星叶照亮晦暗之处,月叶安抚躁动之气,环叶则周流不息,调和诸气。七叶相合,化作一道彩虹般的光罩,将整片山谷笼罩其中。

那团漆黑的寒云撞在光罩上,发出“滋啦”的声响,如滚油遇水般炸开,化作无数冰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和煦的微风,风中夹杂着甜叶的清香与泥土的芬芳。被寒风吹得蜷缩的幼苗重新舒展叶片,叶尖上凝着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撒落的珍珠。仙子望着空中流转的七叶,默念《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当用相须相使者良。”此刻七情和合,恰如良将布阵,各司其职,共退寒邪。

七、春牛耕野,万物始生

卯时整,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远处传来“哞哞”的牛铃声。仙子抬眼望去,见山民们正牵着披红挂彩的春牛,往田野走去。春牛的蹄子踏在刚解冻的土地上,留下湿润的蹄印,所过之处,甜叶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晨露中舒展叶片,叶片上的脉络随着春牛的步伐轻轻颤动,仿佛在应和天地的节奏。

仙子走到田埂上,摘下三枚带着晨露的甜叶。第一枚放入春牛口中,那牛原本因早起而有些倦怠,嚼了甜叶后忽然精神抖擞,尾巴高高扬起,耕作的步伐也变得轻快;第二枚撒入田间,泥土竟泛起油润的光泽,原本稀疏的草芽瞬间茂密起来;第三枚她含在舌下,顿觉周身气机如环无端,与天地间的春气融为一体。

村民们见此奇景,纷纷围拢过来。仙子将袖中储存的甜叶种子分给大家,声音清亮如泉:“此草名甜叶菊,味甘性温,喜阳而忌涝,宜沙壤而恶黏湿。今岁木气当旺,春分前后移栽,夏至时分采收叶片,可煮茶润燥,可入药和中。”她又指点众人观察土壤:“见此土色黄而润,如甜叶之脉,则宜种植;若土色青而板,需以草木灰和甜叶残渣培之。”

结语:甘启春机

立春这一日,甜叶菊仙子以甘温为药,以五行为引,调木气之郁,和土运之滞,散冬寒之戾,启春机之萌。她深知二十四节气如环无端,今日虽得木气舒展,却需时时顾护土德,以防木旺乘土。看着田间萌发的甜叶与村民们含笑的眉眼,她心中默念《灵枢》:“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唯有顺应天时,调和阴阳,方能得天地之厚赐。

赞诗曰:

斗柄回寅万象生,甜灵破冻启新程。

甘融寒锁三冬雪,温引阳升九地萌。

肺胃经中调戾气,木土运里化平衡。

但教垄上青株在,不负东君第一声。

预告:雨水润物

且说甜叶菊仙子调和立春之气后,正欲登临太行绝顶观察天象,忽感天际水气运转变强,五运六气的盘面上,“天一生水”的征兆日益明显。原来三日后便是雨水节气,届时“东风解冻,散而为雨”,地湿之气渐盛,恐雨湿过盛,伤脾困土。仙子遂整束衣袂,取过以甜叶纤维织就的“润燥披帛”,往东南方向的湿地而去,欲以甜叶之甘温,燥脾湿,化寒水。正是:

东风解冻雨将临,甜草担纲调摄任。

欲知如何化湿浊,且看下回雨水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