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1章 智识之网——突然变“聪明”的程序员

凌晨一点的“蜂巢”互联网公司,工位区依旧亮如白昼。荧光灯在天花板上发出轻微的嗡鸣,与键盘敲击声、咖啡机运作声混合成一曲加班狗的夜曲。李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Java代码,感觉自己的大脑像被塞进了一团浸透机油的棉花。

这是“智慧城市交通调度系统”项目的第三周,他负责的路径优化模块卡在了一个诡异的死循环里。无论怎么调试,算法在处理高峰时段的车流模拟时总会出现逻辑断层,就像一条精心铺设的高速公路突然塌陷出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汗水顺着额角滑下,滴在键盘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他瞥了眼旁边工位空着的椅子——组里的大神王哥今天提前下班了,临走前丢下一句“小李,这个递归优化你再琢磨琢磨”,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敷衍。

“琢磨个鬼啊……”李明低声咒骂,鼠标疯狂滚动,试图在几千行代码里找到那根针。他入职三年,每天最早来最晚走,梦想着能写出惊艳的算法,从“小李”变成“李工”,再变成“李哥”,但现实总是用bug和延期扇他耳光。窗外的城市霓虹闪烁,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像一片遥远而冰冷的海洋。

早上八点,李明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出电梯,准备去楼下便利店买杯续命美式。路过公司后门的分类垃圾桶时,他踢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低头一看,是个半埋在 recyclable 垃圾桶旁的白色快递盒,没压扁,边角还有点沾灰。

“谁家的快递扔这儿了?”他皱皱眉,踢了踢盒子。上面没贴运单,只有正面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印着“有缘人”三个字,在晨光下隐约发亮,像用荧光笔写的。好奇心压过了疲惫,他捡起盒子,掂量了一下,不重。反正也是垃圾桶边捡的,打开看看也不犯法。

盒子在他手里自动裂开一条缝,像感应到了什么。里面是一卷网线,银白色,缠绕得整整齐齐,材质不像常见的pVc,倒像是某种金属编织物,触手冰凉,带着细微的麻痒感。水晶头做得异常精致,触点闪着奇异的光泽。

“我去,谁家丢的好网线?”李明吹了声口哨。他工位上的网线用了两年,接口处早被插拔得接触不良,经常断网。“正好,捡回去换上。”他也没多想,只当是哪个粗心的同事或快递员遗落的,揣着盒子就进了公司。

回到工位,他熟练地拔下旧网线,插上这根银白的新线。电脑右下角的网络图标闪了一下,随即变成满格,速度显示“10Gbps”——公司内网什么时候升级到万兆了?他愣了一下,没深究,反正网速快了是好事。开机,敲代码,一切似乎和往常一样,除了编译速度快得有点离谱,以前要等半分钟的项目,现在瞬间就通过了。

“可能是心理作用。”他摇摇头,继续啃那个该死的路径优化模块。

但第二天,变化发生了。

当他再次打开那堆让他崩溃的代码时,眼前的景象突然不同了。那些抽象的变量、复杂的循环、嵌套的条件判断,不再是混乱的字符组合,而是变成了一条条清晰的逻辑链条。他的目光扫过屏幕,就像在看一张精心设计的电路图,哪里有短路,哪里有冗余,哪里有潜在的风险,全都一目了然。

那个困扰他三天的死循环,此刻在他眼中就像阳光下的雪花——结构、成因、甚至优化路径,都清晰地展现在脑海里。他几乎没怎么思考,手指就自动在键盘上飞舞,删掉了几行冗余的递归调用,修改了一个边界条件判断,保存,编译,运行……

模拟界面上,高峰时段的车流像被无形的手指挥着,顺畅地通过了所有路口,没有任何卡顿。

“我靠?”李明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周围几个刚到公司的同事被他吓了一跳,纷纷侧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试了几个极端测试案例,全部完美通过。那个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难题,竟然如此轻松地解决了?

“李明,你咋了?中彩票了?”隔壁工位的小张探过头来,打趣道。

“没……没事,”李明坐下,心脏还在狂跳,“就是那个模块……好像搞定了。”

“搞定了?”小张瞪大了眼睛,“你昨天不是还说要找王哥帮忙吗?”

“嗯……突然就想通了。”李明含糊地回答,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不可思议”变成了常态。

他看代码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需要逐行调试的程序,现在扫一眼就能把握整体逻辑。更神奇的是,他开始能预判问题。在做一个新的AI推荐系统时,他刚写完基础架构,就“感觉”到某个数据预处理模块在面对极端数据时会出现溢出风险,提前做了防护。三天后,测试组果然报出了这个问题,而他的代码早已规避。

“李明,你是不是偷偷去报了什么大神培训班?”项目经理在周会上拍着他的肩膀,一脸惊喜,“这效率,跟开了挂似的!”

同事们也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那个曾经默默无闻、经常需要求助的李明,突然变成了组里的“救火队员”,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总能迅速解决。

李明自己也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狂喜中。困惑的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狂喜的是他梦寐以求的“聪明”似乎真的降临了。他开始疯狂吸收知识,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深度学习》《算法导论》,现在拿起来看一遍,里面的公式和理论就像刻进了脑子里,不仅能记住,还能举一反三,联想到实际应用场景。

他用了一个周末,就自学完了原本需要三个月才能掌握的tensorFlow框架,还试着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模型,准确率高得吓人。

这天,他正在研究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试图优化其在边缘计算设备上的部署效率。他盯着屏幕上的网络拓扑图,脑海中却突然浮现出另一个画面——

不是二维的图像,而是一个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流网络。

他“看”到了0和1组成的数字洪流,像银色的河水一样在虚拟的管道中奔涌。数据从输入层进入,经过一个个神经元节点的处理,发出不同强度的信号,层层传递,最终在输出层形成决策。他甚至能“看到”某些节点因为参数设置不当而出现的信号拥堵,看到数据流在特定路径上形成的高效通道。

整个网络世界,仿佛在他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动态的图谱。他不再是通过代码和日志去推断程序运行状态,而是直接“感知”到了数据的流动和计算的本质。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又回头看向自己工位上那根银白的网线。

网线静静地躺在那里,连接着他的电脑和公司的内网,表面依旧泛着淡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微光。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那天垃圾桶旁的快递盒,那根质感非凡的网线……

难道……

李明的心脏再次狂跳起来,这一次不是因为兴奋,而是因为一种混合着震惊、恐惧和好奇的复杂情绪。他想起了盒子上的字——“有缘人”。

这根网线,真的只是一根普通的网线吗?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台,目光落在远处高楼大厦间穿梭的信号塔上。城市上空那些看不见的网络,此刻在他的“感知”中,仿佛也变得清晰起来,像一张巨大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蛛网,而他,似乎因为这根奇特的网线,突然成为了这张网中一个格外敏锐的节点。

他知道,自己的生活,恐怕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指向了那根来自垃圾桶旁的、标着“有缘人”的神秘网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