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月薪三千的我,给员工发千万年薪 > 第36章 招兵买马

接下来几天时间,赵磊的人力资源部火力全开,招聘信息如同雪片般洒向国内外各大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猎头公司。

“寻找改变世界的你。寰宇医疗‘明日之星’全球招募计划正式启动!”

“年薪百万起步!上不封顶!诚邀全球顶尖医学专家加盟寰宇,共创医疗科技新纪元!”

“无需名校光环!只要你对医学怀有赤子之心,寰宇医疗为你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

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招聘口号,配上寰宇集团令人瞠目结舌的“神仙福利”立刻在医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数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看到招聘信息的那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中的许多人,正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不像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那样容易转行。

大型公立医院的门槛高不可攀,基层医院待遇差、发展空间有限,私立医院又良莠不齐。

很多医学生投入了数年的青春和巨额的学费,到头来却发现前途渺茫,英雄无用武之地。

“寰宇集团?就是那个给员工父母子女买百万重疾险,还要建免费医院的神仙公司?”

“他们居然开始招医学生了?而且待遇这么好?还不要求临床经验?”

“癌症早期筛查与靶向治疗技术?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编辑疗法?天啊,这都是我们教科书里畅想的未来医学啊!他们居然已经有专利了?”

一时间,寰宇医疗的招聘邮箱几乎被雪片般的简历所淹没。

无数怀才不遇的年轻医学生,将寰宇医疗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道曙光,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面试地点设在了寰宇集团总部八十六层新扩建的招聘中心。

李长夜特意抽空去视察了一下面试现场。

只见宽敞明亮的等候区里,坐满了前来参加面试的年轻面孔。

他们大多穿着朴素,脸上带着几分稚气未脱的紧张和对未来的憧憬。有些人手中紧紧攥着厚厚的专业书籍,有些人则在小声地和同伴交流着面试心得。

赵磊亲自坐镇,邀请了炎州几位知名医学院的退休教授作为特邀面试官,力求专业、公正地选拔人才。

李长夜没有干涉具体的面试过程,他只是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

他看到一个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女孩,因为过于紧张,回答问题时声音都在发抖,但当提到自己对攻克某种罕见病的执着时,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也看到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男生,虽然不善言辞,但当面试官问及某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时,却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

这些年轻的医学生,或许缺乏经验,或许不谙世故,但他们身上那种对医学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却深深打动了李长夜。

“老赵,”李长夜把赵磊叫到一旁,低声说道:“对于那些专业基础扎实,对医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且真心想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的年轻人,即使他们在面试中表现得有些紧张,或者某些方面略有不足,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机会。”

赵磊心领神会:“李董放心,我们一定会严格把关,宁可多花些时间和成本去培养,也绝不错过一个真正的人才。”

在赵磊高效的组织和专业的筛选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开始汇聚到寰宇医疗的旗帜之下。

他们中,有初出茅庐、充满朝气的应届毕业生。

也有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

与此同时,陈凯也迅速搭建起了寰宇医疗的核心管理团队,并开始着手规划尖端医学技术研究院和寰宇国际医院的建设方案。

五十亿的专项资金,如同强劲的引擎,推动着这个庞大的医疗帝国雏形初现。

李长夜看着公司内部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陈凯关于医疗项目进展的汇报,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当然,他也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这些尖端技术专利,虽然系统给得“简单粗暴”,但真正要将其完全吃透,并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还需要科研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时间。

不过,他有的是耐心,更有的是……系统的支持。

在寰宇医疗集团迅速发展,初步吃透李长夜手中那批令人瞠目结舌的专利技术的同时。

炎州的商业圈乃至全国的医疗科技领域,都因为这个横空出世的“搅局者”而议论纷纷。

一些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开始频繁接触寰宇集团,希望能从这个潜力无限的医疗项目中分一杯羹,但都被陈凯以“寰宇医疗目前无对外融资计划”为由婉拒了。

李长夜有系统作为后盾,根本不差钱,自然也不愿意让外人过早地介入,分享未来的“胜利果实”。

各大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则对寰宇医疗充满了警惕和好奇。

只是,正如陈凯所预料的那样,寰宇医疗的这些尖端技术,要想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造福更广泛的人群,还需要克服临床试验、药监审批、生产工艺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这无疑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即便如此,整个寰宇医疗集团内部,以及关注着它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兴奋和期待之中。

寰宇医疗招聘的飓风,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医学界,尤其是那些在传统体系中苦苦挣扎,或被无情优化的“大龄”医学工作者们。

他们中的许多人,怀揣着博士学位,顶着昔日光环,却在现实的冰冷礁石上撞得头破血流。

王启年,四十八岁,原是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心外科的副主任医师。

二十五年临床经验,主刀过数千台心脏手术,发表的ScI论文摞起来能当枕头。

在外人看来,他是典型的医学精英,人生赢家。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濒临崩溃。

去年,医院新来了一位年轻有为、背景深厚的“海归”博士,直接空降成了科室副主任,主管科研和新技术引进。

王启年勤勤恳恳,技术过硬,但不会拉关系,也不懂迎合。

在新领导眼中,他这种“老古董”成了阻碍科室“年轻化”的绊脚石。渐渐地,他的手术被减少,科研项目被边缘化,甚至连带的几个研究生也被暗示另择导师。

“老王啊,你看你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如年轻人了,一些高难度的手术,还是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吧。”院长语重心长,眼神却带着不容置喙的疏离。

“王老师,您经验是丰富,但现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您的一些观念,可能需要更新一下了。”

新来的副主任在科会上“善意”提醒,笑容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最终,在一场精心策划的“科室结构调整”中,王启年被“优化”了。

没有正式的辞退,只是被调到了病案室整理档案,一个几乎宣判他职业生涯死刑的岗位。

他试图找过其他医院,但四十八岁的年龄,在外科领域几乎是“高龄禁区”,除非你是院士级别的大佬,否则少有医院愿意接收一个没有自带资源和团队的“老将”。

他昔日的同事们,有的惋惜,有的窃喜,更多的则是冷漠。

他曾倾囊相授的徒弟,见面时眼神躲闪,匆匆一句“王老师好”便擦肩而过。

妻子整日唉声叹气,儿子即将高考,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开始失眠,大把大把地掉头发,镜子里的自己,苍老而憔悴,眼神浑浊,再无往日手术台上的意气风发。

就在他几乎绝望,甚至开始考虑去社区医院当个全科医生了此残生时,寰宇医疗的招聘启事,像一道微弱的光,照进了他漆黑的世界。

“癌症早期精准筛查与多靶点联合免疫治疗技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编辑与神经再生修复疗法……”

他看着那些只在顶尖医学期刊上畅想过的技术名称,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无需临床经验……薪资百万起步……寰宇医疗为你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

“这是真的吗?不是骗子公司吧?”

他喃喃自语,眼中却重新燃起了一丝火焰。

他颤抖着手,将自己那份几乎被遗忘的简历,投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