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64章 收割与奠基

四合院局外人 第64章 收割与奠基

作者:高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3:44:23

1985年7月5日,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终于尘埃落定。

由华南军区牵头,联合国家安全部门进行的深度调查,彻底揭开了“教育部纪检巡视组”成员召小蒙等人跨系统、跨领域违规执法的真相。

调查结果远超最初预期,令人触目惊心:这并非简单的权力滥用,而是一个深植组织内部的毒瘤,直接牵扯出12宗涉外间谍案件,涉案人员高达732人!

更令人心惊的是,顺着这条藤蔓深挖下去,利用职权非法签批各类“条子”、“批文”进行利益输送的案件,竟又涉及569人。

召小蒙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家族链条,被精准定位、连根拔起,一网成擒。

这记惊雷在体系内引发了剧烈震荡。

中枢机构反应极为迅速,一场以“正本清源、规范用权、清除蛀虫”为核心的全国性打击非法签批文件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雷霆展开。

无数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后门”被强力焊死,许多自以为手眼通天、根基深厚的人物,在铁腕之下纷纷黯然落马,多年积弊为之一清。

尽管肖镇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通报中,但在最高层的核心圈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净化风暴的源头,正是那位在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里,面对非法审查时敢于鸣枪示警、并瞬间调动力量反制的年轻将军。

肖镇用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向所有试图逾越规则、触碰底线的势力宣告:此路不通!

就在这场国内风暴席卷的同时,肖镇的视野早已穿透国界,锁定了大洋彼岸那片波涛汹涌的金融深海。

召小蒙一案的迅速解决,不仅肃清了内部的隐患,更重要的是,为肖镇接下来更为宏大也更为隐秘的国际金融行动扫清了障碍,确保了信息传递和资金调动的绝对安全。

他如同一位深居幕后的绝世棋手,在肃清后方后,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落下那枚酝酿已久、足以搅动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之子。

他所主导的联合银团——这个由他凭借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和强大个人威信,秘密整合了国内顶级金融资本(代表国家意志与资源)、海外爱国华商巨贾(凝聚侨心与资本)组成的庞然大物——其触角早已如无形的天罗地网,悄然覆盖了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心脏地带。

他们的核心目标,正是针对某东亚发达经济体(以其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即将到来的剧变而闻名)的金融市场。

肖镇凭借对历史洪流的深刻洞悉和近乎预知的战略眼光,无比清晰地预判到:一场由西方主要国家主导、旨在重塑国际货币格局的协议即将诞生,而日元,将成为这场剧变中最为耀眼的“主角”。

时间,精准地指向了1985年9月22日。纽约,广场饭店。

西方五国(G5)的财长与央行行长们共同签署了那份注定载入史册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协议的核心诉求简单而有力: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有序贬值,特别是对日元和德国马克进行大幅度的、有计划的贬值。

协议墨迹未干,国际外汇市场已然天翻地覆!日元汇率如同挣脱了地心引力,开始了令全球瞠目结舌的史诗级飙升!

而此刻,肖镇麾下的联合银团,早已是刀出鞘、弓满弦,严阵以待。

外汇市场(主战场):*协议签署前数月甚至更早,银团便利用外汇远期合约、期权以及复杂的场外衍生品组合,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构建了规模惊人的日元多头头寸。

当日元如同肖镇所预言般狂飙突进时,巨大的账面利润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地涌入银团的账户。

这,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胃菜。

股票市场(泡沫之舞):*日元升值的强烈预期,叠加目标国国内为应对升值压力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瞬间点燃了其股市的超级大牛市(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平成泡沫”)。

联合银团凭借先知先觉,早已在低位悄然吸入了巨量的核心蓝筹股及成长股。

随着股指如火箭般蹿升,这些股票资产的价值呈几何级数膨胀。

肖镇的指令并非简单的长期持有,而是要求团队进行高频、精准的波段操作,如同最冷酷无情的精密收割机,在市场最狂热的情绪高点,分批、分散、悄无声息地兑现巨额利润,将纸面富贵转化为真金白银。

房地产与债券市场(最后的狂欢): 由日元升值吸引来的海量国际资本(包括联合银团前期盈利的再投入)和该国国内因宽松政策释放的天量信贷,如同脱缰野马般疯狂涌入房地产和债券市场,吹起了一个人类金融史上都罕见的巨大资产泡沫。

银团同样深度介入,通过持有核心都市圈顶级地段的商业地产、高评级债券及其复杂的衍生品(如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尽情享受着这场由泡沫膨胀带来的、近乎梦幻的财富盛宴。

肖镇的指挥艺术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准如同外科手术。

他敏锐地判断出,1985年11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

此时,泡沫虽已膨胀得令人心惊,但距离其登峰造极、盛极而衰的顶点尚有一段距离,市场情绪依然被贪婪主导,接盘者络绎不绝。

肖镇果断下令:执行大规模、有序的利润收割与资本撤出计划。

银团庞大的交易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他们化整为零,通过遍布全球的众多离岸账户和复杂的交易通道,有序地、分散地、悄无声息地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及债券市场抽离着天文数字般的资金。

整个过程力求平滑,避免引起市场剧烈波动或监管机构的过度关注。

当1985年的日历翻到最后一页,联合银团的核心三家(国内资本代表、海外华商联盟)进行了初步的成果结算。

前后累计投入的本金接近286亿美元。而经过这一轮始于广场协议签署、历时数月的精准布局、疯狂上涨与冷静收割,他们在年底前撤出的净盈利,已然是一个足以让任何金融大鳄都为之屏息的数字——远超初始投入数倍!这是一场教科书级的金融战役胜利。

然而,肖镇的眼光从未局限于眼前的暴利。他深谙“盈不可久”的道理,更看到了泡沫之后必然到来的漫长寒冬。

他做出了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在安全撤出大部分利润,确保本金和核心收益落袋为安之后,留下约100亿美元的核心资本,如同埋下深海的种子,继续在目标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债券市场的深处潜伏、运作。

这100亿美元,将伴随着那个国家资产泡沫走向登峰造极的疯狂顶点,并在未来泡沫无可避免地破灭、整个经济体陷入长期低迷与结构性困境(即后世所称的“失去的十年”甚至更久)的灰暗时期,继续进行更为复杂、更为深远也更为致命的布局与收割。

这留下的100亿,既是持续汲取养分的根系(火种),也是伺机而动的致命利刃,将在未来漫长的经济严冬中,持续为肖镇及其所代表的战略力量创造价值并施加影响。

………………

初冬的华南,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气息。肖镇再次踏入了那座肃穆的烈士陵园,伫立在老旅长朴素的墓碑前。

没有香烛纸钱,他带来的是无形的战报,是回荡在心中的胜利凯歌。

“老旅长,”肖镇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山岳般沉稳,“您放心,家里(国内)的蛀虫,揪出了一大批,风气清朗多了。

这算是清了场,让咱们能安心在外面下棋。”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松柏的枝叶,投向遥远的金融战场,“外面那盘大棋,第一步,我们走赢了,赢得很大。

那两百多亿的本钱,如今已化作百倍千倍的力量,不仅喂饱了我们自己,更是狠狠地从潜在的对手身上剜下了一大块肉。

这些钱,这些资源,会成为国家未来腾飞最坚实的基石,为我们赢得至关重要的战略空间和主动权。”

寒风吹过,松涛阵阵,发出呜咽般的回响,仿佛在聆听。

肖镇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留下的火种,已经深深埋进了那片即将沸腾的土壤。

它会静静地看着那虚幻的泡沫如何被吹到极致,又如何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对他们而言,‘失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而我们,”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所收获的,远不止是金钱。这是为民族真正复兴大业,夯下的第一块、也是最厚重的一块资本之基!”

他挺直脊梁,对着墓碑深深鞠了一躬。陵园依旧庄严肃穆,但此刻肖镇的身影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愈发挺拔伟岸。

他身后的棋局,早已超越了286亿美元投入与百倍回报的数字游戏,铺展向一片关乎国运兴衰、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棋局。

这辉煌的第一役,只是这宏大叙事中,一枚落定乾坤、余音绕梁的棋子。

真正的棋局,正随着那留下的100亿火种,悄然步入更为诡谲也更为关键的下一阶段。

楚国民、肖承梁、肖承勋为代表的联合银团大多数成员带着早已经多渠道流出的利润回到港城,留下了纯种外籍扶桑人团队继续操盘100亿种子基金到1990年泡沫崩盘为止。

最高兴的是承勋,他和廖郁珊的爱情长跑可算是完成亲亲爸爸交代的任务,可以愉快的带着小廖去宝安向亲亲爸爸申请结婚了。

不过面对分给南山和神龙的巨额利润两兄弟都想听取自己父亲更专业的投资建议。

不仅仅是国内大规模投资,还有更深远的国际投机,听他们大能力者爸爸说他们父亲对马克和里拉很感兴趣。

11月11日承梁带着港城其他三弟、妹,承勋带着未婚妻廖郁珊默契的带着送给自己父亲肖镇50周岁迟到的生日宴,同样也是扶桑金融战庆功宴。

陈雪茹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太平山肖家庄园里带着铭翰和铭萌给他们讲述他们曾祖父和祖父他们以前的人生精彩故事。

也是在1985年8月,在陈雪茹的运作活动下,她的大女婿刘杰辉从IcAc跨部门调入港城警务处担任行动处副处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