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叛海征途 > 第409章

叛海征途 第409章

作者:会飞的酱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8:32:13

“何知府,他真的说这粮食不足十日之数了吗?”胡天罡皱着眉头思索起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是绝不愿意用功名去换取粮食的。这种行为一旦被朝廷中的御史们得知,必定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嗯,何知府还说了,胡人船只只能算最快的时间,而非准确时间。毕竟大海之上变幻莫测,往往都会晚几天。上次胡人来港时,足足迟到了半个月。”小六将何知府的话复述了一遍。

“如此看来,胡人确实靠不住了。”胡天罡此刻最想查明的是赵、钱、孙三家的粮仓里是否藏有赈灾粮。若是赈灾粮,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抄家;若不是,他就不能轻易动手,否则定会引来京城中政敌的猛烈攻击。

“大人,那我们该怎么办?”小六低声问道。经过与何知府的对话,他明白借粮几乎是不可能的。连当地的父母官都借不到粮,他们这些过路官员又怎能成功?

“如果实在不行……就卖功名吧。”胡天罡咬紧牙关,心中满是无奈。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卖功名?”小六惊得差点跳了起来,急忙劝道:“大人,您可要想清楚啊!一旦卖功名,那些清流和御史们一定会把您骂得狗血淋头!”

“那你让我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吗?”胡天罡冷冷瞪了小六一眼。他知道对方是为自己好,但此时此刻,他已经别无选择。赈灾粮迟迟找不到,线索也被切断。明明知道赵、钱、孙三家与赈灾粮被劫案有重大关联,却苦于没有证据。而市舶司的刘洵礼更是可疑至极,但此人毕竟是大皇子的人,胡天罡不得不有所顾虑。

“可是也不能这样做啊!这样做的话,大人的官声就毁了!”小六苦苦相劝。一旦失去官声,胡天罡便再无升迁可能,皇帝陛下断不会重用一个名声尽毁之人。

“大人,万一胡人能在月底前赶回来呢?”小六见胡天罡态度坚决,急忙再次劝阻。

“这可能吗?”胡天罡摇了摇头,不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渺茫且不知归期的胡人身上。即便他等得起,城中的百姓也等不起。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士兵的禀报声:“报!京城密旨!”

胡天罡听闻后松了一口气,知道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起身,打开门,跪在士兵面前恭敬地喊道:“臣胡天罡恭迎圣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天罡,万岁爷下的旨是密旨,无需宣读,看完后立即烧毁。”士兵严肃地看着胡天罡说道。

“臣领旨。”胡天罡接过信件,先仔细检查火封是否完好,然后才站起身,让小六带着士兵下去安排休息。

待众人离开,胡天罡打开泥封,展开秘信阅读了几页,脸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缓缓将信纸靠近火烛,火光瞬间点燃了纸张,在火光映照下,他的脸色忽明忽暗。不一会儿,纸张的温度烫得他疼痛难忍,只得急忙松开手。

“大人,你这是……”小六回到屋内,刚好看到胡天罡被火烫到的那一幕。

“没事,殿下已经有了决定。”胡天罡摇了摇头,犹豫着是否应该告诉小六。他深知殿下的心思——一面是自己的儿子,另一面则是天下江山。作为父亲,保护自己的儿子无可厚非;但作为君王,他必须以天下子民为己任。

“殿下有什么旨意……”小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不合时宜,但他实在想知道皇帝到底下了什么命令。

“殿下决定全力解决舟航的灾荒,不管此事牵扯到谁。”胡天罡沉声道,“密旨中特别提到,这件事与大皇子无关。但造成舟航现状的所有官员,必须严厉追责,无论身份高低。”言外之意是,舟航的任何官员都可以成为太子的替罪羊。

“这可是好事啊!”小六喜形于色,觉得这样一来,大人处理事情就没有了顾忌。

“呵呵,好事?未必吧。”胡天罡苦笑几声,内心五味杂陈。

“大人,你的表情……”小六察觉到异样,诧异地看着胡天罡。作为吴天罡的亲随,他很少见到自家大人露出这般复杂的神情。

“我表情怎么了?很正常啊,好了,不说这个了。你去跟何知府说,我想卖功名。”胡天罡不愿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大人,还要卖功名吗?”小六有些抗拒,这无疑是在断自家老爷的后路。

“啰嗦什么?让你去就去!声名是小,百姓生死才是大事!我一个人的官声能救江南道二千七百七十五万百姓的生命,那这点功名又算得了什么?”胡天罡瞪了一眼小六,怪他拎不清轻重。江南道受灾的五府三十县共计一千零七十万人,不少的百姓已经聚集在舟航城前。

“可是……”小六看了眼胡天罡,对方的表情异常认真,他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只能叹了口气:“大人,现在已经晚上了,我明天再去吧。”

胡天罡没有再多说什么,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如何将大皇子从这次事件中彻底摘除干净。毕竟,这是皇帝的旨意,他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日,舟航知府

“胡大人,他说要卖功名?”何知府听到消息后颇为惊讶,这位总督大人莫非是完全不要功名了吗?

“嗯。”小六点了点头,心中同样不甘。一旦做了这件事,自家大人的前途便彻底毁了。

“大人可知此举的后果?”何知府咽了咽口水,读书人为求功名需历经重重考试。每县每年仅有三十人能获得童生功名,而江南道每个县府每年的读书人不下千人。生员只能由童生考取,府试中每年获得生员功名者也不超过三十人。更别说更高的秀才功名,考上秀才后便成为国家认可的士人,不仅可以出任乡镇乡官或里正,还能见官不跪。

“那大人准备出售到何种功名?”何知府见小六点头后,吞了吞口水,继续询问道。秀才以上的功名已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通往仕途的重要阶梯。只要成为秀才,便可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国家抡才大典。

“秀才。”小六一提到这个词,脑海中便浮现出御史们铺天盖地的唾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