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238章 百草堂之南瓜子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第238章 百草堂之南瓜子

作者:承道小写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2:36:26

南瓜子传奇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青石铺就的百草镇街道上泛起粼粼水光。百草堂的门楣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金字招牌下飘着淡淡的药香,那是当归、川芎与陈皮混合的气息,裹挟着秋日特有的凉意,飘散在潮湿的空气中。

推开雕花木门,药柜上整齐排列着上百个贴着烫金标签的小抽屉,\"黄芪党参茯苓\"……每一个标签都透着岁月的痕迹。柜台后面,身着藏青色长衫的百草堂少东家王宁正在仔细称量药材,剑眉星目,鼻梁高挺,一双深邃的眼睛里透着医者特有的沉稳与睿智,袖口和衣襟处沾着淡淡的药渍,仿佛是他行医路上的勋章。

\"哥,又有三户人家来问诊了。\"清脆的声音从里屋传来,王雪抱着一摞医书快步走了出来。她身着淡绿色短衫,梳着利落的双髻,腰间挂着一个小巧的药香荷包,走路时轻轻晃动,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十六岁的她,已经能熟练地辨认大部分药材,协助兄长处理药堂事务。

\"还是孩童腹痛的病症?\"王宁头也不抬地问道,手中的戥子精准地称量着枸杞。

\"是啊,最近半个月已经接诊二十多例了。\"王雪皱着眉头,\"那些孩子个个面黄肌瘦,夜里还总喊肚子疼,看着就让人心疼。\"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位农妇抱着孩子冲进药堂,满脸泪痕:\"王大夫,救救我家虎娃吧!这孩子已经三天没好好吃饭了,夜里总说肛门痒,我昨晚借着月光一看,好多白色的小虫子在爬……\"

王宁立刻放下手中药材,将孩子抱到诊台前。他仔细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苔,又询问了饮食起居,心中渐渐有了判断。\"大嫂莫急,孩子这是感染了蛔虫和蛲虫,并非疑难杂症。\"他轻声安抚,目光却透着凝重。最近接诊的病例症状太过相似,普通的驱虫药方却收效甚微。王宁陷入沉思,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药柜顶层,那里放着一本泛黄的古籍——《本草拾遗补录》。他心中一动,快步上前取下古籍,快速翻阅起来。

\"找到了!\"王宁的声音中带着惊喜。书页上清晰记载:\"南瓜子,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可杀虫消积。治绦虫、蛔虫,取南瓜子适量,研粉服用,小儿减半。\"

王雪凑过来,眼中满是疑惑:\"哥,用南瓜子驱虫?我们从未试过,能行吗?\"

\"古籍所载,必有其理。\"王宁目光坚定,\"且南瓜子性平味甘,药食同源,即便无效,也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只是……\"他顿了顿,\"眼下正是南瓜收获时节,可我们库存的南瓜子不多了。\"

\"我这就去找张阳叔想办法!\"王雪说着就要往外跑。

\"等等!\"王宁叫住妹妹,\"先去库房清点存量,我写封信给药材商人钱多多,看看他那里有没有货源。\"

此时,里屋传来轻轻的脚步声,王宁的妻子张娜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茶走了出来。她身着淡紫色长裙,温婉娴静,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先喝口茶润润喉吧,看你们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她将茶碗放在桌上,又转向农妇,\"大嫂莫急,王宁医术精湛,定会治好虎娃的病。\"

农妇感激地点点头,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多谢夫人,我们一家就指望王大夫了。\"

百草堂后院,药师张阳正在仔细检查新到的药材。他年约五旬,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指缝间还沾着褐色的药渍,这些都是他几十年与药材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张阳叔,哥要大量采购南瓜子,您看钱多多那里能行不?\"王雪急匆匆跑来。

张阳沉吟片刻:\"钱多多这人虽然精明,但一向信誉不错。只是最近孙玉国的药铺和他往来频繁,不知会不会……\"他没有说完,但王雪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担忧。

果然,当钱多多的回信送到时,王宁皱起了眉头。信中称南瓜子货源紧张,价格要比平时高出三倍,且供货时间无法保证。

\"这定是孙玉国在背后捣鬼!\"王雪气得跺脚,\"他就见不得我们好!\"

王宁却很冷静:\"生气无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筹到南瓜子。张阳叔,您在镇上人脉广,能否帮忙打听谁家还有存货?\"

\"我这就去。\"张阳披上蓑衣,冒着雨出门了。

王雪也没闲着,她带着几个伙计,挨家挨户走访周边村落。\"大娘,您家还有晒干的南瓜子吗?百草堂高价收购,用来给孩子们治病。\"她甜甜的笑容和真诚的话语,打动了不少村民。

然而,就在百草堂四处筹药时,一场针对南瓜子的谣言正在镇上悄然传开。

\"听说了吗?百草堂要用南瓜子给孩子驱虫,这不是胡闹嘛!\"

\"就是就是,南瓜子吃多了要伤脾胃的,王宁这是拿孩子的性命开玩笑!\"

\"还是孙大夫靠谱,人家新研制的驱虫药,见效快,没副作用……\"

这些话,像瘟疫一样在镇上蔓延开来。原本信任百草堂的村民,也开始犹豫了。

孙玉国的药铺里,他正翘着二郎腿,听着手下刘二狗的汇报。孙玉国四十出头,身材微胖,油光满面,一身绸缎长衫,手指上戴着硕大的玉扳指,处处透着暴发户的气息。

\"掌柜的,谣言已经传开了,不少人都来买咱们的药。\"刘二狗谄媚地说。他身形消瘦,尖嘴猴腮,眼神中透着狡黠。

\"做得好!\"孙玉国得意地大笑,\"百草堂这次不死也得脱层皮!那些所谓的'特效驱虫药',不过是些淀粉加香料,成本低廉,利润却高得惊人。\"

\"可是……万一被发现……\"刘二狗有些担心。

\"怕什么!\"孙玉国瞪了他一眼,\"只要百草堂的南瓜子治不好病,谁还会在意我们的药?\"

另一边,百草堂内气氛凝重。前来问诊的人明显少了,偶尔有人来,也是满脸疑虑。

\"王大夫,这南瓜子真能驱虫?\"一位老者试探着问。

\"老伯放心,此药方出自古籍,且南瓜子性平无毒,对孩子身体无害。\"王宁耐心解释,\"若您信得过,可先取三日药量试用,分文不取。\"

老者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接过了药包:\"冲着王大夫的医德,我信你!\"

王宁将收集来的南瓜子仔细挑选,剔除坏籽,然后用石臼研磨成粉。他特意加入了一些蜂蜜,让药粉口感更好。

\"小妹,去请虎娃来试试这新药。\"王宁对王雪说。

虎娃来了,看到黑乎乎的药粉,皱着眉头不肯吃。\"虎娃乖,这是甜甜的芝麻糊,吃了肚子就不疼了。\"张娜温柔地哄着,终于让虎娃服下了药。

接下来的几天,王宁时刻关注着虎娃的情况。第三天清晨,农妇喜极而泣地冲进药堂:\"王大夫,虎娃昨晚排出了好多虫子,今早胃口也好了,能吃一大碗粥!\"

这个消息迅速传开,原本犹豫的村民纷纷来到百草堂求药。看着孩子们逐渐恢复红润的小脸,王宁心中充满欣慰,但他也知道,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百草堂的屋檐上,药香在空气中愈发浓郁。王宁望着忙碌的药堂,握紧了手中的《本草拾遗补录》,眼神坚定。在中医药这条路上,他将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医术守护一方百姓,也让更多人了解中药材的神奇功效。

孙玉国药铺前,挂着崭新的红绸招牌,\"特效驱虫神药,药到虫除\"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柜台前挤满了人,刘二狗正唾沫横飞地推销:\"各位父老乡亲,这可是孙掌柜祖传秘方,吃下去立竿见影!\"他晃着手中漆黑发亮的药丸子,眼角余光瞥见街角匆匆而过的王雪,嘴角勾起一抹阴笑。

药铺后院,孙玉国正对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泛黄的宣纸上,密密麻麻记着购药者的姓名,短短三日入账竟是往常半月的数目。\"哐当\"一声,他将算盘推到一旁,肥厚的手掌重重拍在檀木桌上:\"刘二狗,去备些好酒,今晚好好庆贺!\"

话音未落,里屋突然传来孩子的啼哭。孙玉国皱起眉头,掀开门帘,只见一个农妇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孩子小脸涨得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孙大夫,求您救救我儿!\"农妇声音颤抖,\"吃了您的药,孩子非但没好,反而上吐下泻,腹痛难忍!\"

孙玉国脸色骤变,他瞥了眼哭闹的孩子,心中暗骂刘二狗办事不力,面上却换上关切的神情:\"这定是体内虫毒未清,再服几日便可痊愈。\"他转身抓起几包药塞给农妇,\"这些药免费送,快回去给孩子煎服。\"

待农妇离开,孙玉国一脚踢翻矮凳:\"蠢货!那些药粉掺多了巴豆?\"刘二狗吓得扑通跪地:\"掌柜的饶命!小的想着见效快些,让百姓更信咱们......啪\"的一声脆响,孙玉国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蠢货!出了人命,我们都得完蛋!\"

与此同时,百草堂内却是另一番光景。王宁正戴着老花镜,仔细记录服用南瓜子驱虫的病例。泛黄的宣纸上,工整地写着患者症状、服药剂量和疗效。\"哥,钱多多派人送来了信。\"王雪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发髻有些凌乱,鬓角还沾着草屑,\"他说愿意按原价供货,但有个条件。\"

王宁接过信,只见信末龙飞凤舞地写着:需百草堂承诺,今后三成药材从其商号采购。他沉思片刻,将信纸递给张阳。老药师摩挲着胡须,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这钱多多,怕是想借机控制我们。\"

\"但眼下......\"王宁望向窗外排着长队的百姓,叹了口气,\"孩子们的病等不得。\"正说着,一名伙计急匆匆跑来:\"东家,各村的南瓜子都被收购光了,有人出双倍价钱!\"

王雪猛地一拍桌子:\"定是孙玉国搞的鬼!\"她转身就要往外冲,却被王宁拦住。少东家望着墙上的《黄帝内经》,目光渐渐变得锐利:\"小妹,去把镇东头的李婶请来,她种了半辈子南瓜,或许有办法。\"

夜幕降临,钱多多的商船悄悄停靠在镇外码头。这位药材商人年约五旬,身材高大,一袭玄色长袍衬得他不怒自威。他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望着船舱里堆积如山的南瓜子,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钱老板!\"黑暗中传来熟悉的声音。孙玉国提着灯笼,快步走来,绸缎长衫沾满泥点。\"那些南瓜子......\"他刚开口,就被钱多多打断:\"孙掌柜,咱们事先说好,你只负责抬高价格,不许私自囤货。\"

孙玉国赔着笑脸:\"钱老板息怒!这不是怕百草堂找到别的货源吗?\"他凑近钱多多,压低声音,\"只要王宁低头,答应从您这儿采购药材,我保证,以后镇上的生意......\"

话音未落,树林中突然传来沙沙响动。两人脸色大变,钱多多迅速抽出腰间软剑。月光下,一个身影缓缓走出——竟是护道者林婉儿。她身着藏青色劲装,腰间别着一对柳叶双刀,冷冽的目光扫过二人:\"好一番算计。\"

百草堂内,油灯将众人的身影拉得老长。李婶正用布满老茧的手,仔细端详着王宁递来的南瓜子:\"这南瓜子虽好,但药效差了些。\"她从怀里掏出一把深褐色的瓜子,\"试试这个,是我自家种的'铁脚南瓜',个小仁实,驱虫效果比普通品种强得多。\"

王宁眼睛一亮,连忙接过瓜子。这种南瓜他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因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早已无人种植。\"李婶,不知您还有多少?\"他急切地问。

李婶摇摇头:\"就剩这点种子了。不过......\"她望向药堂外的空地,\"若是现在播种,霜降前或许能收一茬。\"

王宁和张阳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惊喜。\"小妹,快去召集人手,今夜就翻地播种!\"少东家当机立断,\"张阳叔,您帮忙配制些草木灰,给土地施肥。\"

月光下,百草堂众人忙碌的身影在空地上穿梭。王雪举着油灯,为翻地的伙计照亮;张娜则带着厨娘,熬煮姜汤为大家驱寒。林婉儿悄无声息地回到药堂,将今夜的见闻告知王宁。少东家握着铁铲的手微微收紧:\"来得正好,这些南瓜子,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七天后的清晨,孙玉国望着自家药铺前寥寥无几的顾客,气得将茶杯摔在地上。刘二狗小心翼翼地凑过来:\"掌柜的,听说百草堂用一种特殊的南瓜子,驱虫效果奇佳......废物!\"孙玉国一脚踹在他屁股上,\"去,给我查清楚,他们从哪儿弄来的药材!\"

钱多多的商船上,老掌柜正对着新收的南瓜子发愁。原本以为能借此要挟百草堂,没想到对方竟不再采购。更奇怪的是,最近市面上突然出现一批品质极佳的南瓜子,价格低得离谱。

百草堂内,王宁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铁脚南瓜子\",终于露出了笑容。张阳将最后一包药递给患者,转身问道:\"东家,那些低价抛售的南瓜子......正是我们所为。\"王宁摘下眼镜,擦拭镜片,\"既然有人想在药材上做文章,我们就将计就计。\"

夕阳西下,药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百草堂上空飘散。王宁望着远处孙玉国的药铺,心中明白,这场关于药材、关于医德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那些不起眼的南瓜子,正悄然改变着百草镇的格局,也让更多人见识到中药材的博大精深。

深秋的百草镇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青石路上铺满金黄的落叶。钱多多的药材商行门口,伙计们正将一袋袋南瓜子搬上马车,扬起的粉尘在晨光中飞舞。钱多多站在台阶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眉头拧成了疙瘩——原本高价囤下的南瓜子,如今竟像烫手山芋般无人问津。

“东家,百草堂又在低价抛售新收的南瓜子,咱们的货根本卖不出去!”账房先生擦着额头的汗,将账本递上前。泛黄的纸页上,滞销的记录触目惊心。钱多多猛地将账本摔在桌上,震得青瓷茶盏嗡嗡作响:“王宁这小子,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么多药材?”

与此同时,孙玉国的药铺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味。几个患者堵在柜台前,举着药碗大声质问:“孙大夫,你这药根本没用!孩子吃了还是腹痛!”刘二狗脸色苍白,缩在角落里不敢吱声。孙玉国强装镇定,额头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这定是体内虫毒顽固,再服几剂……”

“够了!”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老者,他拄着拐杖,声音颤抖却字字有力,“我孙子吃了百草堂的南瓜子,虫都排干净了!你这假药,害了多少孩子!”愤怒的人群一拥而上,孙玉国慌忙后退,撞倒了药柜,瓶瓶罐罐摔得满地狼藉。

夜幕降临,秋风呼啸。百草堂后院的仓库外,林婉儿如鬼魅般穿梭在阴影中。她警惕地观察四周,确认无人后,轻轻叩响木门。门开了,王宁举着油灯出现在门口,昏黄的灯光照亮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都安排好了?”王宁低声问。

林婉儿点点头:“钱多多的商船今夜子时经过芦苇荡,我已派人在那里设伏。”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这是在刘二狗身上搜到的,孙玉国勾结外乡人制售假药的证据。”

王宁展开信纸,目光如炬。信中详细记载着用石膏、淀粉冒充名贵药材的过程,还有一串陌生的商号名称。“好个孙玉国!”他将信纸凑近油灯,看着火焰一点点吞噬罪证,“明天,就是他们的末日。”

药铺另一头,张阳正在指导学徒炒制南瓜子。老药师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翻动铁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香。“记住,火候要均匀,过了会失了药效,欠了又杀不死虫。”他一边说,一边往锅里撒了一把秘制的香料——那是他从《雷公炮炙论》中改良的配方,能让南瓜子的驱虫效果更上一层楼。

子时,芦苇荡中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钱多多的商船缓缓驶入,船头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突然,十几道黑影从芦苇丛中跃出,将商船团团围住。为首的大汉手持钢刀,大声喝道:“钱老板,这么晚了,运的什么好货啊?”

钱多多脸色骤变,却强作镇定:“朋友,我乃正经商人,这是运往邻镇的药材。”

“药材?”大汉冷笑一声,“打开舱门让兄弟们瞧瞧!”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林婉儿如夜枭般落在船头。她双刀出鞘,寒光闪烁:“钱老板,还是自己打开吧,别让大家难做。”

钱多多望着林婉儿凌厉的眼神,心中一颤。他咬牙下令打开舱门,只见里面堆满了发霉的南瓜子,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钱老板,以次充好,该当何罪?”林婉儿的声音冰冷刺骨。钱多多双腿一软,瘫坐在甲板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嘴里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

与此同时,百草堂内灯火通明。王宁正在撰写状纸,笔墨在宣纸上龙飞凤舞。张娜端着一碗参汤进来,轻声说:“小心身体,别累坏了。”王宁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这些人害了太多百姓,必须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烛光映照着他紧蹙的眉头,案头整齐摆放着受害者的联名诉状与假药样品,每一样证据都凝结着他多日来的心血。

第二天清晨,百草镇衙门外人头攒动。王宁手持状纸,身后跟着一群受害百姓。孙玉国和钱多多被衙役押解而来,两人脸色苍白如纸,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孙玉国的绸缎长衫皱巴巴地挂在身上,钱多多的玄色长袍也沾满泥污,两人垂头丧气的模样引得围观百姓一阵唏嘘。

“大人,孙玉国勾结奸商,制售假药,害得百姓苦不堪言!”王宁将证据呈上,声音铿锵有力,“这些是受害百姓的联名状,还有假药样品。”县令翻开状纸,越看脸色越沉,猛地一拍惊堂木:“带证人!”

李婶拄着拐杖走上前,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孙子吃了孙玉国的假药,上吐下泻,差点丢了性命!要不是王大夫……”她泣不成声,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呐喊,“严惩奸商!”“还我们公道!”的呼声此起彼伏。

钱多多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大人饶命!是孙玉国唆使我抬高药价,囤积居奇……”孙玉国面如死灰,瘫坐在地上,嘴里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县令再次拍响惊堂木:“孙玉国、钱多多,罔顾人命,利欲熏心,即日起查封药铺和商行,听候发落!”

随着惊堂木的最后一声落下,积压在百姓心头的怒火终于得到宣泄。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宁望着欢呼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这场与奸商的较量,他不仅守护了百草堂的声誉,更扞卫了医者的尊严。

寒冬的百草镇被皑皑白雪覆盖,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屋檐。百草堂内却暖意融融,药柜上蒸腾的药香与炭火的热气交织,驱散了几分寒意。王宁身着藏青色夹袄,正在给一位老者诊脉,指尖搭在寸关尺上,神情专注。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王大夫!王大夫!”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冲进药堂,发梢和肩头落满雪花,“我家囡囡吃了驱虫药,虫子倒是排出来了,可这几日总是哭闹,不肯吃饭,夜里还总说肚子疼……”

王宁连忙放下手中的脉枕,将孩子抱到诊台前。孩子小脸蜡黄,舌苔白腻,脉象虚浮无力。他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孩子这是驱虫之后,脾胃受损了。”转头吩咐王雪:“取些炒白术、茯苓、陈皮,再加上我们特制的南瓜子粉……”

“特制的南瓜子粉?”年轻母亲一脸疑惑。

“正是。”王宁耐心解释道,“普通南瓜子驱虫虽好,但性偏凉,孩子脾胃娇嫩,驱虫后若不及时调理,反而会伤到脾胃。我们将南瓜子与健脾和胃的药材配伍,既能巩固驱虫效果,又能调养脾胃。”

后院的炮制间里,炉火正旺。张阳戴着老花镜,手持竹铲,正在指导学徒们炒制南瓜子。他的双手布满深浅不一的疤痕,那是多年与药材打交道留下的印记。“看好了,这火候最为关键。”老药师将一勺南瓜子倒入锅中,竹铲有节奏地翻动,“火太急,会焦糊失了药效;火太慢,又无法激发药力。”

学徒们围在灶台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南瓜子在锅中渐渐变成金黄色,散发出一股独特的焦香。张阳抓起一把陈皮丝撒入锅中,香气顿时更加浓郁:“陈皮理气健脾,与南瓜子配伍,能中和其凉性。”

这时,王雪抱着一捆白术走进来:“张阳叔,这是新到的白术,您看看品质如何?”

张阳接过白术,放在鼻下轻嗅,又用指甲刮了刮断面:“不错,断面朱砂点清晰,是上等的浙白术。不过……”他转头对学徒们说,“白术要用土炒,取土气入脾之意,这样才能更好地健脾止泻。”

在张阳的指导下,学徒们将灶心土倒入锅中炒热,再加入切成薄片的白术。土黄色的粉末裹着白术片在锅中翻腾,不一会儿,白术片表面就泛起了金黄色。“好了,筛去土粉,摊开晾凉。”张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炮制虽繁琐,但每一步都关乎药效,容不得半点马虎。”

前厅里,王宁正在给一群前来学习的年轻郎中讲解南瓜子的妙用。他手持一本手抄的医案集,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用南瓜子治疗各种虫症的案例。“诸位请看,这位孩童,不仅有蛔虫,还伴有积食,我们在南瓜子方中加入了炒山楂、炒麦芽……”

“王大夫,”一位年轻郎中举手提问,“若是成人绦虫病,剂量该如何把握?”

“问得好。”王宁微微一笑,“成人用量可适当增加,但也要根据体质辨证论治。比如体弱者,需配伍党参、黄芪等扶正之品;体壮者,可酌加槟榔增强驱虫之力。”

正说着,张娜端着几杯药茶走进来,茶碗里漂浮着几片南瓜子和陈皮。“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养生茶,”她轻声介绍道,“常饮可健脾驱虫,预防虫症。”

年轻郎中们纷纷端起茶碗,细细品味。“入口甘香,回味悠长,真是好茶!”“喝完后,感觉肠胃暖暖的,十分舒服。”赞叹声此起彼伏。

王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医者,仁术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将医术传承下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就在百草堂忙碌于传承医术之时,一封来自京城的书信打破了平静。信中写道:“闻百草堂以南瓜子驱虫之术造福一方,甚为钦佩。今太医院欲编纂新的《本草汇纂》,特邀请王宁大夫进京,共商驱虫方剂之收录……”

王雪跳了起来:“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的医术要传到京城去了!”

王宁却显得很冷静,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京城名医云集,我们的医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张阳叔,这段时间要辛苦您,多指导学徒们研读古籍,精进医术。”

张阳郑重地点点头:“放心吧,东家。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咱们不能丢。”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王宁准备启程之际,孙玉国的残余党羽四处散播谣言,称百草堂的南瓜子驱虫方是旁门左道,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一时之间,质疑声四起,就连一些曾经信任百草堂的百姓也开始动摇。

面对谣言,王宁没有过多解释。他带着精心整理的医案和炮制好的药材,踏上了进京之路。林婉儿执意同行,暗中保护他的安全。马车缓缓驶出百草镇,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王宁坐在车内,手中捧着《本草纲目》,仔细研读关于驱虫的记载。“林姑娘,”他突然开口,“你说,中医药的传承,为何如此艰难?”

林婉儿望着窗外的雪景,若有所思:“因为总有人为了利益,不惜诋毁祖宗留下的瑰宝。但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我们坚守本心,总有一天,中医药会发扬光大。”

王宁微微点头,目光坚定。马车继续前行,车轮碾过雪地,留下一串深深的车辙。在这漫长的进京之路上,他不仅肩负着百草堂的声誉,更承载着中医药传承的重任。而那小小的南瓜子,或许将成为打开京城医界大门的钥匙,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