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176章 百草堂之黄锁梅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第176章 百草堂之黄锁梅

作者:承道小写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2:36:26

在川滇交界,有一座宁静祥和的小镇,名叫清平镇。小镇被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流过,宛如世外桃源。镇中,百草堂的招牌高高悬挂,古色古香。

百草堂的主人王宁,身形高挑清瘦,一袭洗得有些发白却整洁的布衫,衣角随风轻摆。他留着利落的短发,面容轮廓分明,剑眉下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医者特有的温和与坚定。王宁自幼便跟随父亲学医,对各类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心怀治病救人的热忱,在镇上颇受敬重。

妹妹王雪,扎着两个俏皮的发髻,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犹如熟透的苹果。她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灵动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与热情。虽年纪尚小,但在哥哥的教导下,也熟知不少药理知识,是王宁在药堂的得力帮手。

王宁的妻子张娜,身姿婀娜,气质温婉。她常穿着淡蓝色的碎花长裙,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柔顺地垂在身后。平日里,她不仅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还会在药堂忙碌时帮忙抓药、照料病人,与王宁夫妻情深,携手为百草堂的经营努力着。

而护道者林婉儿,总是一袭黑衣劲装,勾勒出她矫健的身材。她的头发高高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英气十足的眉毛下,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腰间别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行动间干净利落,守护着百草堂免受外界侵扰。

隔壁药铺的老板孙玉国,大腹便便,整日穿着一件华丽的绸缎长袍,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他留着八字胡,油光满面,一双小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透着精明与算计。孙玉国见百草堂生意兴隆,王宁又深受百姓爱戴,心中满是嫉妒,时常派手下刘二狗给百草堂使绊子。刘二狗是个身材矮小、贼眉鼠眼的家伙,整日穿着一件破旧的短褂,跟在孙玉国身后为虎作伥。

药材商人钱多多,身形肥胖,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和气生财的笑容。他穿着一件宽大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腰带,格外引人注目。钱多多常年在外奔波,掌控着珍贵药材的供应渠道,与百草堂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几日,清平镇却被一层阴霾笼罩。一种怪病悄然来袭,患者们先是感到筋骨疼痛,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接着肢体变得痿软麻木,连简单的行走都成了难事,更为严重的是,患者的皮肤和巩膜渐渐发黄,如同被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料。短短几天,已有不少村民病倒,整个小镇人心惶惶。

王宁坐在药堂的柜台后,眉头紧锁,面前堆满了医书。他已经连续几日查阅古籍,试图找到治疗怪病的方法。王雪在一旁,看着哥哥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哥,你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王宁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小雪,这怪病来势汹汹,这么多乡亲受苦,我怎能安心休息。”

这时,一位面色蜡黄、步履蹒跚的老者被家人搀扶着走进药堂。老者痛苦地呻吟着:“王大夫,救救我,我这浑身疼得厉害,一点力气都没有。”王宁赶忙起身,将老者扶到椅子上坐下,仔细地为他把脉,又观察了他的舌苔和面色。一番诊断后,王宁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他再次翻开医书,仔细比对,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想起来了,这症状与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病症相似,或许黄锁梅的根能解此毒。”王雪凑过来,看着医书上的记载,疑惑地问:“哥,黄锁梅真有这么神奇吗?”王宁点点头,肯定地说:“黄锁梅根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正对症。”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消息被躲在药堂外偷听的刘二狗听到了。刘二狗急忙跑回药铺,将此事告诉了孙玉国。孙玉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冷笑道:“哼,王宁,这次我看你还怎么出风头。”

孙玉国立刻差人请来了钱多多。钱多多一进门,就笑着说:“孙老板,找我有何事啊?”孙玉国满脸堆笑,拉着钱多多坐下,说道:“钱老板,听说你最近进了一批黄锁梅的药材?”钱多多一愣,心中暗生警惕,问道:“是啊,孙老板打听这个做什么?”孙玉国凑近钱多多,小声说:“钱老板,只要你不把黄锁梅卖给王宁,以后我药铺的生意都和你合作,价格好商量。”钱多多听后,有些犹豫,一方面是丰厚的利益诱惑,另一方面是与百草堂多年的合作情谊。

就在钱多多犹豫不决时,孙玉国又添了一把火:“钱老板,你想想,要是王宁治好了这怪病,以后他在镇上的威望岂不是更高?到时候,我们这些人还怎么立足?”钱多多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好吧,孙老板,就按你说的办。”

得知黄锁梅根可能是治疗怪病的关键,王宁决定进山采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收拾好采药工具,准备出发。王雪不放心,非要跟着一起去,王宁拗不过,只好答应。

两人背着竹篓,手持镰刀,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林深处走去。清晨的山林,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仙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

王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黄锁梅的踪迹。他深知黄锁梅多生长在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可这山林广袤,要找到谈何容易。

“哥,这黄锁梅到底长啥样啊?”王雪好奇地问道。

王宁耐心地解释道:“黄锁梅是常绿灌木,茎上有倒钩刺和褐色刚毛,叶子是三出复叶,小叶片像阔倒卵形或倒心形。它的花是白色或淡红色的,现在这个季节应该已经结果了,果实是橘黄色的聚合果,像小珠子串在一起。”

王雪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突然,她兴奋地喊道:“哥,你看,那是不是黄锁梅?”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丛带刺的灌木生长在溪边,叶片形状和他描述的很相似。

两人小心翼翼地靠近,拨开茂密的枝叶,果然看到了橘黄色的果实。王宁欣喜地说:“没错,就是它。”说着,便拿起镰刀,开始收割黄锁梅的根。由于茎上的刺又尖又密,王宁的手不小心被划破了几道口子,鲜血直流。

“哥,你受伤了!”王雪心疼地说。

王宁不在意地摆摆手,说:“没事,一点小伤,不碍事。现在采药要紧,乡亲们还等着这药救命呢。”

就在他们专心采药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王宁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说:“小雪,快,我们得赶紧下山,马上要下雨了。”

两人匆忙收拾好采到的药材,往山下赶去。然而,山林中的道路本就崎岖难行,再加上雨水的冲刷,变得更加泥泞湿滑。没走多远,王宁就发现他们迷路了。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分不清东南西北。

“哥,怎么办啊?我们好像迷路了。”王雪有些害怕地说。

王宁安慰道:“别慌,小雪。我们先找个地方避避雨,等雨停了再想办法。”

他们在附近找到一个山洞,躲了进去。山洞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王宁和王雪坐在洞口,听着外面的雨声,心中焦急万分。

不知过了多久,雨终于停了。王宁走出山洞,观察周围的环境,试图找到下山的路。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衣衫褴褛的村民路过。村民看到他们,惊讶地问:“你们怎么在这儿?这山林深处很危险的。”

王宁连忙上前,拱手说道:“大哥,我们是清平镇百草堂的,来这儿采药,结果迷路了。还望大哥能给我们指条下山的路。”

村民听说是百草堂的人,态度顿时热情起来。他说:“原来是百草堂的大夫,你们可是好人啊。这山林我熟,我带你们下山。”

在村民的带领下,王宁和王雪终于顺利回到了清平镇。此时,天色已晚,小镇上一片寂静。

第二天,王宁带着采回来的黄锁梅根回到药堂,开始研究如何制药。张阳药师得知此事后,也赶来帮忙。张阳药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头发花白,脸上总是带着一副慈祥的笑容。他身穿一件灰色的长袍,手持一根长长的药杵,在药臼里熟练地捣着药材。

“王宁啊,这黄锁梅根虽然有药用价值,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会有副作用。我们得谨慎研究。”张阳药师语重心长地说。

王宁点点头,说:“张前辈,您经验丰富,还请您多指点。”

两人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先将黄锁梅根洗净、切片,然后用小火慢煎,观察药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确定了最佳的制药方法。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将熬好的药汤送给患者服用时,却发现药堂里少了一大半药材。王宁顿时心急如焚,他知道,一定是孙玉国又在搞鬼。

“这个孙玉国,怎么如此可恶!”王宁愤怒地说。

就在这时,林婉儿匆匆走进药堂,说:“王宁,我刚才看到刘二狗鬼鬼祟祟地从药堂后面溜走,说不定是他偷了药材。”

王宁咬咬牙,说:“一定是他。林姑娘,麻烦你帮我找到他,无论如何都要把药材追回来。”

林婉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说:“放心吧,我不会让他跑掉的。”说完,便转身追了出去。

林婉儿身形如电,沿着刘二狗离去的方向飞速追去。她对小镇的每一条小巷都了如指掌,穿梭其间,像一只敏捷的黑豹。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她坚毅的侧脸,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 。

不多时,林婉儿瞧见刘二狗那鬼鬼祟祟的身影在一条偏僻小巷中一闪而过。她纵身一跃,稳稳落在刘二狗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刘二狗,把偷的药材交出来!”林婉儿杏目圆睁,声音冰冷,犹如寒霜。

刘二狗吓得浑身一颤,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但仍强装镇定:“林姑娘,你可别乱说,我哪偷什么药材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悄悄往后退,眼神中满是心虚。

林婉儿冷哼一声:“哼,你那点小把戏别想瞒过我。今天不交出药材,就别怪我不客气!”说着,她抽出腰间匕首,寒光一闪,吓得刘二狗脸色惨白。

“别,别动手!”刘二狗吓得声音都变了调,“药材我藏在孙老板药铺的后院了,我这就带您去拿。”

林婉儿收起匕首,押着刘二狗来到孙玉国药铺后院。在一处隐蔽的角落,他们找到了被藏起来的药材。看着失而复得的药材,林婉儿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带着药材匆匆赶回百草堂。

与此同时,在百草堂里,王宁正焦头烂额地安抚着前来询问病情的患者家属。这些家属们个个神色焦急,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期待。一位中年妇女拉着王宁的手,声音带着哭腔:“王大夫,我家男人的病到底什么时候能好啊?他都快撑不住了。”王宁耐心地安慰着她:“大嫂,您别着急,药已经在准备了,很快就能给大哥用上,一定会好起来的。”可他的内心,同样忐忑不安,毕竟药材被盗,治疗进程被严重耽搁。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林婉儿带着药材回来了。王宁看到药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姑娘,太感谢你了!”他连忙招呼众人准备熬药。

药汤熬好后,王宁亲自端着药碗来到一位重症患者家中。患者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形容枯槁,看到王宁进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王大夫,我还有救吗?”王宁坚定地说:“大哥,您放心,这药一定能治好您的病。来,把药喝了。”在王宁的悉心照料下,患者艰难地喝下了药汤。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一帆风顺。第二天,孙玉国又想出了新的诡计。他四处散布谣言,说百草堂用的药有毒,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加重病情。这谣言如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小镇,许多患者家属信以为真,纷纷来到百草堂门口闹事。

“王宁,你出来!你这庸医,竟然拿有毒的药给我们家人喝,你安的什么心?”一个年轻男子愤怒地喊道,他满脸通红,情绪激动,手中还拿着一根木棍,用力地敲打着百草堂的大门。

“就是,我们要一个说法,要是我爹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另一个中年男子也跟着附和,他眉头紧皱,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王宁听到外面的吵闹声,急忙走出药堂:“各位乡亲,大家先冷静一下。这药绝对没有毒,是经过我们仔细研究的,已经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你少在这儿骗人了,我们才不信呢!”人群中有人喊道。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之前喝药的那位重症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他的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大家都别闹了,王大夫是好人,这药真的有效。我喝了药之后,感觉身上的疼痛减轻了不少,力气也慢慢恢复了。”

众人听他这么说,都有些将信将疑。这时,张阳药师站出来说:“乡亲们,我们百草堂一向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怎么会用有毒的药呢?大家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一定会治好大家的病。”

在患者和张阳药师的劝说下,众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陆续散去。王宁看着患者,心中满是感激:“大哥,多亏了你,不然今天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患者笑着说:“王大夫,你是在救我们的命,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但王宁知道,孙玉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后面的路还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不过,他心中救人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治好乡亲们的病 。

经过这场风波,王宁更加明白,当务之急是尽快治愈更多患者,用实实在在的疗效堵住悠悠众口。他和张阳药师日夜守在药堂,密切观察用药患者的反应,不断调整药方剂量。每天天不亮,王宁就起身熬药,药香弥漫整个药堂,混合着清晨的微光,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面容也愈发憔悴,但每当有患者病情稍有起色,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林婉儿暗中留意着孙玉国的一举一动,防止他再生事端。这日,林婉儿在跟踪孙玉国时,意外发现他和钱多多在一处隐蔽的茶肆密会。她悄悄靠近,躲在一旁的柱子后偷听。

“孙老板,这几日那百草堂的药似乎真有效果,不少患者都开始好转了,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真的怕是要泡汤。”钱多多一脸担忧,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脸上的肥肉也跟着抖动。

孙玉国脸色阴沉,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狠狠地说:“哼,王宁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钱老板,你再想想办法,能不能从药材上再做些手脚?”

钱多多犹豫了一下,说:“孙老板,这事儿可不好办啊。如今全镇的人都盯着百草堂,稍有不慎,我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而且,看着那些患者受苦,我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孙玉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钱多多,你可别临阵倒戈!之前咱们说好了的,你要是敢反悔,以后就别想在这行混了!”

林婉儿听到这里,心中暗怒,决定先回去把此事告诉王宁。她身形一闪,悄然离开了茶肆。

回到百草堂,林婉儿将偷听到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宁。王宁听后,沉思片刻说:“看来孙老板还是不肯罢休。不过,钱老板的态度似乎有了转变,或许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想想办法。”

于是,王宁决定亲自去找钱多多。傍晚时分,他来到钱多多的住处。钱多多看到王宁,神色有些尴尬:“王大夫,你怎么来了?”

王宁微笑着说:“钱老板,我今天来,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想和你好好聊聊。”说着,他坐了下来,目光诚恳地看着钱多多。

“钱老板,我知道你和孙老板之前联手对付我,但我也明白,做生意不容易,你也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如今,全镇这么多乡亲受苦,我们都是医者仁心,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痛苦吗?”王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钱多多低下头,沉默不语。过了许久,他叹了口气说:“王大夫,你说得对。这几日看着那些患者,我心里也不好受。之前是我鬼迷心窍,对不起了。”

王宁见钱多多态度诚恳,心中一喜:“钱老板,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如今当务之急是治好乡亲们的病,我需要你的帮助。”

钱多多连忙点头:“王大夫,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两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由钱多多出面,劝说孙玉国罢手。第二天,钱多多来到孙玉国药铺。孙玉国看到他,冷冷地问:“钱老板,你怎么有空来了?是不是王宁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钱多多深吸一口气,说:“孙老板,我看我们还是别再和王宁作对了。他一心为了救治乡亲,咱们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遭人唾弃。”

孙玉国脸色一变:“钱多多,你什么意思?想背叛我?”

钱多多连忙解释:“孙老板,我不是背叛你。你想想,就算我们赢了王宁,可乡亲们的病治不好,以后谁还会来我们药铺看病?倒不如和王宁联手,一起治好乡亲们,这样我们也能落个好名声。”

孙玉国听了,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这些日子看到的患者们痛苦的模样,又想到自己药铺的未来,心中的天平渐渐发生了倾斜。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孙老板,不好了,又有几个患者的病情加重了,他们家属吵着要找您和王大夫讨说法!”

孙玉国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钱多多趁机说:“孙老板,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犹豫了。”

孙玉国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是我错了。钱老板,你去请王大夫过来吧,我们好好谈谈。”

不多时,王宁来到了孙玉国药铺。孙玉国看到王宁,满脸羞愧:“王大夫,之前是我不对,我嫉妒你医术高明,做了不少错事,还请你原谅。”

王宁微笑着说:“孙老板,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如今最重要的是治好乡亲们的病,我们一起努力吧。”

两人握手言和,决定携手合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家药铺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治疗方案,调配药材。在众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清平镇的阳光暖煦而柔和,洒在康复患者们的笑脸上,映出劫后余生的喜悦。王宁、孙玉国和钱多多三人并肩站在百草堂前,望着街上逐渐热闹起来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这场与怪病的较量,不仅让他们化解了恩怨,更让整个小镇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力量。

然而,王宁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随着患者陆续康复,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药材的大量消耗使得库存告急,而部分珍稀药材的供应依旧不稳定。一天清晨,王宁早早来到药堂,坐在堆满药方和医书的桌前,眉头紧锁。他深知,若不能建立稳定的药材供应渠道,下次再有疫病来袭,小镇将再度陷入危机。

“王大夫,早啊!”钱多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依旧穿着那件宽大的锦袍,只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奔波,脸上多了几分疲惫。

“钱老板,来得正好。”王宁起身相迎,“我正想着找你商量药材供应的事。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不能再依赖不稳定的货源了。”

钱多多点头表示赞同:“是啊,王大夫。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事。要不,我们联合起来,在镇外开辟一片药田,专门种植常用药材,黄锁梅也可以种一些。这样既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又能随时取用。”

王宁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主意好!不过,药田的管理需要不少人手,还得有懂种植技术的人指导。”

这时,孙玉国走了进来,笑着说:“这事儿我也想过。我认识几个经验丰富的药农,他们愿意来帮忙。而且,镇上的年轻人经过这次疫病,也意识到了医药的重要性,不少人都愿意来帮忙打理药田。”

三人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始筹备药田的建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平镇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开垦药田的队伍中。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日落才归,不辞辛劳地翻土、播种、浇水。王宁和张阳药师也时常来到田间,指导大家辨认药材、传授种植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田渐渐有了规模。嫩绿的药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黄锁梅也在药田的一角扎根生长,茂密的枝叶间挂满了小巧的果实,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一天,王宁正在药田巡视,林婉儿匆匆赶来:“王宁,不好了!镇上来了一伙神秘人,他们四处打听药田的事,行为十分可疑。”

王宁心中一紧,意识到可能有麻烦了。他立刻和林婉儿赶回镇上,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陌生人正在街头徘徊,眼神中透露出不怀好意。王宁走上前去,礼貌地问道:“几位朋友,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冷哼一声:“听说你们这儿种了不少珍稀药材,我们老板想买一些,价钱好商量。”

王宁心中明白,这些人绝非善类。他不动声色地说:“我们的药材都是为了救治镇上的百姓,暂时没有多余的出售。几位若是需要,还请去别处看看。”

黑衣人脸色一变,恶狠狠地说:“哼,别给脸不要脸!今天这药材,我们买定了!”说着,便要动手。

就在这时,孙玉国带着一群年轻人赶了过来。他们手持农具,站在王宁身后,眼神坚定。“想在我们清平镇撒野,你们还不够格!”孙玉国大声喝道。

黑衣人见势不妙,知道今天讨不了好,便撂下狠话:“你们给我等着,这事没完!”说完,便灰溜溜地离开了。

经过这次风波,王宁等人更加意识到,守护药田和小镇的安全至关重要。他们加强了药田的防护,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同时,王宁也开始传授年轻人一些简单的防身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日子一天天过去,药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看着一筐筐饱满的药材被运往百草堂和孙玉国的药铺,全镇上下一片欢腾。这不仅是药材的丰收,更是希望的丰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宁、孙玉国和钱多多决定举办一场庆祝仪式,感谢所有参与抗疫和药田建设的人们。镇中心的广场上张灯结彩,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镇。

仪式上,王宁站在台上,感慨地说:“这场疫病让我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感谢每一位为了小镇付出的乡亲,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将这份药缘传承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雪和张娜眼中含泪,为丈夫和哥哥感到骄傲。林婉儿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仅是百草堂,更是整个小镇的希望。

庆祝仪式结束后,王宁独自来到药田。月光洒在药苗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王宁轻轻抚摸着黄锁梅的枝叶,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这片药田永远生机盎然,愿清平镇的百姓永远安康。

从那以后,清平镇的药田成为了周边地区药材的重要供应地。王宁和孙玉国的药铺也名声远扬,吸引了不少医者前来交流学习。而黄锁梅,作为这场抗疫之战的功臣,被永远铭记在小镇的历史中,它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清平镇团结与希望的象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