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直击人性 > 第340章 表面向着你的,也许正是背后害你的

写字楼的电梯里,有位老员工又在给新来的实习生补妆:“你看你这眼线画歪了,见客户得精神点。”

实习生感激地笑,没注意对方转身时,眼里闪过一丝算计,昨天她刚在总监面前无意提过,实习生开会总走神,“怕是还没适应节奏”。

而此刻递过去的遮瑕膏,正是她特意选的色号,涂在实习生脸上偏白,在客户面前显得格外突兀。

周围人都夸她热心,只有资历更深的同事看得明白,当年自己竞争主管时,就是这位热心肠一边帮她修改ppt,一边偷偷把关键数据改了小数点,最后她因为数据错误错失机会,对方却一脸惋惜地说“太可惜了,我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善意像裹着糖衣的药片,甜到心里才发现藏着苦涩。小区超市的老板总爱给街坊抹零头,有位阿姨买鸡蛋他送两把香菜,有位大叔搬米他搭把手,逢人就说“远亲不如近邻”。

直到有天凌晨,邻居起夜,撞见他偷偷往临期牛奶盒上贴新日期,而那些牛奶,白天刚好心推荐给带孙子的老太太们。

邻居忍不住质问,老板立刻红了眼:“我这不是怕老人家心疼钱吗?临期又不是坏了。”

转头却在业主群里发消息:“提醒大家别买散装鸡蛋,有人看见邻居捡地上的蛋往袋里塞。”

被污蔑的邻居百口莫辩,那些平时受了老板恩惠的街坊,此刻都站在热心肠的老板那边。

这种善意的伪装,往往比直白的恶意更伤人。就像职场上那些总说“我帮你分担”的同事,接过你的工作后,会悄悄改几个数据,等出了问题再委屈地说:“我以为你就是这么做的呀。”

他们擅长用“为你好”当盾牌,把你的信任变成攻击你的武器。有位做设计的年轻人,曾把未完成的方案给关系最好的同事看,对方边夸“创意绝了”边提了些小建议。

结果第二天,总监就在会上表扬那位同事的全新方案,核心创意和年轻人的草稿如出一辙,只是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细节。

当年轻人质问时,对方眼泪汪汪:“我只是觉得你的想法太好,怕浪费了才……”最后,反倒是年轻人成了“小气、容不得别人借鉴”的人。

菜市场有位摊主总被称赞“热心肠”,看到谁买的菜多了,会主动递个大号塑料袋;遇到讨价还价的顾客,她还帮着其他摊主说“这菜新鲜,贵点值”。

可熟悉她的其他摊主都知道,她每天收摊前,会偷偷把别家摊位的秤砣换轻两克,等第二天有人找来时,她又公正地站出来调解:“哎呀,可能是秤坏了,邻里之间别计较。”

转头就把对方的老主顾拉到自己摊前,低声说“还是我这秤准,你放心买”。

有次新来的年轻摊主发现了她的小动作,当面戳穿时,她立刻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我好心帮你招揽生意,你倒反过来咬我一口,年轻人怎么这么没良心啊!”

周围的顾客不明就里,纷纷指责年轻摊主欺负老人,最后年轻摊主不得不把摊位转让,临走前叹着气说:“原来好心真的斗不过装出来的好心。”

这种两面三刀的算计,在人际关系中无处不在。你以为的盟友,可能正把你当成向上爬的梯子。

有对合租的年轻人,其中一人总帮晚归的室友留门,替她签收快递,甚至在她失恋时陪她哭到天亮。直到室友突然搬去公司宿舍,她才从房东那里得知,室友早就跟房东说“同住的总带朋友回来,太吵了”,还好心建议把房租涨三百,理由是“对方工资高,不在乎这点”。

而那些被她带回来的朋友,不过是她偶尔加班晚了,同事顺路送她回来而已。更让她心寒的是,室友走时还带走了她新买的吹风机,在朋友圈发图说是“闺蜜送的离别礼”。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擅长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他们害了你之后,还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也是没办法”。

就像那个总说“咱们是姐妹”的远房亲戚,借走家人的积蓄后迟迟不还,等家人上门要债,她就抱着孩子坐在地上哭:“我以为你懂我难处,孩子病着,你就非要逼死我们吗?”

周围的亲戚立刻劝被借钱的人:“她也不容易,你条件好,再缓缓吧。”

没人知道,这位亲戚用这笔钱给自家新房买了沙发,还在朋友圈晒图,只对被借钱的人设了权限。被借钱的人有苦难言,反倒成了亲戚口中“冷血、不顾亲情”的人。

有位老员工在单位干了二十年,最信任的就是自己带的徒弟。徒弟嘴甜,总说“您是我师傅,我肯定跟您一条心”,端茶倒水从不间断,连老员工母亲生病,都是他跑前跑后帮忙挂号。老员工感动得把毕生经验都教给他,连自己负责的核心项目都带着他一起做。

可就在项目结题前,徒弟突然提交了辞呈,转身去了竞争对手公司,而他带去的方案,正是老员工熬夜改了七遍的最终版。

老员工打电话质问,徒弟的声音依旧恭敬:“师傅,我也是没办法,家里等着用钱,对方给的条件太诱人了。再说,这方案里也有我的心血呀。”

老员工挂了电话,看着桌上徒弟送的感恩师恩的保温杯,突然觉得像吞了只苍蝇,那保温杯,还是老员工帮他争取到年终奖后买的。

信任被辜负的疼痛,从来不是瞬间的爆发,而是缓慢的凌迟。就像你精心养了多年的狗,某天突然咬了你一口,你疼的不是伤口,而是那些一起晒太阳的午后,那些你喂它吃饭的瞬间,都变成了笑话。

有位母亲总在闺蜜面前抱怨女儿叛逆,闺蜜每次都帮着骂“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还贴心地说“我帮你盯着她,有情况告诉你”。

直到有天,女儿哭着说,这位阿姨总在她面前说“你妈觉得你是累赘”,还偷偷把她的日记本拿给别的家长看。

母亲去找闺蜜对质,对方却惊讶地说:“我这不是想帮你教育她吗?看来是我方式错了,你别生气呀。”

母亲看着眼前一脸无辜的闺蜜,想起自己曾在她离婚时把积蓄都借给她,想起自己生病时是她守在床边,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原来那些掏心掏肺的时刻,都成了对方刺向自己的武器。

纪录片《人间世》里有位医生,总被护士崇拜:“您太厉害了,我要是有您一半本事就好了。”这位护士每天都帮他整理病历,提醒他开会时间,甚至记得他不喝冷水。

直到有次医疗纠纷,患者家属拿出的证据,竟是医生在办公室抱怨工作的录音,而那段话,当时只有这位护士在场。医生没有歇斯底里,只是从那以后,办公桌上多了个录音笔,面对护士依旧温和,却再也没说过一句工作以外的话。他说:“不是不相信人了,只是明白,有些真心要分人给。”

这种清醒,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学会在温暖中保持一丝警觉。就像冬天晒太阳,既要享受暖意,也要知道晒久了会晒伤。

你可以接受别人的好意,但不必把心掏出来;你可以感谢别人的帮助,但要留个心眼看他的动机;你可以对人真诚,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对你真诚。

有位做销售的年轻人,曾被前辈手把手带,前辈总说“咱们是自己人,我不坑你”,把最好的客户分给她,甚至教她怎么跟领导打交道。

年轻人一度以为遇到了贵人,直到季度考核前,前辈突然向领导举报,说她的客户资料是违规获取的,那些资料,正是前辈好心帮她整理的,里面悄悄加了些违规标注。

吃了这次亏,年轻人再遇到示好的人,总会多留个心眼:对方帮了她,她会道谢,但不会立刻交心;对方夸了她,她会微笑,但不会全盘接受。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三分相信,七分观察”。他们不会因为对方送过一次早餐,就认定是好人;不会因为听过几句好话,就交出全部底牌;不会因为“他看起来对我好”,就放下所有防备。就像园丁培育玫瑰,既欣赏它的芬芳,也知道它有刺。

那些经历过背叛的人,不是不再相信美好,而是明白美好里可能藏着陷阱,就像蘑菇有毒的往往长得更鲜艳,人心险恶的往往笑得更灿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