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直击人性 > 第322章 你会厌恶过去的自己

直击人性 第322章 你会厌恶过去的自己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31 10:39:34

深夜整理旧物时,从箱底翻出一本褪色的日记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翻开内页,那些十七岁的文字突然像针一样扎进眼里……

为了所谓的面子在父母面前谎称月考成绩,为了微不足道的胜负欲在竞赛中偷偷修改过对手的数据。指尖抚过那些稚嫩却刻薄的字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原来我们真的会厌恶过去的自己。

这种厌恶并非源于时光滤镜下的美化,而是站在人生更高处时,终于看清曾经那些被忽略的褶皱。就像登山者回望山脚,才发现当初以为平坦的路径,其实布满了歪斜的脚印与怯懦的迂回。

二十岁生日那天,有人用兼职攒了三个月的钱买了一部最新款手机。同学聚会上,这个人刻意把手机放在餐桌最显眼的位置,假装不经意地滑动屏幕。当有人惊叹“你居然换了新手机”时,他轻描淡写地说“家里给的生日礼物”,却不敢说自己连续一个月每天只吃两顿饭。

那天晚上回宿舍,看着余额宝里只剩两位数的存款,突然对着镜子里故作轻松的脸感到一阵生理性不适。

现实中,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精心包装的生活,有人为了维持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人设,不惜透支信用卡购买奢侈品,甚至借钱租豪车拍照,只为换来他人羡慕的目光。直到债主上门,才惊觉自己早已在虚荣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而那些虚假的繁华,不过是易碎的泡沫。

后来在招聘会现场,这个人遇见当年同系的人。对方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却能流利地用三种语言与外企面试官交流。闲聊时对方说起大学四年都在图书馆度过,靠着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看着对方眼里闪烁的自信光芒,突然想起那个攥着新手机强撑体面的自己,为了满足旁人的目光,竟把最该用来充盈内核的时光,浪费在虚浮的装点上。

在职场中,有人入职后发现身边同事都开着好车、穿着名牌,便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贷款买了昂贵的服饰和代步工具。然而,每月高额的还款压力让他不敢轻易换工作,即便遇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被物质的枷锁牢牢束缚。

还有人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三十五岁那年,他为了在同学会上碾压当年的竞争对手,贷款买了辆超出消费能力的豪车。每个月偿还车贷时,都要偷偷挪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钱。直到有天孩子怯生生地问“我能不能继续学钢琴”,他看着孩子手里卷边的乐谱,突然砸碎了车里象征身份的方向盘装饰。

“那一刻我厌恶透了那个被虚荣心牵着走的自己,像个穿着皇帝新衣的傻瓜。”

现实里,不少中年人在同学聚会后陷入焦虑,看到昔日不如自己的同学如今事业有成、生活优渥,便盲目跟风投资、创业,结果不仅赔光积蓄,还让家庭陷入困境,事后追悔莫及。

我们都曾有过被虚荣绑架的时刻:为了朋友圈的点赞数精心编排生活,为了社交场合的谈资假装精通不懂的领域,为了所谓的人设,隐藏真实的喜好。

这些被外界目光雕琢出的假面,在当时或许能换来片刻的满足,却会在日后某个安静的瞬间,显露出内里空洞的嘲讽。

如今短视频平台上,许多网红为了流量和粉丝,编造虚假故事、摆拍夸张剧情,虽然短期内收获了大量关注和收益,但谎言被揭穿后,不仅失去了粉丝的信任,也毁掉了自己的声誉。

抽屉深处藏着一封泛黄的信,是高中班主任退休前寄来的。信里附着手稿复印件,是当年参加作文竞赛的原稿。老师在信中写道:“其实你原本写的是《故乡的老槐树》,为什么临交稿改成了《青春的叛逆》?我记得你说怕别人觉得你土气。”

看到这段话的瞬间,记忆突然翻涌。那年确实写了故乡的老槐树,爷爷在树下教他背诗,奶奶在树旁晒谷,还有夏日傍晚邻里围坐聊天的烟火气。但提交前看到其他同学写的都是“摇滚”“理想”“远方”,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字太“落伍”,连夜改成了迎合潮流的题材。

最终那篇文章只得了鼓励奖,而真正想写的故事,永远封存在了草稿纸里。

在校园中,学生们为了融入群体,常常会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真实想法。有人明明喜欢古典音乐,却因为周围同学都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假装对古典音乐毫无兴趣;有人擅长绘画,却因担心被嘲笑“不务正业”,而将画笔束之高阁。

这种怯懦在成长中不断变形。大学时明明不同意社团负责人的决策,却因为怕被孤立而沉默;工作后明知同事的方案存在漏洞,却因为怕得罪人而选择附和;甚至在亲友遭遇不公时,也曾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而选择旁观。

那些被怯懦裹挟的时刻,就像在人生答卷上画下的虚线,看似暂时规避了冲突,却在日后回望时,变成了永远无法修正的遗憾。

职场里,员工们为了保住工作、获得晋升,即便发现公司存在违规操作或不合理的制度,也选择保持沉默。有人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偷奸耍滑、损害公司利益,却不敢站出来指出,导致不良风气在团队中蔓延,最终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有人曾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却在初次创业失败后,便彻底放弃,不敢再踏出那一步;有人热爱写作,投稿被拒几次后,就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从此封笔。

整理旧微博时,有人删光了所有二十岁前的动态。其中一条写着“女生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下面竟有十几个同龄人的点赞。

还有人曾对孩子的性取向嗤之以鼻,直到亲眼看到孩子在抑郁症病房里割腕。“我以前总说男人就该阳刚,看到他喜欢粉色会骂他娘娘腔,发现他藏着男生的照片会把他的东西摔得粉碎。”

这个人在病房外守了三天三夜,看着孩子手腕上狰狞的疤痕,突然痛恨起那个被世俗偏见操控的自己。“我一直以为在纠正他的错误,其实是用自以为是的正确,把他逼到了悬崖边。”

社会上,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屡见不鲜。同性恋者在求职、租房时可能会遭遇不公平对待;跨性别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言语攻击,这些偏见和歧视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我们都曾是偏见的载体:用地域标签定义一个人的品行,用学历高低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用外貌长相判断一个人的优劣。那些未经审视的刻板印象,就像戴在眼睛上的有色眼镜,让我们看不见世界的多元,也看不见他人真实的模样。

当有一天终于摘下镜片,才发现自己曾用多么粗陋的标准,伤害过无辜的人,也禁锢过自己的认知。

但厌恶并非终点,而是成长的开端。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是为了否定树木的过去,而是为了让它更茁壮地生长。

那位砸了方向盘装饰的人,后来卖掉豪车换了辆实用的国产车。他把省下的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周末会带着家人去郊外露营。“现在看到朋友圈里晒豪车的动态,再也不会觉得自卑了。真正的体面不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心里踏实。”

现实中,许多人在经历过虚荣的洗礼后,开始回归生活的本质。有人辞去高薪却高压的工作,选择开一家小店,虽然收入减少了,但能够享受悠闲的生活,陪伴家人;有人不再追求物质的奢华,转而投身公益事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那个不敢站上舞台的人,去年报名了公司年会主持人,虽然上台时腿还在抖,但坚持念完了所有台词。下台后这个人发信息说:“我好像听到十五岁的自己在为我鼓掌。”现在的他开始学脱口秀,虽然每次演出前都要紧张到呕吐,但再也没缺席过一次开放麦。

生活中,有无数人在战胜恐惧后实现了自我突破。有人曾害怕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孤僻,通过参加演讲培训和社交活动,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害怕水,却为了克服恐惧报名学习游泳,最终不仅学会了游泳,还参加了游泳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那个删掉幼稚微博的人,给当年被自己议论的学姐发了条道歉信息。学姐很快回复:“谁年轻时候没犯过傻呢?重要的是现在的你怎么想。”

那天这个人在日记本上写下:厌恶过去的自己,恰恰证明现在的我们更值得被珍惜。那些让我们感到羞愧的瞬间,其实是成长的坐标。就像航船需要灯塔指引方向,人生也需要这些负面参照来确认自己的位置。

我们厌恶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年龄,而是那时的狭隘、怯懦与偏见;我们真正否定的,是那些本可以做得更好却选择妥协的时刻。

所以不必害怕承认这种厌恶。当你开始为过去的错误感到刺痛,说明良知尚未沉睡;当你能够正视曾经的不堪,意味着心智正在成熟。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会回望现在的自己,发现依然有许多笨拙与不足。但正是这种循环往复的自我审视,让生命在不断修正中趋向完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