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第五人格:记者小姐重生后 > 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五人格:记者小姐重生后 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汐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2:25:21

放下电话,爱丽丝心里衍生出一抹喜悦。

调查记者的工作辛苦还赚不到钱,只是爱丽丝比较中意这个身份,不在乎。

但在爱丽丝对庄园展开渗入调查破坏后,钱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催完工资,爱丽丝哼着歌去换衣服,对着镜子整理发型。一边夹上发夹,一边嘀咕——

“下午还去不去采访杰克呢?他估计不太想看到我吧。嗯……”

腹中的饥饿打断她的思绪,爱丽丝意识到,现在头等重要的事,是去烘焙坊定制一份完美的松露蛋糕。

戴好手套,拿起手提包,出门。

爱丽丝下楼时,恰好撞见她的信被送来。

“都是加急信,给莎莉安,爱丽丝,还有菲丽叶尔……”

送信人一口气报出好几个名字,全是爱丽丝用过的真假名字。

她便伸出手,说:“是我和我朋友的,一起领了。”

房东太太恰好也在,走出房门帮忙确认。

爱丽丝将这些信全部收进包里,冲房东太太笑笑,礼貌告别。

在烘焙房里下完单,又随便买了点现成品垫肚子。时间太早,爱丽丝干脆去克里斯蒂娜家里转转。

玛丽安并没有住院,而是在包扎完伤势后选择了回家。

爱丽丝离开蜡坊时,还在考虑要不要去东区看望下玛丽安。

克里斯蒂娜与玛丽安相隔太远,爱丽丝估算了下距离,发现会错过和烘培坊的预订时间,只好作罢。

下午5点左右,当她带着大包小包回家时,发现电话又被打爆了。

不是主编,而是詹姆斯——

“记者小姐,麻烦您替我学生报道了,晚上请你吃个饭吧。”

“呃……”

“不用。”

爱丽丝犹豫着,暗示道,

“我还没有去,我想,采访的事情还是要先确定杰克先生自己的想法。”

詹姆斯在电话那头爽快道:“他很想啊,下午还问过我时间呢。当时,我就奇怪啊,你们昨天离开时不是约定好……”

合着詹姆斯早知道爱丽丝鸽了杰克,借着感激的名头提醒她。

爱丽丝也很意外。

她猜到了杰克可能存在人格分裂,两个意识交替掌控身体。但她觉得自己昨晚那两枪给的格外重,无论哪个意识,应该都不太愿意见到她。

昨晚那个持刀行凶的都那样讨厌她,恨不得把她定为下一个猎杀目标。绝对会去警告另一个家伙离她远点。

然而白天的杰克不仅不排斥,甚至还想见她?

爱丽丝心思一转——难道,杰克的两个意识是绝对对立的?因为自己让某个坏孩子吃瘪了,另一个好孩子对她的信任度大增?

“哦,这样啊。是我误会杰克先生昨天的意思了。他昨天说他头痛症犯了,还没有定好时间就独自离开了。我就以为……”

爱丽丝故意点出杰克的“头痛病”,等待詹姆斯的反应。

电话那头沉默一阵,詹姆斯声音有些磕巴:“原,原来如此。那看来他是需要一些休息。明天…明天见面怎么样?”

詹姆斯知道杰克的病症!

爱丽丝听出不对劲,握着话筒的手用力。

詹姆斯知道多少呢?是单纯的知道,还是清楚杰克夜里的猎杀行动?

杰克的事,似乎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从那堆信件中找出加急信,爱丽丝看着上面的署名,道:“好,明天。”

放下电话,爱丽丝将其他几封普通信件匆匆看完。

其他的信都是她在逃离墨尔本的过程中,不断更换假名时所结识的熟人寄来的。

有些是信息交换,也有些只是问好,还有些则是干脆的有事相求。

爱丽丝看完,快速分类,能回复的回复,不能回复的暂时压下。

将艾达的回信留到睡前研读,爱丽丝收拾了一下家里,这才坐下认真拆开蛋糕外包装——

吃松露蛋糕是一件非常美好而值得反复品味的事情。必须心无旁骛的放空思维,才能享受到这份美食的所有妙处。

愿甜品拯救一切不开心,松露蛋糕门~

吃完蛋糕,收拾桌面,洗漱上床。终于,爱丽丝靠在床头,打开了艾达那封厚度惊人的回信。

面对专业的心理学家给出的长篇累牍的名词解读,爱丽丝眼神渐渐迷糊起来。

她看得很慢很仔细,勉强将其翻译成了人能听懂的话。

爱丽丝写信时,提到过杰克几次的眼神变化,并表示她怀疑杰克英俊绅士外表下潜藏的是一个心思恶毒的坏孩子。

但艾达回信的第一点,就是批判了这个想法——在心理学的概念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或许因为思维的差异而导致行为有所变化,但没有绝对的坏孩子。

关于杰克精神分裂乃至人格分裂的猜想,也被艾达隐晦驳回了先天病症的可能。

艾达提到一个让爱丽丝忽略的关键点——玩偶。

【与其说那位先生是精神病,不如先关心他深层的心理变化……】

艾达认为——从始至终,就不存在坏孩子!或者说,坏孩子就是杰克本人,无需切割!

这封信的大部分篇幅,都在着重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待效应。

简单点来说,这种期待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心理暗示。

孩子是不辨善恶,不知什么是好坏,不清楚自己在干的是好事,坏事。自然也不能就这么定义为好孩子和坏孩子。

这个时候就需要期待效应发挥作用,就是用正面的夸赞与奖励,激起孩子心中对好事发生后的期待,从而慢慢将一个懵懂的稚子教育成一位好人。

当然,期待效应也可以反方向利用……

一位期待邪恶成果的孩子,自然就会变成一位“坏孩子”。

艾达表示,杰克的思维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

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在画界崭露头角,却对童年玩偶的念念不忘,想事单纯。在社交时,无人搭话的沉默寡言和有人搭话的面面周到也形成鲜明对比。

人格分裂会产生彼此独立的人格,可无论是白天尊师重道,绅士体贴的好孩子,还是夜里疯狂残忍,手段血腥的坏孩子,都认同,并使用杰克这个身份。

艾达猜——在杰克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时,因为无人干预,他对善恶的界限出现模糊,产生了两种矛盾而互相纠缠的想法。

而期待效应,似乎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不知为何,却是把他往为恶的方面引导。

可杰克的善念非常顽固,怎么也不肯就此堕落。

一来二去,冲突的思绪走向不同的极端,逐渐切割。

然而,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他们都不是完整的杰克。而是本应成熟的,三观明确的杰克所割出的半身。

所以,他们都是杰克。杰克的病症不在于脑部病变,而是心理上的畸形发展。

……

爱丽丝沉默看完,捏着信纸——艾达的话,有点难懂,又有点好懂。所以,杰克没精神病?甚至可能比一般人还聪明些?

两种人格其实是童年没被明确定义下的善恶越发割裂?原本在成长中消失的恶在反向期待效应的作用下逐渐膨胀?

爱丽丝抬手掐了掐眉心,勉强理清楚艾达对杰克的评价后,逐渐明朗的思绪转到艾达回信的最后那段——

【好孩子不是完整的他,坏孩子也不是完整的他,不过是人性中的纯白与纯黑。但是爱丽丝,这个世界,乃至每件事,每个人,都是灰色的。】

【想解决雾中怪人的事件?要么在纯白的配合下把他送进精神病院,关一辈子。要么,找出谁在“奖赏”他的恶,让纯白接受纯黑,化解纯黑,完成迟到的善恶教育。】

【我要提醒你,如果你要选择后面一条路,不要小看纯黑的人性,千万注意自身安全。】

【恰好你问我在伦敦的人脉,我决定给你介绍一位女士……】

爱丽丝摩挲着信纸下方的名字,喃喃道:

“艾达,你真是送了我一份好大的礼物,帮我凑齐了最后一张手牌。”

“21点,完美的牌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