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50章 标准与传承的爆点·指南发布会的高光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发布厅里,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松木香——是讲台两侧摆放的青松树盆栽散发的。聚光灯从穹顶落下来,像一汪暖融融的泉水,刚好漫过苏怀瑾握着指南的手。她指尖下的封面是米白色的,烫金的“传统与现代共生”七个字在光里泛着柔光,像谁把月光揉碎了撒在上面。

台下坐得满满当当。前排是头发花白的院士,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悬着;中间几排是穿着白大褂的基层医生,有人举着手机在拍讲台;后排甚至坐着几位带着病历本的患者,其中就有那位说“痰湿是体内积水”的65岁阿姨,她手里攥着张折叠的茯苓陈皮茶配方,是上次在社区站抄的。

“有人问,中医需要标准化吗?”苏怀瑾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开,清晰却不张扬,像春风扫过刚抽芽的麦田。她举起手里的指南,封面在光里亮了亮,“我的答案是——需要,但不是把中医硬塞进西医的框架里,是找到能让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共通语言。”

她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像在叩响一扇门:“就像这本书里,‘肝阳上亢’的辨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但我们加了‘血压监测’的现代建议;‘桑寄生代杜仲’是祖父行医时的老法子,但我们附了‘桑酮含量≥0.1%’的新检测标准;社区站的‘茯苓粥调理痰湿’是基层摸出来的经验,却能和‘甘油三酯下降20%’的指标对应上。”

话音刚落,身后的大屏幕突然亮了。不是单张幻灯片,是四个拼在一起的视频窗口,像四块透亮的镜子,把不同的画面嵌进同一个画框里。

左上角的画面里,祖父正坐在仁济堂的老药坊里。他面前的红木药柜抽屉上,“杜仲”“桑寄生”的标签已经被摸得发亮。老人戴着老花镜,手里捧着那本折角的《药石替代录》,指尖在“桑寄生代杜仲”的字迹上慢慢划着,阳光从雕花木窗漏进来,在他银白的胡须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右上角是陆则衍的实验室。他穿着白大褂,身后的电脑屏幕上是红景天苷的检测图谱,像片起伏的绿色山峦。他手里举着那张“中医证型与西医指标对应表”,对着镜头扬了扬下巴,表页边缘的奶茶杯小图标在镜头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苏怀瑾画的程序员案例标记。

左下角的画面最热闹。社区站的诊室里,阿凯正给张老伯测血压,水银柱稳稳地落在130/85,老伯咧着嘴笑,露出没牙的牙床;小棠蹲在桌边整理病例,面前摊开的《临床手记》上,贴着张阿姨调理前后的舌诊对比照,左边苔厚腻如奶油,右边苔薄白像新剥的莲子。

最右下角的画面带着风的气息。林芝的红景天田里,卓玛正提着木桶浇水,水珠落在叶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她身后的田埂上,藏民们挂的经幡在风里飘得猎猎作响,红的、黄的、蓝的,像无数条彩色的带子,系着这片土地的期盼。

四个画面拼在一起,没有刻意的衔接,却像一条流动的河——从祖父的旧笔记到陆则衍的检测图,从社区站的血压计到林芝的红景天田,药香在光影里漫延,把老与少、实验室与田野、传承与创新都串在了一起。

“这就是中医的现在。”苏怀瑾的声音里添了点暖意,“老祖宗的智慧没丢——祖父的笔记还在指导我们怎么找替代品;年轻一代没停——陆医生的检测让中医有了现代的证据;药农们在守护根基——卓玛种的红景天带着高原的劲儿;我们在基层扎根——弟子们记的每一个病例,都是中医活着的证明。”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位65岁阿姨,对方正举着手机,镜头对着大屏幕里的社区站画面。“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中医活得更好——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是能治头痛、降血压、让老百姓觉得‘舒服’的实在学问。”

话音落下的瞬间,掌声像突然涨潮的海,从后排往前涌。苏怀瑾看见前排的老院士摘下眼镜,用指尖擦了擦眼角;看见大屏幕里,祖父用袖口抹了抹眼睛,手里的《药石替代录》封面被指腹蹭得发亮;陆则衍站在实验室里,对着镜头轻轻点了点头,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他们讨论时画的笑脸草稿;社区站的阿凯和小棠举着写有“仁济堂”的小木牌,笑得露出了牙齿;卓玛的经幡还在飘,风把经幡的影子投在红景天田里,像给绿色的地毯绣上了彩色的花纹。

苏怀瑾忽然鼻头发酸。她一直以为“高光”是聚光灯单独打在谁身上,此刻才明白,所谓高光,是无数束微光聚在一起——是祖父药箱里的铜药秤,是陆则衍实验室里的检测仪,是社区站诊桌上的血压计,是林芝田里的红景天,是所有为中医弯腰的人,终于在这一刻,看见自己的影子落在同一片光里。

发布会结束时,走廊里的阳光斜斜地切进来,在地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有记者追上来,手里的录音笔递到她面前:“苏医生,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苏怀瑾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指南,扉页上“标准是起点,不是终点”的字样被阳光照得透亮——那是她特意让排版员加上的。“带着它回社区站。”她抬起头,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亮,“给乡镇医生做培训,教他们怎么用;收集更多患者的反馈,看看哪里还能改;还要带弟子们接着积累病例——标准写在纸上是死的,用在患者身上,让他们真能舒服起来,才是活的。”

她转身往外走时,手里的指南封面在阳光下闪了闪。远处,林芝的红景天该到了生长旺季,卓玛说过,七月的红景天叶片最厚;社区站的药柜上,阿凯该泡好了新的山楂荷叶茶,等着患者来喝;仁济堂的老药箱里,祖父大概又在整理新的药材标本。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岐黄手记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