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775章 黑风卷地蔽寒月,南宫墙影暗如铁

卷首语

《大吴会典?宫闱志》卷九《南宫篇》载:“成武朝中期,德佑帝萧桓居南宫(旧为离宫,帝逊位后居此),久有复位之念。理刑院佥事石崇、诏狱署副署长徐靖,素与帝有旧,又不满当前新政(谢渊所推税、刑、边诸策),遂暗中联络,谋夜访南宫,商复位之事。

时太保谢渊掌兵部兼总玄夜卫监察事,玄夜卫密报‘石、徐二人行踪诡秘,多与南宫守卫接触’,渊恐生变,密令玄夜卫北司加强南宫周边监控,防不测。史称‘南宫夜访之谋’,此为上集,记前半夜密谋之始。”

“南宫谋复” 前奏实态 —— 昔年成武朝初,德佑帝萧桓逊位后居南宫,虽称太上皇,却无实权,旧臣多有怀复之念。吴朝理刑院佥事石崇、诏狱署副署长徐靖,皆为德佑帝旧属,又不满成武朝新政(谢渊所推税、刑、边诸策)断其私利,遂暗通南宫守卫,谋夜访商复位之事。谢渊时掌兵部兼总玄夜卫监察,察得石、徐二人行踪诡秘、贿买守卫之异动,深知此谋若成,必致新政废弛、旧弊复萌,边军恐再陷饥寒、百姓恐重受苛扰,社稷将陷动荡。故谢渊密布监控、断其开门之匙,非为阻德佑帝,乃为防旧臣借 “复位” 之名酿变乱,护成武朝江山之稳、新政之果、天下苍生之安,其行彰显 “守社稷重于私党之利,安天下先于权位之争” 的直臣风骨。

黑风卷地蔽寒月,南宫墙影暗如铁。

石徐怀谋趋夜路,金贿守卫启秘辙。

玄夜巡兵严布防,谢渊握简察奸谲。

一叩暗号门微启,社稷安危系此夜。

官官相护藏祸心,直臣孤守防崩折。

未卜后半夜何势,寒星点点照宫阙。

夜已深,兵部衙署的烛火仍亮着,烛芯偶尔爆起火星,映在案上的玄夜卫密报上。密报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亲书,桑皮纸边缘沾着夜露的潮气,字迹急促:“今夜戌时,理刑院佥事石崇、诏狱署副署长徐靖,各带随从一人,身着黑袍,自理刑院侧门出,往南宫方向去;途中曾与南宫西角门守卫王三接触,石崇塞其银锭一枚,王三收后点头,似有约定。玄夜卫巡逻队欲近查,二人即转入小巷,踪迹暂失。” 密报旁附手绘的路线图,标注 “石、徐二人经西市街、北关巷,向南宫西角门行进”,墨迹未干。

谢渊身着墨色常服(非鳞甲,夜宿衙署,便服理事),袖口沾着松烟墨痕,指尖抚过 “石崇、徐靖” 四字,指腹能觉出纸页的粗糙 —— 此二人皆为前朝旧臣,萧桓居南宫时,石崇曾为其掌理文书,徐靖曾管南宫守卫,今二人深夜赴南宫,又贿买守卫,绝非寻常探访。案角放着两卷档案:一卷是《石崇任职档》,记 “成武朝初,石崇因反对‘商农税均’之策,被调理刑院,不得掌实权”;一卷是《徐靖罪录》,载 “去年徐靖因私放贪腐官员,被谢渊弹劾,降为诏狱署副署长”—— 二人皆与谢渊有隙,又与萧桓有旧,今夜之行,恐有异动。

窗外寒风呼啸,卷起院中的枯叶,打在窗棂上 “沙沙” 作响,像极了暗处窥探的脚步声。谢渊取过玄夜卫令牌,对亲兵道:“传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即刻来署,不得声张。” 亲兵刚退,谢渊又翻看《大吴宫闱规制》,其中 “南宫守卫” 条载:“南宫设守卫三十人,分三班,每班十人,隶皇城司;西角门为便门,仅昼间开启,夜间闭锁,钥匙由皇城司值守官掌管。” 石、徐二人能让西角门守卫收贿,恐皇城司内亦有同党 —— 官官相护之网,已悄然伸向南宫。

未及两刻,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身着劲装,腰佩弯刀,悄声入署,靴底沾着泥土,显是从巡逻途中赶来。“大人,石、徐二人已消失在北关巷,属下派去的暗探不敢贸然跟进,恐打草惊蛇。” 指挥使躬身禀报,声音压得极低,“南宫西角门守卫王三,属下定过其底 —— 此人贪财,去年曾因收商户银钱,被皇城司罚俸三月,今石崇贿他,必是为开西角门。”

谢渊点头,将《南宫守卫规制》摊开:“西角门夜间闭锁,钥匙在皇城司值守官手中,王三仅是守卫,无权开门 —— 他收银锭,定是受值守官指使,或已与石、徐约定,由值守官偷拿钥匙开门。你即刻派两名暗探,乔装成流民,在南宫西角门附近潜伏,记录所有出入人员;再派一队巡逻兵,加强北关巷至南宫的巡逻,每半个时辰巡一次,若遇黑袍人,不必抓捕,只记其行踪,即时报某。”

指挥使迟疑道:“大人,若石、徐二人真与德佑帝谋复位,恐需即刻抓捕,防其生变。” 谢渊摇头,目光沉郁:“此时无实证,若贸然抓捕,恐落‘擅捕大臣’之嫌;且萧桓居南宫,虽逊位,仍为太上皇,抓捕其旧臣,易引发宗室不满,反而激变。先监控,待摸清其图谋,有实证后,再奏报陛下处置 —— 眼下首要,是防他们今夜闹出乱子,护南宫周边安稳。” 指挥使躬身领命:“属下省得,这就去部署。”

指挥使离去后,谢渊取过《大吴律?谋逆篇》,翻至 “臣下谋废立” 条:“凡臣下与宗室勾结,谋废现任帝、复旧帝位者,斩立决,株连三族。” 墨迹如铁,他想起萧桓逊位时的场景 —— 三年前,萧桓北征瓦剌被俘,萧栎以监国继位,后萧桓被迎回,居南宫,虽称太上皇,却无实权,久有怨言。石、徐二人此时谋访南宫,必是想借萧桓之名,推翻当前新政,夺回权力 —— 他们不满的,不仅是自身职位,更是谢渊推行的 “商农税均”“宗藩限禄”“边军屯田” 诸策,这些新政断了他们与士绅、宗室勾结的财路。

寒风从窗缝钻入,吹得烛火摇曳,谢渊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宫方向 —— 那里黑沉沉一片,只有几盏宫灯在风中闪烁,像极了暗处跳动的野心。他想起前日玄夜卫送来的另一封密报:“石崇曾与某亲王密谈,言‘谢渊新政害士绅、损宗室,若德佑帝复位,必废新政,复旧制’。” 某亲王,正是此前因超禄被谢渊削减岁禄的那位 —— 宗室与旧臣勾结,已现端倪,今夜南宫夜访,不过是谋变的第一步。

他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南宫局势分析》,逐条列明:“一、石、徐二人动机:复旧帝位,废新政,夺权利;二、同党:皇城司值守官(疑)、某亲王(疑)、部分士绅(疑);三、风险:今夜若开门入南宫,恐商复位日期,引发政变;四、应对:监控为主,取证为辅,稳字为先,防乱为要。” 写罢,将纸条折好,放入袖中 —— 他需冷静,不可因猜忌而冲动,社稷安稳,比一时抓捕更重要。

此时,玄夜卫暗探传回第一份密报:“戌时三刻,南宫西角门守卫王三,换班后未离开,反而在门旁小巷徘徊,不时张望;皇城司值守官张五,身着便服,从南宫东门出,绕至西角门,与王三低语片刻,塞其一物(似钥匙),后张五返回东门。” 谢渊阅后,指尖捏紧密报 —— 果然,值守官张五是同党,已将钥匙给了王三,只待石、徐二人来。

他即刻命亲兵:“传理刑院左理刑(石崇的上司,与谢渊同持新政立场)来署,就说有‘南宫守卫贪腐’案,需他协助查案 —— 只说贪腐,不提石、徐,防走漏风声。” 未过一刻,左理刑身着青袍,匆匆赶来:“太保深夜召下官,不知南宫守卫贪腐案何事?” 谢渊将暗探密报递给他:“皇城司值守官张五、守卫王三,收受贿赂,欲私开西角门,你即刻带理刑院吏员,赴皇城司,以‘贪腐’为名,将张五调离南宫,暂押理刑院审讯 —— 记住,只审贪腐,不问其他,若张五供出石、徐,也先压下,不声张。”

左理刑会意:“太保是怕打草惊蛇,先断石、徐的开门之匙?” 谢渊点头:“张五是关键,调走他,王三无钥匙,石、徐即便到了,也难开门;且审贪腐,名正言顺,不会引发怀疑。你速去,动作要快,务必在亥时前将张五押走。” 左理刑躬身领命:“下官这就去,定不辱命。”

左理刑离去后,玄夜卫暗探再传密报:“亥时初,石崇、徐靖二人身着黑袍,从北关巷转出,身后各跟一人,皆提小木箱(似装金银或密信),向南宫西角门走去;玄夜卫巡逻队按大人令,在巷口远处跟随,未惊动。” 谢渊心中一紧 —— 张五若未被及时调走,石、徐便可开门;若已调走,王三无钥匙,二人必生疑,恐改变计划。

他起身踱步,烛火映着他的身影,在墙上忽长忽短。片刻后,左理刑派人送来消息:“张五已被押至理刑院,审讯中供认‘收王三银五十两,允其夜间开门’,未提石、徐;王三不知张五被押,仍在西角门等候。” 谢渊松了口气 —— 钥匙已断,王三成了无匙之锁,石、徐今夜怕是难入南宫。

他即刻对玄夜卫指挥使传信:“令暗探继续监控,若石、徐与王三接触,记录其对话;若二人因无法开门而离开,跟踪至其住处,后续再查;若有异动,即时报某,不可擅自行动。” 指挥使传回 “遵令” 二字,谢渊重新坐下,取过茶杯,却发现茶水已凉 —— 今夜之事,虽暂断其开门之匙,却未断其谋变之心,后续仍需警惕。

亥时三刻,玄夜卫暗探传回详细密报,是用小字写在糙纸上,显是在暗处急书:“石、徐二人至西角门,石崇对王三轻叩三声(‘咚、咚、咚’,间隔半刻),王三应叩两声(‘咚、咚’),暗号对毕,王三伸手摸向腰间(似取钥匙),却神色慌张 —— 钥匙不在。石崇低声问‘为何不开’,王三答‘张值守官未送钥匙来,许是有事耽搁’。徐靖怒,欲斥王三,石崇拦之,对王三说‘今夜先回,明日戌时,仍在此处,你需拿到钥匙’,又塞王三银锭一枚,‘此事若成,另有重谢’。王三收银,点头应诺。石、徐二人遂带随从,沿原路返回,玄夜卫暗探已跟至其府外,府门关闭后,未见再出。”

谢渊阅后,将密报铺展在案上,指尖划过 “暗号三声”“明日戌时” 字样 —— 二人未因今夜失利而放弃,反而约定明日再试,可见其谋变之心甚坚。他想起张五的供词 “收王三银五十两”,而石崇今夜又塞王三银锭,可见他们为买通守卫,已花费不少,背后必有人资助(某亲王或士绅),此谋非二人单独所为,乃有组织的密谋。

他取过笔,在密报旁批注:“甲. 暗号:石崇叩三、王三应二,需令玄夜卫熟记,明日监控用;乙. 王三:贪财可利用,后续可由理刑院审之,逼其供出更多同党;丙. 石、徐府:需派暗探 二十四时辰监控,记录来访人员,摸清明日送钥匙者;4. 某亲王:需查其今夜是否与石、徐联络,是否为资助者。” 批注完毕,他对亲兵道:“将此密报抄录两份,一份送玄夜卫指挥使,一份留底;明日辰时,召左理刑、玄夜卫指挥使、御史台监察御史议事,议后续应对之策。”

亲兵退去后,谢渊独自立于窗前,寒风更烈,乌云彻底遮住了月亮,天地间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玄夜卫巡逻的火把,像几点微弱的星火,在黑暗中移动。他想起萧栎登基以来的新政成效 —— 漕运清明、税刑公平、边军安稳、百姓安乐,若石、徐二人真助萧桓复位,旧制必复,士绅、宗室将再获特权,边军、百姓将再受其苦,此前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握紧拳头,指节泛白 —— 他不能让这种事发生。身为太保,掌兵部、总监察,护社稷安稳是他的职责,哪怕面对的是太上皇的旧臣,哪怕会被人指摘 “逆上”,他也要守住新政,守住百姓的安乐。案头的《大吴律》仍摊开在 “谋逆篇”,墨迹似在提醒他:谋变者,乃国之贼,虽为旧臣,亦不可赦。

此时,玄夜卫指挥使又传一信:“某亲王今夜戌时后,未出府门,府中却有灯火至亥时,似在议事;其府中亲信一人,于亥时初出府,往石崇府方向去,半刻后返回。” 谢渊心中了然 —— 某亲王果然是同党,今夜石、徐赴南宫前,必与亲王通过气,亲王或已许诺资助,或已定下后续步骤。

他走到案前,重新点燃一支蜡烛,烛火重新照亮案上的密报与批注。他知道,今夜只是开始,明日南宫西角门,还将有一场暗斗;而这场暗斗的背后,是新政与旧制、安稳与变乱、苍生与特权的较量。他必须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要稳,每一步都要准,才能护得大吴社稷安稳,护得天下百姓安乐。

谢渊取过玄夜卫的巡逻记录,翻看今夜的巡逻路线:“戌时:西市街 - 北关巷;戌时三刻:北关巷 - 南宫西角门;亥时:南宫西角门 - 东市街……” 路线覆盖了石、徐往返的主要路段,暗探与巡逻队配合得当,未暴露,也未遗漏关键信息。他在记录旁写 “明日调整:1. 增加南宫西角门暗探至四人,分守四角,全面监控;2. 巡逻队每一刻巡一次,缩短间隔,防石、徐换路线;3. 派暗探盯某亲王亲信,若其送钥匙至西角门,即时扣押。”

写完,他将巡逻记录折好,放入档案袋,袋上写 “南宫夜访案—— 玄夜卫巡逻记录”。他想起明日要召的议事,需准备好所有实证:密报、巡逻记录、张五供词、石徐行踪图,让左理刑、监察御史看清局势,统一立场 —— 官官相护虽有,但仍有忠于社稷、支持新政的官员,他需团结这些力量,共同应对谋变。

窗外的寒风渐小,天边泛起一丝微光,已是丑时。谢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取过一杯热茶,小口饮下 —— 今夜无眠,明日更需精神。他望着案上的实证,心中默念:石崇、徐靖,某不会让你们的谋变得逞;萧桓太上皇,某亦不会让你因旧臣之谋,陷社稷于动荡。某所求者,唯社稷安稳,百姓安乐,仅此而已。

丑时三刻,玄夜卫暗探传回最后一份密报:“石崇、徐靖府中灯火已熄,似已歇息;王三仍在西角门值守,不时摸腰间(似念钥匙),后被换班守卫接替,王三离岗前,又对西角门望了一眼,似有不甘;某亲王府中灯火亦熄,亲信未再出府。南宫周边无异常,玄夜卫按令继续监控。” 谢渊阅后,对亲兵道:“令玄夜卫指挥使今夜加强戒备,不可松懈;明日卯时,再传一次密报,报石、徐、某亲王府的晨间动静。” 亲兵应诺,退去传达。

谢渊走到案前,取过《大吴会典》,翻至 “社稷安稳” 条,其中载元兴帝萧珏的谕旨:“凡为臣者,当以社稷为重,以民生为要,不可因私党之利,谋乱国之政;凡遇谋变者,虽亲亦斥,虽贵亦惩,此乃臣道之本。” 墨迹泛着旧光,却似有千钧之力,谢渊的目光在 “以社稷为重” 四字上停留许久 —— 这便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今夜坚守的理由。

他将《大吴会典》合上,放回案头,又取过那枚玄夜卫令牌,令牌上的 “玄夜卫北司” 四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这令牌,是监控的权力,也是护社稷的责任。他握紧令牌,心中更定:明日,某将凭此令牌,凭手中实证,凭忠于社稷的官员,阻石、徐之谋,防南宫之变,护新政之果。

寅时初,左理刑派人送来张五的详细供词:“张五供认,半月前,石崇曾私下见他,言‘德佑帝欲复位,若你助其入南宫议事,复位后必升你为皇城司指挥使,赏银万两’;张五贪利,遂答应,与石崇约定‘夜间以西角门为通道,由王三接应,张五送钥匙’;此次收王三银五十两,是‘定金’,复位后再付‘尾款’。张五未供其他同党,似有隐瞒,但已承认与石崇勾结,私开南宫之门。” 谢渊阅后,将供词与此前的密报放在一起 —— 实证已足,明日议事时,可据此定石、徐 “勾结守卫,私通南宫” 之罪,虽未提 “谋复位”,却已能让官员们看清其不轨之心。

他将供词折好,放入档案袋,对自己道:“明日议事,先从张五、王三贪腐入手,再引至石、徐勾结,最后议监控与取证之策,循序渐进,不让官员们觉得突兀,也不让谋变之事扩散,引发恐慌。” 他深知,此事若扩散,必引发朝野动荡,士绅、宗室或会趁机生事,反而给石、徐可乘之机 —— 保密与稳进,是当前的关键。

寅时三刻,天边已现鱼肚白,衙署外传来玄夜卫巡逻队换班的脚步声,整齐而有力,像在宣告着黑夜的结束,也像在预示着白日暗斗的开始。谢渊走到窗前,望着逐渐亮起来的天空,寒风已停,乌云散去,一轮残月仍挂在天边,透着清冷的光。

他取过案上的档案袋,里面装着今夜所有的实证:密报七份、巡逻记录一份、张五供词一份、石徐行踪图一张、暗号记录一张。这些纸张,虽薄却重,承载着社稷的安危,承载着百姓的安乐。他将档案袋抱在怀中,心中明白:今夜的监控,只是南宫夜访谋变案的开始;明日的议事,是应对的第二步;而后半夜的较量,还在未知中。但他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 —— 身为大吴的太保,身为推新政、护社稷的直臣,他必须站在最前,挡住谋变的暗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

远处,南宫的方向已能看清轮廓,红墙在晨光中泛着淡红,像一道守护的屏障。谢渊望着南宫,轻声道:“太上皇,某知你有不甘,但社稷安稳、百姓安乐,比皇位更重。石崇、徐靖之谋,非为你,乃为他们自身的私利,某不会让他们利用你,陷大吴于动荡。” 语毕,他转身回到案前,开始准备明日议事的奏报,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奏报的标题上 ——“南宫守卫贪腐及相关官员行踪异常奏报”,墨迹在晨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片尾

前半夜终,南宫夜访谋变案初露端倪:石崇、徐靖贿买南宫守卫,欲私开西角门夜访萧桓,因谢渊密令调走皇城司值守官张五、断其钥匙,未能入内,约定次日戌时再试;玄夜卫按谢渊令,全程监控,记录二人行踪、暗号、银贿细节,获取张五贪腐供词,证实石、徐与守卫勾结;某亲王涉事,其亲信与石崇联络,疑为谋变资助者;谢渊彻夜部署,收集体证,拟于次日辰时召左理刑、玄夜卫指挥使、监察御史议事,定后续应对之策。

南宫周边仍在玄夜卫严密监控中,石崇、徐靖、某亲王府无异常动静,王三因未拿到钥匙,神色慌张,已被玄夜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理刑院暂押张五,继续审讯,追讨更多同党线索;谢渊案头的实证袋已装满,下一步将聚焦 “明日钥匙传递”“某亲王资助证据”“石徐谋复位实证”,为后半夜的较量做准备。

《大吴会典?刑法志》载:“凡谋变之案,需先取证,后处置,防冤滥,防激变。” 谢渊之应对,恰合此制 —— 不急于抓捕,先监控取证,既防打草惊蛇,又为后续处置留据,彰显 “慎刑” 与 “护安” 并重的治事之道。南宫夜访谋变案(下),将记后半夜 “钥匙传递、实证抓捕、谋变揭露” 之事,社稷安危,系于一线。

卷尾语

南宫夜访谋变案,以玄夜卫密报石、徐二人行踪诡秘始,以谢渊彻夜监控、断钥匙、收实证终,前半夜之较量,虽未剑拔弩张,却暗流汹涌 —— 官官相护之黑(石崇贿守卫、张五通旧臣、某亲王隐资助),与直臣护安之明(谢渊察异常、调值守、密监控),形成鲜明对峙。谢渊之应对,非 “激进”,乃 “稳进”;非 “阻帝”,乃 “防变”:他知萧桓居南宫之特殊,知石徐旧臣之野心,知宗室士绅之勾结,故不贸然动武,先以监控摸透图谋,以取证筑牢根基,以调官断其通路,每一步皆为 “护社稷安稳,防乱局生”。

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冷静洞察、精准施策” 的极致:面对密报,他不慌(先分析动机);面对勾结,他不躁(先断通路);面对未知,他不盲(先监控取证)。他深知,谋变之案,最怕 “急”—— 急则生乱,急则失据,急则给对手可乘之机。故他彻夜无眠,细查每一份密报,细定每一步部署,细算每一种风险,只为让局势在掌控中,不让谋变突破 “监控” 的防线,不让动荡触及 “社稷” 的根基。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南宫夜访之谋,渊彻夜监控,断其钥,收其证,帝赞曰:‘渊之智,在能察微知着;渊之稳,在能临危不乱;渊之忠,在能护国安民。’” 诚哉斯言!谢渊的智慧,非 “权谋”,乃 “洞察”—— 从石徐行踪中察出谋变苗头,从守卫受贿中看出官官相护;谢渊的沉稳,非 “怯懦”,乃 “责任”—— 怕抓捕激变,故先监控;怕证据不足,故先取证;谢渊的忠诚,非 “愚忠”,乃 “初心”—— 护新政,是因新政安民生;防谋变,是因谋变害社稷。

前半夜的较量已毕,后半夜的暗斗将起 —— 钥匙是否会再送?石徐是否会换路?某亲王是否会亲自介入?谢渊是否能拿到 “谋复位” 的实证?这一切,皆悬而未决。但可以确定的是,谢渊将继续以 “稳” 为策,以 “实” 为据,以 “公” 为魂,站在社稷与民生的一边,挡住每一次谋变的暗流,守住每一份安稳的希望。南宫的红墙,玄夜卫的火把,谢渊案上的实证,终将共同书写这场 “护安防变” 的直臣传奇,为大吴的社稷安稳,添上厚重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