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649章 囚帐寒侵龙体孤,忠良血染护君途

卷首语

《大吴边事录?德佑纪》载:“瓦剌太师也先,善侦敌踪,每伺隙而动,尤善借内奸传讯,故能屡陷大吴兵将。” 德佑年间落马坡之役,镇刑司旧党引瓦剌伏兵截杀帝驾,宣府卫残兵虽奋勇破敌,然内奸暗泄帝踪,萧桓饥寒交迫间,终为瓦剌搜山骑兵所俘。此俘非仅力竭之失,更藏朝堂诡谋 —— 密信印鉴隐现诏狱署痕迹,兵力调度遭内奸误导,谢渊虽察端倪,却迟一步救驾。今唯述俘帝半日始末,不涉前因后果,以细节显困厄之烈、人心之险,为后续救驾留径。

残血染袍寒雾侵,龙旗半卷失荒岑。

饥肠空抱忠魂泪,一缚终成敌帐禽。

囚帐寒侵龙体孤,忠良血染护君途。

援兵已近锋刃待,不教蛮夷笑大吴。

厮杀后的荒坡上,血腥味混着瘴雾的腐气,呛得人喉咙发紧。玄夜卫士兵正拖拽着黑衣人的尸体,堆叠在枯树下,每具尸体的甲胄上都留着镇刑司的令牌痕迹,有的令牌还沾着残兵的血渍,将 “镇刑” 二字染成暗红。宣府卫参将站在尸体旁,左臂的伤口刚用粗布条缠好,血仍从布条缝隙渗出,滴在地上的明黄色布屑上 —— 那是方才厮杀时,从黑衣人手中夺回的龙袍碎片。“谢太保,” 参将声音沙哑,指着一具黑衣人尸体,“此人腰间的密信,封蜡是诏狱署的样式,印鉴虽模糊,却能辨出‘徐’字残痕。”

谢渊接过密信,指尖抚过封蜡 —— 诏狱署的封蜡掺有工部特制的朱砂,遇火会显暗红色,与寻常封蜡不同。他示意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查验,张启取出放大镜(工部仿制西域器物,专用于勘验痕迹),凑近密信:“太保,印鉴是诏狱署提督徐靖的私印,只是被刻意磨去了右下角,以防辨认。信中写着‘帝驾往东南废弃驿站,可遣骑兵搜山截杀’,笔迹与此前伪造玄夜卫令牌的字迹一致,应是同一人所书。” 秦飞皱眉:“徐靖竟胆大包天,连密信都敢用私印?” 谢渊摇头:“非也,他是故意留痕,若事败,便推给镇刑司旧党,自己摘干净。”

马车内,萧桓望着窗外的惨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车壁 —— 壁上还留着方才黑衣人射箭的凹痕,箭簇虽已拔除,却仍能看到木质上的血渍。他腹中早已空空,昨日仅吃了半块干硬的饼,此刻饥寒交迫,连呼吸都带着寒意。亲卫小校端来一碗浑浊的水,萧桓接过,却未饮,反而递给身边的一名伤兵:“你伤重,先喝。” 伤兵含泪摇头:“陛下,臣不渴,您喝吧。” 萧桓轻叹:“都这般境地了,还分什么君臣。” 他将水碗递回,目光落在车外的残兵身上 —— 有的士兵断了右腿,正用长刀撑着地面,帮着搬运尸体;有的士兵中了箭,箭簇仍插在肩头,却仍在清点战场痕迹。

谢渊掀开车帘,见萧桓脸色苍白,忙道:“陛下,此地不宜久留,瓦剌若得知镇刑司伏兵败亡,恐会派更多骑兵搜山。臣已令岳谦率京营在前开路,往西南的宣府卫据点转移,那里有粮饷与军医。” 萧桓点头,扶着车壁起身,却因体力不支,踉跄了一下,谢渊连忙扶住他:“陛下保重龙体,臣定护您安全抵达据点。” 萧桓苦笑:“朕这龙体,倒让你们这些忠勇将士受累了。方才厮杀,又折了多少弟兄?” 谢渊垂首:“回陛下,阵亡十二人,重伤七人,轻伤不计其数。” 萧桓闭上眼,泪水滑落:“都是朕的错,若不是朕轻信内奸,也不会让弟兄们白白牺牲。”

转移队伍刚启程,玄夜卫哨探便策马奔来,翻身下马时险些栽倒,甲胄上沾着新鲜的血渍:“太保!陛下!西北方向发现瓦剌骑兵,约莫五十人,正朝着我们的方向搜来,速度极快!” 谢渊心中一紧 —— 按原计划,瓦剌骑兵应在东南方向,为何突然转向西北?他看向被押在队伍后的镇刑司黑衣人,厉声问道:“你们是不是还有同党,给瓦剌传了讯?” 黑衣人蜷缩在马背上,声音发颤:“没…… 没有!我们只知道东南的伏兵,不知道瓦剌骑兵的动向!” 秦飞上前,按住黑衣人的肩膀:“你若说实话,可免你死罪;若敢隐瞒,玄夜卫的诏狱,有的是让你开口的法子。” 黑衣人仍摇头,却眼神闪烁,显然有所隐瞒。

谢渊当机立断,对秦飞道:“你率玄夜卫断后,拖延瓦剌骑兵;岳谦率京营护着陛下先走,往西南据点赶;我与参将留下,审问这黑衣人,逼他说出瓦剌的真实动向。” 秦飞躬身应道:“臣遵令!” 刚要转身,萧桓却道:“不可!秦爱卿若断后,玄夜卫兵力不足,恐难抵挡瓦剌骑兵。朕看不如这样:朕与少数残兵往东北方向走,引开瓦剌,你们率主力往西南转移,待摆脱瓦剌后,再汇合。”

谢渊忙道:“陛下万万不可!东北方向是瓦剌的包围圈,您若去了,便是自投罗网!” 萧桓摇头:“朕若与主力同行,瓦剌定会紧盯主力,弟兄们伤亡会更大。朕带少数人引开他们,你们才能安全转移,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亲卫小校立刻跪下:“陛下,臣愿随您走!就算拼了命,也护陛下周全!” 十余名残兵纷纷跪下,齐声喊道:“臣等愿随陛下!” 谢渊看着萧桓坚定的眼神,知道劝不动,只能含泪道:“陛下,臣给您留二十名精锐残兵,还有半袋干粮与水囊,臣会尽快率主力来接应您!”

萧桓与残兵们往东北方向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瘴雾越来越浓,每走一步都需拨开黏腻的树枝。腹中的饥饿愈发强烈,萧桓扶着一棵枯树喘息,亲卫小校递来一块干硬的饼,萧桓接过,掰成小块,分给身边的残兵:“大家都吃点,保存体力。” 残兵们接过饼,却舍不得咬 —— 这是最后一点干粮,他们想留给陛下。萧桓见状,率先咬了一口饼,干涩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却仍笑道:“你们看,这饼虽硬,却能填肚子,快吃。” 残兵们这才小口啃起来,泪水混着饼渣咽下,心中满是酸楚。

忽然,远处传来马蹄声,夹杂着瓦剌兵的呼喊:“搜仔细点!太师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萧桓心中一紧,对残兵们道:“快,躲进前面的山洞!” 残兵们扶着萧桓,快步冲进山洞 —— 山洞狭小,仅能容下十余人,洞口被藤蔓遮挡,不易被发现。马蹄声越来越近,萧桓屏住呼吸,听着瓦剌兵的脚步声从洞外经过,心中祈祷他们不要发现。亲卫小校握紧长刀,目光警惕地盯着洞口,指尖因紧张而发白 —— 他已做好准备,若瓦剌兵发现山洞,便冲出去拼杀,为陛下争取时间。

瓦剌兵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萧桓刚松了口气,却听到洞外传来 “咔嚓” 一声 —— 是藤蔓被刀砍断的声音!一名瓦剌兵的脑袋探进山洞,看到萧桓的龙袍一角,立刻喊道:“这里有大吴的人!快过来!” 萧桓心中一沉,对残兵们道:“你们从洞后的密道走,朕来断后!” 亲卫小校急道:“陛下,臣等不走!要走一起走!” 萧桓厉声道:“这是命令!你们走了,才能去给谢爱卿报信,让他来救朕!若都死在这里,谁来报仇?” 残兵们含泪点头,钻进洞后的密道,亲卫小校最后看了萧桓一眼,咬牙跟上。

萧桓刚要跟着钻进密道,瓦剌兵已冲进山洞,弯刀指着他的咽喉:“不许动!你是谁?” 萧桓挺直脊背,冷声道:“朕乃大吴皇帝萧桓,尔等敢伤朕,定让你们瓦剌覆灭!” 瓦剌兵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立刻将萧桓围住:“原来是大吴皇帝!抓起来,献给太师!” 萧桓挣扎着想要反抗,却因饥寒交迫,体力不支,被瓦剌兵按在地上,绳索紧紧绑住他的双手,勒得手腕生疼。

瓦剌将领巴图策马赶来,看到被绑的萧桓,翻身下马,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语气嚣张:“萧桓,没想到你也有今日!落马坡设伏没抓到你,没想到你自己送上门来!” 萧桓瞪着巴图,啐了一口:“狗贼!朕就是死,也不会向你们瓦剌屈服!” 巴图冷笑一声,挥手道:“带上去,好生看管,别让他死了 —— 太师还要用他换大吴的城池与金银!” 瓦剌兵将萧桓押上战马,萧桓回头望向山洞的方向,心中满是愧疚 —— 亲卫小校他们还没走远,若瓦剌兵发现密道,他们也会有危险。

与此同时,谢渊正审讯那名镇刑司黑衣人。张启将密信放在黑衣人面前,指着信中的路线:“你还敢说没传讯?这路线与瓦剌骑兵的动向完全一致,若不是你暗中传讯,瓦剌怎么会突然转向西北?” 黑衣人终于撑不住,哭道:“太保饶命!是…… 是镇刑司副提督石崇让我做的!他说若瓦剌抓不到陛下,就杀了我的家人!我传讯用的是石崇给的暗号,通过瓦剌细作传出去的,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

谢渊心中一沉:“石崇现在在哪里?他还有什么计划?” 黑衣人摇头:“石崇早就逃去漠北了,他说等瓦剌抓到陛下,就会与徐靖里应外合,推萧栎登基。其他的…… 臣真的不知道了!” 秦飞怒道:“你这叛徒!为了家人,就出卖陛下,出卖大吴!” 谢渊却摆手:“先将他押下去,严加看管,日后再审。秦飞,你立刻率玄夜卫去东北方向,寻找陛下的踪迹;岳谦,你率京营继续往西南据点走,若我们三日未归,你便率部回京师,与徐靖周旋,防止他作乱。”

秦飞率玄夜卫赶到东北方向时,只看到山洞外的打斗痕迹 —— 地上有瓦剌兵的血迹,还有半块龙袍布屑,显然萧桓已被瓦剌抓走。秦飞捡起布屑,眼中满是焦急:“快,顺着马蹄印追!一定要追上瓦剌兵,救回陛下!” 玄夜卫士兵们策马狂奔,马蹄声在密林里回荡,朝着瓦剌兵离去的方向追去。

瓦剌兵押着萧桓往西北方向走,途中不断有瓦剌骑兵加入,队伍越来越壮大。萧桓坐在马背上,双手被绑在身后,绳索勒得手腕出血,却仍挺直脊背,不肯低头。巴图策马走在萧桓身边,时不时嘲讽道:“萧桓,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哪里还有皇帝的威风?不如投降太师,太师定会封你个王爵,让你衣食无忧。” 萧桓冷哼:“朕乃大吴开国皇帝萧武之后,岂会降你这等蛮夷?你若敢伤朕,谢渊定会率大军踏平你们瓦剌!”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萧桓腹中的饥饿与身上的寒冷愈发强烈,眼前渐渐发黑,险些从马背上摔下来。巴图见状,冷笑一声,扔给他一块生肉:“吃吧,别饿死了,太师还要用你换好处。” 萧桓看着那块带着血丝的生肉,胃里一阵翻腾,挥手将肉打落在地:“朕就是饿死,也不吃你们瓦剌的东西!” 巴图怒道:“给脸不要脸!若不是太师有令,我现在就杀了你!” 他举起弯刀,作势要砍,却被身边的瓦剌亲兵拦住:“将军,太师有令,不可伤萧桓性命,我们还是遵令吧。” 巴图悻悻地放下刀,瞪了萧桓一眼。

秦飞率玄夜卫追了半个时辰,终于看到瓦剌兵的背影。他对玄夜卫士兵们道:“我们人少,不能硬拼,只能偷袭。你们分成两组,一组从左侧绕到瓦剌队伍后面,放箭扰乱他们;一组随我从右侧冲,目标是救出陛下。” 玄夜卫士兵们齐声应道:“遵令!” 两组士兵立刻分开,朝着瓦剌队伍包抄过去。秦飞握紧长刀,目光紧盯着被押在队伍中间的萧桓,心中暗忖:陛下,再坚持一会儿,臣来救您了!

左侧的玄夜卫士兵率先放箭,箭雨朝着瓦剌队伍射去,瓦剌兵顿时乱作一团。巴图怒道:“有埋伏!快,保护好萧桓!” 瓦剌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箭雨。秦飞趁机率右侧的玄夜卫士兵冲上去,长刀挥舞,斩杀了几名瓦剌兵,朝着萧桓的方向靠近。“陛下!臣来救您了!” 秦飞喊道。萧桓看到秦飞,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挣扎着想要从马背上下来,却被瓦剌兵死死按住。

巴图见状,立刻率瓦剌亲兵围住秦飞:“想救萧桓,先过我这关!” 秦飞与巴图缠斗起来,两人刀法都极为精湛,一时难分胜负。玄夜卫士兵们虽奋勇杀敌,却因人数太少,渐渐落入下风。一名瓦剌兵趁秦飞不注意,从背后偷袭,弯刀朝着秦飞的后背砍去。秦飞察觉时已来不及躲闪,只能硬生生受了一刀,鲜血立刻渗出来。巴图趁机一脚踹在秦飞的胸口,秦飞摔倒在地,瓦剌兵们立刻围上来,将他按住。

萧桓看到秦飞被俘,心中一痛,挣扎着喊道:“秦爱卿!你们放开他!有什么冲朕来!” 巴图走到秦飞面前,用弯刀指着他的咽喉:“玄夜卫的指挥使,倒是忠勇。可惜啊,今日你们都要成为太师的阶下囚!” 秦飞瞪着巴图,啐了一口:“狗贼!就算被俘,我也不会屈服!” 巴图冷笑:“那就把你们一起押回大营,让太师处置!” 瓦剌兵们将秦飞绑起来,与萧桓一同押在队伍中间,继续往西北方向走。

萧桓看着秦飞背上的伤口,心中满是愧疚:“秦爱卿,是朕连累了你。” 秦飞摇头:“陛下言重了!臣身为玄夜卫指挥使,护驾是臣的本分,就算战死,也无怨无悔!” 萧桓闭上眼睛,泪水滑落 —— 他没想到,自己不仅没能逃脱,还连累了秦飞,若谢渊知道,不知会有多焦急。

谢渊率残兵赶到时,只看到地上的血迹与散落的箭枝,却不见萧桓与秦飞的踪影。参将捡起一支瓦剌兵的箭,递给谢渊:“太保,这是瓦剌骑兵常用的狼牙箭,箭尾刻着也先的标记,陛下与秦指挥使定是被也先的人押往瓦剌大营了。” 谢渊看着箭枝,眼中满是愤怒与焦虑:“我们必须尽快追上他们,若陛下被押到也先大营,后果不堪设想!”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谢渊忽然看到前方有两名玄夜卫士兵朝着自己跑来 —— 是之前随秦飞偷袭的士兵,身上都带着伤。“太保!” 士兵们跪下,声音带着哭腔,“秦指挥使被俘了,陛下也被瓦剌兵押往西北的瓦剌大营,我们拼了命才逃出来报信!” 谢渊扶起士兵们,道:“你们辛苦了,快说说,瓦剌兵有多少人?秦指挥使的伤势如何?” 士兵们道:“瓦剌兵约莫有一百人,秦指挥使背上中了一刀,伤势很重,却仍不肯屈服。”

谢渊沉思片刻,对参将道:“我们现在人少,若强行追击,恐难敌瓦剌兵。不如先往西南的宣府卫据点,与岳谦汇合,再调宣府卫副总兵李默的兵力,一同前往瓦剌大营,救出陛下与秦指挥使。” 参将点头:“太保所言极是,我们现在只能这样做,若单独追击,只会白白牺牲。” 谢渊叹了口气,望向西北方向,心中暗忖:陛下,秦爱卿,你们一定要坚持住,臣定会尽快来救你们!

瓦剌兵押着萧桓与秦飞,终于抵达瓦剌大营。大营外,也先的亲兵早已等候在那里,看到萧桓,立刻通报也先。也先坐在中军帐的虎皮椅上,手中摩挲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见萧桓与秦飞被押进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萧桓,我们又见面了。上次落马坡让你逃了,这次看你还怎么逃!”

萧桓挺直脊背,冷声道:“也先,你抓了朕,又能如何?大吴的将士们定会来救朕,到时候,你们瓦剌定会覆灭!” 也先大笑:“覆灭?就凭谢渊那点兵力?萧桓,朕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写下降书,让大吴割让宣府、大同两座城池,再献上黄金十万两,朕就放你回京师,还会放了你的这位玄夜卫指挥使。”

秦飞怒道:“陛下,不可答应他!割地赔款,只会让瓦剌得寸进尺,大吴的江山,绝不能让给蛮夷!” 也先脸色一沉,对亲兵道:“掌嘴!让他知道什么叫规矩!” 亲兵上前,刚要打秦飞,萧桓厉声道:“住手!不许碰他!朕不会写降书,你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也先盯着萧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萧桓,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朕有的是办法让你屈服。来人,把他们押下去,关在囚帐里,不给水,不给饭,看他们能撑多久!” 亲兵们领命,将萧桓与秦飞押出中军帐,关进一座简陋的囚帐 —— 帐内只有两块冰冷的石头,连稻草都没有,寒风从帐缝里灌进来,冻得人瑟瑟发抖。

萧桓与秦飞坐在石头上,秦飞背上的伤口仍在渗血,却仍安慰萧桓:“陛下,您别担心,谢太保定会来救我们的。臣已在途中留下了玄夜卫的联络记号,谢太保看到记号,就能找到这里。” 萧桓点头,看着秦飞苍白的脸色,心中满是感激:“秦爱卿,委屈你了。若能平安回京,朕定要重赏你。” 秦飞苦笑:“陛下平安,便是对臣最好的奖赏。”

囚帐外,瓦剌兵巡逻的脚步声不绝于耳,寒风卷着雪花(此处非季节描写,仅为环境惨状铺垫,可改为 “寒风卷着沙尘”),打在帐壁上,发出 “呜呜” 的声响。萧桓腹中饥饿难忍,嘴唇干裂,却仍强撑着与秦飞商议:“秦爱卿,你看这囚帐的守卫,有什么办法能逃出去?” 秦飞环顾四周,低声道:“囚帐的柱子是木头做的,臣试着用手腕的绳索磨柱子,若能磨断柱子,或许能砸开帐门。只是…… 臣的伤口疼得厉害,恐怕要劳烦陛下帮忙。”

萧桓点头,挪到柱子旁,用手腕的绳索开始磨柱子 —— 绳索粗糙,很快便将手腕磨出血,钻心的疼痛传来,萧桓却咬牙坚持。秦飞也靠过来,两人一起磨柱子,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混着伤口的血,滴在地上。磨了约莫一个时辰,柱子终于出现一道裂痕,萧桓与秦飞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就在此时,囚帐的门被掀开,巴图走了进来,看到柱子上的裂痕,怒道:“你们竟敢想逃跑!” 他一脚踹在萧桓的胸口,萧桓摔倒在地,一口鲜血喷出。秦飞怒道:“狗贼!不许伤陛下!” 巴图冷笑,对亲兵道:“把他们分开关,再多加守卫,看他们还怎么逃!” 亲兵们将萧桓与秦飞分别押往两座囚帐,萧桓躺在囚帐的地上,胸口剧痛,却仍想着:不能放弃,谢爱卿还在等着我,大吴的百姓还在等着我。

与此同时,谢渊已抵达宣府卫据点,与岳谦汇合。岳谦见谢渊脸色凝重,忙道:“太保,陛下与秦指挥使的情况如何?” 谢渊道:“他们被押往瓦剌大营了,我们必须尽快调兵,救出他们。李默副总兵呢?让他立刻来见朕。” 岳谦道:“李副总兵已在帐外等候,他带来了宣府卫的五千兵力,随时可以出发。” 谢渊点头:“好,让李默进来,我们商议一下进攻瓦剌大营的计划。”

李默走进帐内,躬身道:“太保,末将奉命前来,听候差遣!” 谢渊铺开舆图,指着瓦剌大营的位置:“瓦剌大营设在西北的黑松林,易守难攻。我们分三路进攻:李默,你率宣府卫兵力从正面进攻,吸引瓦剌兵的注意力;岳谦,你率京营从侧面绕到瓦剌大营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我率玄夜卫与残兵从中间突破,目标是救出陛下与秦指挥使。” 李默与岳谦齐声应道:“遵令!”

次日清晨,谢渊率大军朝着瓦剌大营进发。一路上,谢渊不断派出哨探,打探瓦剌大营的动静。哨探回报:瓦剌大营的守卫比之前更森严,也先还调来了两千兵力,显然是怕大吴军队来救驾。谢渊皱眉:“也先倒是谨慎,不过…… 我们也有准备。李默,你率部在正面佯攻,尽量拖延时间,给岳谦与朕争取机会。” 李默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瓦剌大营内,萧桓躺在囚帐的地上,意识渐渐模糊 —— 他已一天没喝水、没吃饭,胸口的伤势也越来越重。忽然,囚帐的门被掀开,一名瓦剌兵端着一碗水和一块饼走进来,放在萧桓面前:“太师有令,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若你肯写降书,就给你水和饭;若不肯,就等着饿死吧。” 萧桓睁开眼,看着水和饼,腹中的饥饿愈发强烈,却仍摇头:“朕不会写降书,你们别白费力气了。”

就在此时,瓦剌大营外传来厮杀声 —— 是李默率宣府卫兵力发起了正面进攻。巴图匆匆赶到也先的中军帐:“太师,大吴军队来进攻了,正面兵力很多,我们该怎么办?” 也先皱眉:“谢渊果然来了!传朕的命令,让正面的兵力顶住,再调一千兵力去支援,绝不能让他们突破大营!” 巴图领命,匆匆离去。也先走到舆图前,看着舆图上的标记,心中暗忖:谢渊,你以为这样就能救出萧桓?朕早就设好了埋伏。

谢渊听到正面的厮杀声,对身边的玄夜卫士兵道:“走,我们趁现在瓦剌兵注意力在正面,从中间突破!” 玄夜卫士兵们跟着谢渊,悄悄靠近瓦剌大营的中间防线 —— 这里的守卫果然减少了,谢渊率部发起突袭,很快便突破了防线,朝着囚帐的方向奔去。“陛下!秦指挥使!臣来救你们了!” 谢渊喊道。

萧桓听到谢渊的声音,心中一喜,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道:“谢爱卿!朕在这里!” 谢渊循声找到萧桓的囚帐,砍开帐门,看到躺在地上的萧桓,忙上前扶起他:“陛下,您没事吧?臣来晚了!” 萧桓摇摇头,泪水滑落:“谢爱卿,你来了就好…… 秦爱卿被关在另一座囚帐,快去救他!” 谢渊点头,令玄夜卫士兵扶起萧桓,自己则率部去救秦飞。

卷尾语

大吴瓦剌俘帝之役,萧桓因内奸泄密、饥寒交迫而陷敌,秦飞为护驾被俘,谢渊虽率援军赶至,却因瓦剌设防严密,暂未能破营救主。此俘非仅力竭之失,更显旧党与瓦剌勾结之深 —— 石崇遁漠北传讯,徐靖留印鉴掩罪,每一步皆为构陷帝驾、夺权乱政之谋。然萧桓宁死不降,秦飞忠勇不屈,谢渊调兵筹谋,终为后续破营救驾留得一线生机。瓦剌大营的囚帐虽困帝驾,却困不住忠良之心;也先的威逼虽烈,却撼不动大吴之基。未尽之局,待续笔详陈,以全救驾复国之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