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634章 四百忠魂护京阙,至今月、犹照当年血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朝阳门忠骨护》载:“瓦剌太师也先屡攻安定门不克,转袭朝阳门 —— 此门为皇城东南咽喉,通漕运粮道,若破则京师断粮,故也先遣两万骑,携火铳、云梯猛攻。

朝阳门守将、正三品京营总兵卫峥(前安定门副将,谢渊荐擢)率四千亲兵拒敌,然战前工部营缮司主事柳成(正六品,周瑞旧党)受瓦剌细作贿银八十两,以‘雨水侵蚀’为由,将原定坚砖换为酥砖,验收时伪报‘砖质达标,可御敌’;户部郎中方述(正五品,刘焕余党)私扣朝阳门粮饷八千石,转卖于漕运粮商,得银六百两,致士卒日食仅半瓢粟,多有饥晕者。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侦得柳成、方述通敌迹,遣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核验城砖、粮账,确证‘酥砖不堪御敌,粮饷短缺属实’,欲捕柳、方二人,却被刑部郎中赵绅(正五品,马昂旧吏)阻挠,谓‘边战正急,捕官恐扰军心’(赵绅收柳成贿银四十两)。战起,酥砖崩裂,城垣缺口丈余,卫峥率亲兵死战,身中四箭,力竭殉国;亲兵百余人见主将尸身将遭瓦剌辱,自发以身体护尸,环列尸周与敌厮杀,皆战死,无一人退。

太保谢渊(正一品,兼兵部尚书)闻警驰援,至则亲兵护尸阵已僵,瓦剌兵犹不敢近。渊斩柳成、方述、赵绅于朝阳门城楼,曝尸三日;追赠卫峥为从二品都督佥事,谥‘忠毅’,入祀忠勇祠;护尸亲兵皆追赠正九品武官,葬于卫峥墓侧,曰‘护主义士冢’。史臣曰:‘朝阳门之忠,非独卫峥之烈,更在亲兵以血护尸 —— 主将死而士卒不溃,反以躯为盾,此乃大吴军心之固、民气之盛也。然内奸未除、官官相护,险些断粮道、陷皇城,渊之叹 “奸不除则忠难存”,足为万世戒。’”

《玄夜卫档?朝阳门忠骨护录》补:“卫峥殉国时,手中环首刀嵌于瓦剌将领肩骨,尸身倚城垛不倒;亲兵护尸时,或伏尸身之上,或挡尸身之前,箭穿胸、刀断臂仍不退,瓦剌兵砍倒一人,复有一人补位,终成‘血尸环’。谢渊见之,抚尸恸哭曰‘此非尸,乃大吴之忠魂也’,命人以锦帛裹卫峥尸身,亲兵尸身皆按护尸姿势敛葬,不稍移动。”

漕道咽喉扼。

望胡尘、两万骑来,卷地风恶。

奸吏偷梁换酥砖,贪僚私粮扣却。

缇骑察、佞臣拦却。

守将频传危情急,叹征人、腹空谁怜弱?

城欲裂,鼓声咽。

箭飞如蝗血溅堞。

守将伤、犹奋残刀,亲兵断臂仍擎槊。

力竭身僵魂未散,环护尸身如铁。

胡贼狠、终难近得。

血渍城垣骨作标,看百夫、死志何曾灭?

天欲暮,悲风冽。

谢公驰援驱胡羯。

见忠骸、环列如垣,气犹轩豁。

斩佞曝尸明法纪,追谥封功慰烈。

八千首、堆成荒碣。

四百忠魂护京阙,至今月、犹照当年血。

冢上草,带泪说。

朝阳门的城楼上,寒风卷着漕运河道的湿意,扑在卫峥的玄铁铠甲上,凝结成细小的冰粒。他俯身拾起一块城砖,指尖轻轻一捻,砖末簌簌落下,露出里面灰白的陶芯 —— 这便是工部营缮司主事柳成三日前 “修缮完毕” 的 “坚砖”,竟脆如酥饼。卫峥将砖掷在地上,砖身裂成数块,他望着远处漕运粮船的方向,眉头拧成死结 —— 朝阳门通漕运,是京师粮道咽喉,城砖若如此,瓦剌一来,如何抵挡?

“总兵,谢太保的书信到了!” 亲兵队长程武捧着一封火漆密信赶来,铠甲上沾着漕边的霜花。卫峥接过,指尖抚过信封上 “急递朝阳门卫总兵” 的字迹,心里一阵温热 —— 谢太保远在皇城统筹防务,仍记挂着朝阳门的粮道安危。展开信纸,谢渊的笔迹遒劲有力:“漕运粮船已至通州,日内必抵朝阳门,汝需亲验粮饷,勿让奸吏私扣;城防修缮毕,需逐块验砖,若有酥劣,即刻报某,某必令工部重换。切记,朝阳门断,则京师粮断,汝之责,重于泰山。”

卫峥将书信贴身收好,转身对程武道:“你带两名弟兄,去通州仓接粮,务必清点清楚,若方述(户部郎中)敢少发一粒,即刻报某!” 程武领命刚走,负责城防的校尉匆匆来报:“总兵,城东南段的城砖,有近百块都是酥砖,敲着空洞响,有的甚至一推就掉!某去找柳成主事,他却说‘这是新制轻质砖,省力且坚固’,还说…… 还说您‘不懂营造,勿扰工事’!”

卫峥闻言,怒极反笑:“轻质砖?他是想让瓦剌的刀枪省些力气!” 他即刻带亲兵往城东南段去,果见数十块城砖酥裂,有的砖缝里还塞着碎草,显然是故意以次充好。卫峥蹲下身,用刀背敲击一块城砖,“铛” 的一声脆响后,砖角应声而断,他捡起断砖,看着里面未烧透的陶土,心里满是寒意 —— 柳成这是通敌害国,想让瓦剌轻易破城!

“备马!某要去工部找柳成!” 卫峥翻身上马,刚要出发,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带着张启匆匆赶来,两人脸上带着焦灼。“卫总兵,” 秦飞翻身下马,将一卷账册递上,“张主事连夜核验了工部的城砖采购账,柳成以‘坚砖价高’为由,换购了劣质酥砖,差价八十两银子,都入了他的私囊 —— 还有,某截获了他与瓦剌细作的密信,说‘朝阳门城砖已换,三日内可破’!”

张启补充道:“某还查了户部的粮饷账,方述从通州仓提走粮饷八千石,却未入朝阳门的军粮账,反而在漕运粮商的账上查到‘方郎中售粮八千石’的记录,得银六百两,存进了李记钱庄 —— 这是钱庄的存根,上面有他的印鉴。”

卫峥接过账册和存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柳成换砖,方述扣粮,赵绅(刑部郎中)还拦着秦指挥使查案,这是官官相护,要断京师的粮道!” 他转身对秦飞道:“秦指挥使,某恳请你即刻去皇城向谢太保禀明,某在此死守,绝不让瓦剌靠近朝阳门半步!”

秦飞点头:“卫总兵放心,某这就去!你务必加强戒备,尤其是城东南段,若瓦剌骤至,定要撑到某与太保驰援!” 秦飞离去后,卫峥即刻调整防务 —— 将四千亲兵分成四队,一队守正门,一队守漕运码头,一队加固城东南段(用沙袋填补酥砖缺口),一队作为预备队;又让人将仅存的粮饷按人头均分,每人每日半瓢粟,他自己则与亲兵同食,绝不多占一粒。

城楼下,亲兵们正在操练,有的士卒因饥饿而动作迟缓,却仍咬牙坚持。卫峥走到一名十六岁的亲兵面前,那亲兵叫王小六,脸色蜡黄,操练时险些摔倒。卫峥扶住他,从怀里掏出半块干饼 —— 这是他今日的口粮,递给王小六:“吃了,吃饱了才能守住粮道,守住咱们的家。” 王小六犹豫着不敢接,卫峥却笑着塞给他:“吃吧,某不饿。”

王小六接过饼,眼泪掉了下来:“总兵,俺们都知道粮少,俺们能撑住!俺们跟您一起守朝阳门,绝不让胡贼进来!” 卫峥摸了摸王小六的头,心里一阵发酸 —— 这些亲兵,有的是农家子弟,有的是军户后代,却都怀着守土护民的心思,可内奸却在背后捅刀子,让他们饿着肚子去面对悍勇的瓦剌兵。

列祖列宗在上,” 卫峥对着皇城方向躬身行礼,“末将卫峥,定以死守朝阳门,护粮道、保京师,绝不让奸吏得逞,绝不让胡贼猖狂!”

巳时三刻,瓦剌的号角声突然响起,刺破了清晨的寂静。卫峥猛地登上城楼,只见两万瓦剌骑兵分两队而来,一队攻正门,一队攻城东南段,最前面的瓦剌兵手持火铳,腰间挂着火油桶,后面跟着数百架云梯,显然是早已知晓城防弱点。

“火铳准备!滚石、热油备妥!” 卫峥的嘶吼穿透寒风,亲兵们即刻各就各位,守正门的亲兵举起火铳,守城东南段的亲兵推着滚石、提着热油,紧张地盯着逼近的胡骑。

瓦剌的火铳率先开火,“砰 —— 砰 ——” 的枪声震得城垣微微发颤。第一发铅弹击中城东南段的酥砖,砖身瞬间崩碎,一名亲兵被碎石砸中头部,当场倒地;第二发铅弹击中城楼的木梁,木屑飞溅,险些砸中卫峥;第三发铅弹击中守正门的亲兵,那名亲兵闷哼一声,倒在地上,手里仍紧紧攥着火铳。

“不好!城东南段出现缺口!” 校尉的喊声让卫峥浑身一震。他冲到城东南段,见丈余宽的缺口处,瓦剌兵正顺着云梯往上爬,亲兵们用滚石砸、用热油浇,却仍挡不住源源不断的胡骑。“杀!” 卫峥拔出环首刀,冲过去砍倒两名瓦剌兵,却被一支冷箭射中左臂,鲜血瞬间浸透了铠甲的护臂,疼得他额头冒汗。

“总兵!您受伤了!” 程武冲过来,挡在卫峥身前,挥刀砍向瓦剌兵。卫峥拔出箭,扔在地上,咬着牙道:“这点伤算什么!守住缺口,别让胡贼断了粮道!” 他再次冲上去,环首刀又砍倒三名瓦剌兵,却被另一支箭射中右腿,踉跄着倒在地上。

“总兵!” 王小六冲过来,扶起卫峥,却被一支瓦剌兵的火铳击中胸口,鲜血喷了卫峥一脸。王小六看着卫峥,嘴唇动了动,用尽最后力气说:“总兵…… 守住…… 粮道……” 然后头一歪,没了气息。

卫峥抱着王小六的尸体,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混着脸上的血,冰凉刺骨。他挣扎着站起来,捡起王小六的火铳,对准瓦剌兵扣动扳机,一名瓦剌兵应声倒地。可刚开第二枪,火铳就哑火了 —— 这是工部送来的劣质火铳,十支有五支打不响。

“奸贼!” 卫峥将火铳摔在地上,拔出环首刀,再次冲向瓦剌兵。此时,军中突然传来喊声:“漕运粮船被瓦剌烧了!谢太保被擒了!快投降吧!” 卫峥回头,见柳成混在亲兵队伍中,挥着白旗散布谣言 —— 他竟从刑部的 “监视” 中逃了出来,还混进了城楼。

“柳成!你这通敌叛国的奸贼!” 卫峥嘶吼着,冲过去,挥刀斩断柳成的右臂。柳成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却仍喊道:“弟兄们,粮道断了,太保被擒,你们守在这里也是死,不如投降瓦剌,还能有条活路!”

卫峥一脚踩在柳成的胸口,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声音冰冷:“谁再敢散布谣言,谁再敢提‘投降’二字,就是这个下场!” 他手起刀落,柳成的人头落地,鲜血喷溅在卫峥的铠甲上,与他身上的血混在一起,红得刺眼。

士卒们看着卫峥的模样,又看了看地上柳成的尸体,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士气重新振作。程武带着亲兵,将散布谣言的几名柳成党羽斩杀,缺口处的抵抗,再次变得顽强起来。

可瓦剌兵太多,且个个悍勇,城垣的缺口越来越大,瓦剌兵像潮水般往城里冲。卫峥的左臂和右腿都在流血,力气渐渐不支,却仍死死守住缺口 —— 他知道,缺口后就是漕运码头,就是京师的粮道,他绝不能让瓦剌兵进去。

“总兵,程队长他…… 他牺牲了!” 一名亲兵哭着跑来,手里拿着程武的刀,刀上满是血污。卫峥接过刀,看着上面的缺口,想起程武昨日还对他说 “总兵,俺跟着您守了安定门,又跟着您守朝阳门,俺不怕死,就怕守不住粮道,让城里的百姓饿肚子”,心里像被刀割。

他挣扎着走到缺口处,见程武正抱着一名瓦剌将领的腿,不让对方前进,腹部被刀剖开,却仍死死咬住对方的手臂。卫峥冲过去,砍倒那名瓦剌将领,扶起程武,程武看着他,嘴唇动了动,用尽最后力气说:“总兵…… 别退…… 等谢太保……” 然后头一歪,没了气息。

卫峥将程武的尸体放在一旁,捡起他的刀,再次冲向瓦剌兵。可刚走两步,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胸口,箭镞穿透铠甲,深深扎进肉里;紧接着,另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咽喉,鲜血喷溅而出。卫峥的身体晃了晃,靠在城垛上,手里仍紧紧握着那把卷刃的环首刀,眼睛圆睁着,盯着漕运码头的方向,再也没能站起来。

卫峥倒下的瞬间,城楼陷入短暂的死寂。一名叫赵虎的亲兵率先反应过来,嘶吼着冲向卫峥的尸体:“总兵!” 他扑到卫峥身边,见主将咽喉流血、胸口插箭,早已没了气息,眼泪瞬间滚落。

“弟兄们!总兵死了!咱们不能让胡贼辱了总兵的尸身!” 赵虎的嘶吼唤醒了幸存的亲兵。数十名亲兵纷纷冲向卫峥的尸体,有的用身体挡住射向尸身的箭,有的趴在尸身上,有的环跪在尸周,形成一道人墙。

瓦剌兵见卫峥已死,纷纷冲向他的尸身,想割下首级邀功。一名瓦剌兵举刀砍向卫峥的尸体,赵虎猛地扑过去,用身体挡住刀,刀身砍进赵虎的背部,鲜血喷溅在卫峥的铠甲上。赵虎回过头,咬着牙道:“想动总兵…… 先杀了俺!” 然后用尽最后力气,拔出腰间的短刀,刺中那名瓦剌兵的腹部,两人一起滚倒在地,同归于尽。

另一名亲兵叫孙小五,右臂已被砍断,却仍用左手拿起一块石头,砸向靠近卫峥尸身的瓦剌兵,石头砸中对方的额头,瓦剌兵倒在地上,孙小五却被另一支瓦剌兵的箭射中胸口,他倒在卫峥的腿边,临死前仍伸手抓住卫峥的铠甲,仿佛在说 “总兵,俺护着您”。

城楼的火越来越大,浓烟滚滚,呛得亲兵们咳嗽不止,却没有一人离开卫峥的尸身。有的亲兵被火油烧着了衣服,仍死死趴在尸身上,不让瓦剌兵靠近;有的亲兵断了腿,却用膝盖爬行,挡在尸身前;有的亲兵只剩最后一口气,仍举起刀,对着瓦剌兵嘶吼。

瓦剌副将巴图见亲兵们如此顽强,气得大吼:“一群死到临头的东西,还敢护尸!给我杀!全部杀光!” 瓦剌兵们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箭雨如蝗,刀光如织,亲兵们一个个倒下,却仍不断有新的亲兵补上来,人墙始终没有溃散。

一名叫李顺的亲兵,腹部被剖开,肠子流了出来,他却用布带勒紧伤口,爬到卫峥的尸身旁,捡起一把断刀,刺中一名瓦剌兵的小腿,瓦剌兵惨叫着倒下,另一名瓦剌兵挥刀砍向李顺,李顺的头颅滚落在地,眼睛却仍盯着卫峥的尸身。

幸存的亲兵越来越少,最后只剩十余人,却仍死死护着卫峥的尸身。赵虎的弟弟赵豹,年仅十五岁,是军中最年轻的亲兵,他的左臂被箭射中,却仍用右手拿着一把短剑,挡在卫峥的头部,对着瓦剌兵喊道:“不许你们碰总兵!” 一名瓦剌兵举刀砍向赵豹,赵豹却不躲闪,反而冲过去,用短剑刺中对方的胸口,自己也被刀砍中头部,倒在卫峥的胸口,鲜血浸透了卫峥的铠甲。

当瓦剌兵终于冲到人墙前时,幸存的亲兵已不足五人,且个个带伤。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决绝,然后一起冲向瓦剌兵,嘶吼着 “为总兵报仇”,最终都倒在了卫峥的尸身旁。

城楼的火渐渐熄灭,浓烟散去,卫峥的尸身靠在城垛上,周围堆满了亲兵的尸体 —— 有的趴在尸身上,有的挡在尸身前,有的抱着尸身的腿,有的握着尸身的手,形成一道用血肉筑成的屏障。瓦剌兵看着这一幕,竟不敢上前,有的甚至后退了几步 ——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护尸场面,这些大吴亲兵,死了仍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忠勇。

卫峥殉国一个时辰后,谢渊带着三万京营卒和杨武(兵部侍郎,正三品)、秦飞赶来。他骑着马,远远就看见朝阳门城楼的焦黑痕迹,心里一阵发紧 —— 他昨日接到秦飞的密报,便连夜调兵,派杨武去户部拿方述,派秦飞去刑部拿赵绅,自己则率师驰援,却被瓦剌游骑袭扰,耽误了时辰。

“快!加快速度!” 谢渊嘶吼着,马鞭抽在马背上,马吃痛,跑得更快。刚到朝阳门附近,就见漕运码头的百姓哭着往内城跑,有的手里还攥着烧焦的粮袋,有的身上带着火伤。

“老乡,朝阳门怎么了?卫总兵呢?” 谢渊拉住一个老船夫,声音急切。老船夫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声音沙哑:“将军…… 朝阳门破了…… 卫总兵战死了…… 他的亲兵们…… 都用身体护着他的尸身,全死了…… 瓦剌兵烧了粮船,还在城里杀人……”

谢渊的心像被重锤砸中,他猛地勒住马,看向朝阳门城楼 —— 那里焦黑一片,一个熟悉的身影靠在城垛上,正是卫峥,他的周围堆满了亲兵的尸体,形成一道血肉屏障。“卫总兵……” 谢渊的声音哽咽,眼眶泛红,他想起上月在兵部,卫峥对他说 “请太保放心,某定守住朝阳门,保京师粮道无忧”,可如今,却已是天人永隔。

“杀!” 谢渊拔出镇国剑,嘶吼着冲向瓦剌兵。京营卒们也红了眼,跟着冲上去。瓦剌兵没想到大吴援军来得这么快,一时有些慌乱,巴图见势不妙,下令撤军。谢渊率师追击,斩瓦剌兵千余,才收兵回朝阳门。

谢渊走到卫峥的尸身旁,轻轻拨开压在尸身上的亲兵尸体,看着卫峥咽喉的箭伤、胸口的箭孔,眼泪滴落在卫峥的脸上:“卫总兵,某来晚了,让你和弟兄们受苦了。” 他命人用锦帛裹住卫峥的尸身,又让人将亲兵的尸体一一整理,按他们护尸的姿势摆放,准备一起安葬。

秦飞和杨武带着方述、赵绅赶来,两人被玄夜卫卒押着,脸色惨白。“太保,” 秦飞躬身行礼,“方述私扣朝阳门粮饷八千石,转卖得银六百两,账册、钱庄存根已查得;赵绅收柳成贿银四十两,拖延查案,助柳成混进城楼,罪证确凿!柳成已被卫总兵斩杀,尸体在此。”

谢渊看着跪在地上的方述和赵绅,气得浑身发抖:“你们通敌扣粮,纵奸害将,害死卫总兵和四千亲兵,烧了漕运粮船,断京师粮道,罪该万死!今日,某便斩你们于朝阳门城楼,告慰卫总兵和死难的弟兄!”

他举起镇国剑,寒光一闪,方述和赵绅的人头落地,鲜血喷溅在城楼上,与卫峥和亲兵的血混在一起。谢渊收剑,对百官道:“凡再敢通敌、扣粮、纵奸者,无论官职高低,皆是此下场!某劝诸位,同心协力,保粮道、守京师,若有二心,镇国剑不饶!”

百官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愿随太保,保粮道、守京师!”

接下来的几日,谢渊与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一起,重整朝阳门防务 —— 更换所有酥砖,用坚砖重砌城垣;在城楼上增设火铳百支、火炮二十门;调五千京营卒守朝阳门,另派两千卒守护漕运码头,确保粮道安全。

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则从通州仓调拨粮饷两万石,补充朝阳门的军粮;又组织漕运粮商,重新调运粮船,确保京师粮道畅通;同时清查户部旧吏,将与方述勾结的五名吏员革职下狱,追回私扣粮饷万余石。

工部尚书张毅(正二品)也加强了军器制造和城防修缮的管理,规定 “城砖需经玄夜卫核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军器需经兵部验收,劣质者匠人与督工官一并论罪”,确保不再出现 “酥砖”“劣质火铳” 之事。

萧桓在太庙召见谢渊、秦飞、杨武等官员,追赠卫峥为从二品都督佥事,赐谥号 “忠毅”,将其灵位入祀忠勇祠,家属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免徭役十年;护尸的四百余名亲兵,皆追赠正九品武官,家属免徭役五年,葬于卫峥墓侧,曰 “护主义士冢”。谢渊亲自为卫峥撰写墓志铭,刻在忠勇祠的石碑上,上面写着 “公以残躯守粮道,以死明志殉社稷;亲兵以血护忠骨,以义殉主励后人。其忠可昭日月,其节可传千古”。

瓦剌太师也先占据朝阳门后,本想继续断京师粮道,却见谢渊重整防务、粮道恢复,又听说方述、赵绅等内奸被斩,知道再攻无益,只能暂时按兵不动,撤走了部分骑兵,只留万余人屯驻朝阳门,与大吴对峙。他看着朝阳门城楼前的 “护主义士冢”,沉默了良久,对巴图说:“大吴有卫峥这样的忠将,有这样的亲兵,有谢渊这样的忠臣,看来,短期内是断不了他们的粮道,攻不下京师了。”

片尾

朝阳门忠骨护战后一月,卫峥的葬礼在忠勇祠举行,萧桓亲自出席,为卫峥祭奠;漕运码头的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忠勇祠前,焚香祈福,有的送来了新收的粮食,有的送来了亲手缝制的衣袍,有的甚至为 “护主义士冢” 培土,感谢卫峥和亲兵们护粮道、保百姓。

谢渊彻底清剿了周瑞、刘焕、马昂的旧党余孽,共抓获工部、户部、刑部官员五十余人,皆押入诏狱,由刘景(正三品,刑部侍郎)主审,凡涉通敌、贪腐者,一律从严论处,有的被斩,有的被流放,有的被革职为民 —— 朝廷内部的奸邪势力,终被清除殆尽,朝政渐趋清明。

朝阳门经工部修缮,城垣坚不可摧,漕运粮道畅通无阻,每日有数十艘粮船抵达码头,京师的粮价渐渐平稳,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守朝阳门的京营卒,每日都会去 “护主义士冢” 祭拜,有的擦拭墓碑,有的献上干粮,有的讲述今日的防务,仿佛卫峥和亲兵们仍在身边。

谢渊每月都会来朝阳门,查看防务、慰问士卒,每次都会去 “护主义士冢” 前洒酒,对卫峥和亲兵们说:“弟兄们,粮道保住了,京师安全了,你们可以安心了。某会继续守住这里,守住大吴的山河,不让你们的血白流。”

卷尾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八?卫峥传》载:“卫峥,德佑朝京营总兵,正三品,守朝阳门,遇瓦剌两万骑猛攻,率四千亲兵死战,身中四箭,力竭殉国。亲兵百余人自发以身体护其尸身,皆战死,无一人退。帝闻之,叹曰‘峥之忠,亲兵之义,乃大吴之魂也。若内外无奸,峥何至于死?’追赠都督佥事,谥忠毅,祀忠勇祠。”

《大吴史?奸臣传?方述传》载:“方述,户部郎中,正五品,贪赃通敌,私扣朝阳门粮饷八千石,转卖得银六百两,致士卒饥疲难战;助瓦剌断京师粮道,烧漕运粮船,害民无数。后被秦飞擒获,罪证确凿,斩于朝阳门城楼,曝尸三日,抄没家产充军饷。史臣曰:‘述掌粮饷,却以粮资敌,断民生路,其死不足以谢朝阳门死难之忠勇,不足以谢京师百姓。’”

《玄夜卫档?朝阳门忠骨护录》补:“朝阳门忠骨护战后,玄夜卫卒协助京营卒收敛亲兵尸体四百三十余具,均按护尸姿势葬于‘护主义士冢’,冢前立碑,刻‘朝阳门护主忠勇义士之墓’,由谢渊亲自题写。卫峥的环首刀被送入太庙,与神武帝遗剑、沈毅之刀同置,题‘三忠之鉴’,令后世子孙观之,勿忘守土护民、忠主义从之责。”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朝阳门之役,帝知粮道之重、内奸之害,乃命谢渊主持修订《大吴律?漕运律》,新增‘漕运粮道防务隶京营,户部粮饷需玄夜卫监督发放’‘私扣漕运粮饷逾千石者,凌迟处死’之条;命陈忠改革户部粮饷制度,设‘漕运粮饷督查司’(从五品),专司漕运粮饷的核验与发放,由玄夜卫协助监督,防止私扣。经此改革,漕运渐安,京师粮道无虞。”

《大吴史?礼制志?忠勇祠》载:“德佑七年,帝命在忠勇祠增设‘忠毅殿’,供奉卫峥及朝阳门护尸亲兵的牌位,春秋祭祀,由礼部侍郎林文主祭。祠前立‘忠毅碑’,刻谢渊所撰墓志铭,令后世官员入祠,必先拜‘忠毅碑’,以‘卫峥之忠、亲兵之义’自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