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550章 三行密字通胡帐,两夜驰尘叩帝阍

卷首语

《大吴史?玄夜卫志》载:\"德佑十四年七月,玄夜卫北镇抚司校尉沈炼,于阳和口驿馆截获镇刑司缇骑李谟与北元夜狼部密信三封。炼知事急,易驿马七匹,星夜驰赴京师,凡两昼夜抵通政司。信中言 ' 大同破后,愿献城内地图,乞北元封以千户 ',为李谟通敌铁证。\"

《边镇谍报考》补:\"大吴与北元约,凡边将私通敌营者,凌迟处死,籍没三代。李谟敢冒此险,盖恃司礼监李德全为奥援。其密信以 ' 茶马互市 ' 为幌子,用蒙古文书写,封皮加盖镇刑司 ' 勘验 ' 印,由缇骑扮作驿卒递送。沈炼截信时,格毙缇骑四人,自身亦中箭三枚,犹裹创前行,血滴马镫一路,至京师时马毙于东华门外。\"

驿路残星照血鞍,截书犹带刃光寒。

三行密字通胡帐,两夜驰尘叩帝阍。

暗探窥窗藏驿馆,玄衣裂帛出边关。

莫嫌此信迟三日,已抵长安月未阑。

残星像碎银钉在靛蓝的天幕上,驿路两旁的衰草结着白霜,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赵七伏在马背上,缰绳勒得手心生疼,胯下的老马喷着白气,蹄铁叩击冻土的声响在寂静里格外清晰,像敲着催命的鼓。马鞍上的血渍早已冻成暗红的硬壳,是昨夜在黑松林遭遇截杀时,中箭的同伴喷溅上去的 —— 那人用最后一口气将密信塞进他怀里,自己坠马时还死死拽着追兵的马缰。

“驾!” 他猛抽一鞭,马嘶鸣着加速,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像无数细针扎着疼。怀里的密信硌着肋骨,用油布层层裹着,可他总觉得那薄薄的麻纸烫得惊人。三行字,是用密写药水写的,需用特制的显影剂才能看清,却关系着大同卫三万将士的生死 —— 上面记着北元与镇刑司私通的证据,还有敌军三日后偷袭的路线。

昨夜截杀的刀光还在眼前晃。那些蒙面人身手矫健,刀法狠辣,绝非普通盗匪。当他们的刀劈开同伴的咽喉时,赵七看见领头那人靴底的虎头纹 —— 是缇骑,而且是最精锐的 “玄甲卫”。他当时滚下山坡,在雪地里装死,听着那些人在附近搜索,靴底碾过冻硬的草茎,发出令人牙酸的响。

老马突然打了个响鼻,放慢了脚步。赵七警惕地抬头,看见前方驿站的灯笼在风里摇晃,昏黄的光晕里,隐约有几个黑影在檐下徘徊。他猛地勒住马,躲进路边的矮树丛,心脏跳得像要撞碎肋骨。那是座废弃的驿馆,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黄土,可檐下那几个人的站姿挺拔如松,腰间分明佩着制式长刀 —— 是缇骑,他们竟追到了这里。

“那驿卒肯定往长安跑了,咱们在这儿守着也是白费功夫。” 一个粗哑的声音响起,带着不耐烦,“不如直接回禀李大人,就说人信俱获。”

“闭嘴!” 另一个声音压低了,却更阴冷,“千户说了,活要见人,死要见信。那三行字要是落到陛下手里,咱们都得掉脑袋。”

赵七的手攥紧了刀柄。他摸了摸怀里的密信,油布下的麻纸似乎在发烫。突然想起出发前,都护岳峰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信比三万条命还重。” 当时岳将军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甲胄上的霜花落在赵七手背上,凉得像冰。

风突然转向,带着驿馆那边的酒香。赵七看见檐下的黑影举起了酒葫芦,喉咙滚动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他悄悄翻身上马,老马像是通人性,四蹄落地无声,沿着驿路边缘的枯草甸慢慢挪动。直到走出半里地,他才敢策马狂奔,身后驿馆的灯笼越来越小,像颗将熄的星。

第二天傍晚,赵七在破庙里撞见个穿玄衣的汉子。那人正就着雪水啃干粮,看见他进来,手立刻按在了腰间的刀上。赵七刚要拔刀,却见那人掀开衣襟,露出里面的虎头符 —— 是岳将军派来接应的暗卫。

“缇骑在前面的黑风口设了卡。” 玄衣人声音低沉,将个油布包塞给他,“换上这身衣服,走小路。” 油布里是套皂隶的服饰,还有块腰牌,上面刻着 “长安驿卒王二”。

换衣服时,赵七看见玄衣人肋下渗着血,玄色的袍子被浸得发暗。“你受伤了?” 他问。那人摇摇头,往嘴里塞了块干粮:“不碍事,昨晚跟缇骑交了下手。” 他嚼着饼,突然笑了笑,“岳将军说,这信要是能送到,咱们就赢了一半。”

穿过黑风口时,正赶上月亮升起。山风像鬼哭,卷着碎石打在脸上。赵七牵着马在羊肠小道上挪动,脚下的碎石不时滚落山崖,传来沉闷的回响。谷底隐约有火光晃动,是缇骑的巡逻队,他们举着火把来回走动,火光映在岩壁上,像无数跳动的鬼火。

“口令!” 突然有人喝问。赵七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按照玄衣人教的,粗着嗓子答:“平安。” 他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看见对方靴底的虎头纹在火光里闪着冷光。

“干什么的?” 对方的刀鞘磕了磕他的腰牌。赵七故意咳嗽两声,声音沙哑:“送公文的,急件。” 那人凑近了些,酒气喷在他脸上,赵七几乎要拔刀,却见对方挥挥手:“滚吧,别耽误老子喝酒。”

走出黑风口时,赵七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翻身上马,老马似乎也知道终点不远了,撒开蹄子往前奔。远处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模糊的城郭轮廓,像浮在雾里的蜃景 —— 那是长安。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赵七的马停在了皇城根下。守城的兵卒举着火把照他,看见他满身风霜,马鞍上的血渍早已发黑,忍不住倒吸口凉气。“北境急报!” 赵七从怀里掏出密信,手指因激动而发颤,油布解开的瞬间,他看见麻纸上的三行字在火把下若隐若现。

兵卒不敢耽搁,立刻领着他往宫里跑。穿过朱雀门时,赵七抬头看见天边的残月还挂在角楼上,像把弯刀。他突然想起玄衣人的话,这信只是赢了一半,接下来的路,或许更难走。但此刻,他摸着怀里那方还带着体温的麻纸,觉得这三天三夜的奔波,那些死去的同伴,都值了。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清脆地敲在寂静的长街上,像在为这封迟到的密信,敲开一扇通往黎明的门。

阳和口驿馆。沈炼蜷缩在堆马草的耳房里,听着隔壁传来的骰子声。那是镇刑司缇骑赵四和三个 \"商人\" 在赌钱,铜子儿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几句生硬的汉话 ——\"李大人说,城破后先封草料场\"、\"夜狼王许了千户,少不了你的好处\"。

他悄悄拨开草堆,露出玄夜卫特制的玄色软甲,甲缝里还沾着前日在大同卫外城拾到的焦土。三日前他奉指挥使令,乔装成马夫潜入阳和口,查探 \"夏粮被扣\" 一案,却意外发现李谟的缇骑与北元人往来频繁。

\"赵四哥,\" 一个高鼻深目的 \"商人\" 推过酒壶,\"那沈炼还在附近打转吗?夜狼王催得紧,信要是送不到...\"

赵四啐了口酒沫:\"怕他个鸟!玄夜卫的人早被李缇骑调去查 ' 岳峰通敌 ' 了,这阳和口现在是咱们的天下。\" 他拍了拍腰间的皮袋,\"信就在这儿,明早随驿马走,保准万无一失。\"

沈炼的手按在靴筒里的短刀上。玄夜卫规矩,截获密信需人证物证俱全,他得等他们交出信的那一刻。草堆外突然传来马嘶,是驿卒在喂马,他瞥见自己骑来的那匹黄骠马正不安地刨蹄 —— 那是从大同卫借来的军驿马,马蹄铁上还带着边镇特有的防滑钉。

三更梆子敲过,隔壁的赌局散了。赵四醉醺醺地往卧房走,皮袋里的信硌得他腰侧发疼。他刚推开房门,就见窗纸上映出个黑影,手里的短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谁?\" 赵四酒醒了大半,伸手去摸腰间的绣春刀。

黑影没答话,直扑过来。两人在狭小的卧房里缠斗,沈炼的短刀划破赵四的袖口,露出里面刺着的狼头纹身 —— 那是北元夜狼部的标记。\"你是玄夜卫的!\" 赵四嘶吼着撞翻桌子,瓷瓶碎了一地,酒液混着血珠流到床底。

沈炼没工夫废话,左手锁喉,右手将短刀抵在他心口:\"信在哪?\"

赵四梗着脖子笑:\"杀了我也没用,李缇骑的人... 啊!\" 话没说完,沈炼的刀已挑开他的皮袋,三封火漆封口的信掉在地上。最上面那封的火漆印,是镇刑司的 \"勘验\" 二字,却歪歪扭扭,显然是伪造的。

突然,院外传来呐喊,是另外三个 \"商人\" 带着驿馆的缇骑冲进来。沈炼抓起信塞进怀里,反手将赵四推向人群,趁乱从后窗翻出。马厩里的黄骠马听见动静,扬颈长嘶,他解下缰绳翻身而上,马鞭子抽在马臀上,溅起的火星照亮了身后追来的火把。

出阳和口往南,是四十里荒滩。沈炼伏在马背上,后背的箭伤被颠簸得直淌血 —— 刚才翻墙时被缇骑射中了,箭头还嵌在肉里。他摸出怀里的信,借着月光展开最上面那封,蒙古文他看不懂,但旁边的汉文批注触目惊心:\"七月卅日,待大同破,开西城门献城,以草料场为号\"。

黄骠马突然人立起来,前蹄刨着地面。沈炼抬头,见前方沙丘后转出一队骑兵,玄色披风上绣着镇刑司的獬豸纹 —— 是李谟亲自带人来了。\"沈校尉,\" 李谟的声音隔着风飘来,\"把信交出来,我保你活命,还能升你做镇刑司佥事。\"

沈炼扯下头巾,露出玄夜卫的校尉徽记:\"李缇骑,你可知私通北元是灭族之罪?\"

\"灭族?\" 李谟大笑,\"等我成了北元千户,大吴的律法奈我何?\" 他抬手一挥,骑兵们张弓搭箭,箭尖在月光下像一排獠牙。

沈炼突然调转马头,往侧面的峡谷冲去。那里是有名的 \"一线天\",骑兵无法展开阵型。黄骠马似乎知道主人的意图,四蹄翻飞,鬃毛被风撕扯得像面破旗。身后的箭雨嗖嗖掠过,有一支射中了马腹,血顺着马腿往下滴,染红了荒滩上的白草。

七月廿八黎明,宣府卫城外。沈炼的黄骠马终于栽倒在地,马眼还圆睁着,像在质问主人为何不停歇。他拄着短刀站起来,看见城楼上的宣府卫旗帜,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吊桥前。

再次醒来时,他躺在谢渊的中军帐里。谢渊正拿着那三封信,眉头拧成个疙瘩。\"沈校尉,\" 谢渊的声音带着沙哑,\"这蒙古文信,我已让通事译了,说李谟答应北元,破城后不杀夜狼王的亲族,还要献上大同卫的军器库地图。\"

沈炼挣扎着想坐起,被谢渊按住:\"你中了三箭,箭簇有毒,得静养。\" 他指了指帐外,\"我已派周显带五十人护送你去京师,换了最快的驿马,从宣府到京师五百里,争取两日内到。\"

\"谢大人,\" 沈炼咳出一口血,\"镇刑司的人肯定在沿途设卡,普通驿道走不通。\"

谢渊从怀里掏出块腰牌,上面刻着 \"急递铺总领\":\"走急递铺,凭这个能调沿途所有递铺的快马。记住,信要亲手交给通政使刘矩,千万别经镇刑司的手。\"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去,\"大同卫怕是撑不到你到京师了,这信是岳将军最后的指望。\"

急递铺的马比军驿马矮些,却更耐跑。沈炼换了身递铺兵的衣服,后背的伤口用谢渊给的金疮药敷着,虽仍疼得钻心,却比之前轻快多了。沿途的递铺卒见了腰牌,都不敢多问,只用最快的速度换马。

过居庸关时,守关的缇骑拦住了他。\"递铺兵,去哪?\" 一个满脸横肉的队正盘问,手按在刀柄上。

沈炼低着头,故意让声音发哑:\"送紧急公文去京师。\"

队正扯过他的马缰绳,眼睛盯着马鞍上的血迹:\"什么公文?打开看看。\"

沈炼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瞥见队正腰间的牌子 —— 镇刑司的。他猛地抽出藏在马靴里的短刀,趁队正愣神的瞬间,刀光闪过,队正捂着脖子倒下。其他缇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策马冲入关内,身后传来气急败坏的叫喊。

七月廿九午时,离京师只剩五十里。沈炼骑的第五匹马开始瘸腿,他却不敢停 —— 刚才在昌平县的递铺,听卒说镇刑司的缇骑已经追到后面三十里。他摸出最后一块干粮塞进嘴里,嚼着嚼着就流下泪来 —— 那是岳峰的亲卫塞给他的麦饼,说 \"将军让我们吃饱了守城,你带着信,比我们更需要力气\"。

前方出现一片柳林,林边的官道上停着辆青布马车。沈炼刚要绕开,车帘掀开,露出个穿着通政司官服的人 —— 是刘矩的亲随陈忠。\"沈校尉,\" 陈忠递过一匹新马,\"刘大人料到镇刑司会截杀,让我在这儿等你。快换马,从东直门入城,直接去通政司后衙。\"

沈炼接过缰绳,看见陈忠腰间的箭伤,和自己的伤口位置差不多。\"陈兄...\"

\"别多说了,\" 陈忠推了他一把,\"我在这儿挡着,你快走!记住,血书和密信一起呈给陛下,缺一不可。\"

沈炼拱手作揖,调转马头往柳林深处去。透过树缝,他看见陈忠将自己的官服套在瘸腿马上,往相反方向跑去,身后很快传来缇骑的马蹄声。

未时三刻,东直门。沈炼的马刚冲到城根下,就倒了下去,这是他换的第七匹马。他拔出短刀,拖着伤腿往城门跑,守城的兵丁见他满身是血,举着枪围上来。\"玄夜卫沈炼,有紧急公文!\" 他掏出腰牌,声音嘶哑得像破锣。

兵丁们面面相觑 —— 镇刑司刚传下命令,凡带公文入城的递铺兵,一律扣押。一个老兵看清了他腰牌上的玄夜卫徽记,突然喊道:\"是自己人!上个月沈校尉还帮我们抓过贼!\" 他推开同伴,\"快开侧门,送沈校尉去通政司!\"

沈炼刚穿过侧门,就看见街对面冲来一队缇骑,为首的是王迁。\"抓住他!\" 王迁的喊声响彻街道,缇骑们拔出绣春刀,刀光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老兵突然将沈炼推进旁边的巷子:\"往南跑,第三条街有通政司的暗门!\" 他自己举起长枪,拦在巷口,像棵突然生出的树。沈炼听见身后传来兵刃碰撞声,还有老兵的怒吼,他咬着牙不回头,血从嘴角流下来,滴在青石板路上。

通政司后衙的铜环被拍得震天响。沈炼扶着门框,看见刘矩从里面跑出来,手里还拿着岳峰的血书残片。\"信...\" 沈炼从怀里掏出密信,刚递过去就栽倒在地,眼前最后的景象,是刘矩捧着两封血书,老泪纵横。

\"快传医官!\" 刘矩的声音像在水里泡过,\"还有,把这两封信锁进铜柜,派五十人看守,任何人不许动!\" 他蹲下身,摸着沈炼后背的箭伤,突然看见箭头 —— 那是镇刑司特制的三棱箭,上面淬了乌头毒。

医官赶来时,沈炼已经昏迷。刘矩看着桌上的密信和血书,突然一拍桌子:\"李德全、李谟!你们这群国贼,今天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信送到陛下案前!\" 他喊来陈忠的儿子,\"去,到玄夜卫指挥使府报信,就说通政司有要事相商,请他立刻带人来!\"

酉时,镇刑司缇骑包围了通政司。王迁骑马立在门前,手里举着李德全的手令:\"刘大人,陛下有旨,所有来自边镇的公文,一律由镇刑司查验!\"

刘矩站在门楼上,手里捧着铜柜的钥匙:\"王佥事,你可知通政司是 ' 喉舌之司 ',任何人不得擅闯?\"

\"擅闯?\" 王迁冷笑,\"等会儿搜出通敌的证据,看你还嘴硬!\" 他挥手示意缇骑撞门,木头门发出痛苦的呻吟,门框上的漆皮簌簌往下掉。

突然,街尾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玄夜卫指挥使带着三百玄衣校尉赶来,手里的绣春刀比镇刑司的更亮。\"王迁,\" 指挥使勒住马,\"你敢围通政司,是想谋反吗?\"

王迁的脸瞬间白了:\"我... 我是奉李公公的令...\"

\"陛下的令,还是李公公的令?\" 指挥使抬手,\"拿下!\" 玄夜卫校尉们一拥而上,缇骑们见对方人多,纷纷放下刀,只有王迁还在喊 \"李德全公公不会放过你们\",被校尉一记闷棍打晕。

戌时,乾清宫。刘矩捧着铜柜跪在丹墀下,里面是岳峰的血书和李谟的密信。萧桓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那两封染血的纸,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陛下,\" 刘矩的声音发颤,\"这是玄夜卫沈炼冒死送来的,李谟通敌铁证如山,岳峰将军... 死得冤啊!\"

萧桓没说话,拿起密信上的镇刑司印拓 —— 确实是真印,只是盖得歪斜。他想起三个月前,李德全说 \"岳峰拥兵自重,恐有反心\",徐文良附议 \"李谟忠谨,可委以重任\",突然觉得殿里的龙涎香格外刺鼻。

\"沈炼呢?\" 他问,声音低得像耳语。

\"还在通政司昏迷,中了三箭,箭上有毒。\"

萧桓沉默良久,突然起身,一脚踢翻了案上的奏折:\"传旨!玄夜卫即刻逮捕李德全、李谟余党,查抄家产!通政司刘矩,持朕的手谕,去诏狱提审所有涉案人犯!\"

刘矩磕头时,听见龙椅上传来压抑的哭声 —— 那是他第一次听见这位复位的皇帝哭,像个迷路的孩子。

片尾

《大吴史?沈炼传》载:\"炼创愈后,肩胛箭痕犹带紫黑,每阴雨天则痛不可忍。俄而迁玄夜卫北镇抚司佥事,主审李谟通敌案。公堂之上,炼常持赵七所献密信,麻纸血痕已作深褐,犹能辨出三行密字之锋棱。凡鞫问七旬,烛火常至夜半,案卷堆叠高过案几,得同谋者廿三人,皆伏法于西市。时人见缇骑过市则垂首,镇刑司印信三月不敢启封。炼后官至指挥使,终德佑朝,镇刑司虽握缉事权,终不敢复干边政。\"

《通政司志》记:\"刘矩以血书、密信呈帝,帝览之恸,掷朱笔于地,龙案上镇纸崩裂寸许。即日命复大同卫,拨内帑三百万,筑城郭,葺营垒,更建岳峰祠于卫城之南,祠前立碑,详述黑松林死事本末。矩后致仕,囊橐萧然,唯藏通政司铜柜钥匙于枕下,临终犹嘱子孙:' 此钥所锁,非独文书,乃边臣十万枯骨之哀鸣也,当世代藏之,以记戍卒嚼雪之苦。'\"

卷尾

《罪惟录?边镇考》论:\"德佑十四年之变,非独岳峰一人之烈。沈炼持法如霜,于公堂碎奸党之胆;谢渊冒死叩阙,以血书溅丹墀之尘;刘矩秉笔直书,将边情达紫宸之听。盖天欲存大吴,故生此数子,以涤荡奸邪如扫秋叶,扶危定倾若柱中流。后北元可汗闻李谟伏诛,帐前诸将皆色变,十年不敢近大同卫半步,谓 ' 吴有死士,怀刃沥血以卫社稷,不可犯也 '。\"

时人《咏沈炼》诗云:

七换驿马血沾鞍,鞭痕叠作旧痂瘢。

一信能教国脉安,麻纸犹存指骨寒。

不是玄衣持刃截,风砂早没雁门关。

谁传边将寸心丹,化作祠前月半弯。

至今阳和口前草,经冬不凋,春生之时,叶尖常带紫晕,人谓犹带当年剑气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