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04章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卷首语

《大吴会典?仪制》载:\"御史监军之制,始自泰昌元年,例佩 ' 如朕亲临 ' 银印,龟纽蛇纹,方三寸二分,可纠察将官临阵脱逃、克扣粮饷诸罪,得先斩后奏。\" 永熙四年五月朔,紫禁城午门的獬豸浮雕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谢渊身着五品獬豸补服,腰间新赐的银印坠饰随着步伐轻响,与母亲谢氏手中的断笏形成微妙共振 —— 那截断笏的裂痕间,还嵌着二十年前砖窑的红土碎屑。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永熙四年五月初一,卯时三刻。午门城楼下的青铜漏壶滴着晨露,谢渊的靴声惊动了檐下栖息的寒鸦。他手捧监军印信,望向雉堞间露出的晨光,忽然想起七年前在此目送父亲谢承宗血谏的场景 —— 那时他尚是弱冠书生,如今却要带着父亲的断笏,踏上平叛之路。

\"谢御史请留步。\" 谢氏的轿辇急停在午门西侧,鬓角微霜的妇人手捧漆盒,盒中正是泰昌帝亲赐的寒梅笏板,笏头缺角处的血痕虽经岁月侵蚀,仍在晨光中泛着暗红。\"你父当年血溅此笏,\" 谢氏指尖抚过裂痕,\"如今魏王府重蹈覆辙,这截断笏,该让那些贪墨者再闻血腥味了。\"

谢渊双手接过,笏板内侧的 \"匠人按名领粮\" 六字浅刻,恰与他袖中《砖窑案旧档》的记载严丝合缝。抬头时,正见宣宗的依仗从午门中轴而来,伞盖下的冕旒晃动,映得他腰间银印忽明忽暗。

巳时初刻,羽林卫兵器库的铜锁在谢渊的獬豸牌下应声而开。潮气裹挟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千具弩机在草席下泛着冷光,谢渊的铁尺敲过第三排第五具弩机,机括转动声中露出刻痕 ——\"丙巳 - 17\",字体与七年前砖窑匠人留在钱范上的编号如出一辙。

\"监造官何在?\" 谢渊的声音惊落梁上尘埃。当颤巍巍的老匠人被推上前时,他袖口露出的砖窑红土污渍,恰与弩机刻痕的填色完全一致。\"泰昌十七年砖窑案漏网之徒,\" 谢渊的铁尺点在刻痕上,\"私铸弩机时,可还记得被你活埋的三十名匠人?\"

监造官扑通跪地,怀里掉出半块砖窑残片,上面 \"烈\" 字火印与魏王府战马烙痕相同。谢渊不再多言,獬豸牌拍在兵器架上:\"按《军器条例》,私改军器者斩!\" 剑光闪过,血珠溅在 \"丙巳\" 刻痕上,将编号染得通红。

未时三刻,通州粮仓的陈米腐味令人作呕。谢渊抓起一把军粮,指缝间漏下的细沙混着砖末,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 —— 那是二十年前砖窑充粮时,为增加重量掺入的铅粉。

\"好个 ' 陈米换新 ',\" 谢渊将沙粒倒在验粮纸上,铅粉遇醋立即泛出紫斑,\"魏王府细作怕是忘了,当年砖窑匠人就是被这种掺沙的口粮活活饿死的。\" 他转向面如土色的仓官,\"每石米掺沙三升,刚好凑够魏王府私军的月供,算盘倒是打得精。\"

仓官突然拔刀,却被谢渊反手制住,其内衣暗袋里掉出的调令,落款日期正是砖窑灭口的忌日。谢渊望着调令上的密蜡印记,忽然想起父亲手札中 \"粮道即命脉\" 的警示 —— 这些混着铅粉的沙粒,何尝不是魏王府埋在王师腹中的利刃?

片尾:

酉时初刻,御营大帐的烛火映着谢渊新换的监军服色。宣宗展开《羽林卫兵器账》,见三分之一弩机刻有砖窑暗记,指尖在 \"丙巳\" 二字上停顿:\"当年襄王余党,竟藏在朕的羽林卫中。\"

\"陛下可知,\" 谢渊呈上掺沙军粮的验单,\"这些沙子来自黄河故道,与魏王府私铸钱范的用土同源。他们用匠人骨血铸钱,再用掺沙的粮米充军,妄图拖垮王师的脾胃。\"

帐外忽起大风,吹得 \"监军御史\" 的大纛猎猎作响。谢渊望着远处的粮车,车辕上的磨损痕迹与砖窑地道的车辙完全吻合 —— 这不是简单的军粮舞弊,而是魏王府用二十年时间织就的罗网,每一粒沙子、每一道刻痕,都是贪腐者留在大吴肌骨上的毒瘤。

戌时三刻,谢渊独坐帐中,断笏与银印并列案头。断笏的裂痕里,砖窑红土与军粮铅粉悄然混合;银印的蛇纹间,羽林卫刻痕与粮仓调令暗合。他忽然明白,父亲当年血谏的砖窑,萧烈今日谋反的魏王府,从来都是同一颗毒瘤的不同脓疮。而他手中的银印与断笏,正是剖开这脓疮的柳叶刀 —— 当断笏的裂痕映着银印的光芒,那些藏在军器刻痕里的阴谋、混在粮米沙粒中的血腥,终将在律法的阳光下无所遁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