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45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卷首语

《食货志》载:\"官商勾连之弊,始于折耗,成于分赃,终于蠹国。\" 谢渊初破砖价迷局,便见珊瑚笔架藏密令,火漆印合私铸纹 —— 所谓 \"融通之道\",原是贪腐者刻在金玉上的分赃密码;表面的杯酒言欢,实则是官商勾结的遮羞帷幕。当笔架底座打开的刹那,墨色未干的密令与二十年前的血谏在案头相望,且看这珊瑚赤色,如何映出王朝贪腐的惊心底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永熙三年四月廿四,辰时初刻。谢渊握着从李邦彦处 \"借观\" 的珊瑚笔架,珊瑚枝桠间的鎏金纹路在晨光下流转。笔架底座的榫卯接口处,一道极细的划痕引起注意 —— 与父亲血书中 \"太府寺密令多藏于金玉器皿\" 的记载完全吻合。

\"大人,这笔架的珊瑚来自暹罗,\" 书童福生捧着《异域贡品录》,\"元兴朝规定,此类珍玩须经太府寺备案......\" 话未说完,谢渊已用镇纸轻叩底座,\"咔嗒\" 声中,暗格应声而启,半幅洒金笺滑落在地。

密令上的小楷尚未干透:\"西华门砖价浮冒银,三成入右曹,三成汇越州鸿远号,三成充襄王私军。丙巳位砖窑弩模,按北斗数转运,勿令清流党察之。\" 落款处的火漆印泛着幽蓝,七道星芒缺口与元兴朝私铸兵器调令如出一辙 —— 那是当年魏王萧烈私军的专属印记。

谢渊的指尖在 \"三成\" 二字上停顿,想起周勉老臣的话:\"太府寺分赃向按‘北斗三七例’,三成充公,七成入私。\" 而这道密令,竟将 \"七成\" 明目张胆地分为三份,每份都沾着匠人血债。

巳时初刻,谢渊将密令与《太府寺银库流水账》并置,发现每笔浮冒银的流向都严丝合缝:右曹郎中李邦彦的进项记录,恰是密令中的 \"三成\" 数额;越州鸿远号的汇单底联,附言处都画着极小的珊瑚枝 —— 与笔架纹路一致。

\"大人请看,\" 福生递来《玄夜卫缉私档案》,\"元兴二十年冬,越州商船被扣,船上砖箱暗藏弩箭部件,箱底火漆印与笔架暗格完全相同。\" 谢渊对照档案附图,弩箭编号的排列方式,正是密令中提及的 \"北斗数\"。

未时初刻,致仕的刑部侍郎陈懋来访,袖中掏出半幅残令:\"这是泰昌帝当年追查的私铸调令,\" 残令边缘的焦痕与密令如出一辙,\"火漆印的缺口,代表北斗第七星‘摇光’,正是襄王封地的方位。\"

片尾

申时初刻,谢渊站在舆图前,将珊瑚笔架的北斗火漆印拓在纸上,印影恰好覆盖萧氏官窑、越州港、襄王封地三点。他忽然想起李邦彦宴客时的客套话:\"学做这杯中酒,融通四方。\" 原来所谓 \"融通\",就是用匠人血汗打通官商勾结的三方渠道。

笔架暗格的机关在烛光下显形,榫卯结构刻着极小的 \"丙巳\" 二字 —— 与父亲遗留竹筹、老匠人所述私兵驻地完全吻合。谢渊终于明白,这个珊瑚笔架不仅是分赃密令的载体,更是太府寺、越商、襄王三方勾结的信物。

\"大人,玄夜卫在萧氏官窑抓获太府寺典吏,\" 福生的通报带着喜色,\"他身上的密约,竟与笔架密令逐字相同。\" 谢渊望着案头的珊瑚笔架,赤色珊瑚在灯火下如凝血,底座暗格的缝隙里,还卡着半片越州锦缎 —— 与李邦彦靴底、典籍室账册的包装材质一致。

酉时初刻,谢渊在密令背面写下:\"珊瑚赤色,匠人血色;笔架金漆,贪腐膏脂。\" 笔尖划过 \"襄王私军\" 四字时,窗外传来急雨,打在珊瑚笔架上发出细碎声响,恍若二十年前诏狱的滴水声。他知道,这道密令不是终点,而是揭开藩王通敌、官商勾连的起点。

太府寺后堂,王崇年盯着探子送来的笔架拓片,手指在 \"摇光缺口\" 上反复摩挲。他记得元兴帝亲赐火漆印时的叮嘱:\"此印只可用于军机密令。\" 却不想,自己竟用它来标记匠人血钱的分赃比例。案头未销毁的《私军饷册》上,每笔饷银的尾数都是 \"七\",与密令的 \"北斗数\" 形成呼应,让他第一次感到,那个初入官场的后生,正沿着他的贪腐轨迹,一步步逼近核心。

戌时初刻,谢渊抱着珊瑚笔架踏入典籍室,月光透过窗棂,在火漆印上投下北斗阴影。笔架的珊瑚枝桠与阴影重叠,竟形成寒梅的轮廓 —— 那是泰昌朝清流党的徽记,也是父亲当年血谏的精神化身。他忽然明白,这小小的珊瑚笔架,终将成为撬动整个贪腐网络的支点,让那些藏在金玉之下的罪恶,在朗朗乾坤下无所遁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