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999章 岂言治乱悉属王事,黎庶双肩独扛万难

卷首语

魏党铁蹄肆虐京城,缇骑马蹄声日夜碾压青石板,将民怨哭喊尽皆压入巷陌深处。正所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西城破龙王庙遂成唯一 “避风港”。泥塑神像剥落,朽木露胎,风穿堂而过,发出似呜咽之声,却恰能掩去密谈声响。

酉时梆子敲过第三声,庙门轻叩三下。老御史陈顺紧攥 “忠” 字竹牌,指尖泛白 —— 此乃谢渊旧部信物。今夜,如 “散在天下的火种”,众人要在此聚成熊熊烈焰。

街灯微光漏进门缝,映照出来人沾泥的袍角以及藏于袖中的锋芒。陈顺侧身让进第一拨人,鼻端掠过江南的潮气与边塞的风沙 —— 那是被罢官的刘怀安、被贬戍边的沈公子,还有几位隐姓埋名的谢党旧部。豆油灯点亮,昏黄光芒在斑驳墙面上摇曳,映得众人脸色沉凝如铁。“魏进忠烧了朱雀大街的商铺,却烧不掉天下人的恨。” 陈顺声音极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夜我等聚在此地,只为一事 —— 凑齐罪证,为谢公昭雪,为百姓除奸。”

世黎

鼎革屡历,劫火余残,白骨盈沟,岁序自寒。

亡年兵燹,撕裂夜哭;兴岁徭役,冻裂衣单。

桑田初熟,催租之吏已至;战地春深,荒冢孤冷如丸。

岂言治乱悉属王事,黎庶双肩独扛万难。

破龙王庙的供桌积着厚尘,陈顺将一盏豆油灯推到中央,昏黄的光勉强照见周遭七八条人影。他刚被贬为庶民时,靠在街头卖字画糊口,每一笔都藏着联络旧部的暗号,三个月来,才攒齐这班 “亡命之臣”。“谢公当年在狱中写过,‘孤臣不是独夫,是散在天下的火种’。” 陈顺掰着硬麦饼,粗粝的饼渣落在裂纹里,“如今民间的火已烧起来,咱们这些被打散的人,不能再各自为战。”

庙门又被叩响,这次是轻叩两下、停一停 —— 是刘怀安。他裹着江南水乡的湿袍,下摆磨得起毛,怀里紧紧护着个油纸包,进门时还在不住回头张望。“陈御史,缇骑在街口设了卡,我绕了三条巷才过来。” 他喘着气,将油纸包放在供桌上,层层揭开,露出密密麻麻的账册,“这是江南三州的赈灾粮账,魏进禄只发三成粮,剩下的掺了沙土卖私盐,我冒死抄了副本。”

沈公子紧随其后,少年人的脸上还带着稚气,指节却攥得发白。他从怀中摸出一方叠得整齐的绢布,展开时,暗红的血字触目惊心,纸面的褶皱里还嵌着血痂。“这是我父亲的血书。” 他声音发颤,“父亲是御史,因弹劾魏进忠被截了奏折,安上‘通敌’罪名斩于西市,临刑前,他咬破手指写下这些,让我务必交给东宫。”

角落里突然传来轻微响动,众人瞬间绷紧神经,刘怀安抓起墙角的锄头,沈公子也摸向腰间的短匕。只见供桌后转出个穿玄色短打的汉子,袖管内侧露出半块 “忠” 字竹牌,正是东宫暗探金甲。“诸位放心,我是太子殿下派来的。” 他声音低沉,从发髻夹层摸出一张折成指甲盖大小的纸片,“这是户部赵三的贪腐明细,与魏进禄的赈灾账能对上。”

陈顺看着桌上的账册、血书与明细,眼中泛起泪光。他曾是谢渊最信任的副手,当年抱着罪证闯御前,被打了八十廷杖,脊梁骨差点打断,却始终没丢谢公的嘱托。“好!有这些,就有了扳倒魏党的底气。” 他将麦饼分发给众人,“今夜,咱们就结个义盟,生同生,死同死,不除魏贼,誓不罢休!”

刘怀安的账册摊在供桌上,豆油灯的光映着他眼角的红血丝,密密麻麻的字迹像爬满的蚂蚁,每一笔都记着魏党的罪证。“江南去年发大水,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朝廷拨下百万石赈灾粮,魏进禄只肯发三成,剩下的全掺了沙土。” 他指尖划过 “常州府,克扣粮五千石” 的红圈,声音发颤,“灾民吃了掺沙的粮,拉肚子、咳血的不计其数,我亲眼见一个孩童,饿极了抢粮,被魏党的爪牙活活打死。”

“我带账册回京城时,被魏党的人追了三天三夜。” 刘怀安的声音突然哽咽,“两个船夫大哥仗义帮我撑船,为了引开追兵,他们故意把船划向相反方向,结果被魏党的快船追上,推下河喂了鱼。” 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江水卷走他们身影时,我躲在芦苇丛里,连哭都不敢出声,只能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魏进禄血债血偿。”

陈顺伸手按住他的肩膀,指腹的老茧磨得刘怀安生疼,却也让他冷静了些。“怀安,你的仇,也是我们的仇。” 陈顺拿起账册,逐页翻看,“这账册上的红圈,都是你标的贪腐重灾区,只要送到陛下眼前,魏进禄就插翅难飞。” 他转头看向金甲,“只是魏进忠把持司礼监,所有奏折都要先过他的手,怎么送进去?”

金甲从怀中摸出一枚小小的铜哨,哨身刻着 “金” 字。“这是五行暗探的联络哨,木系暗探在江南接应过我,他们有办法绕过司礼监,直接将罪证送往东宫。” 他将铜哨递给刘怀安,“你先带着账册去城东破窑等候,木系暗探会凭哨音与你接头,我留在这里,处理剩下的事。”

刘怀安接过铜哨,紧紧攥在掌心,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定了定神。他将账册重新裹进油纸,塞进袍内贴身的夹层,又往鞋缝里塞了几块碎银。“陈御史,金大人,我这就出发。” 他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若我遭了不测,账册的副本藏在江南码头的老槐树洞里,劳烦诸位务必取出来。” 说罢,他弓着腰,从庙侧的破窗钻了出去,身影瞬间消失在寒夜中。

沈公子将父亲的血书重新叠好,指尖抚过那早已干涸的血痂,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温热。“我父亲是都察院御史,当年魏进忠私建生祠,逼百姓跪拜,父亲上书弹劾,说‘生祠媚上,乱了礼制,害了民心’。” 他抬起头,眼底的红血丝像要渗出血来,“可奏折刚递上去,就被司礼监的人截了,魏进忠反咬一口,说父亲‘通敌谢渊,意图谋反’。”

“临刑前,父亲托狱卒给我带了这血书。” 沈公子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悲愤,“狱卒说,父亲是咬破中指写的,写一句咳一口血,写完最后一个‘忠’字,就晕了过去。” 他展开血书,最末一行的 “忠” 字笔画扭曲,却力透绢布,“父亲说,魏进忠的罪证不止生祠,还有私通鞑靼、克扣军饷,让我务必找到同路人,把真相说给皇上听。”

陈顺看着血书,想起当年谢渊临刑前的场景,也是这般铁骨铮铮。“你父亲是忠臣,和谢公一样。” 他叹了口气,“当年谢公被斩,也是这样,临刑前还在喊‘臣心如水,可鉴青天’。” 他转头看向众人,“咱们今日聚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沈御史,为了谢公,更是为了大吴的民心,为了那些被魏党害死的冤魂。”

周老实蹲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此刻突然开口,声音沙哑:“沈公子,你别难过。魏进忠也害过我全家,我儿子在京营当兵,因为不肯帮他私运私盐,被安上‘逃兵’的罪名,活活打死了。” 他抹了把脸,“我现在在街头卖豆腐,就是为了打听魏党的消息,只要能报仇,我这条老命也豁出去了。”

沈公子看着周老实,又看向陈顺和金甲,突然跪了下去,额头磕在供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诸位前辈,我年纪小,没什么本事,但我不怕死。” 他抬起头,眼中闪着泪光,“只要能扳倒魏党,让我做什么都愿意,哪怕是去闯魏府,去劫诏狱!” 金甲连忙扶起他,沉声道:“报仇不在勇莽,在智谋。你父亲的血书是重要罪证,你要好好保管,这就是你最大的用处。”

金甲靠在供桌后,玄色短打融在阴影里,只有腰间的短刀偶尔反射出一点微光。他潜伏户部三年,化名 “赵三”,日日与魏党的贪腐账册打交道,终于摸清了他们的脉络。“魏进忠的罪证,不止赈灾粮和私盐。” 他从怀中摸出另一张纸片,“这是赵三的贪腐明细,他是李福的亲信,帮魏进忠克扣边饷,转存到魏府密库,上面有具体的银数和日期。”

陈顺接过明细,与刘怀安的账册比对,发现其中几笔银数能对应上。“原来魏党是这么运作的,户部克扣,魏府收赃,江南私盐补缺口,北境军饷填腰包。” 他冷笑一声,“真是贪得无厌,连边军的救命钱都敢动。” 他转头看向金甲,“金大人,东宫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太子殿下能顶住魏进忠的压力吗?”

“太子殿下一直在暗中布局。” 金甲压低声音,“二皇子萧炼虽被圈禁西苑,但他的旧部还在塞北,水系暗探已与他们取得联系;土系暗探潜伏在玄夜卫,掌握了魏党刑讯逼供的证据;火系暗探在诏狱找到了谢公的旧奏疏,上面有魏党伪造罪证的破绽。” 他顿了顿,“现在就差咱们这部分罪证,只要凑齐,太子殿下就能联合百官,向陛下进言。”

沈公子听得眼睛发亮:“这么说,咱们不是孤军奋战?东宫早就开始准备了?” 金甲点点头:“魏党权倾朝野,但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互相猜忌,李福想踩着王汉臣上位,秦云对魏进忠的猜忌也越来越深,这些都是咱们可以利用的破绽。” 他看向周老实,“周先生,你在街头卖豆腐,消息灵通,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魏府最近的动静?特别是魏进禄回来后,他们有没有什么异常。”

周老实连忙点头:“没问题!我明天就去魏府附近摆摊,魏府的老仆常来买豆腐,我趁机套套话。” 他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前几天我听那老仆说,魏进忠最近在府里打造什么东西,用了不少金银,还不让外人看,说不定是谋反用的龙袍之类的。” 金甲眼睛一亮:“若能拿到他私造龙袍的证据,就是谋逆大罪,不用等其他罪证,陛下也会下令捉拿他!”

陈顺站起身,走到神像前,对着谢渊的木牌深深一躬身。“谢公,你看到了吗?东宫在布局,旧部在聚集,魏党的末日不远了。” 他转身看向众人,“金大人是东宫的人,有他牵头,咱们的胜算就大了。从今日起,金大人就是咱们的首领,咱们都听他的调度。” 众人纷纷点头,金甲拱手道:“诸位信任,金甲感激不尽。咱们分工合作,收集罪证,联络力量,不除魏贼,绝不罢休!”

庙门突然被叩响 —— 三下重、两下轻,是 “带重礼” 的暗号。陈顺刚挪到门边,就听见门外传来周老实沙哑的嗓音:“陈御史,我给您送‘豆腐卤’来了。” 门一拉开,周老实就挤了进来,身上还带着豆腥味,反手闩上门,解开腰间的粗布囊,倒出一堆沾着霉斑的残破书信。

“这是从魏府老仆手里买的,花了我三个月的积蓄。” 周老实拿起一片残信,上面的字迹模糊,却能看清 “鞑靼”“云关隘口”“五十万两” 等字样,“那老仆在魏府当差十年,被魏进忠克扣了半年月钱,恨他入骨。他说这些是魏进忠写给北境鞑靼的密信,后来不知为何被撕碎,扔在柴房里,他偷偷捡了几片藏起来。”

金甲接过残信,仔细翻看,指尖拂过模糊的字迹,脸色越来越沉。“云关隘口是北境要地,若割让给鞑靼,北境防线就破了。” 他语气凝重,“魏进忠为了五十万两白银,竟然敢通敌叛国,这罪证比贪腐还重!” 他将残信递给陈顺,“只要能找到完整的密信,或者证明这些残信是魏进忠所写,咱们就能一击致命。”

陈顺看着残信,手都在发抖。“没想到魏进忠这么大胆,连江山都敢卖。” 他转头看向周老实,“那老仆还知道什么?能不能让他再找些残信,或者指证这些信是魏进忠写的?” 周老实摇摇头:“那老仆胆子小,怕被魏进忠发现,我费了好大劲才从他手里买到这些。不过他说,魏进忠的密信都由孙成保管,藏在魏府的暗格里。”

金甲沉吟片刻:“孙成是魏进忠的亲信,玄夜卫指挥使,想从他手里拿到完整密信很难。” 他看向众人,“不过咱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周先生继续联络老仆,尽量收集更多残信;另一路由我设法接近孙成,看看能不能找到暗格的位置。” 他顿了顿,“此事凶险,大家务必小心,一旦暴露,立刻撤离,不要恋战。”

豆油灯的火苗突然猛地一窜,随即被门外的风压得只剩一点火星。“搜!魏大人有令,严查反贼窝点!” 缇骑的呵斥声撞在庙门上,震得尘土簌簌往下掉。众人瞬间僵住,沈公子手忙脚乱地想把血书塞进怀里,刘怀安刚要去收账册副本,就被陈顺按住了手。

“别慌!” 陈顺的声音压得极低,眼神却异常坚定,“神像肚子是空的,快把罪证藏进去!” 他一边说,一边将残信、明细往神像剥落的泥塑里塞。沈公子反应过来,将血书折成小块,塞进神像的木胎缝隙;金甲则迅速将铜哨藏进鞋底,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目光紧盯着庙门。

“老东西,少废话!开门受查!” 缇骑的木棍重重砸在庙门上,木屑飞溅,门板发出 “吱呀” 的呻吟,仿佛下一秒就要断裂。陈顺走到门口,故意咳得撕心裂肺,用沙哑得像破锣的嗓子喊:“哪个浑蛋在这儿喧哗?这是龙王庙,扰了神明清静,仔细天打雷劈!”

“少装神弄鬼!魏大人有令,全城严查反贼,不管什么庙,都要搜!” 缇骑的声音越来越近,门外的人影晃动,显然已经做好了破门的准备。陈顺一边拖延,一边给众人使眼色,指尖往庙后的狗洞方向一点。“反贼?什么反贼?” 他故意装傻,“老夫就是个看庙的,庙里除了神像,什么都没有,你们要搜就搜,别弄坏了龙王的神像!”

金甲悄悄挪到庙后,查看狗洞的大小 —— 足够一人钻过,只是洞口被杂草遮掩。他回头看了看众人,做了个 “依次撤离” 的手势,然后弯腰拨开杂草,露出黑漆漆的洞口。沈公子年纪最小,先钻了进去,周老实紧随其后,刘怀安最后一个撤离,临走前还不忘将供桌上的麦饼收好,那是他们接下来几天的口粮。

庙门 “哐当” 一声被踹开,缇骑蜂拥而入,火把的光将破庙照得如同白昼。陈顺站在神像前,故意挡在藏罪证的一侧,手里拿着一串佛珠,装作念经的样子。“你们这些当兵的,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他皱着眉头,“亵渎神明,是要遭报应的!”

领头的缇骑百户冷笑一声,挥手道:“搜!仔细搜,任何角落都别放过!” 缇骑们四散开来,翻箱倒柜,锄头、柴草被扔得满地都是,火把的光扫过神像,落在剥落的泥塑上。陈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冷汗,却依旧故作镇定地念经,时不时还呵斥两句 “别弄坏神像”。

与此同时,沈公子刚钻出狗洞,就撞见两个巡夜的缇骑。他心一横,故意撞翻身边的豆腐摊 —— 那是周老实藏在这里的备用摊子,白花花的豆腐摔在地上,溅了缇骑一身。“赔不起!我赔不起啊!” 他扑上去抱住缇骑的腿,哭喊着,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死死拖住他们的脚步。

周老实和刘怀安趁机钻进小巷,周老实将裹着残信的粗布塞进墙角的砖缝里,用碎石块盖住,又在上面撒了些泥土,看上去和普通的墙角没两样。“快走,沈公子拖不了多久。” 他拉着刘怀安,拐进另一条小巷,寒夜的风卷着落叶,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

金甲扮成挑粪工,推着一辆粪车从庙前走过。粪车的夹层里,藏着赵三的贪腐明细和部分残信,被油纸裹了五层,连一点墨味都透不出来。缇骑见他推着粪车,嫌恶地皱起眉头,挥手让他赶紧走,根本没心思搜查。金甲低着头,推着粪车慢慢走过,耳边传来庙内缇骑的呵斥声,却不敢回头,直到拐进小巷,才松了口气。

按照预定计划,众人在城东破窑汇合。破窑不大,却干燥避风,是陈顺早就找好的备用据点。沈公子先到,脸上还沾着眼泪和泥土,见到众人安全抵达,才露出一丝笑容。“我把缇骑引到了西街,他们应该不会追来了。” 他抹了把脸,“就是可惜了周先生的豆腐摊。”

周老实摆摆手:“摊没了可以再摆,人没事就好。” 他从砖缝里取出裹着残信的粗布,展开检查,“残信都在,没损坏。” 刘怀安也拿出账册副本,确认无误后,递给金甲:“金大人,账册完好,接下来该怎么办?”

金甲接过账册和残信,仔细收好。“魏党突然搜查破龙王庙,肯定是有人告密,咱们接下来要更加小心。” 他看向众人,“破窑不能久留,咱们今夜就转移到城南的废弃粮仓,那里更隐蔽。” 他顿了顿,“另外,我已经用铜哨联系了木系暗探,他们明天会在城南码头接应,刘怀安的账册可以先交给他们,送往东宫。”

陈顺点点头:“也好。账册先送出去,让太子殿下有个准备。咱们留在这里,继续收集魏进忠私通鞑靼和私造龙袍的证据。” 他看向周老实,“周先生,你明天还是去魏府附近摆摊,打听一下老仆的消息,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些残信。” 周老实应道:“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去。”

沈公子看着众人,突然开口:“我也想做点什么。” 他握紧拳头,“我可以去东宫附近转悠,看看能不能联系上太子殿下的人,或者打听一下二皇子的情况。” 金甲想了想,点头道:“可以,但一定要小心,东宫周围缇骑更多,尽量不要暴露身份,一旦有危险,就往城南码头跑,木系暗探会接应你。”

城南废弃粮仓里,众人围坐在一堆干草上,豆油灯的光微弱,却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坚定。金甲将收集到的罪证摆在面前:刘怀安的赈灾账册、沈公子的父亲血书、周老实的鞑靼残信、自己的赵三明细。“这些罪证虽然重要,但还不够全面。” 他沉声道,“魏进忠私通鞑靼的密信不完整,私造龙袍的证据也没有,仅凭这些,未必能一举扳倒他。”

陈顺叹了口气:“可现在魏党盯得紧,想收集更多证据太难了。” 他看向金甲,“不如先把这些罪证送出去,让太子殿下先在朝堂上发难,吸引魏党的注意力,咱们再趁机收集剩下的证据。” 金甲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木系暗探明天会来接应,他们有一条秘密通道,可以直接将罪证送往东宫,避开司礼监的检查。”

“我跟木系暗探一起去。” 刘怀安主动请缨,“账册是我带来的,我熟悉上面的细节,遇到盘问,也能应对。” 金甲同意道:“好。你跟木系暗探走水路,从运河出发,三天后就能抵达东宫属地,到时候会有人接应你。” 他从怀中摸出一枚木牌,“这是木系暗探的信物,你拿着,他们会凭木牌认人。”

沈公子看着血书,犹豫了一下:“我也想把血书送出去。” 他抬头看向金甲,“这是我父亲的遗愿,我想亲手把它交给太子殿下。” 金甲想了想,摇头道:“你年纪太小,路上不安全。血书先由我保管,等时机成熟,我会亲自送往东宫,一定让太子殿下看到你父亲的忠魂。” 沈公子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点了点头:“好,我听金大人的。”

周老实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听魏府老仆说,孙成明天会去魏府的暗格取东西,说不定就是完整的鞑靼密信。” 他看向金甲,“咱们能不能趁机劫了他?只要拿到完整密信,就不用再等其他证据了。” 金甲沉吟片刻:“孙成武功高强,身边护卫众多,硬劫太危险。不如我设法混入魏府,看看能不能趁机偷出密信。”

废弃粮仓的干草上,众人围圈而坐,豆油灯的光映着每个人的脸,肃穆而坚定。陈顺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小的酒壶,倒出几碗浑浊的米酒,又从袖中取出一把小刀,划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滴进酒碗里。“今日,我们在此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共讨魏贼,共护江山。”

“我陈顺,愿以残躯,除奸佞,昭忠魂,若有二心,天打雷劈!” 陈顺端起酒碗,高声宣誓,将酒一饮而尽。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八十廷杖留下的伤痛,此刻都化作了复仇的力量。

“我刘怀安,愿以性命,护账册,报血仇,若违此誓,不得好死!” 刘怀安划破手指,滴血入酒,端起碗一饮而尽。船夫大哥的身影、江南灾民的哭喊,在他脑海中闪过,让他握紧了拳头。

“我沈彦,愿承父志,献血书,雪沉冤,若有退缩,甘受极刑!” 沈公子咬着牙,用小刀划破手指,鲜血滴进酒碗,他端起碗,虽然手抖,却还是一饮而尽。父亲的血书、临刑前的嘱托,是他此刻唯一的支撑。

“我周老实,愿舍老命,探消息,寻罪证,若背此盟,身葬乱岗!” 周老实划破手指,滴血入酒,一饮而尽。儿子的冤死、魏党的暴虐,让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此刻也生出了决绝的勇气。

“我金甲,愿奉东宫,统暗探,聚义士,若负诸位,死于刀下!” 金甲划破手指,滴血入酒,端起碗一饮而尽。潜伏三年的隐忍、谢公的忠魂、百姓的期盼,都在这一刻凝聚成力量。他将空碗摔在地上,高声道:“从今日起,我们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同生同死,不除魏贼,誓不罢休!” 众人纷纷摔碗,声响在废弃粮仓里回荡,穿透寒夜,向着皇城的方向,传递着孤臣们的忠义与决心。

片尾

刘怀安跟着木系暗探,乘上了前往东宫属地的小船。运河上的夜色深沉,船桨划水的声音轻柔,他将赈灾账册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江南十万灾民的希望。三天后,小船抵达目的地,东宫的人早已在此等候,接过账册时,郑重地说:“太子殿下知道诸位的忠义,定会尽快布局,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金甲混入魏府,假扮成新来的杂役,暗中观察孙成的动向。他发现魏府的暗格藏在书房的书架后面,由重兵把守,想要偷出完整的鞑靼密信,并非易事。但他没有放弃,趁着魏府举办宴席的混乱,悄悄在书房外留下了五行暗探的联络标记,等待合适的时机。

周老实在魏府附近摆摊,再次见到了那个老仆。老仆偷偷告诉他,魏进忠确实在私造龙袍,藏在府内的地窖里,还说魏进忠打算在三个月后的祭天大典上,逼迫陛下禅位。周老实将消息悄悄传递给金甲,金甲得知后,立刻用密信通知东宫,让太子殿下提前做好准备。

沈公子按照金甲的吩咐,在东宫附近转悠,意外遇到了东宫的侍卫长。他凭借父亲的血书和金甲的信物,成功联系上东宫,将京城的情况一一告知。侍卫长告诉他,二皇子萧炼的旧部已经集结完毕,只要东宫这边发难,他们就会从塞北起兵,呼应除奸。

魏进忠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下令加强京城的防卫,缇骑的巡逻更加频繁,对出入京城的人盘查也愈发严格。但他不知道,孤臣们的义盟已经成型,五行暗探的网络已经铺开,东宫的布局已经完成,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点燃那把能烧穿黑暗的火。寒夜虽长,但黎明终会到来,魏党的末日,已近在眼前。

卷尾

寒夜终究没能冻灭孤臣们的忠义之火。破龙王庙的密谈、废弃粮仓的盟誓、运河上的孤舟、魏府的潜伏,每一个身影,都如散在黑暗中的星子,虽微弱,却执着地闪烁着光。谢渊当年说的 “散在天下的火种”,此刻终于聚成了燎原之势。

陈顺依旧在街头卖字画,每一笔都藏着联络的暗号,越来越多的谢党旧部、受魏党迫害的百姓,加入了义盟的行列。他们有的提供消息,有的掩护撤离,有的收集罪证,用各自的方式,为除奸之路添砖加瓦。破窑、废弃粮仓、城南码头,成了他们秘密联络的据点,寒夜中的每一次相聚,都让忠义的火焰燃烧得更旺。

金甲还在魏府潜伏,等待着偷取完整密信、探查龙袍下落的时机。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是东宫的嘱托,更是孤臣们的希望,是天下百姓的期盼。腰间的短刀,刻着 “忠肃” 二字,那是谢公的谥号,也是他的信念 —— 宁可死于刀下,也绝不辜负忠义二字。

沈公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哭的少年。他跟着周老实,在街头收集消息,偶尔还会乔装成乞丐,混入魏府附近打探动静。父亲的血书被他藏在贴身的夹层里,每次摸到那干涸的血痂,他就会想起父亲的嘱托,想起盟誓时的决心,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寒夜终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孤臣们的义盟,如同一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里扎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魏进忠的铁蹄虽狠,却踏不灭民心,挡不住忠义。当东宫的号角响起,当塞北的大军南下,当孤臣们的罪证摆在御前,那积压了三年的冤屈与仇恨,终将化作利刃,斩除奸佞,还大吴一个清明天下,还忠魂一个公道昭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