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60章 峪澍纪事·魏淑妃

玄桢记 第60章 峪澍纪事·魏淑妃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1:18:12

天德五年,冬末。峪澍宫的地龙烧得旺透,暖意顺着金砖的纹路漫上来,裹着脚踝竟有些发烫,连靴底绣的缠枝莲都被烘得发软,针脚里的绒线微微蓬松。鎏金炭盆摆在暖阁中央,盆身蟠着的双螭龙纹栩栩如生,龙鳞用细金丝勾勒,眼珠嵌着鸽血红宝石,在烛火下泛着冷幽幽的光。盆里的暹罗银丝炭燃得无声无息,只浮着一层细腻如脂的银灰,炭灰下偶有极淡的橘红火星一闪而逝,连烟都不曾冒出半缕。空气里浸着太医院特制的蜜合香,香丸是用蜜蜡封存的,此刻正顺着炭盆的暖意缓缓散香,甜暖得黏住睫毛,连呼吸都带着绵密的甜意,混着殿角铜炉里的沉香,酿成一种独属于峪澍宫的华贵气息。我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狐裘是漠北进贡的整只白狐鞣制,狐毛蓬松柔软,裹着手臂时像被温软的云拥着,暖得人几乎要犯困。指尖划过榻边嵌螺钿的矮几——螺钿拼出“喜上眉梢”的纹样,喜鹊的羽翼用七彩螺片叠缀,映着殿内十六支羊脂玉烛的光,虹彩般在指腹下流转,凉润得像浸了雪水的羊脂玉。

宫女们捧着玛瑙盘轻步穿梭,盘沿描着细巧的银线,盘底垫着织金锦缎,盘中蜜饯分门别类码得齐整:红梅脯浸过花蜜,艳红得像燃着的火;青梅糕用甘草水腌过,莹绿中透着玉色;金橘饼去核后酿了桂花蜜,澄黄得像小元宝。三色蜜饯在糊着云母纸的窗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随着宫女的脚步忽明忽暗,把墙上挂着的《百鸟朝凤图》都映得活了几分。

忽明忽暗间,八年前浣衣局的寒意在骨髓里猛地窜了上来,激得我指尖一颤,连螺钿矮几的凉润都压不住那股冷。腊月的浣衣局连块完整的破棉门帘都没有,只用几根竹竿支着烂麻布,北风卷着雪粒子往脖子里灌,冻得人牙床打颤。我双手浸在冰碴密布的皂角水里,指关节肿得像发面馒头,裂开的红肉口子渗着血丝,被冷水一泡,疼得指尖发麻,连骨头缝都在抽痛。可管事嬷嬷的藤鞭还在身后悬着,鞭梢带着铜头,在寒风里晃出冷光,只能跪在青石板上,一下下搓洗那些比我人还重的朝袍——那是礼部尚书的仙鹤补子袍,料子厚重,沾了油渍,得用硬毛刷狠命刷才干净。皂角沫子冻干在袖口,硬得像铁打的甲片,稍一抬手就扯得伤口生疼,血珠滴在冰水里,瞬间凝成细小的红点,转眼就被新的冰碴盖住。谁能料到,当年那个连粗布棉衣都穿不暖、被管事嬷嬷随意打骂、连名字都被人喊作“魏丫头”的浣衣奴魏翠儿,如今会是陛下亲封的魏淑妃,住进这琉璃瓦覆顶、金砖铺地,仅次于坤宁宫的峪澍宫——连殿角挂着的宫灯,都是苏绣局用三百年湘绣技法绣的百鸟朝凤,灯纱上的凤凰羽翼用孔雀羽线绣成,比当年丽妃宫里最金贵的宫灯还要精致三分。

我这泼天的富贵,全是义兄魏进忠给的。那年他刚从东厂掌印晋为司礼监秉笔,正是权势最盛的时候,出入都带着八抬大轿,随行的小太监捧着拂尘、捧着茶盏,连马蹄铁都包着鎏金。他常穿一件紫貂斗篷,那紫貂是西域进贡的,毛针顺滑如丝,衬得他面如冠玉,可眉宇间总凝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威气,连路过的王公贵族都要侧身让行。

那天宫道上的雪刚化,青石板上结着一层薄冰,滑得像泼了油。我抱着丽妃的羊脂玉簪匣子——那匣子是紫檀木的,嵌着银丝,里面的玉簪是陛下赏的,莹白得像凝脂——正往储秀宫送,被脚下的冰碴一绊,整个人往前扑去,匣子“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莹白的玉簪断成两截,簪头的珍珠滚到青石板缝里。管事嬷嬷是丽妃的奶嬷嬷,平日里就对我们这些小宫女非打即骂,此刻见玉簪断了,二话不说就扑上来,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按在地上,膝盖磕在冰碴上,疼得我眼前发黑。她一边用藤鞭抽我的背,一边骂着“贱蹄子”“赔得起吗”,鞭梢的铜头蹭过我的脸颊,留下一道红痕。围观的宫女太监都低着头,没人敢出声——谁都知道,丽妃是皇后的表亲,这嬷嬷背后站着的是坤宁宫,没人愿意为了一个浣衣奴得罪中宫。有个小太监想抬眼看看,被身边的掌事太监狠狠瞪了回去,立刻把头埋得更低,连肩膀都缩了起来。

我鬓边碎发被打得凌乱沾血,嘴角挂着血沫,后背火辣辣地疼,却死死攥着拳头不肯求饶,指节捏得发白,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我娘临死前说过,人穷志不穷,就算被打死,也不能让人看轻。就在这时,魏进忠的仪仗到了。他坐在八抬轿里,撩开轿帘只隔着随行的八个小太监瞥了一眼,声音不大,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道:“住手。”蟒袍下摆扫过冰冷的地面,带起一阵风,管事嬷嬷的藤鞭硬生生停在半空,吓得脸色惨白,手里的鞭子“啪嗒”掉在地上,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膝盖砸在冰面上,疼得她龇牙咧嘴也不敢哼一声。

后来他在御书房偏殿见我,暖阁里的地龙烧得暖,墙角摆着一盆开得正盛的水仙,香气清雅。他让小太监给我搬来绣凳,指着桌上的点心让我吃——那是御膳房做的芙蓉糕,入口即化,甜而不腻。他呷了口茶,才慢悠悠地说,我眉眼间的那点倔强,像极了他早逝的亲妹,“当年她也是这样,被街坊的恶霸欺负了,宁愿抱着头挨打,也不肯哭一声,只会攥着拳头瞪人”。他说这话时,眼底难得有了点暖意,不像平时那般冷硬。

“翠儿,往后有哥在,宫里没人再敢动你一根手指头。”他拍着我的肩,蟒袍滚边的金线蹭得我颈侧发痒,那触感尖锐又灼热,这话却烫得我心口发颤,比暖阁里的炭盆还管用。不出三月,我就从浣衣局调到了乾清宫当差,守在陛下常去的暖阁外添茶研墨。第一次见到陛下时,我紧张得手都抖了,给陛下倒茶时,茶水洒在龙袍的十二章纹上,吓得我腿一软就跪了下去,连头都不敢抬。还是魏兄在一旁笑着打圆场:“这丫头刚从底下上来,手笨,慢慢教就好。”陛下脾气好,没怪罪我,还笑着说“新来的宫女都这样”。

半年后我得蒙圣宠,晋为才人,住上了带暖阁的偏殿。魏兄特意让人从宫外送来一箱子云锦,都是苏绣局新贡的料子,有撒花的、织锦的、缂丝的,颜色鲜丽得晃眼,他亲自叮嘱我:“别再穿粗布衣裳了,如今是陛下的人,得有体面。”去年魏兄肃清“谢党”,连扳倒了三个尚书,稳坐朝堂第一把交椅,我便踩着这股势头晋了淑妃,风风光光搬进了峪澍宫——连从前打骂我的管事嬷嬷,都被魏兄打发去了浣衣局最苦的浆洗房,听说日日要凿冰洗王公贵族的毡毯,那些毡毯比棉被还重,浸了水更是沉得抬不动,她的手冻得比当年的我还惨,指节肿得像萝卜,裂开的口子比铜钱还大,疼得她夜里直哭,却连点药膏都买不起。

晨起梳妆,宫女晚翠的梳子轻柔划过发间,她的手刚浸过温水,梳齿带着她掌心的温度,划过头皮时舒服得让人犯困。她把赤金累丝嵌宝凤钗稳稳插在发髻中央,这凤钗是陛下前几日赏的,钗头的凤凰翅膀用细金丝累成,口衔的明珠是南海进贡的,鸽子蛋大小,走动时珠玉相撞,叮当作响,清脆悦耳。铜镜是波斯进贡的琉璃镜,比寻常铜镜亮上十倍,边框嵌着一圈红宝石,照得鬓边珠翠分毫毕现,连眼角新添的细纹都藏不住。我让晚翠多敷了些脂粉,那脂粉是用珍珠磨的,细腻得像雪,才遮住那点憔悴。

镜中女子容色娇艳,远山眉描得入鬓,是用螺子黛画的,颜色浓淡相宜;朱红唇是用胭脂膏点的,莹润得像含着颗樱桃;耳垂上的东珠圆润饱满,是贡品里挑出的极品,衬得肤色愈发白皙。这模样,早没了当年灰头土脸、眼神怯懦的窘迫——那时我的脸总被冻得发紫,嘴唇干裂起皮,头发枯黄打结,连镜子都不敢照。晚翠帮我整理宫装的领口,笑着说:“娘娘今日这模样,连皇后娘娘见了都要逊色几分。”我没说话,只是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这娇艳的容貌,是富贵养出来的,也是权力堆出来的,一旦没了这些,我还是那个任人打骂的魏丫头。

“娘娘,魏大人的亲信在外候着,说是送密信来。”掌事宫女莲心轻手轻脚进来,她穿着一身青色宫装,袖口绣着细巧的兰草,声音压得像落雪,生怕被殿外的人听见。她捧着锦盒的手微微发紧,指节泛白——她跟着我从乾清宫的小答应到如今的淑妃,陪我熬过最苦的日子,最懂魏大人的信意味着什么,那从来不是寻常的问候,而是刀光剑影的差事,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

我抬了抬眼,示意她打开。锦盒是紫檀木的,上面雕着缠枝莲纹,盒里垫着猩红的绒布,却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叠得方正的素笺。素笺是用上好的宣纸做的,纸质细腻,字迹是这亲信惯有的硬挺笔锋,墨色浓得发沉,像是掺了朱砂,一笔一划透着肃杀:“坤宁宫与东宫过从甚密,近日东宫往坤宁宫送过三回物件,或为食盒,或为书册,皆由太子近侍亲自押送,行踪隐秘,留意其往来之物,速报。”绒布衬着素笺,像雪地里染了血,看得我心口一沉——东宫和坤宁宫联手,这是魏兄最忌惮的事,也是我在后宫最大的威胁。

我捏着素笺冷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凤钗上的东珠,冰凉的触感顺着指腹漫上来,让我从蜜合香的暖意里清醒几分。满宫都赞皇后贤德,说她待宫人宽厚,有次小太监打碎了她的青瓷碗,她都没怪罪;说她对陛下体贴,陛下夜里批奏折,她总亲自熬着参汤送去。赞太子萧燊稳重,说他监国时条理分明,把户部的账册理得清清楚楚,连老臣都佩服。赞二皇子萧炼刚直,说他在翰林院不阿权贵,敢当面顶撞魏兄,骂他“祸国殃民”。

可在我和魏兄眼里,他们是横在权势路上最硬的绊脚石——魏兄要朝堂尽在掌控,做这大吴江山的“隐形天子”,让陛下都得看他的脸色;我要后宫无人敢僭越,踩着皇后的位置坐上贵妃之位,将来若能诞下龙嗣,便是稳稳的太后,再也不用看人脸色。若太子他日登基,我们魏家的荣华便成了镜花水月,魏兄会被清算,我这淑妃的位置坐不稳,甚至可能被打入冷宫,重蹈浣衣局的覆辙。我这峪澍宫的暖炉,恐怕连冬日都烧不热,那些金钗玉簪,都会变成催命符。

“去查,”我摘下凤钗,用尖锐的钗尖挑开素笺一角,语气冷得像殿外的雪,“昨日东宫给坤宁宫送了什么,谁送的,走的哪条宫道,路上见了哪些人,说了什么话,连宫道上扫雪的小太监、浇花的宫女都要问遍,一炷香后给我回话。”莲心应声要退,我又叫住她:“再把那盒‘凝脂玉容膏’包好,用描金的锦盒,盒盖上绣上缠枝莲,你亲自送去坤宁宫,就说我新得的养颜秘方,加了天山雪莲汁和珍珠粉,最润冬日枯肤,特意给皇后娘娘送来尝尝。”

那膏子看着莹白如玉,透着淡淡的兰花香,是我让太医院的旧人——当年我在浣衣局帮过他的忙,他一直记着我的恩情——特意做的,里面加了极淡的寒水石粉。这东西无毒,不会伤及性命,却能慢慢渗进肌肤,让肤色日渐暗沉发黄,还会生出细密的斑点,用得越久,效果越明显。皇后靠贤德立身,可这后宫的女人,哪有不靠脸的?陛下近来常去坤宁宫,不就是念着皇后那份温婉白皙的模样,觉得她比后宫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更舒心?我偏要毁了这份体面,让她在陛下跟前失了颜色,让陛下慢慢厌弃她——女人的战场,从来都藏在眉眼妆容里,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算计里,不用刀剑,也能杀人。

巳时正,我带着四个宫女、两个太监往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描金的宫轿走得平稳,轿帘是苏绣的山水图,里面铺着厚厚的毡毯,暖炉放在脚边,一点都不冷。轿帘外是御花园的雪景,红梅落了一地,被雪衬得像燃着的火,松枝上积着雪,像挂着一团团棉絮,景致美得像画。刚过御花园的月洞门,就撞见了萧炼。

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翰林袍,袖口磨出了毛边,料子是最普通的粗纺布,连浆都没上,软塌塌地挂在身上,领口还沾着点墨渍。他蹲在海棠树下,背对着宫轿的方向,正用自己的素色绢子给一只断翅的麻雀包扎伤口——那绢子是粗布做的,边角都磨破了,他却小心翼翼地撕成布条,用唾液沾湿,轻轻缠在麻雀的翅膀上。他的指尖沾着泥点,连袍角都蹭上了草屑,头发也有些凌乱,活像个洒扫的小太监,半点皇子的架子都没有。

我的太监刚要喝止,说“淑妃娘娘在此,二殿下还不速速起身”,我摆了摆手——在太医院跟前,总要装几分贤良淑德,若是传出去我欺负一个“怜贫惜弱”的皇子,太后难免会说我“善妒”。萧炼听见动静回头,看见我前呼后拥的仪仗——宫女捧着暖炉、拿着拂尘,太监举着宫扇、提着食盒——也只是略一躬身,连“淑妃娘娘安”的客套话都省了,眼神扫过我满身的赤金珠翠,淡得像看一地落雪,随即又低头去吹那只麻雀的伤处,动作轻得怕碰碎了它,嘴里还低声说着:“别怕,很快就好,等伤好了,就能飞了。”

我故意停步,踩着绣着鸾凤的锦靴走近,靴底的金线在雪地上划过,留下浅浅的痕迹。宫袖扫过石桌上的残雪,雪沫子溅起的凉意衬得语气更尖刻:“二殿下倒有闲情逸致。”我瞥了眼那只瑟瑟发抖的麻雀,它的羽毛被血染红了,缩在萧炼的掌心里,“江南水灾已淹了三州,灾民啃树皮、易子而食,京城里的粮价都涨了三成,连寻常百姓都吃不起米了,殿下不去翰林院拟赈灾疏,为陛下分忧,反倒在这御花园里怜香惜玉?”我特意加重了“怜香惜玉”四个字,暗指他不务正业。

萧炼抬眼,眸子亮得像淬了冰的玉,半点不惧我的身份,连站起身都省了,就那么蹲在雪地里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嘲讽:“淑妃娘娘,百姓的命要保,生灵的命也要护——这二者,从来不是非此即彼,难道娘娘觉得,救一只麻雀,就会耽误赈灾吗?”他的目光落在我腕上的金镯子上,那镯子是魏兄送的,嵌着鸽血红的宝石,在雪地里闪着刺眼的光,“倒是峪澍宫,昨日御膳房送来的血燕就有十斤,那是南海进贡的珍品,一两血燕能换十石米;炭火一日耗掉百斤暹罗银丝炭,一斤炭的价钱,够寻常百姓吃三天。这些银钱若省出三成捐去灾区,能买上千石米,救上千人的命,比送些‘暗藏心思’的玉容膏,实在多了。”

“暗藏心思”四个字他咬得极重,像冰锥子扎进我心口,我瞬间就明白,他定是知道了玉容膏的事——说不定是皇后身边的人漏了口风,也说不定是他自己查出来的。我攥紧宫袖,指甲掐进掌心的肉里,疼得险些失态,胸口的气堵得发慌,恨不得立刻让人把他拖下去掌嘴。正要发作,莲心连忙上前半步,用温热的帕子沾了沾我的手,帕子上绣着细小的“安”字,是她特意给我绣的,低声道“娘娘,太后面前不宜失仪,假山后有李嬷嬷的影子”——李嬷嬷是太后最信任的人,跟着太后几十年,嘴碎得很,这话若是传进太后耳朵里,难免落个“苛待皇子”“心胸狭隘”的名声,对我晋贵妃不利。

我瞥见假山后晃动的素色衣角,那是李嬷嬷常穿的宫装颜色,硬生生把火气咽下去,指甲在掌心掐出深深的印子,疼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只丢下一句“殿下好自为之”,转身就走,裙裾扫过雪地,留下一串凌乱的印子,像我此刻被戳穿心思的慌乱。走了几步,还听见萧炼轻声对那只麻雀说:“有些人穿着华丽,心却比这雪地还冷,连同类都要算计,活着也未必快活。”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我耳朵里,像一根针,扎得我心口发疼。

回峪澍宫时,那亲信已在偏殿候了半个时辰。他穿一身灰布便服,把太监的身份掩得严严实实,连帽檐都压得极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下巴上的胡茬。见我进来,他“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膝盖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声音压得极低,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想来是一路跑着来的,怕误了时辰。“大人说,朝堂上六部尚书已有五部是咱们的人,只剩下兵部尚书还跟着太子。户部尚书张大人昨晚还来府里回话,说江南的赈灾粮已经扣下了三成,都存在了咱们的私库里,等风头过了,就分发给各地的亲信。”

他顿了顿,咽了口唾沫,接着说:“就差东宫和坤宁宫这最后一步,只要拿到皇后或太子‘结党’的实据,比如私通外臣的书信,或是贪墨的账目,就能彻底架空皇权,到时候大人说了算,娘娘您的贵妃之位也稳了,连陛下都得敬您三分。”

他抬头递上一个锦袋,袋口的绳结打得紧实,里面硬邦邦的,能摸到纸页的棱边。“这里是东宫近侍的名单,标红的三个是寒门出身,家里等着钱用,有两个的老母亲还在乡下卧病,没钱请太医;还有一个的妹妹被选进了浣衣局,日子过得苦。大人让娘娘想法子策反一两个,许他们锦衣卫的差事,那可是肥差,油水多;若是做得好,还能赏套京城的宅子,让他们的家人都搬到京城来。”

“大人还说,娘娘若能牵制住皇后,让她失了陛下的欢心,明年贵妃册礼必成,若是能诞下龙嗣,将来……将来这储君的位置,说不定都能争一争。”“知道了。”我打断他的话,锦袋捏在手里沉得像块浸了水的石头,指腹能摸到里面纸页的棱边,硌得手心发疼。魏兄的许诺越重,我越清楚自己的分量——我不过是他安在后宫的眼线,一枚有用时捧在手心、无用时便可丢弃的棋子。当年他救我,是因为我像他早逝的妹妹,能填补他的念想;如今重用我,是因为我能帮他盯着后宫,牵制皇后,为他的朝堂之争铺路。一旦我没了用处,或是坏了他的事,浣衣局的冰冷水,就是我的归宿,甚至比那更惨——魏兄心狠手辣,连“谢党”的孩童都不放过,更何况我一个没用的棋子。

夜深了,宫女们都退下,峪澍宫静得能听见炭盆里火星偶尔爆裂的声响,“噼啪”一声,溅起细碎的光,映在墙上的《百鸟朝凤图》上,像极了当年浣衣局夏夜里的萤火虫。我从枕下摸出一块粗布帕子,是当年在浣衣局时,同屋的张姐姐送我的。帕子是用粗麻布做的,上面绣着歪歪扭扭的莲花,线是从旧衣裳上拆下来的,颜色都褪了,边角磨得发毛,却被我摩挲得光滑温热,带着我的体温。

张姐姐比我大五岁,是浣衣局里最照顾我的人。她的手很巧,会用草编小玩意儿,每次得了赏钱,都会分我一半。有次我被管事嬷嬷罚饿肚子,从早上跪到傍晚,头晕眼花,她偷偷把自己的窝头分我一半,那窝头是糙米做的,混着麦麸,咽下去剌嗓子,可她掰给我的那半块,带着她手心的温度,嚼着竟有几分甜。她笑着说“我吃得饱”,其实她自己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颧骨都凸了出来,眼睛却很亮,像星星。

后来张姐姐染了风寒,冬天的浣衣局冷得像冰窖,她盖着破棉絮,咳嗽得整夜睡不着,嗓子都咳哑了。没钱请太医,只能喝些滚烫的姜汤硬扛,可那点姜汤根本不管用,她的病越来越重,最后连床都下不了,死在了浣衣局的硬板床上,连块像样的裹尸布都没有。还是我和几个相熟的宫女凑钱买了块粗麻布,趁着夜色把她埋在宫墙根的荒坡上,连块碑都没有,只记得她坟前长着一丛狗尾巴草,风一吹,就摇摇晃晃的,像她当年对我笑的模样。

魏兄给了我金钗玉簪,给了我琉璃宫殿,给了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荣华——我现在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我总在梦里回到那个冰寒的浣衣局。那时虽苦,却不用整日算计谁、提防谁,不用怕哪日魏兄倒台,我便成了阶下囚;那时的人很简单,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张姐姐会真心对我好,会把唯一的窝头分我一半。那时的暖,是张姐姐分我的半块窝头,是夜里挤在一个被窝里的体温,是她给我绣的粗布帕子,比现在这满殿的蜜合香都暖,都真实。

就像昨日送玉容膏,若被皇后查出端倪,便是“谋害中宫”的死罪,这在宫里是株连九族的大罪。魏兄绝不会为了我与皇权抗衡,他只会亲手把我推出去顶罪,对外说我“嫉妒皇后,私下行凶”,保全他自己和他的权势。到时候,我连张姐姐那样的粗麻布裹尸布都得不到,可能会被乱棍打死,扔到乱葬岗,连条狗都不如。帕子边缘磨出的毛边蹭着掌心,像张姐姐当年给我暖手时粗糙的指

窗外的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像极了当年管事嬷嬷的藤鞭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廊下的宫灯被吹得左右摇晃,影子在墙上晃成鬼魅,忽大忽小,一会儿是张姐姐的脸,一会儿是魏进忠冷漠的眼。我对着琉璃镜发呆,镜中的人鬓插金钗,面敷粉黛,一身绫罗绸缎,耳垂上的东珠映着烛火,亮得晃眼,可眼底的疲惫却藏不住,连脂粉都盖不住那点青黑。

当年在浣衣局,我盼着一件暖和的棉衣就心满意足,盼着冬天能有口热汤喝,盼着管事嬷嬷能少打我一次。如今坐拥金山银山,却夜夜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冰天雪地的浣衣局,双手泡在冰水里,疼得喘不过气,魏兄站在廊下,穿着华丽的蟒袍,冷冷地看着我,像看一件没用的旧物,说“你这丫头,没用了”。莲心进来添灯,见我对着旧帕子出神,轻声劝:“娘娘,魏大人如今权倾朝野,连陛下都要让他三分,谁敢动您?上次丽妃娘娘多说了您一句闲话,转头就被陛下罚去闭门思过了,您就放宽心享富贵便是。”

我没回话,只是把帕子塞进枕下,帕角硌着后脑勺,钝钝的疼,却让我清醒了几分——这宫里的富贵,从来都不是安稳的,就像这峪澍宫的暖,全靠魏进忠的权势烧着,一旦权势灭了,暖就成了寒,甚至比浣衣局的寒更刺骨。莲心见我不说话,又添了些炭,轻手轻脚退了出去,殿里又只剩我一个人,陪着满殿的烛火和满心的慌。

我太清楚这后宫的生存法则,就像峪澍宫的地龙,看着暖烘烘的,底下却埋着烧不尽的炭火,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把自己烧成灰烬。我靠着魏兄往上爬,踩着那些比我卑微的人过活,比如那个被打发去浆洗房的管事嬷嬷,比如那些被魏兄扳倒的“谢党”官员的家眷,她们的苦难,成了我荣华的垫脚石。可我知道,这荣华本就建在流沙之上,风一吹就可能散,魏进忠的权势再大,也敌不过“君心”二字,当年的权臣哪个不是盛极一时,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但我没得选,从魏进忠在宫道上救下我的那一刻起,我就被绑上了他的船,船桨在他手里,我连跳船的资格都没有——要么顺着这股权势荣登贵妃之位,甚至成为未来的太后,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要么等着船翻,一同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像张姐姐一样,连块碑都留不下。我不能输,也输不起。这宫里的人,要么是猎人,要么是猎物,我当过最惨的猎物,被人随意打骂,任人宰割,如今就要做最狠的猎人,握着刀,盯着我的猎物,哪怕这刀是魏进忠递的,哪怕这猎物是皇后和太子,我也必须出手。

第二日清晨,我特意换上一身正红色宫装,领口绣着缠枝莲纹,金线在阳光下闪着灼人的光,比皇后的素色宫装更惹眼。鬓边插着赤金点翠步摇,每走一步都晃出细碎的声响,张扬又夺目——我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魏翠儿如今的体面,我要让皇后知道,这后宫不是她一个人的天下。我亲自捧着新制的杏仁酥酪去坤宁宫“赔罪”,酥酪用白玉碗装着,上面撒了一层细密的杏仁碎,香气扑鼻,是陛下最爱的口味。

刚进暖阁就看见皇后坐在窗边看书,阳光落在她素色的宫装上,柔和得像一层纱,她手边的青瓷碗里飘着几片白梅,清雅得晃眼,连翻书的动作都透着温婉。“淑妃有心了。”她抬头看我,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昨日的玉容膏之事从未发生,连我送的酥酪,也只是让宫女放在一边,未曾动过——她定是防着我。我屈膝行礼,指尖却在暗中打量她的脸色——肤色依旧白皙细腻,不见半分暗沉,指尖捏着帕子的力道又重了几分——寒水石粉需得连用七日才见痕迹,急不得,我有的是耐心。

我垂眸笑着回话,说着“昨日言语唐突,还望娘娘恕罪”的吉祥话,眼底的笑意未达深处,指尖已在袖中掐算着下一桩“好礼”——莲心查过,皇后的贴身宫女锦书,家里弟弟欠了赌坊的钱,正急着用钱,这便是我的突破口。这后宫的博弈,从来都与朝堂的较量同频共振,魏兄在朝前厮杀,扣下赈灾粮,安插亲信;我便在后宫周旋,拉拢宫女,算计皇后。这场仗,我必须赢,也只能赢,因为我身后,早已没有退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