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945章 长安虽老,江山依旧雄崛

玄桢记 第945章 长安虽老,江山依旧雄崛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3 17:16:39

卷首语

《大吴通鉴?德佑帝本纪》载:徐靖恃新理刑院之权,矫诏遣玄夜卫于京畿大索。凡与谢渊有公牍往来、私契交情者,悉罗为 “谢党” 嫌犯。玄夜卫缇骑四出,毁扉入第,检括私牍,捕系甚众。自三品侍郎迄九品主事,株连者百余人。朝列震慑,群僚钳口,无敢为渊讼冤者。刘焕、王瑾等宿儒欲入谏,为靖党所格。帝萧桓默纵不问,京畿遂陷苛氛。

史评

《通鉴考异》曰:“徐靖之捕‘谢党’,非为锄奸,实以罗织异己。谢渊忠名素着,清节夙彰,靖畏构陷之谋败露,乃假特务之威,滥系无辜,构‘党羽满朝’之虚象,冀以欺君惑众,坐实渊谋逆之罪。昔太祖萧武定《捕亡律》,严敕‘捕人必持符验,毋得擅闯民宅,妄行株连’。今玄夜卫废其成制,缇骑肆虐,蔑国法如弁髦,视百官如草芥。萧桓纵恶养奸,以权术驭下,不惜以忠良为刍狗,以民心为孤注,此非独戕谢渊一人,实乃动摇国本之祸也。《大吴会要》载永熙帝遗训:‘君以民为天,臣以忠为命,妄捕忠良者,国之贼也。’桓弃而不循,朝堂清明之望既绝,民心离散之兆已萌,悲夫!”

念奴娇?长安怀古

渭水浮空,极目千门晓色,曾映龙阙。

朱雀街衢,遥闻驼铃杳远,胡商衣染霜雪。

曲江春宴,雁塔题墨,风拂貂裘热。

霓裳音绝,紫宸空忆明月。

岂料宫柳烟消,残碑苔卧,世事沧桑迭。

试叩断碣,欲寻旧梦,唯见寒鸦啼血。

得失如潮,浮名若露,一笑凭栏阅。

长安虽老,江山依旧雄崛。

夜色如墨,将京城的街巷尽数笼罩。本该是万籁俱寂的时刻,却被一阵密集的马蹄声与甲叶摩擦声撕裂,如同惊雷般在坊市间回荡。玄夜卫的缇骑们身着玄色劲装,腰佩绣春刀,背负强弩,胯下骏马喷着白气,如鬼魅般穿梭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每骑手中都高举着一盏灯笼,昏黄的光芒映照着令牌上 “新理刑院” 四个阴刻大字,在夜色中泛着冷冽的光,成为今夜最令人胆寒的符号。

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身着玄色织金劲装,腰间佩着太祖萧武御赐的七星刀,亲自坐镇指挥。他勒住马缰,停在京城中心的朱雀大街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四周,沉声下令:“按既定名单行事,凡与谢渊有涉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拿下!抗拒者,格杀勿论!”

“遵命!” 玄夜卫缇骑们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夜色中传出很远。随后,缇骑们分成数十队,朝着各自的目标府邸疾驰而去,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溅起零星的尘土,也踏碎了无数家庭的安宁。

周显望着缇骑们远去的背影,眉头微微蹙起。他深知此次搜捕的真实目的,不过是徐靖等人构陷谢渊的手段,心中虽有不忍,却也不敢违抗命令。作为玄夜卫指挥使,他的职责是服从帝王与新理刑院的指令,哪怕这指令是如此的不公与残酷。他握紧了手中的刀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默默叹息:“谢大人,非我有意与你为敌,实属身不由己,望你日后能明察。”

礼部侍郎林文的府邸位于城东的礼贤坊,此刻正被一队玄夜卫缇骑团团围住。为首的校尉手持令牌,高声喝令:“奉新理刑院令,清查谢党余孽,林文速来接旨!”

府内的家丁听到动静,连忙跑到门口查看,见是玄夜卫,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管家强作镇定,上前拱手道:“几位大人,我家大人已经歇息,能否容我通传一声?”

“不必了!” 校尉冷笑一声,挥手示意,“给我破门!”

玄夜卫缇骑们立刻上前,用撞木狠狠撞击府门。木门不堪一击,很快便被撞开,发出轰然巨响。家丁们想要阻拦,却被玄夜卫一脚踹翻在地,冰冷的刀锋瞬间架在了他们的脖颈上,吓得他们不敢动弹。

林文此刻正在书房内伏案整理祭祀礼仪的文稿,听到府门被撞开的巨响,心中一惊,连忙起身向外走去。刚到庭院,便看到一群黑衣人手举火把闯入,火光映照下,他们的面容狰狞可怖。林文顿时面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他与谢渊不过是在朝堂上有过几次公务会商,偶尔探讨过边防策略,竟也被列入了 “谢党” 嫌疑名单。

“你们…… 你们凭什么抓人?” 林文强作镇定,高声辩解,“我与谢大人只是同僚,并无深交,更未参与任何谋逆之事!你们这样擅闯朝廷命官府邸,滥用职权,就不怕陛下降罪吗?”

校尉上前一步,眼神冰冷:“林大人,休要狡辩!新理刑院已有证据,证明你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我等只是奉旨行事,有什么话,到诏狱署跟徐大人说去吧!”

“荒谬!纯属荒谬!” 林文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力反抗。玄夜卫缇骑们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将他拖拽着向外走去。火把的光芒照亮了他绝望的脸,也照亮了庭院中瑟瑟发抖的家眷。他的妻子哭着扑上来,想要拉住他,却被玄夜卫无情地推开,摔倒在地。

“夫人!照顾好孩子们!” 林文回头喊道,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悔恨与不甘。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决反对徐靖等人的奸计,后悔自己与谢渊走得太近,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刘焕的府邸也迎来了不速之客。一队玄夜卫缇骑在校尉的带领下,闯入了刘焕的府邸,直奔幕僚的住处。

刘焕听到动静,连忙从卧室赶来,看到玄夜卫正在翻箱倒柜,搜寻幕僚的私人物品,顿时怒不可遏:“你们住手!这里是户部尚书府,岂容你们如此放肆!”

校尉转过身,对着刘焕拱了拱手,语气却毫无敬意:“刘大人,得罪了。我们奉新理刑院令,抓捕与谢渊勾结的幕僚,还请刘大人不要阻拦。”

“幕僚与谢大人只是公务往来,他曾为谢大人起草过一份边防奏疏,这都是正常的政务流程,并非私党勾结!” 刘焕高声辩解,“你们这样凭空捏造罪名,滥抓无辜,就不怕引起朝野公愤吗?”

“公愤?” 校尉冷笑一声,“在新理刑院面前,所谓的公愤一文不值。刘大人,识相的就不要多管闲事,否则,我们连你也一起抓了,治你个包庇谢党之罪!”

刘焕气得脸色铁青,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玄夜卫将幕僚强行带走。他深知,此刻稍有反抗,便会被冠以 “包庇谢党” 的罪名,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他看着幕僚被押走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力与愤怒。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徐靖等人的阴谋,他们想要通过牵连更多的人,来坐实谢渊的罪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幕僚被押出府邸时,回头看了一眼刘焕,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他大声喊道:“刘大人,我是被冤枉的!请您一定要为我做主,为谢大人做主啊!”

刘焕看着他的背影,默默地点了点头,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机会,揭露徐靖等人的阴谋,为无辜被牵连的人洗刷冤屈。

玄夜卫的搜捕行动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官员被牵连其中。兵部侍郎杨武的府邸也被玄夜卫包围,杨武被押到了校尉面前。

“杨大人,你与谢渊一同戍边多年,交情深厚,如今谢渊谋反,你难逃干系。识相的就乖乖招供,承认你与谢渊勾结,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校尉语气威逼利诱地说道。

杨武神色坚定,怒视着校尉:“我与谢大人一同戍边,浴血奋战,保卫大吴的疆土,我们之间只有袍泽之谊,绝无谋逆之心。谢大人是忠良,你们诬陷忠良,滥抓无辜,迟早会遭报应的!”

“敬酒不吃吃罚酒!” 校尉脸色一沉,挥手示意,“给我带走!到了诏狱署,我看你还嘴硬!”

杨武被玄夜卫强行拖拽着向外走去,他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谢大人是清白的!徐靖是奸佞!你们这些助纣为虐的家伙,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却无法唤醒那些被权力蒙蔽双眼的人。玄夜卫将他押上囚车,向着诏狱署的方向驶去。沿途的百姓听到他的呼喊,纷纷从家中探出头来,眼中满是同情与愤怒,却敢怒不敢言。

周显骑着马,在京城的街巷中巡视,看着玄夜卫缇骑们四处抓捕官员,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深知谢渊是忠良,徐靖等人的构陷是多么的卑劣,可他作为玄夜卫指挥使,却不得不服从命令,参与这场不义的搜捕。

他想起了永熙帝在位时,自己曾跟随谢渊一同戍边,谢渊的忠诚与勇敢,他都看在眼里。谢渊为了保卫大吴的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却被诬陷谋反,落得如此下场,这让他心中十分不忍。

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职责与家族。玄夜卫直属于帝王,若违抗命令,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整个家族。他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境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队玄夜卫缇骑正在抓捕一位年迈的御史,这位御史曾多次上书为谢渊鸣冤,如今却也被列入了 “谢党” 名单。周显心中一痛,想要上前阻止,却又停住了脚步。他知道,自己的阻止毫无意义,只会让自己也陷入困境。

他勒住马缰,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谢大人,希望你能吉人天相,早日沉冤得雪。也希望陛下能早日醒悟,看清徐靖等人的真面目。”

诏狱署内,徐靖身着绯色官服,坐在大堂之上,手中拿着一份 “谢党” 名单,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不断接到玄夜卫传来的消息,得知一个个与谢渊有牵连的官员被成功抓捕,心中十分满意。

“很好,继续加大搜捕力度,凡与谢渊有过任何往来者,都不能放过!” 徐靖对着传令兵下令道,“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谢党’余孽全部抓获,为陛下清除隐患。”

传令兵领命而去,徐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这场搜捕行动是他扳倒谢渊的关键一步,只要能坐实谢渊的罪名,他就能彻底掌控朝堂大权,成为大吴最有权势的人。

他想起了谢渊家无余资的消息传来时,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如今,他通过这场大规模的搜捕,制造了 “谢党” 满朝的假象,相信陛下一定会相信谢渊的谋反罪名。到那时,谢渊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就在这时,魏进忠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徐大人,镇刑司已经准备好了刑具,就等这些‘谢党’分子到案,随时可以开始审讯。”

徐靖点了点头:“魏公公办事,我放心。审讯的时候,务必用尽一切手段,让他们招供,承认与谢渊勾结谋反。我要的不是真相,是供词!”

魏进忠躬身应道:“徐大人放心,咱家定会让他们开口的。那些硬骨头,在镇刑司的刑具面前,都会变得不堪一击。”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得知玄夜卫在京城大肆搜捕 “谢党” 的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这是徐靖等人的阴谋,想要通过牵连无辜来坐实谢渊的罪名,便立刻联系了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商议对策。

“张启,徐靖等人太过分了,竟然如此滥抓无辜,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秦飞语气急切地说道。

张启点了点头:“秦大人所言极是。可我们身处玄夜卫,受制于周显,想要直接阻止他们,恐怕很难。”

“我有一个办法。” 秦飞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暗中保护一些关键的官员,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收集徐靖等人伪造证据、滥抓无辜的罪证,等待合适的时机,向陛下揭发他们的阴谋。”

张启表示赞同:“好,就按秦大人的办法行事。我会利用文勘房的便利,收集审讯记录和供词中的破绽;秦大人则负责联系那些可能被抓捕的官员,将他们转移。”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秦飞通过自己在玄夜卫的亲信,得知了下一批被抓捕的官员名单,便提前派人通知他们,让他们暂时躲避起来。对于一些无法躲避的官员,秦飞则在玄夜卫抓捕的过程中,故意制造混乱,让他们有机会逃脱。

在转移一位曾为谢渊鸣冤的御史时,秦飞遇到了麻烦。玄夜卫的校尉发现了他们的行踪,率领缇骑追了上来。秦飞挺身而出,与校尉对峙:“这位御史大人是无辜的,你们不能抓他!”

“秦大人,你这是要违抗新理刑院的命令吗?” 校尉语气冰冷地说道。

“我不是违抗命令,只是不想看到无辜的人被冤枉。” 秦飞神色坚定地说道,“若你们执意要抓他,就先过我这一关!”

校尉看着秦飞手中的刀,心中有些犹豫。秦飞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职位比他高,他不敢轻易得罪。最终,他还是妥协了:“秦大人,今日我给你一个面子,放过他。但我会向徐大人禀报此事,你好自为之。”

秦飞看着校尉带着缇骑离去,松了一口气,连忙带着御史离开了现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徐靖等人的注意,未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谢渊的冤屈一定会得到昭雪。

街头巷尾,百姓们紧闭门窗,透过门缝惊恐地看着玄夜卫的身影。往日里威严的官员府邸接连被围,玄夜卫的马蹄踏过青石板路,留下一串令人心悸的声响。有胆大的百姓想偷偷议论,却被身旁的人急忙拉住:“噤声!没看见连官老爷都自身难保吗?小心祸从口出!”

朝堂之上,更是一片死寂。早朝时,不少官员看着身旁空出的座位,心中满是惶恐。那些空缺的位置,主人要么昨夜被玄夜卫带走,要么因惧怕牵连而称病告假。曾多次想为谢渊辩解的礼部尚书王瑾,看着徐靖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再想想昨夜家中被玄夜卫盘问的情景,到了嘴边的话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他想起了昨夜玄夜卫闯入家中,翻箱倒柜地搜寻与谢渊有关的证据,虽然最终没有找到任何东西,但那种恐惧的感觉至今仍萦绕在他心头。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是徒劳,只会将自己也推入深渊。

吏部尚书李嵩站在百官之中,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是徐靖的党羽,这场搜捕行动正是他与徐靖等人精心策划的。他看着那些惶恐不安的官员,心中十分畅快。他知道,通过这场搜捕,他们可以清除朝堂上的异己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刑部尚书周铁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深知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却无力阻止徐靖等人的暴行。他想要上书劝谏,却又担心自己会被牵连。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这场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中,也存在着官官相护的现象。一些与徐靖、李嵩等人关系密切的官员,即使与谢渊有过往来,也通过各种关系逃脱了抓捕。

户部侍郎陈忠与谢渊曾一同处理过边军粮饷的事务,按道理也应被列入 “谢党” 嫌疑名单。但他提前得到了李嵩的通风报信,将与谢渊有关的所有文书全部销毁,并连夜将家人送走,自己则称病在家,躲过了玄夜卫的抓捕。

还有一些官员,通过向徐靖、魏进忠等人行贿,也成功地摆脱了嫌疑。他们拿出大量的金银珠宝,孝敬给徐靖等人,换取了自己的平安。徐靖等人对此来者不拒,只要贿赂足够,便会将他们的名字从 “谢党” 名单中删除。

这种官官相护的现象,让百姓们更加愤怒。他们看着那些作恶多端的官员逍遥法外,而正直的官员却被无辜抓捕,心中充满了不满。但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秦飞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更加愤怒。他没想到徐靖等人竟然如此**,为了钱财,竟然不顾国家法度,放纵真正的 “谢党” 余孽。他决定将这些情况也收集起来,作为揭发徐靖等人的罪证。

御书房内,萧桓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看着徐靖递上来的搜捕进展奏报,上面详细列出了被抓捕的官员名单和所谓的 “罪证”。

徐靖站在殿下,躬身说道:“陛下,玄夜卫已抓获谢党嫌疑者百余人,正由镇刑司与诏狱署分头审讯,相信很快便能拿到谢渊谋逆的铁证。”

萧桓没有立刻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场搜捕背后的阴谋,徐靖等人想要通过牵连无辜来坐实谢渊的罪名。可他没有阻止,他需要借徐靖等人的手,进一步肃清朝堂异己,巩固皇权。至于那些被牵连的无辜之人,在帝王的权力棋局中,不过是必要的牺牲。

“做得好。” 萧桓最终开口说道,语气平淡,“继续加大审讯力度,务必尽快查清谢党余孽的全部罪行,一网打尽,绝不能留下后患。”

徐靖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萧桓看着徐靖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朝野的不满,甚至会失去民心。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他只能这样做。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说道:“谢渊,别怪朕心狠。若你真的忠诚于朕,就应该为朕的皇权牺牲。待朕稳固了江山,定会为你平反昭雪。”

被抓捕的官员们陆续被押送到诏狱署。诏狱署内阴森恐怖,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和霉味。牢房内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了青苔,地上散落着破旧的稻草。每一间牢房都关押着多名官员,他们被戴上沉重的镣铐,蜷缩在角落里,神色惶恐。

徐靖亲自坐镇诏狱署的审讯大堂,看着被押上来的第一批 “人犯”,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率先提审了礼部侍郎林文。

林文被押到审讯大堂,面对徐靖的威逼利诱,始终坚称自己与谢渊并无勾结,更没有参与谋反。“徐靖,你诬陷忠良,滥用职权,迟早会遭报应的!” 林文高声怒斥道。

徐靖脸色一沉,下令道:“给我打!我倒要看看,你的骨头有多硬!”

狱卒们立刻上前,将林文按在刑架上,动用了夹棍之刑。林文惨叫一声,额头青筋暴起,冷汗直流,却依旧不肯招供。“我没有谋反,我是被冤枉的!”

徐靖冷笑一声:“继续打!直到他肯招为止!”

狱卒们继续用刑,林文的惨叫声在审讯大堂内回荡,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林文始终坚守气节,不肯屈服。徐靖见状,心中有些焦躁,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在林文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将他押下去,换一个人上来。” 徐靖下令道。

接下来被提审的是那位户部幕僚。他性格懦弱,看到刑具后,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徐靖见状,立刻改变策略,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只要你承认与谢渊勾结谋反,我可以保证,不仅会免你的死罪,还会给你晋升官职。若不肯配合,这些刑具,会让你生不如死。”

幕僚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我招,我招!我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

徐靖满意地点了点头,让文书记录下幕僚的供词,然后让他按下手印。有了第一个人的供词,后续的审讯变得相对顺利。不少官员在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纷纷选择了屈服,签下了虚假的供词。

秦飞与张启在暗中收集了大量徐靖等人伪造证据、滥抓无辜的罪证。他们发现,徐靖等人不仅伪造了谢渊与北元勾结的密信,还篡改了户部的军需账目,编造了 “谢党” 名单,将许多无辜的官员牵连其中。

“这些罪证已经足够揭露徐靖等人的阴谋了。” 张启看着手中的证据,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应该立刻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让陛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秦飞摇了摇头:“不行。陛下现在正信任徐靖等人,我们直接呈递证据,不仅无法扳倒他们,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对我们下手。我们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我们该怎么办?” 张启焦急地问道。

“我们可以联系内阁首辅刘玄和刑部尚书周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之臣,一定不会坐视徐靖等人的暴行。” 秦飞说道,“我们可以将证据交给他们,让他们在朝堂上联合上书,劝谏陛下。这样一来,既能增加说服力,又能保护我们自己。”

张启表示赞同:“好,就按秦大人的办法行事。我会尽快联系刘玄大人和周铁大人,将证据交给他们。”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秦飞负责联系刘玄,张启负责联系周铁。他们在暗中秘密会面,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两位大人。

刘玄和周铁看着这些证据,心中满是愤怒与震惊。他们没想到徐靖等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为了权力,不惜诬陷忠良,滥杀无辜。

“这些奸佞,简直是无法无天!” 刘玄愤怒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上书陛下,揭发他们的阴谋,为谢大人和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洗刷冤屈。”

周铁点了点头:“刘大人说得对。我们现在就联合其他九卿,一同上书,恳请陛下严惩徐靖等人,停止这场荒唐的搜捕行动。”

徐靖得知刘玄和周铁等人准备联合上书劝谏陛下后,心中十分恐慌。他知道,若他们的阴谋被揭露,自己将身败名裂,甚至可能株连九族。于是,他立刻召集了李嵩、林文等党羽,商议对策。

“刘玄和周铁等人想要联合上书,揭发我们的阴谋,我们必须阻止他们。” 徐靖语气急切地说道。

李嵩沉思片刻,说道:“徐大人,我们可以提前在朝堂上散布流言,称刘玄和周铁等人也是‘谢党’余孽,他们联合上书,只是为了包庇谢渊,干扰查案。这样一来,陛下就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了。”

林文附和道:“李大人说得对。我们还可以派人监视他们的行踪,收集他们与谢渊有牵连的证据。只要能找到一丝破绽,就能将他们也拉下水。”

徐靖点了点头:“好,就按你们的办法行事。李大人,你负责散布流言;林大人,你负责派人监视刘玄和周铁等人的行踪。务必在他们上书之前,将他们的名声搞臭,让他们无法再在朝堂上立足。”

李嵩和林文纷纷领命,立刻展开行动。他们在朝堂上散布各种流言,称刘玄和周铁等人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同时,他们派人严密监视刘玄和周铁的府邸,收集他们的一举一动。

刘玄和周铁得知徐靖等人的阴谋后,心中十分愤怒。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被这些流言蜚语所吓倒,必须坚持到底。

“这些奸佞,想用流言蜚语来阻止我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刘玄坚定地说道,“我们现在就上书陛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将真相公之于众。”

周铁点了点头:“刘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退缩,为了谢大人,为了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也为了大吴的江山社稷,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

夜色渐深,玄夜卫的搜捕仍在继续。京城的天空被乌云笼罩,看不到一丝星光,正如这片土地上被阴霾笼罩的人心。无数家庭在这场无妄之灾中破碎,无数官员在恐惧中沉默,而奸党的阴谋,正在这一片混乱与沉寂中,一步步走向得逞。

诏狱署内,审讯仍在进行。徐靖等人用尽各种酷刑,逼迫被抓捕的官员承认谋反罪名。不少官员不堪折磨,纷纷签下了虚假的供词。徐靖看着手中的一堆供词,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这些供词将成为坐实谢渊罪名的重要证据。

秦飞与张启站在暗处,看着诏狱署内的惨状,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收集了一些证据,但想要扳倒徐靖等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关键证据,才能为谢渊和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洗刷冤屈。

萧桓在御书房内彻夜未眠,他反复看着徐靖递上来的供词,心中有些犹豫。他知道,这些供词可能存在水分,但他又希望这些供词是真的,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处置谢渊,巩固自己的皇权。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大吴会要》,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载着太祖萧武的遗训:“君疑臣则国亡,臣疑君则身诛。” 萧桓看着这句话,心中泛起一丝愧疚。他知道,自己对谢渊的猜忌,可能会给大吴带来灾难。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这场京畿大索,不仅是对 “谢党” 的清洗,更是对朝堂正义的践踏。徐靖等人凭借新理刑院的权力,滥捕无辜,伪造证据,将整个京城拖入了白色恐怖之中。而萧桓的默许与纵容,更是让这场阴谋愈演愈烈。

刘玄、周铁等老臣虽然有心反抗,但面对徐靖等人的强大势力,也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只能暂时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揭露徐靖等人的阴谋。

秦飞与张启则在暗中继续收集证据,联络忠良,为反击做准备。他们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谢渊的冤屈一定会得到昭雪。

被关押在诏狱中的官员们,有的坚守气节,宁死不屈;有的则屈服于酷刑,签下了虚假的供词。他们的命运,将在这场权谋斗争中,迎来最终的审判。

夜色渐淡,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可京城的阴霾却并未散去。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大吴的命运,悬于一线。究竟是奸佞当道,忠良蒙冤,还是正义降临,沉冤得雪?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答案。

片尾

京畿大索持续数日,玄夜卫缇骑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共计抓捕官员及家属百余人,诏狱署人满为患。徐靖、魏进忠等人加快了审讯进度,通过严刑逼供,获取了大量虚假供词,并将这些供词与伪造的通敌密信、篡改的账目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看似完整的 “证据链”,呈给萧桓。

萧桓看过 “证据” 后,虽仍有疑虑,但在徐靖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最终下令将谢渊定为 “谋逆主犯”,判处死刑,择日行刑。同时,下令对 “谢党” 余孽进行严惩,或斩首,或流放,或贬为庶民。

刘玄、周铁等老臣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联合九卿再次上书,恳请萧桓收回成命,重审谢渊案。但徐靖等人从中作梗,污蔑他们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萧桓大怒,将刘玄、周铁等人贬谪到地方,剥夺了他们的实权。

秦飞与张启得知谢渊即将被行刑的消息后,决定冒险行动。他们利用自己在玄夜卫的影响力,成功救出了几位关键证人,并将收集到的徐靖等人伪造证据、滥抓无辜的铁证,通过秘密渠道呈给了正在戍边的都督同知岳谦。

岳谦得知京城的情况后,怒不可遏,立刻率领边军将士上书,以 “边军将士之心” 为由,恳请萧桓释放谢渊,严惩奸佞。边军的施压,让萧桓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徐靖等人见状,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宫变,夺取皇位。但他们的阴谋被秦飞与张启提前察觉,两人联合京营副将秦云,设下埋伏,最终将徐靖等人一网打尽。

萧桓得知徐靖等人的宫变阴谋后,终于醒悟过来,下令释放谢渊,恢复其官职,并为所有被牵连的无辜官员平反昭雪。徐靖、魏进忠等人被判处死刑,家产被没收,党羽被尽数清除。

经历这场风波后,萧桓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重用忠良,整顿朝纲。谢渊则继续坚守清贫,为国家的边防与民生操劳,深受百姓爱戴。大吴王朝逐渐走出了危机,迎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卷尾

京畿大索的腥风血雨,虽已随着奸佞的覆灭而消散,却在大吴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这场由徐靖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以 “清查谢党” 为名,行罗织构陷之实,将无数忠良拖入深渊,也让整个朝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内在弊端:权力一旦失去制衡,便会沦为个人谋私的工具,而帝王的猜忌与纵容,更是会成为奸佞作恶的温床。

徐靖、魏进忠等人的奸佞行径,展现了人性的贪婪与邪恶。他们为了权力,不惜诬陷忠良,滥杀无辜,将国家法度视如无物,将百姓生命当作草芥。他们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正义的胜利。他们的遭遇,警示着每一个手握权力的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百姓,也能毁灭自己。唯有坚守初心,敬畏法度,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后人的尊重。

谢渊的忠诚与坚守,刘玄、周铁等老臣的抗争,秦飞、张启的机智与勇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忠良气节。在黑暗的笼罩下,他们没有选择妥协与屈服,而是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正义的信仰,坚持不懈地斗争,最终迎来了光明。他们的精神,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精神标杆。

萧桓作为这场风波的默许者与推动者,其行为展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困境与人性弱点。他因对谢渊的猜忌与对权力的掌控欲,轻易相信了奸佞的谗言,放任他们残害忠良,最终导致朝局动荡,民心离散。但他最终能够醒悟,严惩奸佞,为忠良平反,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错。这深刻地告诉我们,封建帝王的个人意志,往往会对国家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若帝王昏聩,奸佞当道,便会民不聊生,国家衰败;若帝王英明,重用贤臣,便能朝政清明,国泰民安。

这场京畿大索,不仅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更是一次历史的镜鉴。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权力如何更迭,坚守正义、敬畏民心、维护司法公正,永远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准则。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民心是立国之本,忠良是治国之基,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权术所凌驾。

京畿大索的风波早已成为过往,但它所传递的启示,却永远不会过时。它将永远警示着后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成为构陷忠良、欺压百姓的工具;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要像谢渊、秦飞等人那样,坚守正义,不畏强权,为了真理与良知,勇敢地挺身而出。这,便是这段黑暗历史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教训,也是穿越千年的真理与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