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922章 腥飙随奋翮,利觜破埃沉

玄桢记 第922章 腥飙随奋翮,利觜破埃沉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11:39:25

卷首语

《大吴通鉴?忠良传?谢渊传》载:“刑部会审谢渊通敌谋逆案。谢渊先历数毕生功绩、四辨伪证,徐靖理屈词穷却强作狡辩,欲强押谢渊返诏狱以终止审讯。谢渊当庭再发四驳,直击要害:一斥谋逆动机之虚,自陈位极人臣、家族世代忠良,受皇恩深重,无叛离之由,反指镇刑司副提督石崇私藏火药、勾结北元,夺权野心昭然;二证谋逆准备之无,明言麾下皆为朝廷边军,无私人武装,家徒四壁无囤积粮草之财,与宗室往来皆为公务,绝无私下盟约;三言行动轨迹之明,称兵部兵马调度、户部粮草拨付皆有存档可查,每一步操作皆合朝廷规制,无半分异常;四疑证据合法性之伪,指证徐靖所凭人证多为石党党羽,恐遭胁迫串供,所谓 “密信” 实乃伪造栽赃,搜证流程亦不合《大吴刑律》之规。

刑部尚书周铁权衡公论舆情与《大吴刑律》规制,驳回徐靖诉求,下令将谢渊暂安置于偏殿看管,即刻调取兵部历年存档、核查徐靖家产来源、提审涉案人证,定于次日续审。史评:此 “刑堂困斗”,尽显忠良之智与奸佞之顽。谢渊以法理为刃、以实证为盾,层层拆解构陷困局,既为后续证据核验赢得关键时间,更将石党强词夺理、欲以强权压法之态暴露无遗,成为推动案情转向的重要转折。”

夤夜唳寒林,霜睛烛窈阴。

腥飙随奋翮,利觜破埃沉。

弗与凡禽列,独鸣浊世音。

勇窥奸佞魄,一鸣动帝心。

志欲清环宇,岂惧毁訾临。

宏谟期济世,千载仰徽音。

刑部大堂的空气仿佛被点燃的火药,随时可能爆炸。徐靖被谢渊的一番慷慨陈词怼得哑口无言,脸颊涨得通红,脖颈间的青筋突突直跳,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他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戳穿,再继续辩论下去,只会暴露更多的破绽,可他身后是石崇的势力,一旦认怂,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石党都可能陷入危机。

“你…… 你现在说的再好听也没用!” 徐靖猛地一拍案几,试图用气势掩盖自己的心虚,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嘶哑,“这些密信就是铁证,足以证明你的谋逆罪行!再多的狡辩都是徒劳!” 他眼神躲闪,不敢与谢渊对视,只能将目光投向堂下的缇骑,厉声下令:“来人!将谢渊押回诏狱,待本部整理好证据,再行定罪!”

两名缇骑闻声上前,犹豫地看向谢渊。他们深知谢渊的忠良之名,此刻执行徐靖的命令,心中难免有些不忍。徐靖见状,厉声呵斥:“还愣着干什么?难道你们也想违抗本部的命令,被定为谢渊的同党吗?”

缇骑们心中一凛,只能硬着头皮伸手去抓谢渊的手臂。谢渊却身形一侧,巧妙地避开了缇骑的手,目光锐利地扫过满堂文武,声音洪亮如钟:“慢着!刑堂审案,讲究的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岂能因一方强词夺理便草草收场?徐大人急于终止审讯,分明是心虚,怕再辩下去,你们的阴谋会彻底败露!”

徐靖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他没想到谢渊竟敢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更没想到缇骑们会有所犹豫。他强压怒火,指着谢渊怒斥:“谢渊!你敢抗命?简直无法无天!”

“抗命?” 谢渊冷笑一声,“我抗的是不公之命,是奸佞的命令!我身为大吴太保,肩负着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今日若不将真相查明,我绝不离开这刑堂半步!”

堂下的百姓们再次爆发出愤怒的声浪,纷纷高喊:“不能押走谢大人!”“查清真相再定罪!” 中立派官员们也纷纷起身,目光投向主审席的周铁,等待他的决断。

谢渊转向陪审席,躬身道:“诸位大人,臣恳请容我再补充几句,以证自身清白。首先,谋逆需有动机,可我谢渊何来谋逆的理由?”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满堂官员,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出身忠良世家,祖父曾随元兴帝征战四方,父亲战死沙场,一门忠烈,世代受大吴恩宠。如今我身为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正一品大员,掌全**政与监察大权,深受陛下信任,可谓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已达顶点。谋逆之事,一旦失败,便是满门抄斩、身败名裂;即便成功,我所能得到的,也未必能超过今日之地位。请问诸位大人,我为何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做这得不偿失之事?”

谢渊话锋一转,直指徐靖:“反观徐大人背后的石崇,他身为镇刑司副提督,野心勃勃,私藏火药于西山旧仓,勾结北元割让疆土,收受巨额贿赂,其家产远超俸禄所及。他图谋帝位,动机明确,证据确凿。徐大人,你不去追查石崇的谋逆行径,反而来构陷我这个毫无谋逆动机之人,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李嵩点头道:“谢大人所言极是,谋逆之事,非同小可,必有明确动机。谢大人位高权重,深受皇恩,确实无谋逆之理。而石崇的种种行径,确实疑点重重,理应重点追查。”

徐靖连忙反驳:“你位高权重,正是有谋逆的资本!多少人就是因为权欲熏心,才妄图窃取江山!”

“权欲熏心?” 谢渊冷笑,“我若权欲熏心,便会结党营私,培植亲信,而不是在朝中屡次直言进谏,得罪权贵;我若权欲熏心,便会囤积财富,扩充私人武装,而不是变卖祖产赎回太上皇,清廉自守。徐大人,你这牵强附会的理由,能说服谁?”

中立派御史李廉道:“谢大人所言属实,多年来,谢大人从不结党,清廉之名,朝野皆知。石崇则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两者相较,谁更有谋逆动机,一目了然。”

徐靖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死死地攥着拳头,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其次,谋逆需有充分的准备,可我谢渊从未有过任何谋逆的举动。” 谢渊继续说道,“谋逆者,需私蓄兵力、囤积粮草、勾结势力,可我执掌兵部多年,所统领的皆是朝廷正规边军,所有兵马调动都严格按照《大吴兵部调度章程》执行,有兵部存档可查,无任何私调兵马的记录。我手下的将领,皆是忠于朝廷之人,绝非我的私人爪牙。”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粮草,我家中清贫,祖宅早已变卖,连给老母治病的银子都需向亲友借贷,何来财力囤积粮草?户部尚书刘焕大人可以作证,我历年的俸禄收入、财产状况,户部皆有记录,无任何异常。而石崇则不同,他私开银矿,垄断盐铁贸易,家财万贯,足以支撑一场兵变。”

“再者,勾结势力方面,我与宗室的往来,皆为公务,主要是协调边防粮草、赈灾物资等事宜,所有书信往来都有兵部与宗人府的双重存档,无任何私下盟约。所谓‘迎立外藩’的萧煜,早已病逝,这一点,青州府的奏报、玄夜卫的调查报告均可佐证。我总不能与一个死人勾结谋逆吧?”

户部尚书刘焕站起身,沉声道:“启禀三位主审大人,谢大人所言属实。户部档案显示,谢大人历年俸禄除日常开支外,多用于救济边民、资助学子,家中无任何多余财产,确无囤积粮草的财力。而石崇的财产状况,确实存在诸多疑点,远超其俸禄所得,户部早已将相关情况上报,只是一直被石党阻挠,未能彻查。”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也道:“玄夜卫核查过谢大人与宗室的往来记录,确如所言,皆为公务,无任何异常。而石崇与北元的密使往来频繁,玄夜卫已掌握部分证据,待时机成熟,便可公之于众。”

徐靖的脸色愈发苍白,他没想到谢渊的每一个反驳都有确凿的证据支撑,自己的谎言在这些证据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只能强作镇定道:“你现在没有准备,不代表你以前没有准备过!谁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将证据销毁了?”

“销毁证据?” 谢渊反驳道,“我若要销毁证据,为何不将兵部的调度记录、户部的财产记录一并销毁?这些记录都由多部门保管,绝非我一人能够随意销毁。徐大人,你的这个理由,未免太过荒谬了!”

“第三,我的所有行动轨迹,皆有案可查,无任何异常。” 谢渊的声音愈发坚定,“自入仕以来,无论是驻守边关还是在朝任职,我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调令,都有详细的文书记录,存档于兵部、内阁、翰林院等多个部门。每一笔粮草的拨付、每一次兵马的调动,都严格按照朝廷流程执行,有各级官员的签章确认,可请吏部、户部、兵部联合核查账目与文书,任何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

他举例道:“就说去年青州赈灾,我协调户部调拨粮草五十万石、药材十万斤,有户部的调拨令、兵部的运输记录、青州府的接收凭证,环环相扣,无任何漏洞。再如德佑十三年野狐岭之战,我调宣府卫、大同卫兵马共计两万,有兵部的调兵符、边军的出兵回执、战场的战报,每一份文书都真实可查。这些行动,皆是为了国家与百姓,何来谋逆之举?”

兵部侍郎杨武上前一步,道:“启禀主审大人,谢大人所言属实。兵部存档的所有文书,都详细记录了谢大人的行动轨迹,每一次调令都符合朝廷规制,无任何异常操作。臣可以作证,谢大人在任期间,始终恪尽职守,从未有过任何越权之举。”

周铁点了点头,对身旁的记录官道:“即刻记录,明日传吏部、户部、兵部主事,携带相关存档,前来刑部核对。”

“是!” 记录官连忙提笔记录。

徐靖看着这一切,心中的绝望愈发深重。他知道,一旦这些存档被调取核实,自己的构陷将彻底败露。可他仍不死心,道:“就算你的行动轨迹无异常,也不能证明你没有谋逆之心!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心中打的是什么主意?”

“人心隔肚皮,但行动不会说谎。” 谢渊反驳道,“若我有谋逆之心,在行动上必然会有所体现,比如暗中培养亲信、私藏兵器、与异党勾结。可这些,你都未能拿出任何证据。仅凭一封伪造的密信,便断定我谋逆,这是对朝廷刑律的藐视,是对我多年忠君报国的亵渎!”

“最后,我要质疑你所谓‘证据’的合法性。” 谢渊的目光转向徐靖,带着一丝讥讽,“你所依赖的‘人证’,皆是石崇的党羽,其中不乏曾因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被我弹劾过的官员。这些人对我怀恨在心,很可能在石崇的胁迫或利诱下,作伪证、串供诬陷我。你若真有底气,便传召一些与我无冤无仇、立场中立的证人,看看他们会如何说?”

他拿起案上的密信,继续道:“至于这封所谓的‘密信’,你声称是从我府中搜出,可搜证过程并无第三方见证,也无详细的搜证记录,不符合《大吴刑律?证据篇》中关于搜证的规定。据我所知,这封密信是石崇命人伪造后,买通我府中一个临时雇佣的杂役,偷偷放入府中,再由你派人‘搜出’,以此栽赃陷害。你若敢让玄夜卫彻查搜证人员的行踪与证词,必会露出马脚!”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站起身,道:“启禀主审大人,谢大人所言极是。按《大吴刑律?证据篇》规定,搜取涉及重大案件的证据,需有两名以上非本案相关官员在场见证,并详细记录搜证时间、地点、过程,由所有在场人员签字确认。徐大人所呈的搜证记录,仅有一名搜证人员的签字,且无第三方见证,证据的合法性确实存在疑问。臣恳请彻查搜证人员的行踪与证词,以及谢大人府中杂役的下落。”

徐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没想到谢渊连搜证的规矩都如此了解,心中愈发慌乱:“我…… 我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通知第三方官员见证,搜证记录是后来补签的,并无不妥!”

“情况紧急?” 谢渊冷笑,“构陷我这个一品重臣,如此重大的案件,你竟敢说情况紧急,省略必要的搜证流程?这分明是故意为之,为的就是方便伪造证据,栽赃陷害!”

周铁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看着徐靖,沉声道:“徐大人,谢大人所提的疑点,你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你所呈的证据,将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

谢渊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中立派官员。他们纷纷站起身,支持谢渊的诉求,要求继续核查证据,查明真相。

吏部侍郎张文道:“启禀三位主审大人,谢大人所言句句在理,谋逆动机、准备、行动轨迹、证据合法性四个方面,皆有确凿的证据支撑,足以证明其清白。徐大人所呈的证据,疑点重重,理应彻底核查。臣恳请大人下令,调取相关存档,提审相关人员,还谢大人一个清白。”

户部侍郎陈忠也附和道:“臣附议!石崇党羽众多,官官相护,若不彻底核查,恐会让忠良蒙冤,奸佞得逞,动摇我大吴的根基。”

前礼部尚书王瑾更是激动地说道:“谢大人是国之柱石,若被冤杀,必寒天下忠良之心!徐大人身为诏狱署提督,竟敢如此藐视刑律,构陷忠良,必须严惩!”

中立派官员的集体发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让石党成员们喘不过气来。石党核心成员赵达想要反驳,却被周铁投来的警告目光制止。周铁知道,此刻若再偏袒石党,必将引发更大的民愤,甚至可能动摇朝堂的稳定。

堂下的百姓们也再次爆发出欢呼声,高喊:“支持中立派大人!”“彻查证据!”“还谢大人清白!”

徐靖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动权,中立派的倒戈,意味着这场构陷的闹剧,即将走到尽头。可他仍不死心,试图做最后的挣扎:“诸位大人,谢渊巧舌如簧,你们不要被他蒙蔽了!这封密信就是铁证,绝不能放过他!”

“巧舌如簧?” 谢渊反驳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证据可查,绝非空口白话。倒是你,徐大人,除了这封伪造的密信,你还有什么证据?你所谓的铁证,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石党成员见局势对自己不利,开始暗中作祟。赵达悄悄给身旁的石党成员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去通知石崇,请求支援。那名石党成员会意,借口如厕,悄悄退出了刑堂。

在刑堂外的僻静处,他找到了石崇派来的亲信,低声道:“大人,审讯失利,中立派官员纷纷倒向谢渊,周铁已下令调取相关存档,明日续审。情况危急,恳请石大人尽快想办法!”

亲信不敢耽搁,连忙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赵达返回刑堂后,假装镇定,试图拖延时间:“启禀三位主审大人,调取存档、提审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恐会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不如先将谢渊押回诏狱,待日后有时间再行核查?”

谢渊立刻识破了他的阴谋,道:“赵大人此言差矣!此案事关一品重臣的清白,事关朝堂的稳定,岂能拖延?今日若不将真相查明,日后石党必会销毁证据,到时候再想核查,便难如登天!”

周铁也点头道:“谢大人所言极是,此案事关重大,必须尽快核查。赵大人不必多言,本部已决定,明日续审,今日务必将所需存档与人员全部传召到位。”

赵达见拖延不成,只能作罢,心中却在默默祈祷,希望石崇能尽快想出办法,扭转局势。

与此同时,石崇在府中接到了亲信的密报,顿时怒不可遏,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他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可怕。身边的亲信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现在该怎么办?若明日证据被核查,徐大人恐怕……”

“怕什么!” 石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我命令,命人暗中拦截前往吏部、户部、兵部调取存档的差官,拖延他们的时间;再命人去刺杀谢渊府中那个知情的杂役,杀人灭口;另外,派人去威胁中立派官员,让他们不敢再支持谢渊。明日一早,我会亲自入宫,面见陛下,污蔑谢渊勾结中立派官员,意图谋反,争取让陛下下旨,直接将谢渊定罪!”

亲信躬身应道:“属下这就去办!”

石崇看着亲信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孤注一掷,用卑劣的手段阻止证据核查,否则,等待他的将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周铁看着堂中的局势,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拿起案上的惊堂木,狠狠敲了三下,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肃静!” 周铁的声音威严而有力,“经过今日的审讯,本部认为,谢大人所提的疑点皆有道理,徐大人所呈的证据存在诸多瑕疵,不足以定罪。为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维护朝廷刑律的尊严,本部决定:暂缓审讯,不将谢大人押回诏狱,暂安置在偏殿休息,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置!”

他顿了顿,继续下令:“即刻派人前往吏部、户部、兵部,调取谢大人的财产记录、兵马调度文书、与宗室的往来档案;命玄夜卫缇骑即刻提审徐大人所呈的‘人证’,以及谢渊府中那个涉及栽赃的杂役;同时,核查徐靖的家产状况,查明其财产来源是否合法。所有存档与人员,务必在明日审讯前全部到位,不得有误!”

“臣遵旨!” 在场的各部门官员纷纷躬身领旨。

徐靖见状,心中一沉,连忙道:“周大人,你不能这样做!谢渊是谋逆重犯,必须押回诏狱严加看管!”

“徐大人,” 周铁冷冷地说道,“刑堂审案,以证据为准,而非个人主观臆断。在证据未核查清楚之前,谢大人只是嫌疑人,并非罪犯。你若再强行阻挠,便是藐视本部,藐视朝廷刑律!”

徐靖被周铁的气势震慑,再也不敢多言,只能愤愤地闭上嘴。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谢渊被带往偏殿。

谢渊对着周铁躬身行礼:“多谢周大人明察秋毫,谢渊感激不尽。明日审讯,我定会配合大人,将真相查明,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肃清朝堂的奸佞。”

周铁点了点头,道:“谢大人不必多礼,维护司法公正是本部的职责。你且安心在偏殿等候,本部会派人严加保护你的安全。”

随后,两名缇骑护送着谢渊,向偏殿走去。堂下的百姓们见状,纷纷鼓掌欢呼,中立派官员们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谢渊被安置在刑部偏殿,这里虽算不上奢华,却也干净整洁。缇骑们恭敬地退到殿外守卫,确保他的安全。谢渊坐在殿中的椅子上,并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石崇绝不会善罢甘休,明日的审讯,必将是一场更大的硬仗。

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梳理着今日的审讯过程,回忆着徐靖的每一个反应,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破绽。他想到,石崇很可能会在夜间派人刺杀那个知情的杂役,销毁证据,还可能会威胁中立派官员,阻止他们明日说实话。

“必须尽快通知秦飞大人,让他加强对杂役的保护,同时提醒中立派官员注意安全。” 谢渊心中暗忖。他起身走到殿门口,对守卫的缇骑道:“烦请你转告秦飞大人,石崇可能会派人刺杀我府中那个涉及栽赃的杂役,还可能威胁中立派官员,务必加强防范。”

缇骑不敢耽搁,连忙点头道:“属下这就去禀报秦大人。”

谢渊回到殿中,继续思考着明日的应对之策。他知道,明日的审讯,关键在于证据的核查,只要能够证明徐靖所呈的证据是伪造的,自己的清白便能彻底洗刷。同时,他还要抓住机会,揭露石崇的谋逆罪行,将这个大奸佞绳之以法。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记录着石崇的种种罪行,包括私通北元、毒杀忠良、克扣军饷、私藏火药等。他仔细核对每一条罪行,确保都有对应的证据支撑。他知道,只有拿出确凿的证据,才能让陛下和百官相信,石崇才是真正的谋逆者。

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名狱卒送来简单的饭菜。谢渊随意吃了几口,便又开始思考对策。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绝不能让石党的阴谋得逞。他必须坚守到底,直到将所有奸佞绳之以法,还大吴朝堂一个清明。

夜色渐深,京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可刑部内外,却暗流涌动。玄夜卫缇骑按照谢渊的提醒,迅速行动起来,加强了对那个杂役的保护。此时,杂役已被关押在玄夜卫北司的临时牢房中,由四名缇骑轮流看守,防卫森严。

石崇派来的杀手潜入京城,试图刺杀杂役,却发现牢房外守卫严密,根本无从下手。他们只能在牢房外的暗处潜伏,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石崇派去威胁中立派官员的人也遭遇了阻碍。中立派官员们早已料到石崇会有此举动,纷纷加强了府中的守卫,有的甚至直接搬到了亲戚家暂住。石党的威胁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中立派官员更加坚定了支持谢渊、反对石党的决心。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得知石党派人刺杀杂役、威胁官员的消息后,怒不可遏。他立刻下令,加强对杂役牢房和中立派官员府邸的守卫,同时命人追查杀手的行踪,务必将他们抓获。

在刑部偏殿,谢渊通过缇骑得知了外面的情况,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玄夜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石党的阴谋很难得逞。但他也清楚,石崇绝不会就此罢休,明日的审讯,仍会充满变数。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从野狐岭血战到南宫传讯,从赎君归返到整顿边军,每一件事都历历在目。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绝不能让石党的阴谋得逞。

夜色越来越浓,一场围绕着证据与真相的较量,仍在暗中进行。谢渊知道,明日的审讯,将是决定他个人命运,甚至是大吴江山命运的关键一战。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迎接这场硬仗。

徐靖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知道,明日的证据核查,很可能会彻底暴露自己的罪行,到时候,石崇也未必能保得住他。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条退路。

他召集了几名亲信,在书房中召开秘密会议。“明日证据核查,我们很可能会败露,” 徐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石大人虽然势力庞大,但面对确凿的证据,恐怕也无能为力。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一旦事情败露,便立刻逃离京城,投靠北元。”

一名亲信犹豫道:“大人,投靠北元,恐怕会被天下人唾骂,而且北元未必会接纳我们。”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徐靖怒声道,“留在京城,只能是死路一条。北元与石大人有勾结,我们投靠他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况且,我们手中掌握着大吴的一些军事情报,北元定会感兴趣。”

另一名亲信道:“大人,我们可以先将家眷和财产转移出城,做好逃离的准备。明日审讯若真的败露,我们便立刻行动。”

徐靖点了点头,道:“好!事不宜迟,你们现在就去安排,务必在明日天亮前,将家眷和财产转移到城外的秘密据点。同时,备好马匹和干粮,随时准备出发。”

“是!” 亲信们纷纷领命,转身离去。

徐靖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绝望。他后悔自己当初投靠石崇,参与构陷谢渊的阴谋。可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明日的审讯能够出现转机,或者自己能够顺利逃离京城。

中立派官员们在离开刑部后,并没有各自回家,而是聚集在吏部尚书李嵩的府邸,召开紧急会议。他们深知,明日的审讯,不仅关乎谢渊的清白,更关乎朝堂的未来。石党势力庞大,若不团结一心,很可能会被石党各个击破。

“明日的证据核查,是我们扳倒石党的绝佳机会,” 李嵩沉声道,“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坚持公正,无论石党如何威胁利诱,都不能动摇。只要能够证明谢大人的清白,揭露石崇的阴谋,我们就能得到陛下的支持,彻底肃清石党。”

前礼部尚书王瑾道:“李大人所言极是,石党官官相护,作恶多端,若不将其铲除,朝廷永无宁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明日在刑堂上,全力支持谢大人,揭穿石党的谎言。”

户部尚书刘焕道:“我已经下令,让户部尽快整理好谢大人的财产记录和粮草调拨凭证,确保明日能够及时呈给主审官。同时,我也会提醒户部的官员,务必坚守原则,不得被石党胁迫。”

吏部侍郎张文道:“我也会联系吏部的官员,整理好谢大人的任职记录和兵马调度文书,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我会派人保护好那些可能被石党威胁的官员,确保他们明日能够安全出庭作证。”

中立派官员们纷纷表态,愿意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石党。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保明日的审讯能够顺利进行,证据能够得到公正的核查。

会议结束后,官员们各自离去,开始为明日的审讯做准备。他们知道,这场斗争充满了风险,但为了大吴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百姓,他们必须坚守到底。

为了确保明日审讯的顺利进行,玄夜卫缇骑和京营士兵按照周铁和秦飞的命令,在刑部内外布下了严密的防线。刑部大堂周围,缇骑们手持武器,来回巡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防止石党成员混入其中,制造混乱。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亲自坐镇刑部,指挥调度。他下令,在刑部的各个出入口设置关卡,严格盘查进出人员,只有持有通行令牌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刑部。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偏殿和杂役牢房的守卫,确保谢渊和杂役的安全。

京营都督同知岳谦也率领部分京营士兵,在刑部外围布防,防止石党发动大规模袭击。士兵们手持长枪,排列成整齐的队列,神情严肃,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秦飞站在刑部的制高点,望着下方严密的防线,心中稍感安心。他知道,石党很可能会在明日审讯期间发动袭击,试图销毁证据或劫走徐靖,因此,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传我命令,所有缇骑和士兵,今夜不得休息,严密监视周围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果断处置!” 秦飞对身旁的副将下令道。

“是!” 副将躬身领旨,转身离去,传达命令。

秦飞看着夜色中的京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他相信,只要能够顺利完成明日的审讯,揭露石党的阴谋,大吴的朝堂就将迎来新的清明。他也相信,谢渊的忠良之名,终将得到洗刷。

谢渊在偏殿中彻夜未眠,他反复梳理着明日审讯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他知道,石党很可能会在明日的审讯中继续狡辩,甚至可能会伪造新的证据,试图混淆视听。因此,他必须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抓住每一个破绽,予以反击。

他想起了石崇私通北元的密信,这是石崇谋逆的关键证据。他已经通过玄夜卫内线,得知这封密信被藏在石崇府邸的密室中。他决定,在明日的审讯中,适时提出搜查石崇府邸,寻找这封密信,给石党致命一击。

同时,他也考虑到,石党可能会威胁杂役,让他翻供。因此,他准备了一些杂役之前的供词记录和相关证据,一旦杂役翻供,便可以当场揭穿他的谎言。

谢渊还想到,明日的审讯,陛下很可能会派亲信前来旁听。因此,他必须在审讯中展现出自己的忠良与智慧,争取得到陛下的信任与支持。他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奏疏,列举了石党的种种罪行,以及自己的冤屈,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呈给陛下。

夜色渐渐褪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谢渊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即将到来的黎明,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一场决定自己命运和大吴未来的硬仗,即将开始。他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无论前方有多么艰难,他都将坚守到底,直到将所有奸佞绳之以法,还大吴一个清明的朝堂。

黎明时分,京城渐渐苏醒过来,可刑部内外,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缇骑们和京营士兵们经过一夜的坚守,依旧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前来参加审讯的官员们陆续抵达,他们神色严肃,显然也知道今日的审讯非同寻常。

谢渊在偏殿中洗漱完毕,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囚服。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依旧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一名缇骑前来禀报,告知他可以前往大堂准备审讯了。谢渊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向大堂走去。

徐靖也早早地来到了刑部,他神色憔悴,眼中布满了血丝,显然也是一夜未眠。他看着谢渊从偏殿中走出,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又很快掩饰过去。他知道,今日的审讯,将是他与谢渊的终极对决,要么成功构陷谢渊,要么自己身败名裂。

石崇并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了赵达作为代表,留在刑堂中监视审讯的进展。赵达神色紧张,不断地向外面张望,显然在等待石崇的进一步指示。

周铁、秦飞和副御史大夫也陆续抵达大堂,坐在主审席上。周铁看着堂中的众人,沉声道:“今日,我们将继续审讯谢渊通敌谋逆一案。昨日,谢大人提出了诸多疑点,今日,我们将逐一核查相关证据与人员,务必查明真相。希望各位官员能够坚守公正,如实作证,不得有任何隐瞒或偏袒。”

他顿了顿,宣布道:“现在,审讯正式开始!传相关存档与人员上堂!”

随着周铁的一声令下,一场关乎大吴江山命运的终极对决,正式拉开了序幕。刑堂内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知道,今日的审讯结果,将彻底改变大吴的未来。

片尾

吏部、户部、兵部的存档陆续被呈上大堂,详细的记录清晰地证明了谢渊的清白;杂役在玄夜卫的保护下,安全抵达刑堂,准备如实作证;中立派官员们精神饱满,随时准备反驳石党的狡辩;赵达在堂中坐立不安,不断地派人向石崇传递消息;石崇在府中焦急等待,手中紧握着伪造的 “谢渊勾结北元” 的密信,准备在关键时刻抛出。

一场围绕着真相与谎言、忠良与奸佞的终极较量,已然展开,大吴的命运,将在今日的刑堂之上,尘埃落定。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刑堂困斗之役,实为大吴朝堂忠奸对决的关键铺垫,亦是司法公正与奸佞强权的激烈碰撞。徐靖理屈词穷仍强作威福,欲以强权终止审讯,实乃‘色厉内荏、黔驴技穷’;谢渊身陷囚服却从容不迫,从动机、准备、轨迹、证据四维度层层反驳,尽显‘智略过人、忠直坦荡’。

此役之核心,在于‘法理’与‘强权’的博弈:谢渊以《大吴刑律》为盾,以多部门存档为刃,将石党的构陷拆解得体无完肤;徐靖与石党则妄图以强权压制真相,却在公论与官制的双重制约下,处处碰壁。中立派官员的集体发声,彰显了朝堂尚存的清明之气;周铁的公正决断,体现了司法对强权的制衡之力。

史载元兴帝萧珏曾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不以私怨而废,不以强权而屈’,此役恰印证此言。天德朝这场刑堂困斗,留给后世最珍贵之训,莫过于‘强权难压公论,伪证不敌法理’—— 无论奸佞如何处心积虑,如何仗势欺人,在铁一般的法理与公论面前,终将原形毕露;无论忠良如何身陷困境,如何遭遇构陷,只要坚守本心,依靠法理,终将沉冤得雪。

黎明时分的刑堂,已然成为决定大吴命运的关键战场。愿后世为官者皆以此为鉴,坚守司法公正,敬畏天下公论,明辨忠奸,严惩奸佞,方能护朝堂清明,保江山长治久安,不负百姓所托,不负列祖列宗之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