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896章 丹砂凝聚成一点,恰似赤瑛耀眼明

卷首语

《大吴通鉴?奸佞传》载:“天德二年冬,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构陷前玄夜卫副统领于科未果,恐太保谢渊查其私售火药、私放北元残部旧账,乃转谋渊。先是,崇贿谢府厨子何氏,置‘牵机散’变种于参汤,欲使渊‘忧思暴亡’,为昌顺郡王萧栎所遣管家周某(前玄夜卫小旗官,匿于谢府)察觉,泔汤毁证,毒计败。

崇不甘,复铤而走险,命诏狱署提督徐靖伪造谢渊与萧栎书函。函中不书真名,仅以‘宗室贤达’暗指栎,语曰‘石崇不除,朝局难清,待时机成熟,当推贤达主持大计’,仿渊笔迹(摹半月方就,却漏渊‘捺笔回锋’之惯)、刊栎私印(仿刻木纹,反真印方向),欲坐二人‘谋逆’罪。徐靖惧‘谋逆灭族’,泣谏之,崇厉曰‘今不搅浑水脱罪,待渊呈证,吾辈皆夷族!’乃选诏狱死囚(罪定‘盗官物’),易谢府仆役衣,令携伪书‘逃府’,复嘱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遣缇骑‘恰巧擒获’,欲呈帝桓构陷。时吏部尚书李嵩知之,虽未明助,却以‘吏部忙冗’阻笔迹核验;秦飞亦默纵缇骑,官官相护之弊,至此显极。” 暗室烛影映伪书,毒计连环噬忠良,非为夺权,实为掩己叛国之罪,此天德朝 “奸佞困兽之斗、忠良临渊之险” 也。

观鹤

素羽栖于秋水湄,丹顶遥映云之汀。

梳翎之际风袅袅,振翅之时月冥冥。

丹砂凝聚成一点,恰似赤瑛耀眼明。

岂知瑶砌非凡色,内隐毒素暗伤形。

浅滩可见鱼嬉近,远浦时有客驻听。

物性幽微难遽辨,清辉洒落误客情。

石崇的书房密不透风,铜制灯罩将烛火拢成一团昏黄,案上《请诛于科疏》的墨痕已干硬,边角被他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他坐在紫檀木椅上,指节敲击扶手的声响在寂静里敲出冷意 —— 三日前,萧桓驳回他 “速诛于科” 的第三次奏请,反下旨 “令谢渊与石崇共查大同卫火药案”,这话明着是 “共查”,实则是让谢渊盯着他 —— 毕竟谢渊兼掌御史台,“监察百官” 本就是其职责,手里还握着赵承业私售火药的账簿,再查下去,当年私放北元残部的旧账迟早会被翻出。

“大人,谢渊那边又有动静了。” 镇刑司密探推门而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已比对赵承业的交易账簿,确认是承业亲笔;工部尚书张毅也查到,宣府卫工坊缺失的十架云梯,出库记录是秦飞大人签的‘镇刑司修缮城防用’,实则转交给了张家口叛军……”

“够了!” 石崇猛地打断,抬手将案上的青瓷茶盏扫落在地。青瓷碎成尖锐的瓷片,茶水溅湿他玄色锦袍的下摆,洇出深色痕迹,像未干的血。他站起身,踱到窗边,望着庭院里漆黑的石榴树,眼底爬满焦躁的猩红:“于科有萧栎保着,谢渊又步步紧逼,再这样下去,咱们都得栽进诏狱,跟石迁一个下场!” 石迁是他的叔父,去年因 “通敌谋逆” 被诛九族,那场景他至今记得 —— 抄家时,连三岁的侄孙都没放过,哭声震得整条街都发颤。

他忽然停住脚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獬豸佩 —— 这是镇刑司副提督的信物,如今却像块烙铁烫着肉。“于科扳不倒,就先除谢渊!” 石崇的声音压得极低,却透着股令人胆寒的阴狠,“谢渊是萧栎的靠山,没了他,萧栎就是孤家寡人,于科自然也保不住。到时候,火药案、残部案,都能推到谢渊头上,说他‘构陷忠良、栽赃同僚’!”

他转身看向密探,从袖中摸出一锭沉甸甸的金元宝,重重拍在案上,金元宝与紫檀木碰撞的声响格外刺耳:“去查谢府的人,找个能靠近谢渊饮食的 —— 厨子、茶童都行。我要的不是立刻死,是‘忧思过度而亡’,查不出痕迹的那种。” 密探盯着金元宝,喉结动了动 —— 他知道 “忧思过度” 是幌子,实则是下毒,可金元宝的诱惑太大,更别提石崇还握着他家人的把柄,只能躬身应道:“是,大人,属下这就去查谢府的厨子。”

谢府后厨的灶房里,炊烟袅袅,厨子老何正盯着灶上的银吊子,里面炖着谢渊每日必喝的参汤。火苗舔着锅底,汤面泛起细密的泡泡,散出人参的药香 —— 这参是昨日刚从太医院领的,据说能补气血,谢渊近日查案劳累,萧栎特意托人送的。

老何的手里攥着个油纸包,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油纸包里是白色粉末,昨夜两个穿玄色短打的人找到他,堵在他家柴房里,刀架在他儿子的脖子上:“谢大人近日劳累,需‘补药’调理,这粉末每日撒一点进参汤,半个月后,保准查不出痕迹。事成之后,你儿子进大同卫的名额,李尚书(李嵩)会亲自批;要是不办,你儿子就别想活了。”

他的儿子今年十六,一心想进大同卫当差,名额已报给兵部,就差吏部铨选 —— 李嵩是吏部尚书,石崇的亲家,要捏碎儿子的前程,甚至性命,易如反掌。老何颤抖着打开油纸包,白色粉末簌簌掉进汤里,遇热即溶,只留下一丝极淡的苦杏仁味,混在人参香里,不仔细闻根本察觉不到。他刚要拿起银勺搅动,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咳:“老何,今日的参汤炖得如何了?大人还在书房等呢。”

老何吓得手一抖,油纸包掉在地上,银勺 “当啷” 砸进银吊子,溅起的汤烫在他手背上,他却没敢喊疼。转身见是府里的管家老周,心里咯噔一下 —— 这老周是半年前萧栎荐来的,平日话不多,却总在府里各处转悠,尤其是后厨和书房,听说以前是玄夜卫的人,查过毒案,鼻子比狗还灵。

“是…… 是快好了,大人再等片刻就成。” 老何的声音发颤,弯腰想去捡油纸包,却被老周先一步踩住。老周蹲下身,用脚尖轻轻拨开油纸包,指尖沾了点残留的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 —— 这味道他太熟悉了,当年在玄夜卫当小旗官时,查过 “牵机散” 的案子,这种变种是慢性毒,每日微量摄入,半月后会出现心悸、咳血,最后七窍流血而亡,死后尸检只会以为是 “忧思过度引发心疾”,根本查不出毒源。

“参汤得炖足两个时辰,你这火太急,参味散了,补性就差了。” 老周站起身,不动声色地拿起银勺,舀了半勺汤倒进旁边的泔水桶,“先熄了火,焖半个时辰再盛,我去给大人回话,说参汤还得等会儿。” 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老何一眼 —— 那眼神里没有怒意,只有警告,像在说 “别再做傻事”。老周转身走出灶房时,余光瞥见老何瘫坐在地上,后背全是冷汗,手背上的烫伤红得刺眼。

老周走出后厨,没去前院的书房,而是绕到西侧的角门 —— 那里有棵老槐树,树洞里藏着他与萧栎暗探的联络信号。他从袖中摸出个铜制哨子,吹了声极轻的哨音,频率是萧栎亲自定的,只有他们的人能听懂 —— 每日酉时若有急事,便吹此哨为号,半个时辰内必有回应。

没过多久,一个穿青布衫的汉子从巷口走来,腰里别着个货郎鼓,是萧栎的贴身暗探,对外身份是 “走街串巷的货郎”。“周管家,可是有急事?” 货郎鼓没响,汉子的声音压得极低,眼神扫过四周,确认没人跟踪。

“石崇动手了,买通老何下‘牵机散’变种,已毁证。” 老周的语速极快,指尖捏着衣角,“老何的软肋是他儿子的卫所名额,被石崇拿捏了;另外,石崇近日与秦飞、徐靖往来频繁,每次都关着门说话,镇刑司的密探也比往常多了一倍,怕是还有后招。你速回郡王府,报给萧栎大人,让他早做准备。”

汉子点头,从怀里摸出个蜡丸,塞进老周手里:“萧栎大人有令,若石崇动武,你可持此蜡丸去玄夜卫总司找周显大人,里面有大人的手谕,周显大人会派玄夜卫亲军护谢府。另外,大人让你盯紧谢府的仆役,尤其是新来的,石崇可能会找人冒充。” 老周接过蜡丸,塞进袖口 —— 蜡丸里的手谕是萧栎亲笔写的,盖了昌顺郡王的印,周显是玄夜卫指挥使,直属于帝,见印如见人,定会出兵。

回到谢府,老周直接去了书房。谢渊正趴在案上整理火药案的证据,面前摊着赵承业的交易账簿,上面用红笔圈出 “十月十五,火药三百桶换北元战马三百匹” 的字样,旁边还放着张毅递来的云梯出库记录。“老周,参汤好了?” 谢渊抬起头,眼底满是红血丝,显然又熬了夜。

“大人,参汤还得等会儿,有件事要禀报您。” 老周躬身道,声音压得极低,“石崇买通老何下毒,是‘牵机散’变种,已被属下用泔汤毁掉,老何的软肋是他儿子的卫所名额,被石崇拿捏了。萧栎大人已派暗探来报,让咱们盯紧仆役,防石崇冒充。”

谢渊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指攥紧了账簿的边缘,指节泛白:“石崇竟敢在谢府下毒,真是胆大包天!” 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对老周说:“你去库房取五十两银子,再写封信给兵部侍郎杨武,让他帮忙给老何的儿子补个‘捐纳名额’—— 不用进大同卫,就去京营当差,离石崇远些。” 老周躬身应道:“是,大人。” 他知道,谢渊这是在化解老何的软肋,也是在断石崇的眼线 —— 没了把柄,老何自然不会再帮石崇。

石崇的书房里,密探低着头,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大人,下毒的事败了…… 谢府的管家识破了,汤被倒进泔水桶,老何也被盯上了,属下刚才去谢府后门看,老何被管家叫去问话,怕是再也没机会下手。”

石崇坐在椅上,手里把玩着枚和田玉扳指,扳指是当年石迁给他的,上面刻着镇刑司的獬豸纹。他的脸色平静得可怕,却透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手指反复摩挲着扳指上的纹路,像是在盘算着什么。“败了?” 他轻笑一声,扳指 “啪” 地砸在案上,“萧栎的人果然在谢府!我早该想到,谢渊是他的左膀右臂,怎么会不派人保护?”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拉开最底层的暗格 —— 暗格里藏着两张宣纸和一枚木印。宣纸是谢府常用的江南贡纸,是他让人从谢府的废纸堆里捡来的,上面还留着谢渊写废的字痕;木印是仿萧栎的 “栎” 字私印,是他让徐靖找刻章匠仿的,连木纹都做得一模一样,只是故意将木纹方向反了,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

“徐靖!” 石崇喊了一声,诏狱署提督徐靖从屏风后走出来,手里捧着个锦盒,锦盒里是一叠临摹好的谢渊笔迹 —— 他临摹了半个月,每日对着谢渊的奏疏练,手指都磨出了茧,却还是没学会谢渊写字时特有的 “捺笔回锋”。

“大人,您要伪造谢渊与萧栎的书信?” 徐靖的声音发颤,手里的锦盒都在抖,“这可是谋逆大罪…… 陛下最忌宗室与大臣勾结,当年吴哀帝(萧炆)就是因‘宗室干政’被废,要是被识破,咱们就是灭族之祸!”

石崇冷笑一声,走到徐靖面前,一把夺过锦盒,将临摹的笔迹倒在案上:“灭族?现在谢渊手里有火药案的铁证,三日内就会呈给陛下,到时候咱们私放北元残部的旧账也会被翻出,照样是灭族!” 他拿起一张临摹的笔迹,指着上面的 “捺笔”:“你看,虽然没学回锋,但陛下不懂笔迹,只要秦飞的缇骑‘恰巧’抓住‘逃犯’,呈上书信,陛下只会信‘物证’,不会疑‘伪造’!”

他转身走到案前,铺开江南贡纸,蘸了墨,笔锋狠戾地写下:“石崇专权,祸乱朝纲,不除之,难安社稷。待时机成熟,当推宗室贤达主持大计,以安民心。” 字里行间没提 “萧栎”,也没说 “拥立”,却用 “宗室贤达” 暗指萧栎,用 “主持大计” 藏夺权之意,既隐晦又恶毒。“你看,这样写,就算被识破,也能说‘贤达’是泛指,不是特指萧栎。” 石崇将笔扔在案上,墨汁溅在宣纸上,像朵黑色的花。

徐靖看着那行字,指尖冰凉 —— 他知道,石崇这是孤注一掷,要把谢渊和萧栎一起拖进 “谋逆” 的深渊。他想再劝,却被石崇的眼神制止:“你别忘了,当年私放北元残部,你是诏狱署同知,文书上有你的签名!谢渊要是查出来,你以为你能跑掉?” 徐靖的身子晃了晃 —— 石崇说得对,他也是同谋,跑不掉的。

徐靖捧着锦盒,站在案前,迟迟不敢上前。他想起去年石迁被诛九族时的场景,诏狱署的人都去围观,石迁的儿媳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哭,却被缇骑一脚踹开,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他至今想起都觉得心慌。“大人,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徐靖的声音带着哭腔,“比如找李嵩大人在吏部递个文书,把谢渊调去宣府卫当总兵,远离京城,查案的事自然会搁置。”

“李嵩?” 石崇嗤笑一声,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吏部衙署,“他现在自身难保!谢渊已让人查吏部的铨选档案,去年李嵩给北元残部安排‘流民’身份的事,早晚都会被翻出来!他现在不跟咱们撇清关系就不错了,还会帮咱们调走谢渊?” 他转过身,盯着徐靖的眼睛,语气带着威胁:“你要是不办,我现在就把你私放残部的文书呈给谢渊,让你先去诏狱陪石迁!”

徐靖的脸色瞬间惨白,他知道石崇说到做到。他深吸一口气,打开锦盒,从里面拿出一枚印油盒 —— 印油是用朱砂和松烟混合的,跟萧栎府里用的一模一样,是他让人从萧栎府的杂役手里买来的。“印鉴要盖在右下角,跟萧栎的习惯一样。” 徐靖的声音带着绝望,他拿起木印,蘸了印油,重重盖在宣纸的右下角 ——“栎” 字的纹路清晰,却没人注意到,木纹的方向与真印完全相反。

“书信不能直接送,得找个‘载体’。” 徐靖放下木印,对石崇说,“找个死囚,罪名是‘盗窃官物’,明日辰时,让他换身谢府仆役的衣服,从谢府后门逃出,往东直门跑,秦飞的缇骑在东直门设卡,‘恰巧’抓住他,这样书信就是‘赃物’,陛下不得不信。”

石崇点头,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就找诏狱里那个姓王的死囚 —— 他是谢府以前的仆役,因盗窃被抓,认识谢府的路,冒充起来更像。你去安排,让他明日辰时准时‘逃’出谢府,要是敢耍花样,就杀了他的家人。” 徐靖躬身应道:“是,大人。” 他转身走出书房时,感觉后背像被冷汗浸透,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 他知道,这封伪造的书信,不仅会害了谢渊和萧栎,也可能会把自己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石崇派人去玄夜卫北司找秦飞时,秦飞正在北司的刑讯室里审一个密探。那密探是周显派去查北元残部的,刚摸到西郊旧营地,就被秦飞的人抓住,此刻被绑在刑架上,身上满是鞭痕。“说!周显让你查什么?西郊旧营地有什么?” 秦飞坐在堂上,手里把玩着马鞭,语气冷得像冰。

“没…… 没查什么,就是查些流民的去向……” 密探的声音虚弱,却还在嘴硬。秦飞一马鞭抽在他身上,鞭痕瞬间渗出血:“还敢嘴硬!再不说,就用‘弹琵琶’刑!” 就在这时,石崇的人推门而入,附在秦飞耳边低语了几句。秦飞的脸色变了变,挥手让手下把密探押下去,单独跟石崇的人说话。

“石大人让我派缇骑去东直门抓个‘逃犯’?还得‘恰巧’抓住?” 秦飞皱着眉,手指敲击着桌面,“那逃犯手里有‘书信’?是谢渊的?” 石崇的人点头,递过一锭金元宝:“秦大人,石大人说了,谢渊要是倒了,周显就少了个靠山,玄夜卫的权柄早晚是您的。另外,当年私放北元残部,您也有份,谢渊要是查出来,您也跑不掉。”

秦飞盯着金元宝,心里犯起了嘀咕 —— 他知道,这是构陷谢渊和萧栎,一旦败露,玄夜卫北司也会被牵连。可他想起自己的儿子还在吏部当差,李嵩是石崇的亲家,要是石崇倒了,儿子的前程也会没了;更别提当年私放残部,他签了字,文书还在石崇手里,要是石崇把文书呈上去,他也是灭族之罪。

“什么时候动手?要多少人?” 秦飞接过金元宝,塞进袖中,语气软了下来。“明日辰时,派二十个缇骑去东直门设卡,抓一个穿谢府仆役衣服的逃犯,手里可能带着书信,抓住后直接送到镇刑司,别经过玄夜卫总司。” 石崇的人说完,转身离开。

秦飞坐在堂上,沉默了很久,才对手下说:“明日辰时,调二十个缇骑去东直门,分成四组,守在城门的四个方向,见到穿谢府仆役衣服的人,直接抓了,送到镇刑司,别让周显大人知道。” 手下躬身应道:“是,大人。” 秦飞看着手下的背影,心里叹了口气 ——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违抗周显的命令,也是在助纣为虐,可官官相护的道理,他比谁都懂,为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只能这么做。

萧栎接到老周的密报时,正在郡王府的书房里看谢渊送来的火药案证据。案上摊着张毅递来的云梯出库记录,上面用红笔圈出秦飞的签名,旁边还放着周显派密探送来的北元残部活动图 —— 西郊旧营地有三百多个 “流民”,实则是北元残部,由秦飞的人看管。

“石崇下毒失败,要伪造谋逆书信?还用‘宗室贤达’暗指本王?” 萧栎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攥紧了密报,指节泛白。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大吴疆域图》前,目光落在京城的位置 —— 石崇这是要把他和谢渊一起拖进 “谋逆” 的深渊,一旦坐实,不仅他们会死,连宗室都会被牵连。

“来人!” 萧栎喊了一声,贴身暗探立刻推门而入。“你速去谢府,告诉老周,让他盯紧谢府的后门和角门,石崇可能会找死囚冒充仆役逃府,让他给仆役们发新的腰牌,没有腰牌的一律不准出府。” 萧栎的语气急促,“另外,你去东直门找周显大人的暗探,让他们明日辰时在东直门设卡,注意一个穿谢府仆役衣服的人,手里可能带着书信,一旦发现,先把人扣下,别让秦飞的缇骑得手。”

暗探躬身应道:“是,王爷,属下这就去办。” 萧栎又补充道:“告诉周显大人,就说石崇要伪造谢渊与本王的‘谋逆’书信,让他派玄夜卫文勘房的张启大人待命,一旦拿到书信,立刻核验笔迹和印鉴,别给石崇销毁证据的机会。” 他知道,周显是玄夜卫指挥使,直属于帝,只要有周显的支持,就能戳穿石崇的伪造计 —— 张启是文勘房的主事,最擅长核验笔迹和印鉴,不会漏过任何破绽。

暗探走后,萧栎坐在案前,拿起谢渊送来的账簿,心里感慨万千 —— 他没想到,石崇会这么疯狂,为了脱罪,不惜伪造谋逆书信,牵连宗室。可他不能退,谢渊是大吴的忠良,于科是边军的支柱,要是他们倒了,石崇就会掌控朝政,大吴的江山就危险了。“石崇,你想玩,本王就陪你玩到底!” 萧栎低声说,语气里满是坚定,手指在账簿上轻轻敲击,像是在盘算着明日的应对之策。

谢渊接到萧栎的消息后,立刻召来兵部侍郎杨武。杨武是他的门生,当年考中进士后,是谢渊举荐他进的兵部,为人正直,值得信任。“杨武,你来得正好,有件事要托你办。” 谢渊从案上拿起一叠证据,里面有赵承业的交易账簿、张毅的云梯出库记录、还有北元残部的活动图,“这是火药案和残部案的证据原件,你先带回府里,藏在书房的暗格里,钥匙你自己保管。”

杨武接过证据,郑重地点头:“老师放心,属下就是拼了性命,也会保管好证据。” 他知道,这些证据是扳倒石崇的关键,也是谢渊和萧栎的护身符,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另外,还有一份副本,你明日一早送到玄夜卫总司,交给周显大人。” 谢渊又拿出一叠副本,上面盖了兵部的印,“副本上有我的批注,周显大人一看就懂。你记住,送的时候要走玄夜卫总司的正门,别经过秦飞的北司,也别让任何人知道。” 杨武躬身应道:“是,老师,属下明日一早就去送。”

谢渊又召来老周,让他加强谢府的戒备:“你去给府里的仆役都发新的腰牌,腰牌上刻上‘谢府’二字,没有腰牌的一律不准出府。另外,在后门和角门各加两个暗探,都是萧栎大人派来的,让他们盯着,一旦发现有人冒充仆役,立刻拿下。” 老周躬身应道:“是,大人,属下这就去办。”

谢渊坐在案前,看着案上的证据副本,心里平静了些 —— 他知道,石崇的阴谋虽然恶毒,但只要证据在,周显和萧栎能配合,就能戳穿。他拿起笔,在副本上补充了几句批注,详细说明了赵承业的交易细节和秦飞的签名特征,希望能帮周显更快地查案。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晨曦透过窗棂照进书房,落在证据副本上,像是给白纸镀上了一层金光。谢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眼底的红血丝淡了些 —— 他知道,明日辰时,东直门的那场 “抓捕”,将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他必须打起精神,应对这场硬仗。

石崇的暗室里,烛火摇曳,映得墙壁上的影子忽大忽小。徐靖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伪造的书信,反复检查着 —— 信纸是谢府的江南贡纸,笔迹是临摹的谢渊字体,印鉴是仿刻的萧栎私印,看起来天衣无缝。可他心里还是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大人,书信已经准备好了,死囚也安排好了,明日辰时会准时从谢府后门逃出。” 徐靖站起身,将书信递给石崇,声音带着颤抖。石崇接过书信,展开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笔迹仿得像,印鉴也没破绽。” 他将书信折好,塞进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写着 “萧栎亲启”,是用萧栎的字体写的 —— 也是徐靖临摹的。

“明日辰时,你亲自去镇刑司等着,等缇骑把人带来,立刻搜出书信,送到宫里呈给陛下。” 石崇对徐靖说,语气里满是命令,“记住,要快,别给谢渊和萧栎反应的时间。” 徐靖躬身应道:“是,大人。” 他心里却在想,要是陛下让文勘房核验怎么办?要是张启看出破绽怎么办?可他不敢问,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

石崇走到暗室的角落,那里藏着个铁箱,里面放着当年私放北元残部的文书。他打开铁箱,拿起文书看了看,又放了回去 —— 这些文书是他的最后底牌,要是伪造书信的计成了,就把文书烧了;要是不成,就用文书拉秦飞、徐靖、李嵩一起下水,大家同归于尽。

“大人,秦飞那边传来消息,说明日辰时会派二十个缇骑去东直门设卡,保证能抓住逃犯。” 密探推门而入,语气带着兴奋。石崇点头,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很好,只要书信呈给陛下,谢渊和萧栎就完了!到时候,火药案、残部案,都能推到他们头上,说他们‘构陷忠良、栽赃同僚’!”

徐靖站在一旁,看着石崇的背影,心里越来越慌。他想起自己的家人,想起家里的孩子,要是自己被灭族,孩子怎么办?他忽然萌生了退意,却又不敢 —— 石崇的眼线无处不在,只要他敢退,立刻就会被灭口。暗室里的烛火映在他脸上,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像他此刻的心情。

夜幕降临,京城渐渐安静下来,可谢府、郡王府、镇刑司、玄夜卫总司,却都灯火通明,像黑暗中的一座座孤岛。

谢府的书房里,谢渊还在整理证据,老周在府里巡查,给仆役们发新的腰牌。每个仆役都拿着腰牌,仔细看上面的 “谢府” 二字,脸上满是警惕 —— 他们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只知道管家说 “今晚要格外小心,防陌生人”。

郡王府的密探房里,萧栎正在给暗探们分配任务:“你们分成两组,一组去谢府后门盯着,一组去东直门,配合周显大人的人,一定要抓住那个冒充仆役的逃犯。” 暗探们齐声应道:“是,王爷!” 声音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镇刑司的诏狱里,死囚王某正坐在牢房里,手里拿着石崇的人送来的谢府仆役衣服。他知道,明日辰时他要 “逃” 出谢府,往东直门跑,要是成功了,他的家人就能得到五十两银子;要是失败了,他就会被当场杀死。他摸着衣服的布料,心里满是恐惧,却又不得不去 —— 他的家人还在石崇的手里。

玄夜卫总司的文勘房里,张启正在准备笔迹核验的工具:拓本(谢渊的奏疏拓片)、墨色比对卡(不同墨的颜色样本)、放大镜(大吴工部造的光学仪器)、木纹镜(看印鉴木纹的工具),整齐地摆在案上。他拿起拓本,仔细看谢渊的 “捺笔回锋”,心里记着特征 —— 明日一旦拿到书信,就能立刻比对。

东直门的城楼下,秦飞的缇骑已经到位,二十个人分成四组,守在城门的四个方向。他们手里握着长刀,眼神警惕,却没人说话 ——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抓的是 “逃犯”,还是石崇构陷忠良的棋子,只知道要听从命令。

夜色越来越深,京城的上空像压着一块乌云,连星星都看不见。所有人都知道,明日辰时,东直门的那场 “抓捕”,将会是一场硬仗 —— 忠良能否沉冤得雪,奸佞能否罪有应得,朝堂能否恢复清明,都在此一举。空气里弥漫着阴谋的味道,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只有偶尔传来的更鼓声,在寂静的夜里敲出令人心悸的节奏。

片尾

次日辰时,死囚王某穿着谢府仆役衣服,从谢府后门 “逃” 出 —— 老周故意放他走,为的是引蛇出洞。王某慌慌张张往东直门跑,萧栎的暗探悄悄跟上,一路追到东直门。就在秦飞的缇骑准备动手时,周显派的玄夜卫亲军突然出现,抢先将王某拿下,当场从他怀里搜出伪造的书信。

张启立刻在东直门的驿站里进行核验:比对拓本,发现书信上的 “捺笔” 没有回锋,与谢渊的惯完全不符;用木纹镜看印鉴,发现木纹方向与萧栎的真印相反,是仿刻的;再查墨色,发现书信用的墨是普通松烟墨,而谢渊和萧栎用的是太医院监制的 “龙脑墨”,颜色更深 —— 伪造痕迹确凿。

周显立刻将证据和王某一起押进皇宫,呈给萧桓。萧桓看着伪造的书信,又听了张启的核验结果,震怒不已,当场下旨:将王某押入诏狱,命周显彻查石崇、徐靖、秦飞;命谢渊继续查火药案和残部案,萧栎协助。

石崇得知计划败露,试图烧毁私放残部的文书,却被玄夜卫堵住,从铁箱里搜出文书。李嵩见石崇倒台,连忙将与石崇往来的书信烧毁,却被吏部侍郎张文举报,萧桓下旨将李嵩停职审查。

谢渊和萧栎得以洗清冤屈,继续查案。于科在诏狱里得知消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拿起半截炭笔,继续默写《边军操练法》—— 他知道,清白之日不远了。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石崇毒计之变,非仅奸佞困兽之斗,实为大吴官官相护弊政之极显也。崇下毒不成而伪造谋逆,恃李嵩之吏部阻核验、秦飞之玄夜卫纵缇骑、徐靖之诏狱供死囚,欲以‘隐晦拥立’之语罗织忠良,显旧党盘根错节之恶;谢渊保证据、萧栎布暗线、周显查伪造,借玄夜卫文勘之能辨笔迹、宗室之权护忠良、忠良之韧抗奸邪,终破构陷之局,彰大吴尚有公道之存。”

暗室烛影映伪书,毒计连环藏杀机。石崇之狂,非因权柄之盛,乃因官官相护之弊 —— 李嵩为亲家而阻法,秦飞为私利而纵恶,徐靖为惧祸而从逆,使奸佞敢肆意为非;谢渊之安,非因天命之幸,乃因忠良相扶之韧 —— 萧栎援暗线以防冒充,周显遣亲军以抓真凶,张启凭专业以辨伪迹,使公道终能拨雾。

此事件昭示后世:朝堂之险,不在外敌之强,而在内部之腐;社稷之安,不在权柄之固,而在忠良之存。官官相护若成风,纵有律法亦难行;忠良相扶若成气,虽陷险境亦能脱。天德朝之幸,在于谢渊、萧栎、周显之坚守,使石崇之毒计未能得逞,否则,宗室遭陷、忠良被诛,大吴江山危矣 —— 此亦为后世治国者之镜:当以官官相护为戒,以忠良相扶为鉴,方能保朝堂清明、社稷稳固。

编辑分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