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初三下半学期到来了。
这次一开学,从老师到学生都开始紧张起来,往年节后第一天,哪次不是如同茶话会一般,
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这次开学第一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下马威,各科老师都纷纷祭出考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啊。
随后一周这些学生终于领教的人生第一次面对命运分叉口的紧张。
中考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是超过高考的更重要的命运分叉口。
对于这所菜中来说,一大半人是上不了高中的。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就已经完全是另一条路了。
上了高中的同学,又是等待下一次命运的抉择,高考。
时间来到了2月中旬,在王永中和老妈马静的努力下,王家的资产再次暴增。
但是再次翻了几番的资产,并没有如上次一样让王家人如此的激动和兴奋。
虽然这次入市的资金要远超上次,但是现在市场规模也远超去年。
加上两人在商城办公室里的委托交易,这次马老师究竟赚了多少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主打一个闷声大发财,而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波特曼的小沙龙“S”会,的这些成员也都赚取了不菲的收入,并且都及时撤出,没有如上一次那样撤出太迟而利润大减的情况。
山阴路洋房,王家的经济路线会议再一次召开。
“老婆,现在我怎么感觉对那么多钱有些无感了,好像就是些数字。”
“哈哈,我也是,而且这次的买进卖出,在市场里那么大的资金进出,我好像也没上次那么提心吊胆了,从容淡定了很多。”
王永中看着父母和自己同样的感受,对着他们说道:
“钱太多了就是些数字了,大家开始无感也没什么。但是我觉得接下去这些钱怎么办,总不见的就躺银行里?”
“对呀,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钱了,买车?我们驾照都没学呢?买房也有了啊。”
老妈有些迷茫了。
“这个都是小钱,买车买房的,年后已经和区里和他们海关学院确定好了,总共的费用比当初涨了不少,是3800万,包含4000平的园子。我答应了下来,过几周就可以付钱了。”
“哇,我觉得现在的房子已经够好了的。没想到我心心念念的房子终于有下文了。太好了太好了。”
老妈前面股市几亿的盈利没见她那么兴奋,听到房子搞定了居然开心成这样。
女人啊看来还是离不开房产啊。
俗话说男人爱车,女人爱房。这大概和原始社会时候的分工有关系吧,这基因几十万年流传下来的。
“那丁关的洋房钱付了后,还有那么多呢?你们有想法吗?”
看着犹豫思考的两人,王永中还是决定自己说吧。
“我觉得还是以实业为主,金融市场不是长久之计。总是要回到实体来的。”
老爸是那个时候过来的人,对于工业有着执念的。
“对,金融股票什么的太虚了,我感觉不太真实,还是实业好,但是怎么弄呢。”
“老妈,你们的街道工厂是不是彻底干不下去了。”
“对啊,上次被坑过之后,算是彻底完了。”
“那接下去怎么弄,有方案吗?现在对于街道工厂和乡镇企业的转制好像开始加速了起来。”
“这个好像有听说,但是我们那个破厂子没什么资产的,一些破设备,破厂房,地皮也不值钱啊。”
老妈的街道工厂说是工厂,其实就是个作坊。
工业缝纫机十几台,锁边机等辅助机械七八台。
人不过三十,地不过三百。
纯粹是当时回魔都知青太多,用来安排工作的权宜之计。
老妈原本也可以进十八厂工作的,但是把机会留给了彩南省边境城市芒勒回来的大妹妹。
于是外婆提早退休大姨顶替去了十八厂。
老妈就暂时在家照顾老公和儿子,顺便学做裁缝赚点外快。
随着知青回来的越来越多,各地的街道成立了大量的街道企业,于是老妈凭着裁缝的手艺,进了这小作坊成为了专职的裁缝。
时代在发展,经过价格闯关、经济过热等不利因素,现在的作坊已经停产,领导都调走,但是剩下的女工都没有了出路。
“老妈,你知道吗?像你们厂甚至于很多国营厂都开始日子不好过了。下岗的情况越来越多,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承包你们的小作坊?”
看着老爸在深思,老妈疑惑的说道:
“有什么用?承包了之后呢?不也是生产服装?不也是卖不出去吗?”
“老妈,你们以前两头在外,仓库里当时购买了许多进口的面料和附件吧。”
“对的,那些料子啊,质量是真的好,就那纯棉的料子来说,80支100支120支的都有。这质感好像丝绸一般,不要太舒服哦。还有还有,他们的羊毛精仿的料子,这个又柔软又光滑,挺括的不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