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 > 第四章 五周,国庆节,不喜欢洗碗

2021.10.7

国庆假期即将结束,这些天,我努力每天做菜不重样,儿子吃得还挺高兴的。我特别学着做了他爱吃的生煎包,买的半成品,我再加工。虽然不如在店里吃新鲜的那么好吃,但是儿子也挺喜欢的,到现在都吃了四回了。

确实食物是很好吃的,可是油比较多,那么碗和锅就不好洗,于是要洗碗的时候矛盾就来了。

前几天,我看到的是儿子洗碗的时候都表示“这么多呀”“这么难洗呀”。而且不是马上洗碗,而是拖到下顿饭之前才洗。为此,我也和他表示,希望他吃完饭就洗,不要拖延,但没有说必须。

今天,照例早上吃完生煎包,好吃。吃完后又表示不想洗碗,我说不行,现在就要洗。他倒是洗了,但是洗的时候草草了事。你可以想象那个样子么?把水龙头随便那么一开,匆匆忙忙地洗各种东西,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而且锅盖没有洗干净。(我以前常常看到他洗碗的时候是这个样子,我会感觉到很恼火,但是现在好像也见怪不怪了,或者了解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也没有生气。)我只是提醒他锅盖没洗干净。看到他洗碗洗锅的样子,虽然当时我没有生气,但是嘴巴就啰嗦了一些。我说,要吃好吃的,油就多,洗起来就很麻烦。我还给他看灶台旁边的瓷砖上都是油点子,告诉他做出好吃的,就是会弄得到处是比较脏的,我们就要收拾。

儿子倒是重新把锅盖洗了一遍,我还有意夸他说“看,现在就比刚才干净了。”

然后,儿子气呼呼地进入他的房间,把房门“砰”地一下关上了。

我没有生气,但是还是决定要和他理论理论,吃东西要洗碗,吃得油多,洗得就麻烦,这是天经地义的,你还能有什么可辩解的呢。

于是过了一会儿,我敲门,“我可以进来吗?”

“不可以”,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那我就在外面说了!”

“你说吧,就一句话,你总是没完没了说个不停。”

我在斟酌,怎样用一句话说清楚。

插句题外话,如果看到这里,想想我的处境,是不是非常悲惨呀?要和儿子说句话,还被要求只能说一句,好难呀,这个当妈的怎么这么悲催。儿子是皇帝么?我是下人么?说句话都不能说了,当孩子的都翻了天哪......如果这么演绎下去,绝对是一个把孩子当小皇帝的溺爱和父母自作自受的片段。

但如果,你一路跟过来,看过我和孩子之间相处的种种,你会理解,这只是一个临时状态,我之所以如此做,是希望能够和儿子建立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而且我了解他正在情绪之中,正在生气的状态之中,所以我是有些小心翼翼。

其实,我确实可以过会儿和他沟通,但是我还是决定要说一句话。

我在想怎么说,儿子后来问,“你咋不说?”

我说,“我在想,你只给我一句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清楚,正在想呢!”

儿子说,“快说吧,我还要写作业呢!写到一半,再听你说,我就写不下去了。”

我说,“那你给我两句话呗!”

儿子说,“行,快说吧1”

我说,“第一句话:前面吃到美味的生煎包,但是后面洗碗时是埋怨和生气,这个感觉很不好;第二句话:美味和好吃,是需要付出劳动和代价的。”

儿子听到第二句,就在门里面嘟嘟囔囔的,“就知道你要说这句,我早就知道了。”

我说,“我还要说一句。”

儿子说,“你两句都说完了。你总是啰里啰嗦讲好多遍相同的话。”

我说,“讲很多遍,是因为你并没有改变呀,你还是洗碗时总是埋怨。”

然后我说,“还需要一句,否则我就没办法做下一顿饭了。”

儿子说,“我碗都洗了,你没有什么原因不做下一顿饭。”(以前有过规则,不洗碗到下一顿没饭吃。)

我说,“是的,你是洗碗了。但是还要把事情说清楚,才能做下一顿饭。”

儿子让我说后一句。

我说,“下回你吃饭之前,想一想如果等会儿洗碗又要埋怨和生气的话,就不要吃了。”

儿子带着情绪地说,“我怎么知道我会发火,谁吃饭前知道后面会发火呢?你这个没有道理。”

我还想解释,但他已经听不进去了,埋怨着说“就知道你会说个没完,还说就两句话,又说那么多,我不想听。”

我表示为了要说清楚。

他说,“可我现在一句话也不想听,你说也没有用,等我想听了再说。”

于是我抢着说了最后一句,“好吧,在我们没有讨论好这件事情之前,下一顿饭我就先不做了。”

然后对话就结束了。我听到儿子在房间里说“每次都是那几句,答应只说一句的,又说了一大堆。”我没有回应他,就当没听到。

---------------------------------------------------------------------------------------------------

现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在理清我的思路。我想弄明白孩子的点在哪里。

吃东西要洗碗,吃得油多,洗得就麻烦,相信孩子也是知道的,也是理解的。

他的点是在于妈妈很啰嗦,把这个道理讲了很多遍么?这个肯定占绝大部分。

还有,他就是不喜欢洗碗,就是洗碗时会埋怨,会指责,但是他比之前有进步的是以前不做,但是现在虽然埋怨着但还是做了。是在让妈妈允许他的埋怨么?

我发现,我这次非要和他理论,是因为我有个期待,就是我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约定,那就是你吃了好吃的之后,洗碗时请不要埋怨。

这应该是我的需求,因为做好吃的东西是需要用心,费时费力的,孩子吃得高兴,当然是我乐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吃完之后洗碗,他埋怨加上指责,我是很不舒服的,我下回就不愿意再做了。

所以,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和儿子沟通出来我的需求,告诉他我的感受和我的期待,看看他怎么说;另外,也表示下回再少一些啰嗦的话语。

好吧,就这么办,现在唯有等待一个时机来和他沟通,应该是吃饭前。

过了两个多小时,儿子的房门一直关着。我觉得差不多了,而且一会儿要做午饭了,于是我就主动找机会和他碰面,碰巧他也开门了。于是弄了点吃的东西,然后我就能和他聊上话了。吃完了,我说“你能不能来坐会儿,妈妈想聊一下。”

儿子说“我不想聊”,但是没有带着之前的情绪。

我说“聊一下嘛,一会儿我还要做饭呢!”

“好吧”,他似乎还是有点儿不情愿,但是愿意坐下来了。

“就聊五分钟!”儿子突然说。

我说“行”,我刚说“可以设闹钟”,儿子已经用手机设了闹钟,和我不谋而合。

然后,儿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着,而我就坐在床边上说。

我说,儿子,你看哈,当你吃了好吃的,但在洗碗的时候有埋怨妈妈觉得很不舒服。妈妈知道你不爱洗碗,但是今天当我告诉你锅盖没有洗干净时,你就又洗了一遍,那就是挺好的。如果你确实有埋怨,可以到你房间里去说,结束后再过来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行。所以,妈妈就是希望,不要听到埋怨的声音。(话说回来,我自己现在看看都挺啰嗦的,怎么把话说得清楚、简洁也是个本事。)

然后儿子换了个姿势,准备听下文。

我说“没了,就这些。”

他说“没了?”一脸意外的样子。

“没了,但你要有回应呀。”

“那就这样吧!”儿子说。

轮到我意外了,就这样了?我已经做好准备,儿子会来个大辩论的呢。

我不信,接着问“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了。”

儿子说,“嗯,差不多吧”微笑着。

好吧,真的是结束了。

然后,我笑着说“看看节约了多少分钟?”

儿子一看,还剩三分钟。

我说“可不可以下回我还有三分钟的说话?”

儿子说,“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钟。”

好吧,这个抠门的臭小子,还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时一点点的时间也能派上大用场!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简单,我当然是站在理正的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可以不喜欢,看到他努力的地方,还有就是给予时间让他慢慢沉淀,慢慢寻找到合适的应对。我再清晰地把几点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状况和他的情绪。如果在情绪之中硬要做什么,可能会激化冲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纳,每个人都是可以不喜欢家务的。家长自己喜欢不代表孩子也得喜欢,孩子需要做也不代表孩子就要喜欢做。

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并及时地指出来,让孩子看到家长看到了他的进步。

需要的是耐心,现在解决不了,就等一等,再找合适的时机。

需要的是尊重,我把孩子看成大人一样,我要和他平等地沟通,不是强迫,不是必须,而是商量,而是讨论,告诉他,妈妈的期待是什么,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做。

需要的是不埋怨,不指责,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这就是与人沟通的方法(这是用的是非暴力沟通里的方法,焦点在我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没有做)。

最后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考和必要时的坚定。这件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说,我就要找时机和他沟通,而不是感觉到困难就不沟通了,或者觉得也许下回他就知道了吧。对于需要引导年轻人的成年人来说,不说意味着允许和同意。

这里我岔开一点,多说几句。曾经在学校里看到高中生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很多的老师们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可是,不说意味着允许和同意。老师们都以为孩子们应该知道吧!模棱两可,思绪混乱。以后就会看到,孩子们还会这么做,因为没有成人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不合适的。孩子们也冤,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合适的,直到以后到社会上被人指责。

家长也是这样的,该引导的,该指出的就要引导,就要沟通。当然啦,和这个年龄段孩子冲突太多了,家长都害怕了,可以理解!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沟通,比如写信啦,写纸条啦,讲故事啦等等,当然,如果能和孩子建立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能直接沟通是最好的。

我觉得今天我的儿子的表现就是不想直接沟通,但是被我逼的,当然,我是有了和他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所以我还是可以推动这种沟通的。最后证明,这件事情上,还是成功的!

------------------------------------------------------------------------------------------------------

最后再说点从这件事情引出来的,我说过,我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理的。无论拿到哪里去说,我都是义正严词的,没有错处。

但是,和孩子沟通,就是不能“得理不饶人”.

其实,和其他人沟通,也是如此。

突然回想起我之前就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只要我在理,就会逼着对方认错,我先生是最大的受害者。我就不明白,我明明有理呀,你就不对呀,你不对你要认错呀,你咋就不认错。碰巧我先生也是火相的性格,知道这个性格特点的人就会知道,火相的人是打死不认错的。你说,巧不巧,还不得干仗呀。之前有过很多这样的冲突。

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这些事情,没想到把我多年的痼疾竟然也引发了出来,你说和孩子工作是多么地奇妙,只要你愿意去改变,你的心一定会越变越自由的。这也许就是我开始了老师的工作,就爱上它的原因了吧!

感谢天下所有的孩子们,感谢也曾经是孩子们的所有人,因为孩子,世界就会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