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6章 文才墨宝齐整活(上)

1.王融:诗文才情和音与韵

稀鸣桴于砥路,鞠茂草于圆扉。

王融一边奋笔疾书,一边轻轻的吟诵。

去齐武帝的芳林园宴,已经三天的时间。

当日,曲水流觞的种种美景,依然历历在目。

竟陵王陪着齐武帝,向大家一一敬酒。

大家纷纷献诗,对武帝致谢。

竟陵王提议,将诗文整理出一本小集子。

撰写序文的重任,便落到了王融的肩上。

序文初稿,已经酝酿了两日。

此时意随心发,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

整篇序文,中间没有半点的停歇。

此刻,书童已经在房外面候着。

只等王融一句话,就要将序文送至竟陵王处。

此文一出,王融在“竟陵八友”中的地位又会拔高许多。

想到此,王融不经意地露出微笑。

人生在世,不就是求一个没有意义的虚名么。

光宗耀祖,是给活着的人,特别是邻居看的。

千古留名,是给后世子孙,还有子孙的邻居看的。

最伟大的炫富,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文化渗透。

王融准备构思一篇文章,和齐武帝讲讲他的文化渗透战略。

那可是一盘大棋,一盘彪炳春秋的大棋。(完)

2.王僧孺:母慈子孝的新标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时候,母亲这样对王僧孺说。

说完,母亲又回到堂前继续纺纱。

举手投足之间,依然有士族小姐的味道。

王僧孺脑袋瓜聪明,是块读书的料。

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

十来岁开始,就一边读书一边帮人家抄书。

还把抄书赚来的钱交给母亲,贴补家用。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非常棒。

邻居们一说到王僧儒,就竖起大拇指。

母慈子孝的故事啊,在十里八乡的传开了。

南梁初兴,王僧孺因才学出众被举荐当了御史中丞。

而此时,他被竟陵王萧子良看中。

经常出入萧子良的府邸,喝酒吟诗。

进出高端会所的王僧孺,在诗学方面大为精进。

这让才疏学浅的汤道愍,感到巨大的压力。

于是他就以王僧儒行为不端,在梁帝面前进谗。

萧子良失势之后,他的朋友自然成了被打压的对象。

王僧孺的乌纱帽,就这样被撸掉了。

没了乌纱帽的王僧孺,没有俗事缠身。

诗文水平,自然是更上一层楼。(完)

3.谢方明:男人吃饭还靠才华

会稽谢家,是当地的士族大姓。

可惜,被海盗孙恩一闹,杀死了一大堆。

等到了谢方明这代,可以说人才凋零,家族惨淡。

孙恩之乱平定之后,丹阳尹卞范之想招谢方明为女婿。

谢方明却没有答应,里面有三层原因。

第一层原因,卞范之和桓玄关系太过亲昵。

桓玄少年得志,权倾朝野,难免心浮气躁搞事情。

做了卞范之的上门女婿,那就上了他们的贼船,出事几率很大。

事实证明,卞范之死于桓玄争权,或者说政治斗争。

第二层原因,卞范之和他的家族势力太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卞范之有点儿树大招风。

自己不收敛,到处购置房产,还纵容族人骄奢淫逸。

如果谢方明入赘,如果不同流合污,那就只能被欺负。

第三层原因,谢方明想过清闲的日子。

两晋六朝,没有几个士族能够和陈郡谢氏相比。

正是如此,谢方明很清楚士族这把双刃剑的伤害值。

要不是那样,孙恩叛乱,谢氏子孙差不多被屠戮殆尽。

所以,活下来的谢方明,只想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入赘豪门,对他来说,不是福音,而是噩梦。

选择拒绝,给自己一条活路,也给家族一条活路。

谢方明的出仕,就只能靠才华这一条路,而且他选对了。(完)

4.谢灵运:任性的文人很危险

活着最重要的是开心,所以要任性。

可谢灵运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谗言绞杀。

大家都知道,谢灵运是山水派的掌门人。

拜在他门下的学生,没有上万,也有大几千。

谢灵运在当世的名望,放进俄罗斯娃娃里也藏不住。

尤其是在当永嘉太守期间,他到处旅游。

还把旅游的事情,写成了无数的小诗。

那些诗歌传到了京城,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连宋文帝,也对谢灵运的才情非常的欣赏。

特意把谢灵运调回京城,要他整理秘书省的书籍。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了不少绝妙的文章,得到了宋文帝的肯定。

也正是如此,他开始飘飘然,以为可以参与政治。

而事实上,在文帝眼里,他始终是个文人。

他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没有实操过,无法得到同僚认可。

谢灵运因为政见不被采纳,变得越来越偏激。

他开始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些僭越的话。

宋文帝没办法,只得再次将谢灵运赶出了京城。

赶出京城的谢灵运,凭借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放浪形骸。

广置田产,豢养家奴,时不时与地方政府起摩擦。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最后谢灵运把自己折腾死了。

还别说养家奴搞武装真容易出事,大邱庄老禹也是很好的例子。(完)

5.谢朓:人想出名就要盖楼

要出名,就要盖高楼。

谢朓出名了,就是因为盖楼。

后来,很多人去盖楼,也出名了。

比如说,恒大的许家印,碧桂园的杨国强。

有盖楼,自然有人跳楼。

跳楼,也很容易出名。

比如说,那年的13连跳,让富士康出了名。

从此,讨债的,喊冤的,都喜欢爬到天台。

更奇葩的,还有抱着煤气罐,上天台看烟花表演的。

哪怕是卧底和长官见面,也都喜欢选择去高楼上的天台。

在那里说得话,只有老天这个第三者知道。

一旦事情败露,那便是天注定的事情了。

和两位当事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不负责任的说,谢朓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既增加了建筑的成本,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连水龙局也望楼兴叹:几十米的高楼,上水枪顶个鸟用。

当然,凡事也有好的一面。

李白登上了谢公楼,就写了一首诗,流传千古。

陈近南进了红楼,成功策反了鹿鼎公,捣毁了大清龙脉。

威尔在摩天大楼,戴着假肢,拯救了被劫匪绑架的人质。

总之,要想出名就直接盖楼,别管人家死活。(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