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3章 混社会的诸子们

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3章 混社会的诸子们

作者:历史的搬运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6 10:52:29

1.老子:大道无为一头驴

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

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

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

倒骑毛驴,我最逍遥。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靠、我靠,我让你靠》午夜驴哥节目。

我是你们的节目主持人。

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老子。

最近,齐国大臣崔杼,弑杀了他的主子齐庄公。

据杀人者交代,是齐庄公和他老婆东郭姜有染。

他不想主子背负道德的枷锁,于是开枪送主子上了西天。

在此,我代表和平组织委员会郑重呼吁。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手足可以打架,但衣服不能乱穿。

昨日,宋国的大夫华元,被郑国囚禁了。

据反骨的羊斟爆料,华元是他亲手送去郑国的。

因为掐架之前,其他兄弟都有羊肉吃,羊斟却没有分到。

羊斟好歹也是华元的御用司机,多么风光。

平日,载着华元到处吃喝,拿惯了地方上的土特产。

这次居然来个剧情大反转,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究竟是华元的错,还是羊斟的错?

各位听众,针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完)

2.孔子:周游列国薅羊毛

稷下学宫的孔子,喜欢周游列国。

一年到头吃空饷,也没有人敢管他。

二十四路国君,三十六路诸侯,谁都会给他面子。

即便在当时,女子私会男人是忌讳。

照样还有卫国的南子,单独约见了他,给他拉流量。

除了官家子,道上的同志也很给力,一路开绿灯。

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牛逼吹到哪里。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想要混饭吃不容易。

没有些真才实学,怎么敢横行霸道。

毕竟,天桥底下说书的人很多。

而真正能够说完一本《论语》的,普天之下也就他一人。

更何况,他还解决了宿世难题:两小儿辩日。

所以他骄傲,他自豪,敢一个人周游列国。

哪怕身无分文,只要报上名号,就有君王、诸侯送上米来。

众人对孔子的仰慕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孔子明白,只要思想工作做的好,哪个君王说服不了。

然而,思想的传播,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所以他在邯郸、洛阳、长安等地,都开了分馆收些小弟。

月月有贡钱不说,每次开团还有讲师费。

这种随意薅羊毛的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完)

3.孟子:千年老二的倔强

活人,终究是争不过死人的。

死去的人,永远以最鲜艳的盛开的模样,留在人们心里。

哪怕活着的人再美好、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可孟子却不信邪,他要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个人。

得益于孟母的三迁,以及孟子自己的努力。

他在不惑之年,就开始周游列国,讲他的春秋大义。

他和齐威王讲仁者无敌,却被视如草芥。

狼狈逃离,连齐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镒,都没有接受。

他和滕文公讲强国富民之策,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

然而弹丸之地,终究敌不过春秋烽火。

他和梁惠王讲施仁政于民,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二年,梁惠王就果断地挂了。

嗣位的梁襄王和孟子不对付,孟子便离开了魏国。

他和齐宣王讲王霸之道,却总被竽歌耽误。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孟子这位可有可无的第三者,最终还是回到了故里。

邹国也是弹丸之地,但还有孟母的教诲点滴在心头奔腾不息。

那一夜,他幡然醒悟,决定用余生的心血来着述。

《孟子》一书,令他声名鹊起,收获漫天的荣誉。

可对他来说,书热不热卖不重要,做不做亚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终究成了母亲眼中的好大儿。(完)

4.庄子:醉天醉地醉红尘

南华有庄子,其论《逍遥游》。

他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归隐者。

喜欢一口酒,醉天醉地醉红尘,自得其乐。

喜欢一场梦,竹帘晓梦迷蝴蝶,优哉游哉。

他崇尚自由,不过运气比裴多菲要好得多。

虽然拒绝了楚威王抛出来的橄榄枝,却没有被封杀。

只在宋国做过一段时间的漆园吏,没多久就辞职不干了。

一辈子活着,好像从来没有为碎银几两担忧过。

他才华横溢,擅长讲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同乡惠施,是从小和他一起“打口水仗”长大的好基友。

不过后来惠施去当官了,他便识趣的绕道而行了。

毕竟鸱得腐鼠,心虚的痛苦有时候比肾虚的痛苦更强烈。

他洞悉易理,满脑子却是奇怪的游世思想。

好好的大官不做,非要像乌龟一样活在烂泥地里。

死了老婆还弹琴来庆贺,惠施来吊唁碰了一鼻子灰。

不用占星,就能猜到他是特立独行的水瓶座。

神神叨叨的水瓶座,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弄懂的。

更何况,装睡的人永远都叫不醒。

故意玩世不恭以保护弱意义的生存欲求的隐者,太偏执。

在他看来,人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的区间。

以游戏的心态看待生死以及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其他与他无关。(完)

5.鬼谷子:机关尽出小山林

云梦山上,有一片小树林。

小树林里,住着一位世外高人。

他一生从未涉足红尘,却对尘世之事了如指掌。

虽然他足不出户,但却操控整个天下的局势。

这位旷世奇才,就是鬼谷子。

据说,他一生培养了四位比较出名的学生。

这些学生下山之后,各有建树。

其中,两位成了大将军。

一位叫庞涓,一位叫孙膑。

其中,两位成了纵横家。

一位叫苏秦,一位叫张仪。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两位将军下山之后水火不容。

虽说庞涓奸诈,用计剜了孙膑的膝盖骨。

不过孙膑也不赖,用计看了庞涓的脑袋。

而两位纵横家,也是周游列国各怀鬼胎。

前一位苏秦,怂恿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军。

后一位张仪,怂恿六国与秦军连横,破了六国合纵之局。

然而,不管是庞涓、孙膑,还是苏秦、张仪。

似乎他们每个人,都不过是鬼谷子的棋子而已。

生与死,杀与伐,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就连整个天下国家的存亡,也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完)

6.韩非:闲情公子爱学习

韩非,韩国贵公子,从小爱看书。

后来长大了,因为家里有钱不需要工作。

所以有时间,在家里埋头着书。

他编了一本叫《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在当地朋友圈,非常的流行。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故事,作为小学生教材。

在稷下学宫广为传播,深受孩子们喜欢。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在一夜间变成了韩非的希望。

于是,他开始研究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教育。

他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影子,孩子内心世界投射出家庭的矛盾。

继而,他开始关注家庭的原生态问题——秩序。

什么是秩序,秩序就是规矩的养成。

如何形成规矩,那就需要一个框架性的规定,也就是法令。

普天之下,以荀子在法学方面的研究最为出众。

于是,他背起行囊去了鲁国,拜在荀子门下学习法学知识。

这法学知识,可比那寓言故事深奥多了。

都是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那是他在韩国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知识。

韩非感觉自己像进了刘姥姥的大观园,开了双天眼。

韩非还发现,有位李斯的同学也听的特别认真,笔记超赞。

7.墨子:劝君兼爱莫争攻

滔滔的黄河,日夜不息,奔流东去。

少年的脚步,怎么可以轻易困在原地。

平民出身的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

他要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墨子穿起芒鞋,步行天下,开始各地游学。

他起先师从儒者,学习孔孟之道,博览儒家经典学说。

学着学着他发现,毫无实操性的儒家言论,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暴君的行为,更大程度损害了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的利益。

频繁的战争,是人类灾难的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兼爱非攻。

并由此,成立了一个新的学派:墨门。

追随他的门徒亲信,在巅峰时期超过了一百人。

这也让墨门,成为唯一一家可以和稷下学宫抗衡的组织。

为了广大学派,墨子也是不遗余力,事必躬亲。

他曾经东到齐国,北到郑国、卫国。

在宫廷之中,倡导平等和博爱的思想。

虽然,每每碰壁,但依旧不到黄河心不死。

他也曾到过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战争警备的鲁国和楚国。

用“非攻”的学术,劝君王放弃战争与杀戮。

即便危如累卵,也谈笑风生,如入无人之境。

他深知,墨门的使命和祖先的荣光,是他必须托举的太阳。(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