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7章 忠勇之士谱

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7章 忠勇之士谱

作者:历史的搬运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6 10:52:29

1.窦宪:燕然山上的石碑很清楚

外戚,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标签。

窦宪,深深的感受到来自背后的残忍目光。

为了堵住朝堂里那帮冷嘲热讽、落井下石的同僚的嘴。

他主动请缨,率军出征北匈奴。

稽落山之战,斩敌壹万叁仟余人,得杂畜百余万头。

伊吾之战,遣贰仟骑袭,一举拿下伊吾城。

河云北之战,斩敌捌仟人,俘数千人,单于将数十骑逃脱。

金微山之战,率捌仟部众征北匈奴,去塞五千余里大胜而还。

他用自己的军事才能,证明了他不是混饭吃的外戚。

而且,他把自己的功绩刻在燕然山的石碑上。

让部将用旌旗拓印了一份,带回去呈给汉和帝。

他希望能够凭这份功绩,有朝一日能保住他的项上人头。

可惜,在内窦宪的族弟们恃权骄纵,横行京师。

在外,地方刺史、守令大多出自窦门。

外戚专权的气焰,喧嚣尘上。

正所谓树大招风,和帝心生忌惮。

“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总是更加深入帝王心。

再高的功绩,也无法让和帝不安的心释怀。

更何况,外戚专权始终是诛九族的大罪。

于是,和帝找来钩盾令郑众。

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贬回封地,迫令自杀。(完)

2.荆轲:漫长的图册和短的匕首

冷雨夜,易水寒。

此去一别,生死两端。

沽名钓誉的太久,免不得沉沦。

把自己架在名利的绞刑架之上,多少有些恍惚。

荆轲,提着樊于期的头颅,已经没有退路。

他必须走,去做那件轰轰烈烈的事情。

那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要去做的事情。

刺杀那个叫嬴政的男人,不管成功与否,他都必须去。

名誉对于一个刺客来说,比性命更重要。

荆轲去了,带着燕督亢的地图,还有樊于期的头颅。

他来到秦国,嬴政以国宾之礼迎接他。

虽然此前,嬴政听到许多的流言蜚语,说荆轲要刺杀他。

但嬴政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可能怕一个刺客。

再说了,宫殿里潜伏的侍卫,哪个不是一等一的高手。

对付荆轲,那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么。

荆轲缓缓打开了燕督亢的地图,向嬴政介绍布防情况。

嬴政认真地看着,像一个全情投入的演员。

当地图全部打开,荆轲抓起匕首向嬴政胸口刺去。

可惜,匕首太短,还没有够到嬴政的胸口。

侍卫的长戟,早已经勾住荆轲的手臂。

一场请君入瓮的血腥击杀,在咸阳宫里正式上演。

3.樊于期:脑袋掉了不过碗口大疤

人生自古谁无死,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

说完,樊于期就拔剑自刎了。

荆轲快速的割下樊于期的头颅,纳入锦盒之中。

转身走出代舍中,吩咐门仆将樊于期死亡的消息带给燕太子丹。

踏上夜幕,独自一人向易水边走去。

樊于期,是一个背负了深深家国情仇的奇男子。

当年,吕不韦以奇货可居之计,扶持嬴政登上了王位。

接着攻打山东五国,派十七岁的长安君成蟜,带兵上了前线。

真正的目的是,找机会下黑手,杀了成蟜。

樊于期识破了吕不韦的计谋,于是说服长安君成蟜投赵。

不料吕不韦派王翦出兵,以诈降之计杀了长安君成蟜。

樊于期不得已逃亡到燕国,被燕太子丹收留。

此时的赵国已经被秦国灭掉了,秦国在燕国的南界大量屯兵。

燕太子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

于是门客中有人对他说,现在只能请荆轲出马了。

燕太子丹找到荆轲,愿意以燕督亢的地图相托,取嬴政首级。

荆轲知道,想要说服狐疑的嬴政光靠地图是不行的。

还要有一件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樊于期的脑袋。

燕太子丹,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

绝对说不出口,让樊于期自尽的话。

当荆轲遇见樊于期,眼神交换一下,彼此都懂了。(完)

4.皇甫嵩:将门虎子的黄巾功名录

人是混圈子的,圈子有多大,荣耀就有多大。

圈子,是抱团的基础,是晋升的通道。

皇甫嵩,如今是大汉圈子的上层人物了。

为了这一天,他放弃了十年寒窗要考取的功名。

他抛弃了家族几代人的价值认同,选择了剑走偏锋。

他用无数黄巾兵的头颅,换来了汉王朝的认可。

然而他和他的部族,依旧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凉州兵。

这一点,他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

毕竟,在世家多如狗,高官遍地走的洛阳。

他只是煤老板,突然间有钱的暴发户。

和那些世家官宦相比,他能够进入圈子已经是幸运了。

所以,他不敢想入非非,更不敢有所僭越。

他怕朝廷给他安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

他曾经是个读书人,特别爱惜他的名誉。

他不允许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但他却忽略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有权的当老大,没权的难过活,才是生存的道理。

老奸巨猾的董卓,早就是吃透了他的这个弱点。

十八路诸侯前来讨伐,董卓以大汉忠臣的牌匾招安了皇甫嵩。

以一举国事为重,收编了皇甫嵩的三万精兵。

自此,威震黄巾的一代勇士,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完)

5.栾布:一位燕国奴隶的忠义泪

栾布埋葬了彭越的头颅,在城外的树林里失声痛哭。

就连冰冷的战戟,架在他的脖子上也不为所动。

或许,在刘邦眼里,彭越不过是攻城略地的一枚棋子。

但在栾布的心里,彭越对他却有活命之情,更有知遇之恩。

栾布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当酒保维生。

后来战火肆虐到郡县,酒肆在一夜之间化作焦炭。

老板不知所踪,栾布也成为无业游民。

栾布辗转来到燕国,燕国将领臧荼举荐他做了都尉。

刘邦派人灭了臧荼,俘虏了栾布。

彭越知道了,花钱赎回了栾布,让他做梁国的大夫。

这让栾布感动不已,兢兢业业做好彭越交待的每件事情。

彭越出事的那几天,他奉命出使齐国。

等他回来的时候,彭越只剩城头的一个头颅了。

刘邦下令,不许任何人收葬彭越。

但栾布毅然决然,让彭越有了葬身之地。

如今,面对滚烫的汤镬,面对刘邦的训斥。

他决定与忠义的信仰一起,长埋在历史的长河里。

可是,刘邦却不成全他,还封他做了都尉。

栾布也没有因为彭越的事情,而对刘邦有怨恨。

反而秉持着那份忠义,善待周边的事与物。

燕齐之间的人都很感动,为他立了生祠,号称栾公社。(完)

6.苏武:在外国放了十九年的羊

苏武同志是大汉的使节,出使匈奴时刚刚四十岁。

他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向单于送上礼物。

得到单于的亲切接见,并成功转达了汉武帝的和解之意。

正当苏武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因副驾张胜卷入单于行刺案。

苏武被当作犯人扣押了起来,并遭受了无情的毒打。

苏武因没有参与,概不认罪,所以就被软禁了起来。

单于没有法子,只能将苏武发配到北海。

一个受汉武帝派遣,不远万里,来到匈奴的人。

从此在北海,开启了他的牧羊生活。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大汉民族的节杖,当作牧羊的工具。

风餐露宿整整十九年,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的精神。

这是每一位大汉子民,都应该学习的崇高精神。

汉昭帝即位后,听人说起苏武的故事。

每次都是泪流满面,感动不已。

这份感动还惊动了上天,派上林苑的大雁冒死送信。

将苏武在北海的消息,告诉了汉昭帝。

汉昭帝听闻,便立马派使者再赴匈奴讨要。

临走前,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李陵却哭得很开心。

看到苏武即将名垂青史,哪怕如今已是异国兄弟,那又何妨。(完)

7.赵充国:风云儒将的塞外屯田录

古稀之年的赵充国,在湟水做起了承包大户。

他要和汉宣帝打个赌,证明军屯招降制度的可行性。

上午,他命令士兵们像农民一样劳作。

在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放牧牛羊,种植农作物。

下午,他命令士兵们加紧操练。

时刻准备着,迎接羌人的挑战或偷袭。

晚上,他命令士兵们饮酒高歌。

对着明月和旌旗,享受幸福的军旅时光。

追随赵充国的士兵,都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

虽然没有骄傲的军功,但也不会有死亡的威胁。

连羌人,都对赵充国投来羡慕之情。

不惜丢盔弃甲,叛逃到赵充国帐下当个有安全感的士兵。

别看赵充国威武雄壮,像个“砍杀”的工具人。

但在他粗犷的外表之下,却装着一副细腻多思的灵魂。

当年,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出征匈奴。

却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幸亏赵充国率领百人解围。

从此,匈奴部族抬眼望大汉,唯有赵充国。

以致匈奴十万大军压境,听说赵充国带队抗击。

一夜之间,十万大军闻风而遁,世所罕有。

如今,赵充国已经八十岁了,昔日的荣光已经云烟。

他面向长安微微一笑:陛下,十年的赌约,你还记得么?(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