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 第361章 樊楼雅聚显壮志

樊楼内,雕梁画栋,酒旗随风轻扬,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苏轼和苏辙早已在包间等候。

苏轼一袭青衫,洒脱随性,见徐子建进来,立刻起身相迎,朗声道:“公明兄,许久不见!

最近你和王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可惜苏某人微言轻,无法助你一臂之力,也只能在朝下为你摇旗呐喊。

不过你那《辞爵书》写的真不错,我父亲、母亲读完都没忍住流泪。今日必须罚你三杯。”

“王老夫人咄咄逼人,徐某这也是被逼无奈。”

徐子建一脸无语,这苏轼还真嘴巴不饶人。

苏辙作为徐子建的未来大姐夫,他拉了拉大哥的袖子:“大哥莫要胡闹,王家之事朝廷自有定论。公明今日约我们到樊楼,怕是有事相商吧。”

“还是子由兄懂我!”

徐子建微笑朝苏辙点了点头,没好气的看向苏轼。

“你这苏子瞻,依旧如此不积口德。”

这时,包间门帘一挑。

曾诚大步走进来,他身着蓝色长袍,进门就拱手行礼:“抱歉来迟,路上耽搁了些。”

紧接着,刘庆也走了进来,笑着说道:“还好没错过要紧事!”

他身形精瘦,眼神透着干练。

众人寒暄落座。

不一会,几位身姿婀娜的侍女款步上前,奉上香茗。

徐子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道:“今日请二位苏公子和曾兄、刘兄来樊楼相聚,主要是叙叙旧。如今西夏蠢蠢欲动,我很快将去西疆赴任,怕是数年内在难相见。”

几人见徐子建提起西疆的事,便猜测到今日议论便是西疆局势。

几人在公明书院读书的时候,便喜欢聚在一起讨论朝廷局势。

苏轼放下茶杯,折扇一合,击在掌心:“西北关系着国家安危,苏某虽才能有限,也一直很关注。

依我看,公明贤弟若是去了秦凤路当务之急是加强军事力量,选拔良将、训练精兵,才能和西夏抗衡。”

“而且我听说西夏一品堂高手众多,行事又诡秘,公明也得防备他们在背后搞破坏。”

苏轼不愧是知识渊博之辈,对于西疆的局势提出了不少意见。

苏辙接着说:“兄长说得极是,军事之外,民生也不能忽视。西北百姓生活困苦,如果能减轻徭役赋税,安抚民心,让他们安居乐业,边防才有坚实的后盾。”

“可西夏经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曾诚微微点头,思索后说道:“子由所言在理。我觉得目前当务之急,是稳定粮草供应,西北战线拉长,粮草若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

刘庆摸了摸下巴,补充道:“除了粮草,情报收集也刻不容缓。西夏那边动向不明,我们得安插眼线,摸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计划 。”

徐子建看着几人不由赞叹。

这几位兄长不愧是两榜进士,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提出的建议都很有见地。

就在众人讨论的热切之时,王韶这才脚步匆匆地走进包厢。

徐子建看见王韶主动站起来招呼到:“子纯兄,你怎么才来等你好久了。”

众人又是一番寒暄才重新落座。

王韶一脸崇敬地看着徐子建,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平戎策候补疏》。

双手捧着放在桌上:“公明兄,您在会试的《平戎策》犹如破晓曙光,为我点明方向。您的见解非常的有远见,王某反复研读大人的《平戎策》后,斗胆添了些自己的浅见,写成这《平戎策候补疏》,还望公明兄与诸位不吝赐教。”

“只是朝堂诸公决断太慢了,如今西夏可能已经听闻风声,说不定会有所行动。”

徐子建伸手拿起,仔细翻阅。

苏轼等人也凑过去观看。

一时间,包间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许久,徐子建放下《平戎策候补疏》,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子纯兄这补充得太妙了,从整军细节到分化谋略,都切实可行。尤其是与吐蕃诸部结盟这想法,定能有力牵制西夏。”

苏轼也击节称赞:“妙啊!这完善后的方略若能施行,定能大振我朝军威,叫西夏不敢再轻举妄动。不过西夏善用骑兵突袭,我们还得有针对性的对策。”

曾诚眉头微皱,认真说道:“此方略虽好,但后勤保障的部分还需细化。军队调动频繁,须德枢密院那边大力配合,物资的调配和运输同样需要三思以及转运使的支持 ,否则容易出乱子。”

刘庆点头附和:“后勤重要,情报配合也不能少。等军队开拔,情报传递得及时准确,才能随机应变。”

王韶闻言,连忙点头,说道:“曾兄、刘兄所言极是。收复河湟后,可设立郡县,派遣官员治理,推行我朝的政令和教化。”

“同时,加强与当地部族的贸易往来,用经济手段巩固统治。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计划不被西夏破坏。”

苏辙在一旁说道:“贸易往来虽好,但也得防范西夏干扰。西夏对河湟地区觊觎已久,肯定不会坐视我们发展。他们很可能提前动手,我们大周得提前做好应对。”

王韶微微一笑,说道:“子由放心,我们可以在边境设立榷场,加强管理,同时和周边部族联合,共同抵御西夏侵扰。”

众人又围绕着这两份策论展开了一番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气氛十分融洽。

这时,徐子建目光炯炯地看向王韶,说道:“子纯兄,以你的才略,定能在西北大有作为。我此番得了官家密,决意组建精锐之师开拓河湟,你可愿与我一同前往,共图大业?”

王韶眼中光芒大盛,起身抱拳道:“公明兄如此看重,王韶求之不得!愿随您奔赴西北,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徐子建朝王韶拱手道:“有子纯相助,徐某有信心重建陇右都护府。”

苏轼端起酒杯笑骂道:“好,你个徐公明,说什么今日请我们喝酒。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今日邀请我们来都是幌子,原来是为了邀请王子纯。”

徐子建不以为意端起酒杯道:“这房楼的寿眉酒也堵不住你苏子瞻的嘴。”

包厢内其他人闻言也端起酒杯哈哈笑道。

“来来来,喝酒,喝酒。”

“祝公明和子纯在西疆,为我大周朝开疆拓土。”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樊楼内烛火摇曳,热闹非凡。

徐子建端起酒杯,说道:“今日与诸位相聚樊楼,实在是快事。来,让我们为西北的安定干一杯!”

苏轼看着徐子建不怀好意的笑道。

“徐公明今日一别,日后我怕是要许久才能见。你不若作词一首,让诸位兄长共勉之。”

“不错,不错。公明贤弟请吧……”

曾诚见状,同样来了兴致,跟着起哄道。

“来人,徐伯爵要题写诗词,快去准备笔墨。”

不等徐子建开口,他的便宜姐夫苏辙已经吩咐樊楼的侍女去准备笔墨纸砚。

徐子建瞥了自家姐夫一眼。

“这家伙也是蔫坏蔫坏的。”

他看向了一旁伺候的魏行首道:

“十三娘替我倒酒吧!”

“是徐大人。”魏行首美眸看向眼中略带迷离的徐子建,轻点螓首,纤纤玉手提起酒壶为徐子建满上酒杯。

徐子建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好酒……”

“笔墨伺候……”

洁白的宣纸以及研磨好的徽墨,很快端到徐子建的面前。

徐子建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少年意气志高昂。佩吴钩,着戎装。帝命新承,副使赴秦凉。欲继霍家骠骑勇,驱劲虏,守封疆。

心怀班超拓西荒。复河湟,定甘凉。直捣兴庆,西夏一朝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西夏小儿,不足为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