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542章 刘宋山阴公主刘楚玉:惊世骇俗之顶流公主的狂欢与陨落

序幕:充满争议的“大宋第一公主”

如果魏晋南北朝有“热搜榜”,那么刘宋王朝的山阴公主刘楚玉,绝对是个能天天霸榜、让史官们加班加点写评论的“顶级流量”。她的一生短暂如流星,却活得轰轰烈烈,极具戏剧张力,其事迹堪称一部集宫斗、权谋、伦理、讽刺与悲剧于一体的大型古装连续剧。她干过的事,即便放在思想开放的今天,也足以让吃瓜群众惊掉下巴:跟皇帝弟弟抱怨“男女不平等”,理直气壮地索要三十位“小鲜肉”作为补偿;看上了自己的美男姑父,就直接动用皇权把人“扣”在家里强行“交往”……

在正史中,她是“**纵慝,义绝人经”的反面教材,是礼教之敌;但在后世的一些文学影视作品里,她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时而成为挑战男权、追求自由的叛逆先锋,时而又成了身不由己的政治牺牲品。那么,剥开历史的层层涂抹与想象,真实的刘楚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她那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个人**、家族命运与时代底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嗑着历史的“瓜子”,一边穿越回一千五百多年前那个混乱而华丽的南朝刘宋,重新解读这位充满争议的“大宋第一公主”。

第一幕:皇家千金——在权力顶端长大的女孩

公元446年,在南朝刘宋的襄阳王府中,一声女婴的啼哭宣告着刘楚玉来到这个世上。她的父亲是当时尚为襄阳王的刘骏,母亲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宪嫄。这个女孩从降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数年后,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刘楚玉作为嫡长女,身份愈加尊贵。她最初被封为山阴公主,后又晋封为会稽长公主。这个封号的变化可不简单,“长公主”通常是皇帝姐妹的封号,刘楚玉以皇帝女儿的身份获封,足见其受宠程度。

小楚玉的成长环境:在雕梁画栋的宫殿中,她是最耀眼的那颗明珠;在仆从如云的宫廷里,她的一颦一笑都能让侍从们心惊胆战。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公主,想不养成点“小脾气”都难。

更有趣的是,刘楚玉与后来即位的前废帝刘子业是同母姐弟。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这本该意味着弟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姐姐只是政治联姻的筹码。但刘楚玉偏不认命,她与弟弟的关系异常亲密,甚至亲密到让史官们都不得不特别着墨的程度。

“初,帝与山阴公主同辇出入,甚相狎昵。” ——《宋书·前废帝纪》

史书上那段“同辇出入,甚相狎昵”的记载,若放在今天,大概就是“皇室姐弟形影不离,感情好到令人羡慕”的娱乐头条。但在那些恪守礼教的老学究看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而对刘楚玉而言,这不过是姐弟情深的表现罢了。

到了适婚年龄,刘楚玉嫁给了驸马都尉何戢。何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何戢本人也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这门婚事堪称顶级豪门联姻。据说何戢“仪态端雅,好古玩物,赏鉴不凡”,是个有品位的贵族子弟。两人站在一起,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金童玉女”。

假如故事到这里结束,刘楚玉的人生轨迹大概会和无数贵族女子一样,相夫教子,安稳度日,最后在史书上留下“某公主,某人之妻,贞静贤淑”几个字了事。

但她是刘楚玉啊,怎会甘心做史书上的一个模糊剪影?

第二幕:姐弟同盟——当公主遇见“昏君”

公元464年,刘楚玉的人生迎来重大转折点——她的父亲孝武帝刘骏驾崩,弟弟刘子业即位了。

刘子业在历史上名声不佳,《宋书》评价他:“废帝之事行着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简直是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位被史书描绘成暴君的少年天子,却成了刘楚玉最强有力的靠山。

这对姐弟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刘楚玉敢当着皇帝的面吐槽性别不公,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吐槽,是那种足以让满朝文武惊掉下巴的“神吐槽”。

某日,刘楚玉找到弟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抱怨:“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这番话若放在其他朝代,恐怕早就被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了。但刘子业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姐姐说得很有道理!当即大手一挥:“赐山阴公主面首三十人!”

“面首”这个词,从此因为刘楚玉而载入史册。何为面首?面,貌之美者;首,发之美者。简单说,就是颜值高、发型帅的美男子。一次性赏赐三十个美男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者。

满朝文武目瞪口呆,但谁也不敢多言。毕竟,这位公主与皇帝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而且在这个刚刚经历过“元嘉之治”却又迅速走向混乱的刘宋王朝,皇室成员的荒诞行为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刘楚玉的这一举动,若放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下,大概相当于某国公主公开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于王子的择偶权,这绝对能引爆全球社交媒体。但在当时,这可真是捅了马蜂窝。

不过,如果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细品刘楚玉的那番话,其实不无道理。她强调的是“俱托体先帝”——咱们都是先帝的骨肉,凭什么待遇差这么多?这在今天看来,颇有些早期女权意识的萌芽呢。

如果说“求赐面首”已经足够惊世骇俗,那么刘楚玉接下来的操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某日,她看上了时任吏部郎的褚渊。这位褚渊可不简单,他不仅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更是刘楚玉的姑父——他是宋文帝之女南郡公主的丈夫。按辈分,刘楚玉得叫他一声姑父。

但刘楚玉不管这些,她直接请弟弟下旨,命褚渊去公主府“侍奉”。皇命难违,褚渊只得硬着头皮在公主府待了十天。

风度翩翩的吏部郎褚渊,被迫待在骄纵跋扈的公主府中,面对公主的各种明示暗示,这位美男子姑父是如何应对的呢?

“渊侍主十日,备见逼迫,誓死不回,遂得免。” ——《南史·褚渊传》

褚渊不愧是正人君子,任凭公主百般纠缠,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刘楚玉也觉得无趣,只好放他离开。

这段轶事在后世文人笔下,往往成为刘楚玉淫荡无度的罪证。但若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男性帝王纳妃选秀被视为理所当然,为何一位公主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子,就要被千夫所指?

第三幕:权倾朝野——公主的权势版图

刘楚玉在弟弟在位期间的权势,远不止于拥有三十面首这么简单。根据史书记载,刘楚玉还曾干预朝政,她的弟弟刘子尚(豫章王)也同样是权倾一时。姐弟二人可谓是刘子业朝中最有权势的皇室成员。每当刘楚玉的车驾出行,必然是旌旗招展,护卫森严。所到之处,百官避让,百姓围观。那份气派,恐怕不亚于今天的顶流明星出街。

更有趣的是,刘楚玉的丈夫何戢对此的态度。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何戢对妻子养面首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推测,作为那个时代的士族子弟,他恐怕是敢怒不敢言。毕竟,给他戴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是当朝皇帝亲赐的“面首”,而且背后撑腰的是当朝天子。

何戢后来在刘彧朝中依然任职,官至司徒。想来这位驸马也是个聪明人,深知在政治旋涡中,个人的情感和尊严都是次要的,保住性命和家族才是第一要务。

刘楚玉还不仅仅满足于男色,她还伸手要实打实的政治权力。她曾向弟弟要求获得与亲王同等的待遇——包括开府设衙、拥有属官等权利。这在当时简直是破天荒的要求。

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女性地位相比后世宋明时期要高一些,但公主干预朝政、拥有实权的情况还是极为罕见的。刘楚玉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在挑战当时的礼教底线。

如果我们把视角拉远,看看刘楚玉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许能理解她为何如此“嚣张”。

南朝刘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过渡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依然强大,但皇权也在不断强化;玄学清谈之余,佛教道教广泛传播;礼教规范时紧时松,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特别是在皇室内部,由于接连几代皇帝都是少年即位,权臣、外戚、宗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刘楚玉的所作所为,虽然极端,但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她就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权力的顶峰为所欲为,却不知道脚下的地基已经摇摇欲坠。

第四幕:权力的游戏——从巅峰到陨落

刘楚玉的恣意妄为,是建立在弟弟刘子业的皇权基础上的。她就像牵线的风筝,飞得再高,线头也攥在别人手中。

公元465年十一月,这场看似牢固的姐弟同盟迎来了终点。刘楚玉的叔父、湘东王刘彧发动政变,弑杀了刘子业。随后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

这场政变在史书中被描绘为“义举”,因为刘子业实在是太过荒淫无道。但事实上,这不过是刘宋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又一幕而已。

刘宋王朝自开国以来,就充满了血腥的宫廷政变。从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到孝武帝刘骏起兵诛劭,再到前废帝刘子业被弑,短短几十年间,皇位更迭无不伴随着流血事件。在这个“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的时代,皇室成员的命运往往如履薄冰。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前朝势力。作为前皇帝的亲信,刘楚玉自然在清洗名单之列。

十二月初,刘彧借皇太后路惠男之名下诏,给刘楚玉定下了“**纵慝,义绝人经”的罪名,随后将她赐死家中。她的同母弟刘子尚也一同被赐死。

刘楚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

讽刺的是,那位曾经誓死不从的褚渊,后来却成为刘宋朝廷的重臣,甚至在萧道成篡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知道在某个深夜,他是否会想起那位曾经逼迫过他的任性公主?

更令人唏嘘的是,杀害刘楚玉的刘彧,后来也以荒淫着称。他在位时大修宫殿,沉迷酒色,甚至因为身体肥胖,在梦中梦见有人对他说:“太一教恨,帝不谨如此,不食至中,则病差。”结果他信以为真,开始暴饮暴食,最终因此丧命。

看来,在南朝刘宋那个荒唐的时代,评判对错的标准从来不是道德本身,而是成王败寇的权力逻辑。

从权力巅峰到被赐死,刘楚玉的人生轨迹犹如过山车。她享受过极致荣华,也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第五幕:历史回声——被反复书写与解读的一生

山阴公主刘楚玉的故事,远远不止是香艳猎奇的宫廷秘闻。她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光影与色彩。

在正统史家笔下,刘楚玉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其**纵慝,义绝人经。”——这是《宋书》给她的定论。李延寿的《南史》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她是一个标准的“红颜祸水”形象,是礼教的背叛者,是皇族丑闻的代言人。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从侧面证明前废帝刘子业的统治是多么的荒淫无道,而刘彧的政变是多么的“顺天应人”、“拨乱反正”。历史通常由胜利者书写,她的形象被后人根据需要,牢牢地固定在了道德的审判台上,成为一个警示后人的负面符号。

在社会史的视角下,她的行为又是魏晋南北朝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极端缩影。这个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中央集权相对削弱,儒家礼教的束缚也一度松弛,玄学清谈盛行,个人的个性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和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活动空间,相较于汉代,也曾有所回升。我们既能看到谢道韫那样凭借才智气度留名青史的才女,也能看到山阴公主这样以惊世骇俗之举挑战男权规则的异数。她的举动,固然极端到即便在当时也令人侧目,但若没有一定的社会氛围作为底衬,恐怕连提出的机会都没有。她的出现,是时代偶然性与个人必然性结合的产物。

在权力斗争的冷酷棋盘上,她归根结底是一个悲剧性的牺牲品。刘宋王朝的宫廷斗争之残酷惨烈,在中国历史上都堪称罕见。她依仗弟弟那病态而不可靠的宠爱肆意妄为,却不知那宠爱本身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靠山轰然倒下,她也就成了新朝政治清洗中必然被拔除的钉子。她的死,与其说纯粹是因为私德有亏的“**”,不如说主要是因为她那无法选择的身份(前帝同母姐)和她在前朝权力结构中的核心位置。私德问题,不过是给了当权者一个“名正言顺”的处决理由。

在现代的文艺解读与大众想象中,她的形象开始变得复杂和多元,甚至被赋予了某种“现代性”。在一些网络小说、电视剧(如《凤囚凰》)里,她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有人将她视为女权主义的“远古先驱”,认为她以荒诞决绝的方式,向不公的男权社会发起了悲壮的挑战。这种解读当然有“以今律古”、过度美化的嫌疑,但确实反映了后世价值观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历史人物复杂性的重新挖掘与认识。人们开始思考,在“妖女”与“悍妇”的标签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一个被时代与命运扭曲的、渴望自由与平等的灵魂。

从“淫妇”到“反抗者”,刘楚玉形象的变迁,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时代价值观的变化。每个时代都在重新诠释历史,也在通过历史诠释自身。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对比同时代的另一位着名女性——北魏的冯太后,就会发现历史评价的微妙差异。冯太后也养面首,也权倾朝野,但因为她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推动了北魏的汉化改革,所以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比刘楚玉正面得多。

这似乎说明,在古代社会,女性可以有权,也可以有私生活,但必须要有政治建树,否则就难逃“红颜祸水”的骂名。

第六幕:现代启示录

第一课:她的故事是关于权力与性别的关系

刘楚玉的悲剧在于,她拥有公主的尊贵身份,却依然无法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她可以凭借弟弟的宠爱获得面首,却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皇权更迭,她立刻从云端跌落。这提醒我们,依附于他人的权力,终究不是真正的权力。

试想一下,如果刘楚玉生在今天,以她的聪明和胆识,很可能会成为一位成功的女性企业家、艺术家或者政治家。她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也可以尽情施展才华,而不必依附于任何男性亲属。

第二课:她的故事是关于个体与时代的碰撞

刘楚玉的叛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礼教相对松弛的时期,名士可以放浪形骸,女子也一度拥有较高地位。可惜的是,刘楚玉走得太远,最终被反噬。

这让我们思考:个体的行为,无论如何特立独行,都难以完全超越时代的限制。刘楚玉试图冲破牢笼,但最终还是被时代的枷锁所困。

第三课:关于历史书写的话语权

刘楚玉没有留下任何自述文字,我们对她所有的了解,都来自男性史官的记录。这些记录难免带有偏见和成见。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历史上还有多少女性,因为不符合传统价值观,就被简单地贴上了“淫荡”、“恶毒”的标签?

在今天,我们重新讲述刘楚玉的故事,不是为了给她翻案,也不是要全盘接受她的行为,而是试图理解她作为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与局限。

她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时,应该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分法。人是复杂的,历史更是复杂的。刘楚玉既不是传统史书中的“妖妇”,也不是现代人想象中的“女权先驱”,她就是一个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试图争取更多自由和权力的皇室女性。

尾声:不同角度观察,同时也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刘楚玉的一生,犹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在传统史家眼中,她是礼教的破坏者;在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她是反抗的先声;对文艺创作者而言,她是绝佳的故事素材;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她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她任性、大胆、不顾一切,同时也幼稚、冲动、缺乏远见。她享受了身为公主的极致特权,却未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残酷法则。她试图冲破性别的束缚,最终却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历史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充满灰色地带的思考题。刘楚玉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南北朝那个特殊时代的一角,也让我们反思权力、性别与自由这些永恒命题。

当我们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讲述这位古代公主的故事时,并非要消解历史的沉重,而是试图以更人性化的视角,去理解那些被历史标签化的真实人生。

刘楚玉的故事,就像一面映照千年的镜子,不仅照见了过去的荒唐与悲欢,也照见了我们今天的进步与局限。在追求真实与自由的路上,无论古今,人类面临的困境何其相似。而刘楚玉,用她短暂而绚烂的一生,为这困境作了一个极其华丽的注脚。

最后,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为这位古代的“顶流公主”献上一点理解与同情: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时代,她至少勇敢地做过自己,哪怕代价是生命的早逝。这,或许就是刘楚玉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金枝毓秀玉为容,帝阙春风第几重?

敢向龙墀争晓日,偏教凤藻动璇穹。

菱花镜里乌云改,朱雀桥边暮雨封。

莫道青编皆秽史,千年犹振未央钟。

又:永明宫阙的暮云下,曾绽放一株逆天的秾华。她用九霄烈焰般的生命,在玉阶金瓯间写就惊世传奇。当斗柄倾移、素商振佩,所有绚烂终被苔碑尘封。遂谱此调《雪梅香》,以雪中寒梅为喻,祭奠那段在史册墨渍中明明灭灭的瑰丽人生。全词如下:

暮云卷,璇台绛烛敛深宫。

纵鸾绡凝麝,争禁斗柄斟空?

朱萼曾燃九霄火,玉阶徒锁五更风。

秾华恨,漫掷金瓯,血溅芙蓉。

尘封,蠹编底,唾雨千年,墨渍朦胧。

谁记凤池,惊鸿照影春浓?

白蝶翻成纸灰舞,素商犹振佩玲珑。

松涛里,半壁苔碑,永葬残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