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王二哥歪传 > 第132章 喜逛婆城威远旧事多多

王二哥歪传 第132章 喜逛婆城威远旧事多多

作者:内江东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11:27:39

“嗯,至今城里头南街子百货公司,还有中心街牧工商公司等老一批楼房,都是用的灰沙砖修建的,现在墙上都还能看得到灰沙砖。”东哥说。

“你晓得不,在这个罗家坝上堰,我还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王幺爸说。

“啥子故事?”东哥问。

“《豆子烧鹅》。”

“讲来听听。”

“一个人一辈子,无非是吃、穿二字。说起小时候的吃,很是可怜,从来没有吃饱过,每个人都黄皮寡瘦,人个子也长不高,都是缺乏营养,至今想来都很心酸。”王幺爸开口说。

“对对对,小时候太苦了,吃不饱穿不暖。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天下最大的事莫过于‘食’。食能果腹,壮人肌肤,健人体魄。当最基本的温饱满足后,人们才有条件和资格追求‘食’之精、‘食’之美,那就是美食了。”东哥也点了点头,深有感触地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话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十多年前,那时我被下放到山王区五条马路乡坝头,到县城只有一条石子公路,遥遥四五十里,每天背着天然气包的客车,上下午各一班,如果没有天大的事要办,乡下人断不会花上三毛五毛,相当于几斤苞谷、麦子,一大家子能吃几天口粮的钱去乘坐客车,大多数人都甩开两条腿,披星星戴月亮,早上天不见亮就出门,晚上天黑背着星星才回家,不惜来回七八个小时走路去又走路回,特别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和寒冬腊月数九的寒天,其艰辛和劳累就可想而知了。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们生产队王木匠去赶了趟县城,回来后他口若悬河,给我们摆起了进城的龙门阵。他说,在进威远县城清溪河上河堰,由于当天下大雨涨了水,山洪汹涌而至,满河浊浪翻滚,有一乡下农民背着一只十多斤的大白鹅到县城去卖,当他走到上河堰时,捆鹅的谷草有点朽烂,捆不牢实,那只大白鹅几挣几不挣,便挣脱了捆的谷草,飞身扑进了滚滚急流的清溪河,悠哉游哉随着洪水游走了。那位背鹅的农民,眼巴巴地望着随水游走的鹅儿欲哭无泪,干瞪着眼束手无策,气得他捶胸顿足,又无可奈何。

“当时我听着王木匠摆这个故事,边听边就用手摸着自己腰杆上的肋巴骨,这肋巴骨尽是瘦骨嶙峋的排骨。我脑壳好像突然开了窍,思想也开起了小差,心想啊,十哒十多斤的大白鹅呀,如果再加几斤黄豆儿,能焖好大一锅豆子烧鹅啊,红亮亮的、香喷喷的,拈起一大砣鹅肉油水滴哆滴哆,啧……啧啧啧,想起想起,我那清口水呀,止不住偷偷地往肚子里流了又流,好像把心子把把都打湿了个遍。”王幺爸说完,还定定地用眼直看着脚下清溪河里的水,半晌没转眼睛。

“那时的日子,真的太艰难了,连想一想都心痛!”东哥感慨地说。

“走,我们边走边看、边摆龙门阵。”王幺爸说。

“嗯,好好好。”东哥点点头说。

“罗家坝灰沙砖厂对面,原来是县食品公司肉联厂,每天大车小车,没有车的农民用抬杠,从乡坝头抬肥猪来交售给国家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凌晨就能听到肥猪儿呜嘘呐喊,这是屠宰场在杀猪了。猪杀好了,一些肉由食品公司各个门市部各网点销售,居民凭供应肉票买肉,当时是6角8一斤。剩下一部分尽肥的肥肉,就用盐腌了做成盐肉,然后逢年过节拿来卖,价格相因些,但又咸得要命,可还是有很多人买,而且还唯恐(害怕)买不到呢。”王幺爸边走边说。

“嗯,而今的猪肉,摸倒都是十多二十块一斤,虽然贵了,但市场上有卖,只要你想吃都买得到。而当时你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为啥呢?因为还要肉票,没有肉票,同样买不到肉。”东哥说。

“对呀,那时买啥子东西都要供应票。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面粉要面粉票,还有煤票、糖票、酒票、油票等等。票证中还要分全国性的,省、市、县的,要到全国各地去出差,不仅要单位介绍信,而且必须要调换成全国票证,特别是粮票,出了省市就搞不到事,只能在本地用,外地是不认账,有票也买不到东西的。其他各个单位内部还发放供应券,仅供本部门使用。票证面额有贰拾斤、拾斤、伍斤、叁斤、贰斤、壹斤,半斤、叁两、贰两、壹两的,甚至还有半两的,真是样样都要计划,甚至计划到半两如此精细的地步,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王幺爸说。

“计划经济,时代的变迁,都是历史使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根本体会不到这个中的滋味。”东哥边听边说。

“从食品厂上去,再往上是清溪旅馆,应该是个集体企业。以前里面时常举行川剧坐唱,一些川剧协会会员和川剧迷组织起来,将锣鼓家什敲得山响,或咿咿呀呀或高腔嘶吼把川戏唱起来,吸引了无数老头老婆婆和热爱川剧的爱好者前来听戏。”王幺爸说。

“嗯,现在清溪旅馆早已没人住店,房子都跨了半边,早就听说沿清溪河边已进行了城市规划,准备修建公园,但目前还没动工,是不是财政吃紧,国家还没有这笔资金吧?”东哥说。

“很有可能。”王幺爸说,“再往上走是三路口,三路口街边周围有好几个理发店,有一个脚有点跛,是达木河煤矿的居民,其理发店子是他舅子的,免费提供给他做点生意,以解决生活所需。另外还有一个姓廖,他自己打的招牌叫‘廖驼背理发店’,年龄有60多岁吧,虽然背有点驼,但收拾打扮很讲究。常常上穿白衬衣,下着淡褐色休闲西装裤,身背一个时尚斜肩包,在街上走来走去看风景。他的理发技术很好,而且细心周到,说些话来也很入法眼,逗得顾客开开心心,生意很不错。这两家,是平头老百姓最喜欢去的,因为价格公道、相因,十多块钱就能理一次发,而且还洗头修面刮脸,样样俱到。三路口其它还有几家,都是稍微高档点的店子,洗吹剪烫都有,但价格比前两家贵不少,不是市井老百姓经常去的地方。”

“廖驼背的理发店,好像我也去过。”东哥继续说,“三路口靠城区街边,有一家饮食服务公司的国营旅馆,旅馆下属有一家大桥饭店,里面的麻辣血旺非常好吃,除了麻辣血旺以外其它的菜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小时候我只在这儿吃过麻辣血旺。”

“那时的人哪有钱经常去操馆子哟,能够逢年过节打一回牙祭,吃一次回锅肉都很不错了。”王幺爸说。

“嗯,说起这国营饭店里面的麻辣血旺,还是前面提到的许老师,给我讲了他读小学时,到这个饭店来吃了回麻辣血旺的故事。”

“摆来听听。”王幺爸一听非常感兴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