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阴阳领仙人之阳间判官 > 第三百一十章 招婿上门成商户主流

“陛下,那几位的言论分明就是无稽之谈,荒谬之极,臣觉得,我等不仅不应该禁止本国女子参加茜香国的科举考试,甚至还要大大鼓励,如果茜香国能够允许本国男子也参加科举那更好。

其他方面臣姑且不提,就提一点。

如若有朝一日,茜香国满朝文武过半,甚至于六成七成,乃至八成,全部都是我天朝子民,那么茜香国还能算是茜香国吗?这哪是茜香国的阴谋诡计!

分明就是我们的大好机会啊!!”

不管什么事情,从不同角度分析肯定是能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启元将军就是在从他自己觉得合理的方向解释。

想证明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坏事。

反倒是大好事!

“胡说八道,这就是武夫妄想,茜香国能够蠢成这样吗,他们敢这么做,肯定是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或者说肯定不可能让我国之人在茜香国爬上高位。

最多只能当当底层小官罢了。

底层小官能有什么影响力?

再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茜香国未来大部分都是我国之人又如何,你们忘了前宋时候的事吗?前宋退居临安,北方大面积区域不依旧还是我汉人,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大部分都还是我汉人。

可他们与宋廷那边是朋友吗?

他们听宋廷的命令吗?

而且他们还是被异族管理,茜香国那边,无论语言风俗,又或者血脉源头都与我们无异,是千年前迁徙过去的。

如此放任,只是在给茜香国培养大量人才,而茜香国最缺的就是人口了。

这不是替他们补上短板吗?”

礼部尚书更是人才,还结合历史讲起了隐患,同时听起来也确实有道理。

而大理寺寺卿则是赶忙大声辩驳:

“你分明是断章取义,移花接木。

前宋时的事与现在的事怎么可能一样,前宋那是自己丢了领土,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寒了北方民心。初期的时候不知有多少北方汉人愿意回归,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可结果呢,临安朝廷不是贬低说北方汉人是归正人,就是说什么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不愿意接纳。

哪怕名气如辛弃疾,回到南方,也一直被南方朝廷官员抨击其是归正人。

抨击他父亲在北方金人那当官。

如此朝廷,怎能将罪责皆归咎于北方汉人,而且那是国土被侵占,如今我们何曾有国土被侵占一事,是我们自己把人输送出去,他们背后有朝廷撑腰。

陛下也不是南宋那些窝囊废皇帝。

怎会有你说的那些情况?”

正方反方,同意的与不同意的,加上和稀泥的,可谓是争论不休,真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最后究竟怎么抉择还是得看永康帝的,毕竟永康帝又不是什么傀儡皇帝,他是妥妥的实权皇帝,不可能任由官员们摆弄忽悠。

“茜香国多年一直恪守本分,从未有越界之举,科举之事也曾与朕提前通过气,如果直接一刀切,一禁了事,那不显得朕心胸狭隘。而且为了这点小事与茜香国闹崩,更是殊为不智,所以下旨严禁女子出国科举,往后不得再提。

但是某些顾虑,同样不得不考虑。

所以如果女子想出国参加科举,必须提前到当地衙门报备,报备后统一登记培训,最后派人安排她们一起去茜香国,省的单独出发路上遇到危险。”

永康帝话说的虽然不是特别直白。

但文武百官也不傻,很容易就能理解他的真实意图,他还是很赞同让女子进入茜香国,占领茜香国官位的。只是他有些担心那些女子最终是否还能够坚持忠君爱国,忠他这个君,爱原来的故国,所以想将她们聚到一起熏陶一番。

忠君爱国无疑也是要教育的。

“至于民间一些秀才举人想要鼓吹吏转官,也很好解决嘛,只要让现在的那些吏员知道,一旦吏真的能够转官,小吏可就不是他们有资格继续当的了。

有的是秀才举人跟他们争。

到时候他们能争得过?

让他们自己考量考量,是该支持吏转官,还是该保持传统,不要瞎折腾。

到时候根本用不着我们做些什么。

自然有人对付那些秀才举人!

至于呼吁茜香国允许本朝男子也去茜香国参与科举的,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茜香国女王应该考虑的问题。

行了,这些都按朕说的来。

要你们有屁用,就知道吵!”

永康帝是真心觉得,自己手下的这些官员太废柴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办法拿定主意,最后还得他自己拍板决定,真是吃白饭,殊不知官员也委屈。

他们只有提建议的权利,压根就没有最终做决定的权利,这也能怪他们?

他们要是真敢做决定,拿主意。

怕是得被当场拿下,斩首示众。

至于否定劝阻,永康帝已经不是当年愿意听劝的皇帝了,如今早就已经变得乾纲独断,不容许有人跟他唱反调。

所以百官都很识趣的没敢劝什么。

此事自然是就此定了下来。

再然后便是,天朝内部的躁动异议迅速平息,很多已经把持地方胥吏几十上百年的胥吏家族,迅速冷静下来,明悟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持地方上的胥吏职位几十上百年,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有多强,而是在于那些士族嫌弃胥吏低贱。

不愿意与他们争抢。

可一旦吏能够转官,虽然他们有了晋升空间,但也意味着会有许多许多秀才举人与他们争抢如今的位置,对此他们是真不觉得自己能抢过那些聪明人。

所以原本支持吏转官的那些胥吏。

绝大多数都调转矛头开始反对。

胥转官只是一个饼,回头到底能不能立下功劳晋升成为官员还是个问题。

可此事一旦真的被允许,大量秀才举人跟他们抢职位却是实实实在在,肯定会发生的事情,还是先保职位要紧。

至于商人希望他们也能参加科举。

这一点无人在意。

所以最后,因为此事思想变动最大的其实是商人团体,他们开始十分积极的花钱培养女儿,儿子继续经商,女儿则是往茜香国的需求方向培养。如果某个女儿天赋不错,那更是根本不愿意让女儿嫁人,必须得留在家里招婿上门。

这样女儿当官了才依旧是自家人。

嫁给别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官了。

到时不白培养了?

可见很多时候,重男轻女,重女轻男之类的核心问题还是利益问题,只要利益足够大,什么古怪思想都能转变。

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

一时间商户招婿上门,甚至于成为了流行趋势,家里有儿子没闺女的,还设法纳妾,或者找外室,想要生闺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