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花开春来晚 > 第391章 基建队伍下乡

花开春来晚 第391章 基建队伍下乡

作者:吹尽狂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1:06:01

近一周来,办公室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玻璃,洒在刘正茂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他眉头紧锁,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在纸上奋笔疾书,全身心都沉浸在新村建设的谋划之中 。刘正茂坐在办公室,可谓殚精竭虑,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新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上。

今天,县、公社两级的相关领导如一阵春风,带着使命与期望,踏入了大队的办公室。这,无疑是新村建设由纸上设想迈向实际运作的重要转折点,犹如黎明的曙光,预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墙壁上,几幅描绘未来新村美好景象的规划图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变化 。

刘正茂挺直了腰板,神情严肃而专注,率先发言:“秦主任,大队经过深思熟虑,将近期的工作一分为二。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做到锦上添花;另一方面,绝不能让建设进度拖后腿,务必做到齐头并进。为此,大队支部在新村建设指挥部专门设立了宣传组,由大队宣传部长冯婷担任组长,大队妇女主任武齐悦为副组长。”

秦柒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他专注地听着,心中思索着这一安排的利弊。

刘正茂顿了顿,继续说道:“宣传组的主要任务,便是配合新闻媒体,为新村建设造势。宣传的切入口,锁定在大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成果上,旨在展现我们大队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做到双管齐下。”

说到此处,刘正茂轻轻扶了扶眼镜,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 “在媒体宣传热火朝天展开的同时,我们要全面铺开基础建设工作。尤其是卫生院和学校的建设进度,必须全力以赴,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开创出令人瞩目的‘樟木速度’,做到又好又快。”

秦柒忍不住再次打断刘正茂的讲话,微微皱眉,略显急切地说:“小刘,你讲的这些都头头是道,可关键是要我们做什么,你得讲得具体点,别拐弯抹角。”

刘正茂无奈地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尴尬,心中暗忖:看来秦主任是个急性子,喜欢直奔主题。他赶忙说道:“那就先请刘昌明队长讲吧,他主管建设工作,肯定能说得更清楚。”

秦柒将目光转向刘昌明,说道:“刘昌明队长,你就挑重点讲,说说需要县和公社怎么配合就行。”

刘昌明本就是个直爽之人,性格可谓“三担牛粪六箩筐”,讲话从不拖泥带水。他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领导,公社之前讲要派四百个劳力来会战,我们打算把这些劳力集中起来,兵分两路。两百人全力突击建设卫生院和学校,另一半人则集中精力扩建饲料厂和养殖场。”

刘昌明微微皱眉,面露难色,接着说道 :“但因我们大队条件有限,在全部会战劳力到来前,得提前为他们解决吃住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上级能先派部分劳力来大队,帮忙搭建全体会战人员临时居住的工棚和厕所。”

“目前,我们大队已经准备了红砖和沙灰,可搭手脚架的工具和竹板,还有盖工棚的稻草却严重缺乏,这些都急需上级马上调集,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听了刘正茂和刘昌明的话,秦柒心中一阵犯难,觉得目前的情况千头万绪,各方工作杂乱无章,犹如一团乱麻。他深知,要想让新村建设顺利推进,参与建设的各方必须坐下来,统一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协调行动。

秦柒轻轻揉了揉太阳穴,沉思片刻后 ,说:“古支书,我建议把参与建设的各方都召集起来,在明天上午十点召开一个协调会。大家聚在一起,统一思想,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让参与各方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任务目标,这样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秦柒诚恳地给古大仲提议。

古大仲听后,沉思片刻,觉得秦柒所言极是,点头说道:“行,明天上午十点开全体协调会。刘知青,你马上通知设计方也过来,务必让他们准时参加。”

接下来,刘正茂便在办公室里忙碌地打电话通知各方。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刘正茂一边讲着电话,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要点,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

而秦柒、罗迈、谷大仲则带领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在一旁认真地罗列新社建设的具体事项,为明天上午的协调会精心做着准备。每个人都深知,这将是新村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刘昌明连忙点头:“这个肯定的,我们施工方也希望能顺利推进工程,有问题一定及时反馈。不过目前物资短缺的问题确实比较棘手,希望上级能尽快协调解决。”

公社干部代表罗迈回应道:“物资调集的事情我们已经在安排了,这两天就会陆续到位。劳力方面,我们也会按照计划分批安排过来。但大家也要注意,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问题。”

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新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激动地比划着手势,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人认真地记录着要点,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落实工作 。古大仲在一旁仔细聆听,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内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各方终于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工。施工方负责按照设计要求,保证质量和进度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设计方随时待命,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县、公社两级负责协调物资调配和劳力安排;大队则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宣传工作,确保整个建设过程顺利进行。

谷院长如同一尊雕像般“钉”在原地,全神贯注地旁听着关于樟木大队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她本是个局外人,可这场讨论却像一块磁石,将她深深吸引。随着讨论的深入,她心中不禁暗自惊叹,原本以为这个年轻的樟木大队副大队长刘正茂,不过是个初出茅庐、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如今看来,自己着实是看走了眼。

大部分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对强者的崇拜之情,谷院长也未能免俗。她敏锐地察觉到,刘正茂是上级着力培养的对象,未来必定前程似锦,宛如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她心中陡然生出一股念头,想要尽快拉近与刘正茂的关系。可究竟该用何种方法来改善彼此的关系呢?谷院长陷入了沉思,脑海中各种念头如走马灯般闪过,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与此同时,在省城的家中,刘正茂的母亲华潇春也没闲着。她站在客厅中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心里琢磨着要在乡下待很长时间,而农村购物远不如城里方便,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她决定拉着邻居刘德秀一同出门采购。

两人穿梭在省城繁华的街道上,走进一家又一家商店,像两只勤劳的小蜜蜂,将各种生活用品收入囊中。

华潇春手里有钱,不仅为建房准备了充足的物品,还贴心地为许二娃、王再进配齐了睡觉用的铺盖。她事无巨细,凡是能想到看到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地买了下来,可谓是应有尽有,屋子里渐渐堆满了形形色色的物品,一片杂乱。

直到昨天上午,当华潇春在家中整理打包那些要带到农村的物品时,才赫然发现,这些东西多得超乎想象,即便加上许二娃和王再进,三个人也根本带不走。她看着堆积如山的物品,眉头紧锁,心中暗暗叫苦:这可怎么办才好?总不能把这些东西都扔下吧?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华潇春只好前往8号仓,找到赵**,请她给刘正茂打电话,让大队派拖拉机到家里来接物资。

话说吴光茂,这几天原本白天在家休息,晚上开着拖拉机去杏花大队拉红砖。昨天得知刘正茂家要拉货来大队的消息后,他心中一动,想着能帮上刘正茂家的忙也是好事。

于是,今天下午他主动和对班的拖拉机手换了班,还特意叫上邢大花。两人在下午给往来单位送菜返程时,分别开着一辆东方红小四轮和一辆手扶拖拉机,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刘正茂家所在的巷子口。

今天上午时,华潇春还在粮店用鹿青换的油票买了20斤两个陶瓷缸糠油,又匆匆赶到椿桥肉食水产店买了十斤肉。

吃完中饭,花潇春和许二娃等人再次打包,就听到门外传来吴光茂的声音。吴光茂把拖拉机稳稳地停在路边后,让邢大花守着车子,自己则像一阵风似的跑进巷子里刘正茂家去喊人装车。一进门,他就满脸笑容地对华潇春说道:“华婶子,我们开来两台车呢,您看要装哪些东西,我来搬!”

华潇春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客气地说道:“小吴哥,快叫上你的同伴进来喝杯茶呀,怎么好意思麻烦你们搬东西,我们自己来就行,这次真是麻烦你了。”

许二娃听到动静,早就做好了准备,赶忙问道:“弟妹,先装哪些东西呢?”

华潇春有条不紊地回答:“重点装那些不怕压的东西,先装车,轻的怕压的后装车,放在上面。”

得到指示后,许二娃二话不说,让张金诚扛上一麻袋大米,自己也稳稳地扛起一袋大米。吴光茂十分有眼力见儿,立刻抱起一包东西,带头就往外走。华潇春见吴光茂不喝茶,也不推辞,自己也迅速拿起一捆东西,跟在王再进后面,朝巷子口走去。

刘家这边的动静,惊动了对门邻居刘德秀。她像一只敏捷的小鹿,从家里跑了出来,一眼就看到华潇春正往外搬东西,赶忙好奇地问道:“老华,拉货的拖拉机来了?”

华潇春笑着回应:“是的。”

刘德秀一听,转身跑进刘正茂家堂屋,抱起一缸油,也跟在华潇春后面,加入了搬运的队伍。

吴光茂走在前面,很快来到拖拉机边,他对邢大花安排道:“货物都装在手扶拖拉机上,你在车上负责码货,注意点啊,重的和不怕压的装下面。”

邢大花到底是农家女,力气大得惊人,只见她轻轻松松地就从许二娃肩上接过那一百斤重的大米,稳稳地放在手扶拖拉机上,仿佛那大米轻如鸿毛。前面几个人拿出来的东西都依次装在了手扶拖拉机上,唯独吴光茂让刘德秀把陶瓷缸放在东方红小四轮上。他笑着解释道:“陶瓷缸容易损坏,和人同车安全点,可别在路上给磕坏了。”

在五个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不到二十分钟,要带到农村的货物便全部装上了车。华潇春锁好大门,把钥匙交给刘德秀,一脸诚恳地拜托道:“刘妹妹,家里就交给你照顾啦,拜托你每天给鹅和鸡喂两次食,春节我回来时再好好感谢你。”

刘德秀笑着摆摆手,说道:“咱们俩的关系,不需要这么客气,你就放心去吧,我肯定会照顾好你家的鹅和鸡。”

刘家隔壁的苏娭毑,一直透过门缝偷偷注视着刘家的动静。等华潇春离开后,她像一只嗅到腥味的猫,迫不及待地跑到刘德秀家里,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刘德秀,华潇春这是要搬家吗?她怎么搬那么多东西出去啊?”

刘德秀本人是湖区农村人,嫁给老曾后,户口却迁不过来,在城里人的眼里,她就是所谓的“黑市户口”。苏娭毑作为地道的城里人,打心底里看不起没户口的刘德秀,平时对她都是直呼其名,处处显示着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优越感。

对于苏娭毑这种人,刘德秀心里清楚她没安什么好心。但她觉得刘正茂在乡下建房本就是件好事,也没必要隐瞒,便如实说道:“她崽在下放地建房子,她下去帮忙。”

“什么?刘正茂不打算回城了,这是在乡下找到媳妇了吧?”苏娭毑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立刻开始浮想联翩,自行脑补出刘正茂在农村安家的原因。

她那模样,就像意外捡到了稀世珍宝一般,兴高采烈地回了家。自从上次有公安到刘家调查,对外宣布刘圭仁在解放前帮助过革命者的事后,街道和居委会对刘家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转变。

苏娭毑又从邻居们嘴里听到刘正茂在农村是大队干部,混得风生水起,她对刘家的态度便收敛了一些。

可今天得知刘正茂在农村安家,她那莫名的优越感又瞬间膨胀起来,心里想着:你刘正茂就算混得再好,最终还不是个农民?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恨人有笑人无”的人。

拖拉机车队一路轰鸣,直接开到了序伢子家门口。听到拖拉机停车的声音,序伢子像听到召唤的士兵,立刻跑出门来。他一眼就看到手扶拖拉机上装得满满当当,像一座小山似的。

华潇春从小四轮上轻盈地下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客气地和序伢子打招呼:“序哥,来麻烦你家了。”

序伢子热情地回应道:“不麻烦,不麻烦!您可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啊。我已经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您进来住就行。”

在华潇春的指挥下,大家开始往序伢子家里卸货。米、油、盐、调料,以及带过来的各种菜,都被整齐地放在序伢子的堂屋里。许二娃和王再进带来的泥木工具和铺盖,还有华潇春认为贵重的物品,则都小心翼翼地放进序伢子特意腾出来的睡房里。

最让序伢子高兴的是,华潇春把家里的轻便自行车也带过来了。华潇春想着,以后去公社补充物资,有了这辆自行车,就方便多了。

把大部分东西卸到序伢子家里后,吴光茂对邢大花使了个眼色,说道:“你开小四轮带华婶去我家,中午出门前,我妈特意交代我,一定要让华婶住在咱们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