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07章 葬身火海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第307章 葬身火海

作者:松柏常青88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10:42:19

诸葛恪迈步走上前,其随员被拦在宫门外。面对曹丕,诸葛恪直言不讳:“魏王,今日得见您,想必是您愿意考虑将许都及南边领土割让给我们公子关麟吧?”

这要求出乎所有人意料,尤其是曹丕自己。

曹丕眯起双眼思索片刻,许渚咳了一声:“使节大人若是再胡言乱语,刀下不留情面!”说罢抚摸着腰间的大刀,唯有他曾得此殊荣可在朝堂配刀。

诸葛恪不仅未畏缩,反而大笑起来:“要杀我也不是难题,但我家公子要攻克鲁城三万将士,包括大将军徐晃也并非不可能。虎侯阁下的刀可以劈我,但我的头颅并不容易砍下。”

见此情况,许渚握紧刀柄却迟迟未能出鞘,仿佛被什么无形力量牵制住。

最终,曹操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挥手示意许渚退下。望着诸葛恪,内心感叹:这位使者不仅勇气过人,言辞更是狡黠,可惜投错了方向!

面对诸葛亮的眼神挑战,曹丕心中矛盾。一面是自己的霸道决断,另一面是仁义道德。若是往昔年轻,即使对方杀死那几万士卒亦不会眨眼。现在作为大魏之主,那些军士已是他的子民。时代变了,决策也随之复杂。

在君权的动荡中,国家内乱此起彼伏。当刘裕步入晚年时,曾经的辉煌开始剧烈反噬,使他和他的帝国陷于疲于奔命、困境重重。

正因为如此,刘裕尤其宠爱“杨帆”与“陆羽”。

他渴望找到一个仁慈明智的接班人,以化解因过往暴力所种下的怨恨。“仁道”的传承是拯救这个国家未来、确保其长远延续的唯一出路。

也正因此,在刘裕晚年的关键时刻,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平陵城中的三万大军以及名将苏烈遭受不测。此时,一种强烈的无力感油然而生:他感到被孙武背后的李承掌控了脉搏。

毫无疑问,李承理解他的内心挣扎:那些过往的纷争、现今的和解渴望,还有他对稳定军心和民生的愿望。而今,繁华表象之下掩藏的是无尽的风险和变数。

刘裕紧锁眉头深思着孙武提出的问题,显得不知所措。贾翊忽然上前制止,打断了这一氛围:“慢……”

孙武微笑期待着贾翊的反应。作为朝中太尉,贾翊质询道:“诸葛公子提及炼狱火海和数万人性命卑微的说法令人疑惑。试问贵主李承标榜扶助左将军辅汉,可为何焚烧之物正是这些汉人?”

面对这一指责,孙武从容回应说,“尊为太尉的谋士啊!汉室曾经处于危险之际,在您的魏公护驾下得以复兴,并得到尊重。那时的确如您所说,魏即为汉。但自那以后……董氏家族被铲除,连董妃身怀骨血也没能得到善待,以及前年年初发生的事情,伏太后被囚困致死,宗族百余口惨遭灭门!这些事情之后,魏王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进一步接受了皇上的册封。这些举动足以证明今天的魏公早已脱离了对汉朝忠诚的道路,成为逆臣。”

听到这些言辞后,众官员沉默片刻。显然这席话触动了他们心中难以直视的事实。

贾翊恼羞成怒反驳到:“今日之事今日议,谁会与你计较过去。”

孙武则笑而不语继续阐述:“孔夫子教诲弟子应孝顺改祖训若利于民为大义。昔日,魏王的父亲与祖父曾维护和支持过汉室,可是现在却背离祖先之路转行弑君之举?凡是在这个时代服务于这位新的‘王者’的人都成了历史眼中不可饶恕的叛国者。因此即便是我家主人执行焚刑也不代表针对忠贞之民而是为了清肃背叛。”

这一番言辞让众人陷入沉静。

刘裕保持冷静回应道:“诛伐伏氏和董家乃是出于自保,而非有意篡位。”

“也许确实有自保的因素。” 孙武依然镇定自若地说。 “但是这并不改变你已经犯下的过错。”

此时另一名重臣程景出面替刘裕辩解。“记得当年刘邦对待自己父亲被楚霸王擒获的态度,即使面临胁迫仍选择正义立场,这种气概难道不应该尊敬吗?”接着转向批评孙武的行为方式。

但对方并没有动摇。“战争本就是残酷现实,倘若战场角色对调我们是否会宽恕敌人的暴行呢?”

随后他又提到谈判不仅仅是士兵和将领的安全问题,还包括城池百姓的安危。“若非真正重视生命,为何要冒着风险派使者商讨这些问题?相反,若真不在意,则可直接采取行动让世人评说究竟谁该背负恶名。”

说到这里,孙武语气更加严肃。“不仅如此,如果连百万许州人民的生命也被无视的话……”

典威之子典诚愤怒喊道:“你敢!稍有差池便叫你无法脱身。”

随着程景的解释得知这是典氏子孙继承了父亲勇武,而今负责守卫大都督。孙武轻蔑一笑,并巧妙地将矛头指向贾翊,提醒大家记住宛城惨败时曹操的责任。

如此一举既转移压力又巧妙地将焦点集中在核心议题上——三万人和许昌百万平民的命运。这种机智使得整个辩论变得更加复杂而深远。

最终一席话既包含了历史的反省,又有对当下决策的挑战;既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揭露了潜在的政治风险,展现了深刻洞察力。

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言语,让殿堂末座的赵群和李华心中惊叹不已。

赵群低声对李华说:“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人物……这简直是公然挑战权威!这份胆识,令人畏惧。但他说的话却又字字珠玑,无懈可击!”

李华默不作声,但心底暗暗赞叹:

『孔明才思敏捷、气魄宏大,何止让人敬畏,简直让人敬佩。江东无人,益州有贤才啊——』

随着王满的一声怒斥。

出人意料的是,曹操猛然拔出倚天剑,仿佛这一席话也触动了他最敏感之处,令他在五十多岁之年仍虎步向前,利剑直刺向对方。

只见那年轻人面不改色,似乎愿意用鲜血染红这巍峨的大魏宫墙。

“主公……”

程羽、郭嘉等人见状连忙叫道,“主公”,言语间满是急切的恳求——他们想制止曹操手中的剑,然而剑如离弦之箭,一去不可收拾!

年轻人面对这一刺却毫不退缩,与曹操四目相对,目光炯炯——仿佛在无声地说:

——『你动手吧,一起毁灭也不过如此。』

——『一个惯常杀戮的人,如何会在乎几万士兵的生死,又怎能顾及一个将军的存在?』

——『来吧,向我刺来!』

就这般以气势压倒敌人。

年轻人首次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在这一刻成为了与曹氏斗狠的对象。

当曹操的“倚天剑”即将刺入他喉咙之时,骤然停住,仅差一寸的距离……

这一刻,终归还是收住了锋芒。

古话说:“匹夫之怒,血溅五步”。

然而今时,魏王曹操一怒,岂止是血溅数步,但他不能乱动,因为一旦愤怒可能导致鲁城三万军卒丧生,甚至威胁到许都的安全。

年轻人在这一刻镇定自若,心中却早已波涛汹涌,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

再次对视曹操的眼睛时,他感受到一种深藏在目光中的讯息。他知道,自己赢了,云旗公子也赢得了胜利。

或者说是运气的成分,但无疑他已获胜。胜利的希望已经成真!

曹操此时的声音有些疲惫,“先生确实能言善辩。你继父诸葛亮曾在吴国舌战群儒,今日我看到了真正的琅琊诸葛风采!”

说到此,曹操略微停顿了一下,“有关先生所提之事,孤与众大臣还需商议,先请回驿站等待如何?”

年轻人拱手,“此事关系重大:关乎三万军队的生死,更关乎百万百姓与王威。请大王慎重考虑。”

曹操作了个手势,表示同意,“有劳先生了,请!”

年轻人彬彬有礼地走了出去。典满怒气未消,“为何不除之?我愿前往杀他,大卸八块,由我一人负责!”

曹操摇摇头,“若真能除之,何必拖延至今……”

说完,叹一口气,“关云长有识人之道。刘备亦是有谋之人,值得钦佩。”

年轻人带着几名随从走出大殿高阶时,其中一名侍卫感慨万千,“刚才的一番辩论真是精妙绝伦……先生真是天赋异禀!”

年轻人脚步稳健,“这一切其实都在云旗公子的预料之内。”

他露出一丝微笑,抬头仰望蓝天,“今天的一切都是对父亲的纪念……不仅是我个人的胜利,更是整个家族的荣誉象征。”

散会后,曹操立刻召开了一个紧急的小型“霸府”会议。

贾诩与程昱虽然年迈,但仍需强撑体面出席;即便连新进的李文都没有缺席资格。

夏侯淳无法参加,故由其属下的李文代表参与会议。

心有不满的曹操一直眯着眼,面色沉重,“大家怎么说?”

程昱行礼,“虽不愿承认,但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得不选。”

贾诩沉吟片刻,说道,“关云台此举,让我想起战国时韩国献上党郡给赵国,以转嫁矛盾

说到这儿,陈远的语气加重了几分:“为此,主公无需再担心诸葛恪提及的洛阳百万民众的困境。这不过是关家逆子用来恐吓主公的手段。他实际掌握的唯有三万魏军士兵和徐晃将军的安全。”

终于……

在这诸多不利言论中,唯有陈远细致、严密的分析使曹操的心情有所缓和,仿佛能松口气一般。

曹操问道:“陈先生,请继续说。”

陈远转动着眼珠子:“这‘浮空器’的弱点就是它的行动缓慢。樊城被焚是因为子孝将军为了延缓水灾而布置沙袋所引发的意外,关麟反而利用了这一情况,使用火攻而非水攻,让这些本为防止汉水倒灌的沙袋变成了困住魏军士兵的枷锁,导致几万魏军士兵在一夜之间葬身火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