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场战斗之前,纪怜淮的缓慢苏醒就仿佛从一个万古长夜中而来,又像是从深不见底的冰冷海渊逐渐浮起。最先恢复的并非视觉,而是一种弥漫性的感知——无边无际的沉重、粘稠,以及无数细微却尖锐的情绪碎片,如同砂砾般摩擦着她的灵觉。这里是“影域”,千禧城集体潜意识的深渊,痛苦与恐惧沉淀发酵的泥沼。与她最初被动卷入、仅凭本能挣扎时不同,此次“醒来”,她的意识核心处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锚定感”。那枚历经蜕变、近乎无形的混沌心印,如同经过淬炼的星辰内核,在她意念深处散发着恒定而微弱的辉光,不仅驱散了部分令人窒息的迷失感,更让她对周遭环境的感知变得清晰了许多。
她“看”向四周。依旧是没有日月星辰、没有上下四方之分的混沌虚空,但那些翻滚涌动的、由负面情绪凝聚成的色块,此刻在她感知中已能分辨出更细微的差别:暗红色往往是暴戾与愤怒的咆哮;灰黑色凝聚着深沉的绝望与悲伤;惨绿色则跳跃着贪婪与嫉妒的毒焰……它们不再仅仅是模糊的威胁,而是呈现出某种……“地貌”特征。远处,那由无数痛苦面孔扭曲而成的巨大风暴依旧在缓缓移动,如同影域的永恒背景音,但压迫感似乎不再那么令人彻底无力。近处,一些较小的情绪漩涡兀自旋转,散发出诱人沉溺或令人恐慌的气息。
“我……更‘清醒’了。”纪怜淮的意识泛起一丝明晰的波澜。她回想起第一单元末尾那惊心动魄的对抗,邪神意志的恐怖威压,玉佩中迸发的秩序之光,以及最后被强行拉回现实时灵魂几乎碎裂的痛楚。那场濒死的体验,如同一次残酷的锻造,反而让她与心印的本源联系更加紧密。此刻,她不仅能更好地抵御负面情绪的侵蚀,甚至开始能隐约“听”到这些情绪背后细微的“声音”——一段破碎的童年噩梦、一次事业失败的挫败感、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这些原本混杂成一片噪音的个体创伤,此刻似乎变得可以区分。这并非令人愉悦的能力,反而如同直接触摸无数鲜血淋漓的伤口,但她知道,这正是心印之力的本质——深度共情,也是理解并化解这片绝望之域的关键。
她尝试移动。意念一动,那混沌心印便微微流转,在她意识周围形成一层极淡却异常坚韧的无形力场。这力场不再像最初那样被动防御,而是带着一种主动的“调和”意味。当她“飘”过一团由“社交恐惧”凝聚成的、不断自我收缩的暗影时,心印力场轻轻拂过,那暗影剧烈颤抖了几下,竟没有像往常一样攻击,反而像是被某种温暖的力量安抚,收缩的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分离出一丝微弱的、代表“渴望被接纳”的平和波动。
纪怜淮心中微动,这种细微的成功,给了她继续前进的信心。她根据心印那模糊的指引,选定了记忆中王越泽曾提及的、能量异常汇聚的一个大致方向,开始向影域更深处探索。沿途,她遇到了更多形态各异的负面情绪聚合体。有的如同荆棘丛林,充满尖锐的敌意;有的如同流沙沼泽,散发着吞噬一切的惰性;还有的会幻化成熟悉的身影或场景,试图唤起她内心的软弱与恐惧。但保持清醒的纪怜淮,已能更好地识破这些幻象,或以心印之力进行温和的疏导与安抚,或巧妙地绕行。她的行进速度虽然缓慢,却比之前盲目飘荡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更高的效率。
现实世界,基石厅深处,静养单元已转变为前沿指挥部。
空气依旧凝重,但少了些绝望,多了几分紧张的秩序感。纪怜淮的生命维持平台被各种增强型传感器环绕,实时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在中央光屏上滚动。她的身体指标平稳,而脑波活动模式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的活跃状态,与“影域”特定频段的能量波动持续保持着微妙共振。
郁尧站在主控台前,身姿挺拔,眉头微锁,目光锐利地扫过各项数据。他脸上的疲惫未曾消减,但那股如山岳般的沉稳气质愈发凸显。第一单元外部袭击带来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基地的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但他已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影域”局势的监控与应对上。
“怜淮的意识活跃度稳定在阈值之上,与影域的交互模式显示她的主观能动性显着增强。”王越泽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他指着屏幕上一条相对平稳却蕴含复杂波形的曲线,“看这里,她的心印能量输出呈现出一种‘引导’和‘调和’的特征,而非单纯的抵抗或净化。这说明她在影域中的行动更加自主,并且……似乎找到了一种更高效的应对方式。”
他切换屏幕,展示出一幅极其复杂、不断自动修正的星图般的结构图——正是他基于纪怜淮意识活动反馈、结合灵犀网络底层数据流逆向推演出的“影域”初步模型。图中,大片大片的黑暗区域代表未探明地带,而一些亮起的线条和节点,则标示出已探测到的能量流动路径和聚集点。“根据怜淮提供的感知数据和能量流向分析,我们初步锁定了三个能量反应异常强烈的‘节点’。这些节点像是整个影域网络的枢纽,很可能由痛楚神殿的力量直接操控,维持着这片噩梦空间的稳定。如果能破坏它们,或许能从根本上动摇影域的结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