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直播捉鬼?我靠灵异成为娱乐圈顶流 > 第65章 城主印

“你说对了,师爷不是打算帮着刘杏花出气吗?

除非朝廷下命令,就是城主也不能轻易发兵。

师爷就想了个歪招,撺掇着城主,让流民去冲击虎头山。

师爷说虎头山有营寨有粮食,要是流民在那里站住了脚,不但可以减轻东临的压力。

待耕种粮食,饲养牛羊,还可以支援东临。

城主原本就不在乎流民的死活,听师爷描绘的前景之后,就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最多就是死几个人而已,如今兵荒马乱的,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再说了,死的又不是他手下的兵卒。

流民冲击虎头山,是城主派了人领路,一箭射中刘茂林的,也是城主府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城主和师爷都被关起来了。”

苏子诚忍不住追问,“那刘杏花呢?可不能小看这女人,祸乱都是这女人引出来的。”

“并没有人小看她,可惜没人想到这一点,夜袭东临的时候没有把这女人带上,只抓了师爷。

听我爸说,他们已经派了人潜回东临城,准备秘密抓捕流杏花。”

为了袭击东临城,刘家村特地做了伪装。

如果知道是刘杏花引出来的祸事,就会暴露刘家村的身份,为了掩盖这个秘密,后续的工作只能悄摸的做。

“怎么会这样?”

“刘杏花生在刘家村,长在刘家村,谁都没想到她能这样,反手就霍霍村子。

最毒妇人心,这女人真是蛇蝎心肠。也没啥可担心的,我爸说,已经派了人手去东临,很快就能抓到刘杏花。”

对于这一点,王振还是有信心的,对于东临来说,刘杏花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师爷肯听他的,那是看中了她的姿色。

这点对于旁人是没有用的,就算刘杏花自己想通了,怀疑是刘家村攻打东临,那也没有用,不会有人信她的。

没有了师爷帮衬,刘杏花相当于是瓮中之鳖。

苏子诚百感交集,“女人竟这样可怕?振哥,你说我到底是成家还是不成家?”

王振有些无语,“这是你应该担心的事吗?你该操心的是,有没有女人愿意跟你一起过日子。”

苏子诚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笑了。

在古代他是土匪,在现代他是贫民,在婚姻市场上没有丝毫优势。

古代盲婚哑嫁多的是,只要男方出的起聘礼,丈母娘就敢把女儿嫁过来。

如今讲究婚姻自由,想娶一个媳妇可太难了。

两人说说笑笑,车子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五一大饭店是个老饭店,搁前三十年,是市里最火的饭店,专门接待高级干部和外宾,普通人一般住不进去。

现在各色新饭店都起来了,五一大饭店悄悄退居二线,装修显得落伍,但服务团队的素质还是有的。

包括博物馆前馆长在内的一众老人,就喜欢这种调调。

因此每次来这个城市,他都住在五一大饭店。

王振来这里,就是准备见前馆长的。

攻打东临,王福田早就下令,不准骚扰百姓,只抓首恶。

他也没想到,城主身上会带着官印,城主指定是回不去了,王福田留着官印也没用。

这官印,自然是给了王振。

相比较大金碗这种招摇的古董,城主官印更有文化底蕴,而且价值不会比大金碗少。

所以王振决定立刻出手,还逗留在城中的前馆长,就成了最佳人选。

这位馆长在文物圈里,可谓是手眼通天,关键问题是,他不仅眼力好,手里还有钱。

早在前些年,一些爱国人士就成立了文博基金会。

成立这个基金会的目的,就是把流落民间和海外的文物收集起来。

尤其是流落在民间的文物,这些都是沧海遗珠,国之瑰宝。

但老百姓不懂这些个,他们只知道,这些东西是家里祖宗传下来的,是自己花了大价钱从黑市上倒腾来的。

光凭一句话,想收走民间藏宝,老百姓是不情愿的。

都是升斗小民,不是老百姓不懂国家大义,而是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格。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真金白银说话。

面对一件有价值的文物,拿出让对方信服的价格,比讲一箩筐大道理,要有用得多。

前馆长就是文博基金会的会长,基金会里的资金,虽然不是前馆长本人的,但他可以调动。

文博基金会的董事一致认定,凡是前馆长认为值得收购的文物,他都可以调动资金去收。

两人直接在房间里见了面,至于苏子诚,则站在门口守着。

“小王啊,你在斗刀会上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勇有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刚一见面,前馆长就握住了王振的手,来了这么一番话。

王振心里暗笑,这老爷子,到底是在表扬他还是在表扬自己啊?

“能再次见到您,我也很高兴,知道您时间宝贵,我就不啰嗦了,我这儿有一方小印,颇有些来历,想请您鉴定一下。”

前馆长一听,立刻请王振落座,“拿出来我瞧瞧。”

王振打开包袱,先取出一方黑丝绒布铺在桌上,然后才从盒子里取出一方小印,放在了黑丝绒上。

这是他跟魏老爷子学的。

铺黑丝绒不仅是为了有排面,而且还可以保护古董,避免跟硬物摩擦。

这方小印的材质主要是铜,铜质比较软,所以王振上手特别小心。

待王振放好了印章之后,前馆长才把印章拿起来细看,这一看他顿时两眼放光,

“哎哟哟,这是唐代官印,品相这么好,字迹这么清晰的铜印,可真是少见,让我看看,印章上刻的是什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古代的印章统称为印玺,皇帝用的印章叫做玺,其他人用的印章都叫做印。

印章和印章也是有区别的,古代阶级壁垒分明,不同官衔和阶层的人,所用的印章材质也不同。

制作印章的材质,以玉印为最佳,其次就是几种稀有石材,比如寿山石,青田石,再下来就是金印。

而铜印是最普通的,一般来说,五品以下的小官,都用这种材料做印章。

铜质比较软,虽说铜印里边都会加了一点铁,用以增加硬度,但相隔这么多年,能传下来的铜印,磨损得都很厉害。

所以看到一枚品相完整,字迹清晰的同意,前馆长已经觉得很稀罕,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等他看清楚印章上刻的字之后,直接倒抽一口凉气,“这竟然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