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 第三十一章 立太子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第三十一章 立太子

作者:猫鲤逑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0:04:28

刚进入十四年二月,永寿宫西配殿的纳喇氏被诊出怀孕一月有余,众人皆惊。永寿宫中,李佳氏素得圣宠,而纳喇氏平日寡言少语,两三月方得一次侍寝,竟也能怀上皇嗣,实属幸运至极。

永寿宫后殿内,李佳氏静默地望向西配殿的方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她与王佳氏比兆佳氏和纳喇氏更早侍寝,虽不敢说宠眷深厚,但在这后宫中,她们的恩宠也算得上名列前茅,远胜于兆佳氏和纳喇氏。

纳喇氏二人平日里难得见皇上一面,而她和王佳氏却时常被召至养心殿侍奉笔墨。谁曾想,兆佳氏和纳喇氏仅凭寥寥几次侍寝,便如此轻易地怀上了皇嗣,反倒显得她与王佳氏辜负了圣恩。

李佳氏心中不免生出几分不甘与焦虑。她虽然深知,只要不彻底失去圣心,凭借大选出身和家世,她也能坐稳这永寿宫的主位。然而,后宫之中,唯有皇嗣才是往后真正的底气与依靠。

如今没了皇后和马佳氏争宠,入宫前大夫也曾诊断她身体无恙,理应能在短时间内怀上皇嗣。可数月过去,她的肚子依旧毫无动静,内心的焦灼与日俱增。

思及此处,李佳氏长叹一声,唤来竹星,吩咐她去熬制太医开的坐胎汤药。她实在不愿再这样无望地等待下去了。

永和宫后殿,王佳氏并未如李佳氏那般焦急。兆佳氏因生产冒犯皇后,失了恩宠,且生下的是个格格,她就更不用忧虑了。而且入宫前,家中曾请大夫诊治,王佳氏便得知她因常年习武,身体留有暗伤,加之月事不调,恐难怀上皇嗣。

然而,她自幼随父兄习武,心胸开阔,对此并不在意。王佳氏心底清楚,皇上让她们这些世家格格入宫,更多是为了拉拢家族,而非真正需要她们伺候。对她而言,皇上的恩宠不过是宫中无聊生活的调味剂罢了。

宫中禁止舞刀弄枪,日子实在乏味。想到这里,王佳氏大步走向书房,取出一支长棍,毫不在意一旁宫女无奈的眼神,一招一式地挥舞起来。

五月份,皇后周年忌日,康熙再度陷入哀思。处理完朝政后,他便赶往巩华城祭奠皇后。后宫嫔妃见状,照例开始誊抄佛经,以示哀悼。

五月即将悄然过去,六月的风雨即将来临。这场风雨虽与后宫无关,却在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风波,使得康熙召幸妃嫔的次数再度减少。对此,后宫嫔妃纷纷感叹,皇上对皇后真是用情至深啊,连带着七阿哥都能得其遗泽。

五月二十五日,慈宁宫内气氛凝重。皇太后抱着七阿哥保成,望着僵持的太皇太后与皇帝,心中暗暗叫苦。她低头看向怀中的保成,眼中闪过一丝柔情,内心感慨皇帝与赫舍里氏宛如先帝与孝献,所幸赫舍里氏还留下了个阿哥。皇太后此前还有些担忧皇帝会因情消沉,思绪渐远,抬头凝视康熙,仿佛透过他看到了另一个人,一时出神。

太皇太后神色凝重,心中忧虑康熙步先帝后尘,对赫舍里氏暗生一丝怨意。她肃然开口:“皇帝,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宫人们见状,纷纷跪地屏息。苏麻喇姑上前,为康熙与太皇太后斟茶,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

康熙目光坚定地看向太皇太后,语气沉稳而坚决:“皇玛嬷,孙儿心意已定。保成是爱兰珠拼了性命留下的嫡子,孙儿早已认定他是未来的大清之主。”

“孙儿决定亲自抚养他,悉心教导,如此他定能担当得起太子之位。请皇玛嬷放心,孙儿必平定叛乱,开创大清太平盛世,再将江山交予保成。即便他日后不堪重任,只做个守成之君,孙儿也算不负汗阿玛所托。”

言毕,康熙心中豪情激荡,转头看向保成,眼中满是慈爱。保成似有所感,咿咿呀呀地笑着,稚嫩的笑声在殿内回荡。康熙见状,心中喜悦难掩,仿佛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

太皇太后看着康熙与保成的互动,心中稍安,内心暗道:还好,玄烨立七阿哥为太子,思虑周全,并不仅仅是因为赫舍里氏,更不至于如福临一般为了虚无缥缈的情爱而抛弃着大清江山。

太皇太后心中反对之意渐消,但见保成仍蜷在皇太后怀中,稚嫩幼小,不免有些担忧。她略带迟疑地开口道:“保成年纪尚小,不如待他长大些再立太子,也为时不晚”,语气中既有劝诫,又隐含一丝不安。

康熙闻言,神色一敛,目光深邃地看向太皇太后,语气郑重:“皇玛嬷,孙儿立保成为太子,不仅因怜他失母,更因大清江山不稳,需稳住前朝大臣之心。南边战事吃紧,若不立太子,众人难知大清后继有人,大臣们恐难齐心平藩,内乱或生!”

太皇太后听罢,心中一震,暗觉有理。立嫡子为太子确可进一步拉拢汉臣,遂点头认可。然而,她眉头微蹙,似有所思,缓缓道:“皇帝,你可曾考虑那些满洲勋贵的意见。立太子便是扶持赫舍里一族,恐怕令那些曾反对赫舍里氏为后的勋贵更为不满,伤了他们的心,更对前线战事不利。若立保成为太子,你需给满洲勋贵们一个交代,以平息其怨!”

康熙闻言,面露恍然,思虑片刻后,略带羞愧道:“皇玛嬷思虑周全,是孙儿疏忽了。不如这样,后宫待年宫中尚有叶赫那拉氏与钮祜禄氏,若赐她们妃位,或可安抚满洲勋贵们之心”,他语气诚恳,显是深思熟虑。

太皇太后闻言,想起康熙提及的那两个小丫头,摇头道:“妃位终究低了些,且她们尚未长成,勋贵们未必满意。更何况,她们非正室或侧室所出,身份终究不够。日后中宫必迎继后,若立她们为妃,将来又有哪位世家女子能有足够身份地位担得起中宫之位,压服她们。”

康熙听罢,欲言又止,心中犹豫是否该表明他不愿再立后的心思。康熙抬头看向太皇太后,神色踌躇,嗫嚅半晌,终未开口。

太皇太后目光锐利,语气严厉:“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你当明白,立继后非你一人意愿,而是大势所趋。莫要耽于儿女情长,辜负我对你的教诲。”

“立太子一事尚可依你,但册立继后绝不可如你所愿。后宫纷争你已领教,若无中宫统领,嫔妃争宠斗恶,甚至残害皇嗣,大清何以安稳。保成年幼,能否长成尚未可知,若是能多个嫡子,方能无后顾之忧,江山亦能稳固几分。更何况,大清江山不能仅寄望于一人,需更多皇室血脉方能稳固统治。我言尽于此,皇帝可听明白了?”

太皇太后言辞犀利,句句直指要害,康熙闻言,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康熙闻言,面露羞愧,恭敬回道:“孙儿明白了,是孙儿思虑不周。只是安抚勋贵一事,该如何处置……”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我会召他们入宫,与他们相商。少不得要你退让一步,毕竟前线战事吃紧,需稳住他们才是!”

康熙神色愈发恭敬,心底却对那些勋贵生出些许不满。他起身行礼,道:“那便劳烦皇玛嬷为孙儿操劳了。”

太皇太后神色缓和,微笑道:“你我祖孙之间,不必如此客气。只要我还在世,能为你分忧一分便是一分。即便日后归于长生天,也能无愧于列祖列宗!”

康熙闻言,连忙宽慰太皇太后莫提不吉之言,又笑言她还要看着保成成婚生子。太皇太后听罢,眉开眼笑,皇太后也随声附和,殿内气氛一时欢声笑语,和乐融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