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 > 第319章 水利3

重生1986助力国家崛起 第319章 水利3

作者:爱说话的烧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23:20:59

几天之后,阳光明媚,基础设施发展司的江沉阁带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快步走进了杨镜舟的办公室。他的脸上透露出一种严肃和专注,显然对这份资料非常重视。

杨镜舟坐在宽敞的办公桌前,接过江沉阁递来的资料,仔细翻阅起来。资料中详细记录了水利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修的方案和预算等信息。杨镜舟看得很认真,不时在关键处做些标记。

看完资料后,杨镜舟抬起头,对站在一旁的秘书张砚之说:“安排一个会议,专项讨论水利设施整修工作。通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包括办公厅的宋砚书、发展战略和规划司的沈观澜、固定资产投资司的王伟、产业发展司的季临川、价格司的卫九、评估督导司的韩靖城、物资储备司的程嘉林、电力委员会的王育良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的周予安及相关人员。”

张砚之迅速记录下杨镜舟的指示,并立刻去安排会议。

会议当天,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严肃。杨镜舟坐在会议桌的首位,他的目光扫过与会的每一个人。办公厅负责人宋砚书、发展战略和规划司沈观澜、固定资产投资司王伟、产业发展司季临川、价格司卫九、评估督导司韩靖城、物资储备司程嘉林、电力委员会王育良和国家信息中心周予安都准时到会,他们的表情都显得十分郑重。

杨镜舟首先发言,他将气象局汇报的今明两年气象异常的情况向大家做了详细说明。他强调了气象异常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尤其是百年难遇的大洪水,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着,杨镜舟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建设能够有效防范这种极端情况的水利工程。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确保在面对百年难遇的大洪水时,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然后把这几天时间自己做的几条建议拿了出来,杨镜舟认为要从过去的被动防范变为主动出击,不能一味的等待洪水来临之后再被动的应对,这样必然导致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提前做好一切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洪灾的发生。

防范遍及全国的洪水需从工程建设、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及公众参与等多维度综合施策,以下是具体防范措施:

一、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 加固堤坝与河道整治:对江河湖泊的堤坝进行加固、加高,清除河道内的淤泥、障碍物(如违章建筑、垃圾),拓宽狭窄河段,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 修建水库与分洪区:在流域上游修建水库,通过拦蓄洪水调节下游水量;规划分洪区(如蓄滞洪区),在洪水超限时主动分洪,减轻重点区域压力。

- 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升级城市排水系统,增加排水管网管径和泵站抽排能力,建设地下蓄水池、渗透路面等“海绵城市”设施,减少内涝风险。

二、强化监测预警与应急机制

- 建立多维度监测网络:利用气象卫星、雷达、水文监测站等实时监控降雨、水位、流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模型预测洪水发展趋势,提前发布预警(如暴雨红色预警、洪水橙色预警)。

- 完善预警发布与响应流程:通过短信、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快速传递预警信息,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响应措施(如学校停课、企业停工、人员转移预案),确保基层政府和公众及时响应。

- 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全国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省份和部门需共享数据、协同调度,如长江、黄河流域的防洪调度需统筹各省水库、分洪区的使用,避免“各自为战”。

三、加强应急准备与救援能力

- 储备物资与队伍建设:各地政府需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如沙袋、冲锋舟、救生衣、应急电源),组建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如武警、消防、水利工程队),定期开展演练,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 制定人员转移预案:对洪水风险区(如低洼地带、河滩居民区)划定转移路线和安置点,通过宣传手册、演练让居民熟悉流程,确保洪水来临时能快速、安全撤离。

- 建立灾后救助机制:洪水过后,及时开展受灾区域清淤、防疫、基础设施修复(如道路、水电),并通过保险理赔(如农业保险、财产保险)、政府补贴等方式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四、推进生态保护与长效管理

-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在山区、河流上游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发挥森林“蓄水海绵”的作用;禁止围湖造田、侵占河道,恢复湖泊、湿地的调蓄功能。

-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管控洪水高风险区的开发建设,避免在蓄滞洪区、河道行洪区内新建居民区、重要设施,从源头降低洪水威胁。

- 提升公众防洪意识:通过科普教育、社区宣传、灾害演练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洪水风险、掌握自救技能(如游泳、逃生路线识别),避免盲目靠近危险区域(如洪水期间的河道、低洼积水路段)。

五、科技赋能与智慧防洪

- 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智慧水利”系统整合气象、水文、工程数据,实现洪水风险动态评估、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辅助决策部门科学调度。

- 推广无人机、机器人救援:在洪水灾害中,利用无人机侦察灾情、投放物资,使用水下机器人排查堤坝隐患,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防范全国性洪水需构建“工程防御 科技预警 应急响应 生态保护 公众参与”的全方位体系,既要通过硬件设施提升防洪能力,也要依靠机制优化和意识普及降低灾害损失,最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