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18章 朔风惊变:大宁军情急

大宁,洪武二十七年,朔风裹挟着黄沙,在这片北疆军事重镇的上空呼啸。巍峨城墙矗立,士兵们目光警惕,紧握长枪,时刻防备北方草原。

宁王府中,气氛凝重。朱权身着戎装,刚要与幕僚对着满桌军事地图商议布防,突然想到什么,停下动作,对身旁的侍从吩咐道:“去把长史请来,这般紧急事态,军政大事需他一同参详。”

不多时,王府长史匆匆赶来。朱权见他进门,开口道:“长史,刚接到萧指挥使紧急军情通报,蒙古乃儿不花余部异动,恐侵扰边境。我正想召集各方商议应对,你常年处理王府事务,熟知朝廷规制,此事该如何妥善安排?”

长史微微欠身,神色恭谨却不失沉稳,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依朝廷对藩王的管控,此次商议军事防御,一应决策不仅需详尽记录,还得由我先行审查。后续向朝廷上书,也由我负责呈递,确保符合朝廷政策。王爷若有决策,我也会依据职责,提出建议,以免朝廷生疑。”朱权点头表示认可。

恰在此时,王府管家匆匆进来,焦急通报:“王爷,萧指挥使求见,有紧急军情!”

朱权剑眉紧皱,沉声道:“快请!”

萧烬羽快步走进,大礼参拜后,神色严峻地说:“王爷,卑职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依监军职责参加边防军例行情报汇总会议。会上得知蒙古乃儿不花余部异动。自1390年乃儿不花被俘,其旧部分裂为多股势力,活跃在大宁边境的这一支,以几个千户为核心,内部矛盾重重又相互勾结。这些年草原频发旱灾,牧草匮乏,牲畜大量死亡,他们经济遭受重创。此次异动,很可能是在北方强大部落威逼利诱下,为获取生存资源,企图侵扰边境掠夺物资,试探我朝防御。”

“卑职得知消息后,即刻赶回锦衣卫驻地。北镇抚司指挥佥事听闻汇报,脸色瞬间阴沉。他来回踱步,反复质疑情报来源与准确性,细问每个线索细节,甚至要求我提供线人的详细身份信息、情报传递的隐秘接头地点等旁证。他这般严厉,一是担心情报有误影响仕途,二是想借此在锦衣卫内部权力斗争中占得先机。折腾许久,确认无误后,他才指示卑职按既定流程,获批后再将消息传达给边防军将领。”

“为保情报准确传递,卑职动用了锦衣卫独有的秘密暗号,与情报司同僚约定特殊通信方式,确保消息不被截获。这才将消息传递出去,如今他们已加强边境侦查。按惯例,卑职也将此事上报朝廷相关部门,特来向王爷通报,大宁安危在此一举,望王爷早做准备。”

朱权点头,神色冷峻:“萧指挥使,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后续有消息,严格按流程及时通报。”待萧烬羽退下,朱权便与长史及幕僚展开商议。

随后,朱权立即召集高级将领、后勤官员、谋士幕僚以及大宁当地豪族代表召开多轮军事会议。

大宁豪族李家的家主李崇山率先发言:“王爷,我李家愿捐千石粮食,以助军需。这些年仰仗王爷守护大宁,我李家才能安稳经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也想为大宁出份力,若能借此获得朝廷更多的通商许可,拓展生意,那更是幸事。我李家私兵训练有素,可协助维持城内治安,我那次子如今就在卫所任职百户,必要时也能在军事调度上出份力,还望王爷恩准。”

王家主也表态:“王爷,我王家愿提供马匹和工匠,助力修缮防御工事。我家子弟一直想在仕途有所发展,若此次能为大宁立功,还望王爷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我家三子自幼习武,如今在卫所中管理粮草辎重,若有需要,定当全力配合。”

朱权听后,与长史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暗自思量,接受豪族支持虽能解大宁燃眉之急,但父皇朱元璋一向对藩王与地方豪族往来有所警惕。若接受,日后朝堂之上恐有人借此发难;若拒绝,大宁防御的物资和人力又难以迅速筹备齐全。权衡再三,朱权开口道:“诸位的心意本王领了,大宁百姓能有你们这样的贤达相助,实乃幸事。不过此事干系重大,待本王修书一封呈与父皇,说明情况,再做定夺。”

朱权当晚便亲笔修书,详细陈述大宁面临的危机以及豪族的援助请求,同时分析了当前局势对国家财政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粮草调配、军费开支等。他还提到,若大宁防线不稳,恐对周边边疆地区的军事战略布局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国内民生稳定。同时,他着手拟定军队调动计划,精确到各营队的行进路线、驻扎地点,充分考虑卫所之间的协同作战;梳理粮草调配方案时,也与当地豪族沟通,确保后勤补给体系各部门顺畅运作。呈交朝廷前,长史仔细审查,提出几处修改建议,诸如措辞需更严谨,对军队调动的战略意图阐述要更明确,确保符合朝廷对藩王的管控要求。

数日后,朝廷传来消息,朱元璋并未明确反对藩王与豪族的合作,但要求详细报备物资往来与私兵部署情况,同时派遣了一名监察御史前往大宁监督。

朱权这才放下心来,与豪族达成合作,让私兵协助治安和后勤运输,还叮嘱幕僚向周边藩王说明大宁局势,避免猜忌。在与朝廷通信方面,朱权安排亲信分批次、多渠道传递军情和应对方案,以防消息被朝中势力截获或篡改。

一日,沈书瑶带着一众侍女和护卫前往大宁城中善堂布施。出行前,她精心梳妆,身着素色锦袍,外罩深色披风,头戴帷帽,仅露明亮双眼。按王府规制,侧王妃出行需有两名嬷嬷随行监督,护卫也是王府精锐。一路上,百姓纷纷避让,沈书瑶端坐马车,神色端庄。

萧烬羽完成军队巡查任务,赶回锦衣卫驻地。在狭窄街道,两人不期而遇。沈书瑶微微一怔,握着马车窗帘的手不自觉收紧,眼中闪过惊喜,很快恢复镇定,微微欠身行礼,轻声说:“萧指挥使。”声音轻柔却带着颤抖。

萧烬羽单膝跪地,恭敬回应:“侧王妃。”

沈书瑶环顾四周,小声问:“如今边境局势紧张,不知可有最新消息?王爷他……是否安好?”眼神不自觉在萧烬羽脸上停留。

萧烬羽迅速起身,压低声音:“回侧王妃,王爷安好,正全力部署防御。军情暂时不便透露,望侧王妃谅解。”他眼神担忧,扫过沈书瑶脸庞后迅速移开,手不自觉握紧腰间刀柄。

嬷嬷轻咳提醒:“侧王妃,时辰不早,该回了。”沈书瑶点头,再次看向萧烬羽:“望萧指挥使万事小心,若有王爷消息,烦请托人告知。”说罢放下窗帘,在嬷嬷和护卫簇拥下离去。

萧烬羽望着沈书瑶背影,愣神片刻,才转身快步离开,心中祈祷大宁和沈书瑶平安。

没过几日,蒙古骑兵突袭大宁边境,烧杀抢掠。朱权率精锐部队奔赴战场,各卫所之间紧密协作,按照事先拟定的战略计划,有的负责正面迎敌,有的迂回包抄。后勤补给有条不紊,豪族子弟在其中协助管理粮草、调配物资。士兵见王爷亲临,士气大振。一番厮杀后,蒙古骑兵撤退。

朱权望着满目疮痍的边境,脸色铁青。幕僚审讯俘虏时,萧烬羽也在一旁,他运用锦衣卫特殊审讯技巧,通过巧妙的心理施压与诱导,从俘虏口中套出更多关键信息。幕僚审讯完俘虏后禀报:“王爷,此次袭击是蒙古顽固势力所为,他们妄图破坏大宁安稳、抢掠财物,背后似有朝中势力暗中通敌。”

朱权怒砸桌子:“竟有如此内奸!我即刻修书朝廷,揭露此事。”

沈书瑶在王府忧心忡忡,安排仆人救济百姓,为朱权祈福。

朱权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表明立场,使者回来后告知,蒙古部落内部就此事举行了部落议事会。部落中的贵族与萨满依据草原传统与宗教信仰发表意见,部分首领称是少数激进分子个人行为,不愿与明朝决裂,但从议事过程来看,背后确实存在复杂利益纠葛。

朱权和幕僚深知背后有隐情,决定进京面圣。幕僚建议:“王爷,此次进京,您虽为大宁安危陈情,但也要小心行事。皇上对藩王多有防备,言语间务必注意分寸,不可让皇上觉得我们有僭越之心。”

朱权沉思后点头:“我明白,大宁局势危急,我定要为大宁争取支持,同时也不能授人以柄。”

沈书瑶得知朱权要进京,满心担忧:“王爷,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朝中局势复杂,您一定要多加小心。我会在大宁为您祈福,盼您早日归来。”

朱权握住沈书瑶的手:“书瑶,放心。有你在大宁,我安心。此次进京,我定会为大宁讨回公道,保一方安宁。”

朱权带着边境冲突报告和军事防御资料进京。先拜访正直大臣,说明局势寻求支持,这些大臣表示大宁至关重要,会在皇上面前为其发声。

早朝之上,朱权出列奏明大宁边境遇袭之事:“皇上,大宁肩负守护国土、抵御外敌重任。近日蒙古顽固势力来袭,烧杀抢掠,经查似有朝中奸佞通敌,大宁百姓深受其害,局势岌岌可危。大宁若失,不仅边疆不稳,更会牵动国家财政,影响周边军事布局,危及国内民生。”朱权言辞恳切呈上资料。

朝堂瞬间炸开。淮西勋贵因北方边境利益,表面支持防御,实则暗中指使言官弹劾主张彻查的官员,试图阻挠彻查;江浙文官集团部分人渴望和平、同情百姓,坚决要求严惩内奸、稳固边防,他们一方面搜罗淮西勋贵不法证据准备弹劾,一方面利用科举选拔安插亲信进入朝堂,增强己方势力,但也有部分人与淮西勋贵勾连,态度暧昧。

朱元璋神色冷峻听完争辩,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这些朝堂上的争论不过是再次验证了他之前获取的情报。他目光如电扫视朝堂后沉声道:“锦衣卫与刑部联合彻查,务必揪出内奸严惩不贷!大宁增派精锐兵力,由徐辉祖统领,限期加固防御工事。户部调配粮草物资,保障大宁军需。再有通敌卖国、破坏边境安稳者,株连九族,绝不姑息!”朱元璋此举既支援大宁军事,又制衡藩王权力,震慑朝廷势力,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国家财政、军事战略布局以及民生稳定等因素。

朱权退下朝堂,心中稍安,知道皇上决断将震慑宵小,大宁局势有望稳定。

与此同时,沈书瑶在大宁组织百姓重建家园、安抚民众、发放物资。

然而,局势稍缓时,眼线向朱权幕僚报告,朝中勾结蒙古的势力不甘心失败,谋划新一轮阴谋。

幕僚飞鸽传书告知朱权,朱权心急如焚,写信让大宁将领加强戒备,关注朝中动向和边境局势。

大宁将领不敢懈怠,加强边境巡逻防御,在关隘要道设暗哨,布下天罗地网,严格管控城中治安,防止奸细混入。

几天后,心怀不轨之人买通小吏,企图趁夜打开城门放蒙古骑兵入城,被暗哨察觉,士兵迅速行动将其抓获,挫败阴谋。

朱权在京城得知消息稍感安心,继续与支持大臣商议根除边境隐患、加强防御体系。

终于,朝廷传来消息,涉案大臣被查处,大宁边境增派兵力,防御工事加紧建设。

朱权谢恩后回到大宁,传达皇上旨意,军民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

“王爷,如今危机暂时解除,我们更要加强军事训练,巩固防御,让大宁固若金汤。”幕僚说道。

朱权点头:“此次能化险为夷,多亏大家齐心协力。大宁有你们,是百姓之福。”

此后,朱权和幕僚继续努力,加强军事训练,完善防御工事,与周边卫所协作建立联防机制。大宁军事防御日益坚固,百姓生活恢复安宁。

局势稳定后,大宁与蒙古部落有小规模贸易往来,带来文化碰撞。沈书瑶看到此景,欣慰之余向王府管家提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想法,管家转达给朱权。

“王爷,侧王妃提议如今大宁与蒙古部落偶有贸易,可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双方代表增进了解、促进和平,但需谨慎筹划,防止居心不良者破坏。”管家恭敬说道。

朱权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既能促进文化交流,又能增进和平氛围。具体实施,我们细细商议。”

朱权召集幕僚商议活动细节,确定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安排马术表演、传统技艺展示、民俗文化交流等环节。

筹备中,部分百姓对与蒙古部落文化交流心存疑虑。朱权派幕僚前往解释:“乡亲们,这次交流活动能让我们和蒙古百姓增进了解、减少冲突,还能看到不同文化艺术,学到新技艺,且活动经朝廷批准,大家不必担忧。”

经过努力,百姓消除疑虑,积极参与筹备。有人报名表演,有人帮忙准备美食、布置场地。

文化交流活动如期举行,大宁集市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蒙古部落代表骑着骏马,带着手工艺品和美食来到大宁,百姓热情迎接,双方脸上洋溢笑容。

朱权站在高台上,看着热闹场景,心中感慨。他深知大宁和平来之不易,未来充满挑战,但只要军民一心,定能克服万难。

一共多少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