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再来一碗孟婆汤 > 第523章 孟婆汤味!竟飘出小米粥甜香?

忘川河畔的孟婆汤池最近有点怪。

孟婆拄着汤勺蹲在池边,看着青黑色的汤面泛起针尖大的金斑,像谁撒了把碎金子。

她活了几千年,见过汤面浮怨魂、沉邪器,就是没见过这光景。

“婆婆,您老盯着汤池子半天了,跟见了鬼似的。”轩宇的声音从奈何桥传来,吴钩剑的“止戈”刃还在滴着净化后的光液,“惠岸判官说您这儿有情况?”

孟婆没回头,用汤勺舀起一勺汤,凑到鼻尖闻。

那味儿不对——往常是苦中带腥,今儿个竟飘着点小米粥的甜香,还混着股书卷气。

她抿了口,差点把勺子扔了:“怪事……这汤里有少康的仁政味?”

“少康?”夜影的因果平衡戒蓝光一闪,戒指上的夏朝仁政光流与汤池共鸣,“我感应到比干的忠魂气,还有伯邑考的琴音味儿!”

惠岸的浑铁棍顿在池边,棍身“民心即天命”的铭文亮得像灯:“混沌教改了封神榜,却改不了魂魄里带的念想。

这些金斑是纯净情感,没被邪器污染过的。”

孟婆盯着汤面,金斑越来越密,聚成几团光雾。

她突然想起好久以前,有个夏朝来的魂魄捧着块息壤下葬,说“仁政如土,埋哪儿都发芽”;

还有个商朝的老匠人,临死前把比干的谏言刻在陶片上,吞进肚里带进轮回。

“你们看!”阿璃的灵心玉阴面突然投影,玉面映出汤池里的光雾凝成画面——

周朝镐京的街头,几个农夫蹲在墙根唠嗑,手里攥着少康中兴的陶片残卷:“哎,听说没?

太史寮新刻的竹简说,当年比干剖心不是傻,是跟纣王赌民心。”

另一个画面里,书院的学生们围着青铜鼎,鼎身刻着“伯邑考真乐”四个字,先生敲着竹简骂:“混沌教那套‘以杀证道’是狗屁,真正的天命在这儿——

看见没?这是少康在有虞氏当庖正时记的屯田账!”

“汤面能映未来了?”轩宇的剑尖差点戳进汤池,“这些人没见过封神台,咋知道这些?”

孟婆笑了,缺了颗牙的嘴漏着风:“傻小子,民心就是最好的放映机。混沌教在上面改榜单,底下百姓拿锄头刻真相。

你看这汤里的金斑,全是没被邪器染过的念想,跟地里的种子似的,到时候就发芽。”

惠岸弯腰捧起一捧汤,金光在他掌心流转,凝成少康分粥的虚影。

他想起地藏王菩萨说的“无情咒最高境是慈悲”,原来慈悲不是渡神,是渡这些在忘川里都没忘了仁政、忠义的魂。

“婆婆,”夜影的戒指突然指向汤池深处,“我感应到夏朝‘寒浞之乱’事件的蚀心戒碎片在池底,但被金斑裹着,动不了。”

孟婆用汤勺敲了敲池壁,古老的符文亮起:“早料到了。

当年混沌教把邪器碎片扔进忘川,以为能污染轮回,哪知道魂魄带着念想往下沉,碎金子似的把邪器包成了粽子。”

汤面的未来景象还在变:

有个周朝女子把比干的忠谏故事绣在嫁衣上;

有个匠人在锄头柄刻“天命惟德”;

甚至有个孩童在玩泥巴时,捏出了少康中兴的城池模型。

“看见没?”孟婆舀起最后一勺汤,金斑在勺里聚成“民心”二字,“混沌教能改史书,能造伪神,可改不了人心里那点熬汤的料。

这新滋味啊,是千年的仁政米、百年的忠义柴,拿民心当火,慢慢熬出来的。”

惠岸看着汤面,突然明白为什么普贤真人说“勿改主线”——

不是不反抗,是因为真正的主线从来不在封神榜上,而在孟婆汤里,在百姓手里,在那些哪怕过了忘川都忘不掉的念想里。

他握紧浑铁棍,棍身与汤池的金光共鸣,刻下新的纹路:“汤有新味,民心无改”。

忘川水依旧流着,但这锅孟婆汤,从今往后,多了点让混沌教闻着就头疼的、来自人间的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