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175章 打打麻将,守守岁

大唐钓鱼人 第175章 打打麻将,守守岁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9 09:13:19

中午宴会之后,葛家父子几人,加上孙思邈,一起去了葛明的房间,打算打麻将消遣消遣。

葛三爷平常公务繁忙,孙思邈同样忙碌,葛明几人经常打麻将,但是葛三爷和孙思邈从来就没打过,只是知道葛明弄出来这么一个新鲜的玩具。

于是葛三爷、孙思邈、葛粮、葛仓几人坐好,葛明想要挤过去打,直接被葛三爷拎着放到身后了。于是葛明帮着葛三爷,若云帮着孙思邈,四人麻将六人对战。

还是玩玩傻子胡,葛明跟丁香几人一起玩的话,已经开始玩其他玩法了,俗话说一样面食百样吃,一副麻将更有百种玩法。考虑到葛三爷和孙思邈都是新手,自然要从最简单的开始玩起。

葛三爷并非表现出来的粗枝大叶,打上几把就学会了。孙思邈更是老圣童,智商绝对在线。

打麻将讲究的是盯下家、卡上家、防对家,不但考验记牌能力,还考验心理、推理能力。葛仓和葛粮跟葛明玩过几次,只能说是会玩,在葛三爷和孙思邈学会之后完全不是对手。

人老容易成精,葛三爷和孙思邈都属于这样的人,玩心理两个后辈完全不够看的。葛明这种打麻将只靠运气的人,上了桌子更加不是对手。

两圈之后,孙思邈笑着说到:“葛明,你小子弄出来的这么一个玩意,老道觉得有些不妥啊。”

葛明没说话,看着孙思邈等着后话。

“这东西老道才玩了不到半个时辰,好像有点上瘾,哈哈哈哈。”

麻将上瘾?不上瘾才怪呢,这也是葛明没把麻将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再说这玩意盯下家、卡上家、防对家,不利于团结。

葛明笑着说到:“孙先生多虑了,其他人可能上瘾,但是您绝对不会。”

“嗯?老道愿闻其详。”

“正因为孙先生知道这东西会上瘾,反而不会上瘾,嘿嘿。”麻将这东西经常是无所事事的人才会上瘾,像孙思邈这种对医术有极高要求的人,知道自己的时间更应该用来做什么,自然也就不会上瘾了。

孙思邈思量了片刻,笑着说道:“很有道理,小子聪慧。”

葛明转头对葛三爷说到:“父亲,千万别让母亲学会,孩儿觉得整天没什么事做的人才容易打麻将上瘾。”

葛三爷一听假装不高兴,说到:“明儿,有你这么编排你母亲的吗?一大家子吃喝拉撒都要靠你母亲张罗,你母亲每天都忙的很。”

“孩儿说错话了,母亲每天都很忙,忙着数铜钱。”

葛三爷听后哈哈大笑,说到:“好了,别编排你娘了。家里进项多了,以前想数都没得数,父亲知道家里的所有进项都跟你有关,这些钱你娘给你存起来,等过几年你去京城念书的时候花销。”

说起以后去京城读书,葛明就老大不乐意。读书也拿出来做赏赐,李世民实在小气,不如直接给个官做算了,反正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但是全家人,甚至整个县城的人,对于葛明这种奉旨进京读书不知道多羡慕。这说明什么?说明已经在李世民心里挂了号了,虽然读两年书就能出来做官,以后还能没前途?

牌局继续,对于没怎么玩过的菜鸟来说,没彩头的麻将打起来还挺有瘾。等到屋子里点起了蜡烛,这才偃旗息鼓。话说以前家里穷,都是使用油灯,现在有钱了也用起了蜡烛。这东西比油灯亮多了,而且没那么大的烟和味道。

不过在葛明看来,破蜡烛而已,那个油灯才是正经好东西,拿到后世起码换套房子。

一行人又回到了二进的厅子,准备吃晚饭。

晚上跟白天就不同了,灯笼全部点着了,把家里到处都照的亮堂堂。这也是河北的风俗,年三十要点长明灯,家里到处都要照的亮堂堂的,到初一天亮才能熄灭。

晚上的饭食反而比较简单了,几样凉菜和炒菜,算大菜的就是一条红烧鱼。后世北方年三十喜欢吃鲤鱼,有鲤鱼跃龙门的意思,不过初唐可不行,那是违法的。

一条红烧白鱼,味道可不是鲤鱼可比的。但是这条鱼不能吃完,要吃一半,留一半明天吃,寓意年年有余。

晚上吃食里面最多的自然是饺子,羊肉、猪肉、鸡肉、鸡蛋各种馅的都有。府里下人同样吃饺子,管够随便吃,蘸醋自己随便倒。

孙思邈用过晚饭之后就告辞回了自己院子,包袱里面拿出几个小小的牌位,上了一柱清香,这就算给祖先一个交代了。看来道门的人把祭祖、守岁看的更轻。

葛家人就不能如此了,需要在祠堂守岁。葛三爷、葛粮、葛仓还有葛明,四个人大眼对小眼坐在祠堂内。

其实葛明早就困了,虽然在后世可是夜猫子,不到凌晨一两点绝对不睡,但是到了古代之后,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自然也就睡得早了,慢慢生物钟也就养成了。

葛明看着对面的大哥、二哥也双眼无神,只有葛三爷依旧神采奕奕。这要是睡着了,那就是对不起祖先了。

为了拯救大哥和二哥,葛明对葛三爷说到:“父亲,孩儿困得紧,不如讲个故事提提神。”

“故事?”葛三爷看了一眼祖宗牌位,说到:“既然在祖宗祠堂,那为父就给你讲讲葛家祖宗的故事。”

“好啊好啊。”葛明举双手赞成,葛粮葛仓不为所动。

葛三爷清清喉咙,说到:“咱们葛家祖籍丹阳,乃是江南望族,从汉朝就开始在朝中做官,也算人才辈出,但是最出名的还是人称小仙翁的先祖葛洪。”

“父亲,为何先祖被称为小仙翁?难道还有大仙翁?”小仙翁?这不比大仙翁低了一级吗?看来先祖也不怎样啊,行业内排名居然不是第一。

葛三爷说到:“明儿,不要胡说八道,什么大仙翁?那是因为先祖葛玄人称葛仙公,也叫太极左仙公。先祖葛洪是葛玄的侄孙。”那还好,原来全是自家人。

葛三爷又接着说到:“先祖葛洪年幼丧父,生活凄苦,但是又非常好学,靠着砍柴卖柴赚回来一些钱,购买纸笔跟人借书,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明儿啊,先祖年幼的生活可远远不如你啊。”

“父亲,孩儿会造纸,也会做鹅毛笔,不用花钱买纸笔。”

葛三爷本意借着讲故事顺便教育教育葛明,让葛明好好读书,没想到葛明居然敢在祖宗牌位面前如此说。

“混账东西,显得你有能耐了是不是?”葛三爷气不打一处来,葛粮、葛仓正在憋笑。

“父亲大人,孩儿错了,请父亲大人继续讲先祖的光辉事迹。”

葛三爷这才继续往下讲。

“先祖葛洪涉猎甚广,道学、医学、儒学都非常精通,但是最喜欢道学和医学。读书厉害还不算,晋永兴元年有乱民造反,先祖葛洪参军作战,因功官至伏波将军,可谓文武全才。”

“父亲,孩儿读书也挺厉害,葛三刀的名号响彻整个葛府。”

“明儿啊,在祖宗面前就不能收敛一些吗?脸皮怎么这么厚?”葛三爷训斥葛明,葛粮和葛仓此时早就憋不住了,在旁边嘿嘿笑。

“父亲大人,孩儿又错了,请父亲大人继续。”

葛三爷说到:“不准插嘴,不然小心屁股。”

葛明瞬间闭嘴,葛三爷的一巴掌大致相当于一棍子。

“后来先祖葛洪辞官不做,专心钻研道学和医术。据说一次在一座深山之中采药时,碰到了一条受伤的大蛇,这条蛇跟其他的蛇可是不同,居然是白色的。”

“于是先祖拿出背篓中的草药,为大蛇止血,伤口居然瞬间愈合。”葛明听到这里又想插嘴,看到葛三爷蒲扇一样的大手,决定还是忍了。这比伤口缝合还要神奇,果然还是老祖宗厉害啊。

“这条大蛇伤好之后,在原地化为人形,居然开口能言人语,对先祖说。”没等葛三爷说完,葛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道:“是不是说要嫁给先祖?”难道说后世的白蛇传源自葛家先祖?

“混账东西,让你不要插嘴,胡乱说个什么玩意?小心先祖显灵,一个旱雷劈死你。”葛三爷晃晃双手,示意葛明老实点,葛明瞬间闭嘴。

“这条大蛇说后山的山洞里有一本医书,让先祖取回来好好研读。原来这条大蛇是大山的精灵,这是在考验先祖呢。”

“先祖拿到医书之后医术大增,有次碰到一个被疯狗咬的人,为父听说被疯狗咬过的人没有活下来的,先祖让人把疯狗抓住,破开大脑,把脑浆子涂在伤者的患处,几天之后这人病就好了。”葛明听着不停吧嗒嘴,果然还是先祖厉害,狂犬病都给治好了,远超后世一千多年。

狂犬病这东西病发了是没得治的,只能被咬之后赶紧打疫苗,所以说父亲大人这又是在瞎掰,还真以为本小郎君年纪小,好欺骗?

“多年之后,先祖葛洪写出了金匮药方还有肘后备急方,流传至今。当然还有抱朴子、神仙传、隐逸传等道家着作。”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很厉害的样子,孙思邈曾经说过关于天花的记载就是看的葛明的医书。

“那先祖不是比孙先生还要厉害?”先祖有给蛇治病的传说,孙思邈有给老虎治病的传说,到底谁更厉害一些?

葛三爷笑着说道:“自然是先祖厉害了。”这话葛明多余问,自然是自己祖宗厉害了,再说这是在祠堂,可不敢乱说。

葛三爷一张自豪的脸,其实这也难怪,有这样一个祖宗确实脸上有光。

“父亲,咱家祖上道学这么厉害,咱家怎么没人做道士呢?”

葛三爷听后不停的叹气,说到:“咱家这一支好武不好文,读书全都不怎么样,做不了道士。”

道家不如其他宗教,完全是自己作死。因为门槛太高,在读书人本就少的年头,学识不行还做不了道士,看来古代的道士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明儿,为父看你读书还不错,将来够资格做道士。”葛明一听差点气死。

“父亲大人,这话您跟母亲说过没?”葛明话一出口,葛三爷瞬间闭嘴,葛粮、葛仓二人在旁边偷笑。

葛明自然是要做官的,怎么能做道士呢?将来葛明多娶几个老婆,一群孙子孙女围着,这样才算是对祖宗有交代,这才是刘氏的愿望。

让没有熬夜习惯的人熬夜,原来是如此的艰难。这才早睡早起了大半年,居然熬不动了,哈欠连天。还传染给了葛粮和葛仓,这哥仨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

葛明再看看父亲,脸上没有一点困意。此时也没个手表之类的东西,葛明对时间完全没什么概念,只是听到府里打更的声音,推测不过后世九点多而已。

葛明打着哈欠说到:“大哥,你也讲个故事,小弟要困死了。”

葛粮此时也差不多,打着哈欠说到:“我哪里会讲故事?”

“随便讲一个。”

葛粮挠挠头,又打了一个哈欠,说到:“那好吧,讲讲大哥小时候在深山里的故事。”

深山必定有老林啊,难道说大哥要讲个鬼怪故事?葛明对此十分期待。

葛粮搓了搓脸,让自己精神一点,开口说到:“说起来还是十多年前,那时候大哥才七八岁,好多人一起藏在燕山躲避战乱。”

“三叔那时候在外面打仗,偶尔派人送来一些粮食,不过怎么都不够吃,所以大哥那时候经常饿肚子。”

“每天抓鸟、抓青蛙吃,连虫子都吃过。有一天,大哥带着你二哥往深山里走,打算看看有没有鸟窝,可以掏几个鸟蛋解解馋。”

“就这么走着走着,老四,你猜我跟你二哥看到了什么?”

葛明听得还算比较入神,听到大哥如此问,就回答道:“难道是豹子、老虎、大蛇什么的?”

葛粮摇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