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禁卫军 > 第291章 清日朝阳条约

禁卫军 第291章 清日朝阳条约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8:21:10

戈辉只是简单翻看了几页,有很多画叉的,诧异道:“这么多画叉的?什么情况?”

“这里面还是朝廷大老爷的办事思想,这样的情况,直接换负责人,我没时间给他们换脑子。”刘文涛敲敲脑壳,解释道:“凤凰不死,涅盘重生。在我们涅盘重生的关键时刻,拖后腿就是背叛。”

戈辉放下文件,陷入了思考,明显变得粗重的呼吸,证明他内心的挣扎,因为他想一杀了事,杀一儆百。

良久,心绪平复的戈辉,淡淡地说道:“对这些人,一撸到底,永不续用,子孙三代不许进入特区公务员系统,包括军队和警察等强力机关,以及在特区直管的工矿企业就职。”

“好”刘文涛只说了一个好。

到此,戈辉要看的看完了,要问的问完了,该走了。他拒绝了刘文涛兄弟俩的挽留,直接回外事局了。

接下来的几天,戈辉一有空就去看足球比赛,而且还会在中场休息时,与观众互动,发表简短的演说,简单描绘一下特区的未来,大显亲民形象。

戈辉对特区军方与日方的谈判,也十分的关注。

戈辉不希望与日方的谈判,像与英法的谈判那样,无休止的扯皮。当然,也不能为了尽快谈出结果,而做出过大的让步。底线寸步不让,利益相机争取。

为了配合谈判,在台湾的大山里和赛德克族一起渔猎了三个多月的海狼突击队,下山,长途奔袭,潜入台北。在禁卫情报局台湾工作组的配合下,三天时间,先后炸了总督府、弹药库、银行,以及十家日本人工厂。

驻台日军和警察几乎把台北及周边翻了一个底朝天,就是没有找到一丝一毫的线索。仿佛是天灾一样,让你找不到杀人的理由。今年二月初,刚刚被正式任命为台湾总督的佐久间佐马太(原来是东京卫戍总督)想杀人,却找不到目标。

全身而退的海狼突击队,就在台北近郊待机观察,顺便等候下一步的行动指令。灯下黑算是被突击队玩明白了,吊儿郎当的屠墙(就是墙,因为他哥是城,屠城,所以他是屠墙),还懒洋洋地躺在路边,向路过的警察小队要吃的。三步远就能闻到屠墙身上散发出来的臭哄哄体味,警察呵斥屠墙滚远点,别在路边碍眼。警察小队就这样与真相失之交臂。

王超辉明确告知日本外相林董,禁卫军的耐心是有限的,在我们够得着的地方,可以继续打下去,台湾,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触手可及。我们不是让你们割让日本列岛,只是拿回本来就属于我们的土地。十年前你们把我们的割走了,今天我们要拿回来,物归原主,天经地义。当然,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将来再有什么变化,谁说的准呢!

林董昨夜已经收到了东京发来的电文,其中就有台湾的情况通报。虽然不确定是谁干的,但有这个行动能力的,几乎可以肯定是支那禁卫军的特殊部队所为。同时,东京已经催促林董,尽快结束与支那禁卫军的谈判,结束两军的对峙状态。

总之,禁卫军与日本的谈判,并未僵持,也没有因为一个点而反复拉扯,双方在相向而行,都有坚持,都有让步。

与英法两国的谈判,也回到了正常的节奏,扯皮的节奏。对此,戈辉并不着急,四方城还在建设,英法联军的俘虏,是最好的劳工,也是最大的筹码,是真正的摇钱树。

不过,与英法两国的谈判,又有细节上的变化。英法两国在赔偿费用上,依然寸步不让,因为两国都没钱,特别是英国,一场布尔战争,几乎要了英国财政的半条命。不过,钱给不了,可以用技术抵偿,比如船舶制造技术,船舶动力技术。本来这些是坚决不卖的,但是德国和意大利都和禁卫军签署了船舶制造和船舶动力相关的合作协议,英国的技术不管先进多少,都不如原来那么香了,还不如趁早卖个好价钱。

事实上,戈辉本来也没指望从英法两国拿到多少钱,他看重的是技术,特别是船舶制造和船舶动力相关的技术,以及机械加工相关的技术,电力设备技术,工程机械技术等等。

5月26日下午,光绪皇帝和戈辉亲临朱雀体育场,观看硝化棉球队和森林好小子球队的比赛。

中场休息时,戈辉亲自献了一首《此生无憾》(没错,就是哪吒2的主题曲)。歌词非常契合足球运动员,契合现在的足球联赛。当然,放到戈辉自己身上,也非常的契合。特别是那句“我穿过时光披着一身风霜”,这不就是写的戈辉自己嘛!

光绪惊讶得合不上嘴,堂堂一品特区总督,大清帝国唯一的正一品衔总督(一般总督通常是正二品,如果加了尚书衔,也不过从一品),居然亲自下台唱歌,娱乐大众,成何体统?

然而,观众的反应却是和戈辉一起合唱,每个人都在歌词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唱的不是歌,是发自心底的呐喊,呐喊人生,呐喊时代,呐喊自己。在这一刻,全场观众在歌声中实现了共情,戈辉的人气也在这一刻达到顶点。

晚上,按计划,在政府宾馆举行了招待晚宴,光绪皇帝出席,朝阳商界名流趋之若鹜,一万两一位的门票,三天前就被炒到超过3万两,就这还打破头的争抢。

光绪在宴会上接见了朝阳商界名流们,还和各别人短暂的交谈,还扔出几个县男爵位。

光绪还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光绪对在天津划块地成立特区一事,越来越有信心,所以今晚的简短发言,就有了吹风会的意思。他直接表明了,回到北京后,要在天津划一块地,成立经济特区,届时会有包括免税在内的诸多有利于商业经营的政策出台,欢迎大家到天津的特区投资经营。

皇帝亲自推介,朝阳的商界名流们震惊了,这还是他们印象中的光绪皇帝吗?

戈辉笑了,光绪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虽然他不看好光绪的经济特区,但求变的勇气值得表扬。

宴会结束之后,戈辉没有让孙婉儿离开,在政府宾馆的豪华套房里,把孙婉儿狠狠地欺负了一顿,求饶都不行。相对于棋逢对手的红莲师姐,戈辉轻松拿捏了孙婉儿,毕竟孙婉儿不会武功,体力明显不如红莲师姐,耐力赛?不存在。

看着身旁沉沉睡去的孙婉儿,伸手把散乱的发丝捋到耳后,露出了那张绝美的容颜。

“你怎么不睡?”孙婉儿的美目睁开,柔声问道。

“睡醒了思考点事情。”戈辉道,伸手帮孙婉儿拉上被子,盖住裸露的香肩:“你睡吧!”

“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孙婉儿嗲声道。

戈辉笑了,心中感叹,看来撒娇是女人与生俱来的技能,口中说道:“我在想,如果有坏人抓走了你,威胁我怎么办呢?”

“会吗?”孙婉儿一脸天真地问道。

“怎么不会?想我死的人能从政府宾馆排到锦州港区码头上。”戈辉夸张地说道:“1月17日深夜,日本贤机关迫击炮轰炸总督衙门就是例证。”

“那怎么办?”孙婉儿可怜惜惜地问道。

“明天派特勤保护你。”戈辉说道。

“啊?不行,到哪里都有人跟着,那我不是没有**了。”孙婉儿不同意。

“做戈辉的女人,就要有这个觉悟,会有无数人盯着你,有善意的,有恶意的,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戈辉认真地说道。

孙婉儿当然知道,也想过这个问题,刚才不过是跟戈辉撒娇罢了。

“好吧!谁让我是你的女人呢!”孙婉儿嗲声嗲气地认命了。

“睡吧!”戈辉探身吻了一下孙婉儿的额头。

“嗯!”孙婉儿乖巧地应声,然后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吴巧安排了四男四女,八名特勤保护孙婉儿。

上午,戈辉为光绪皇帝銮驾送行,一直送到朝阳路口检查站。

也是在这个上午(5月27日),经过六天的极限拉扯,禁卫军与日本达成最终协议,即《清日朝阳条约》。

日本无条件归还台湾及其周边岛屿,归还琉球群岛。日本赔偿禁卫军损失5亿两999纯银,本来是狮子大开口15亿吨,反复拉扯之后,确定了以大清国北方经济特区标准计量5亿两999纯银。另外,日本必须归还《马关条约》中,包括《讲和条约》、《另约》、《议订专条》、以及《停战展期专条》等,清国向日本支付的2.4亿两白银,以及《交收辽南条约》中的3000万两银。即,日本需向禁卫军支付7亿7000万两999纯银。还有,《清国为1900年的动乱事件与十一国最后议定书》(就是辛丑条约)中,清国已经支付给日本的赔款,必须尽数归还。

1897年10月1日,日本再次确立金本位,摒弃金银双本位,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白银成为辅币,在日本的价值直线下降,但是在与清国的贸易中,甚至在东亚经济圈中,白银绝对是硬通货。赔偿7.7亿两白银,相当于放弃了价值7.7亿两白银的清国物资。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战败了呢?

另外,关于朝鲜,禁卫军最初的要价是元山码头到安州河岸,以北归清国,以南归日占朝鲜。几日的拉扯,日方的坚持,禁卫军在其它方面得到补偿之后,确定新浦到江界一线,以北归清国,以南归日占朝鲜。

日本允许特区在日本设立外事机构,给予大使级外交权限。

总共三十三条(为什么是三十三,只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数字挺好),包括边境线划设,驻军规则,边境贸易时,争议处理等条款,双方互相把对方卡的死死的,争取在下一次动手之前,决不能有意外发生。

条约需要两国首脑签字并用印,才能最终生效。

清国,需要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总理大臣袁世凯、特区总督戈辉,以及谈判代表,签字并用印。

日本,需要日本天皇、首相西园寺公望、外相林董、日占朝鲜王朝高宗李熙(后来继位的是李拓,就在明年),以及谈判代表,签字并用印。

邀请英法美德俄,五国领事作为见证者,也在条约上署名。

最高兴的是德国领事乔纳斯,没想到在离任之前,还能见证历史时刻,赚了,实足的赚了。

最悲哀的是即将要履职的新任日本驻朝阳领事尾上菊之助,一辈子抹不掉的耻辱,家族也会因此蒙羞。

光绪皇帝是在锦州到北京的火车上收到了电文,虽然只有框架内容,但收回台湾、琉球,7.7亿两白银,重新划定朝鲜与大清的边界,还是震惊了光绪、张百熙、那桐、铁良。

“那桐,你是协理大臣,说说你的看法。”光绪直接点名。

“7.7亿两白银,这得铸造多少银圆啊?”那桐感叹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北边突然间多出了一大笔银子,他们不论是修铁路、还是建设新奉天,都需要买大量的东西,他们自己没有的,或是不够的,就得从朝廷这边买,朝廷赚钱的机会就来了。”

光绪看向张百熙:“张卿,你以为呢?你觉得日本赔得起吗?”

张百熙连忙说道:“回陛下话,老臣以为,那桐大人说的很对,以老臣对戈辉的了解,他不是那种把银子放仓库里吃灰的人,他是超喜欢花银子的人,很可能银子还没到账,他就已经安排好了银子的去处。额……”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朝廷是有机会很赚一大笔的,甚至朝廷可以主动找他,为他提供他想要的东西。”

“至于……日本赔得起吗?老臣以为……”张百熙短暂的整理了一下思路后,继续说道:“19世纪的后三十年,由于北美洲银矿大开发,白银供应快速增加,国际银价持续下跌,金银比价持续扩大,到1894年时金银比价已经达到了1:32,要知道1871年时国际金银比价是1:16。也就是说,白银没有以前值钱了,价格腰斩,日本人能从国际市场轻松获取廉价的白银。”

张百熙作为户部尚书,对国际金融十分关注,特别是与特区储备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之后,特区储备银行国际经济情报调查课,从欧美列强那里收集到的经济情报汇总也会送给他一份。

张百熙的视线移向匆匆掠过的窗外,继续分析道:“国际金银比价的持续扩大,对采用银本位制的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我朝。由于国际银价相对金价持续走跌,若一国以银币为本位币,那么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就会下降(相对于金本位货币而言),而该国通过出口(对金本位国家)获取的财富就会缩水,且进口成本会相应升高,这会间接引发国内高通胀、财政赤字。在金银比价持续扩大的压力之下,一些金银复本位或银本位制国家,纷纷转向金本位,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基本都采用了金本位,形成国际金本位格局。”

那桐插言:“我们销往欧洲的鸦片和高端烟具就是这样,同样数量的鸦片,没以前卖的钱多了,特别是北边的‘天堂粉’出现之后,正在持续抢占我们的鸦片市场。”

“天堂粉的事情,以后再说,今天说日本。”光绪拉回话题:“张卿继续。”

张百熙继续道:“而作为金银复本位制的日本(银币流通量实际已超过金币),同样也受到以上冲击,为了消除银价走跌的压力,维持日元的价值稳定,日本政府也顺应国际潮流,于1897年10月正式转向金本位,导致白银价格在日本继续下行,所以赔偿白银,对日本政府来说,相当划算。”

“北边是不是有点傻,为什么要越来越不值钱的白银呢?黄金不好吗?”铁良插道。

“这得从两方面分析”张百熙说道:“1是日本现在没钱了,先是日俄战争,后是兵败奉天战场,直接打崩了财政,你要黄金?它没有啊。”张百熙摊手道:“2是北边超喜欢白银,甚至超过黄金。北边实际上是金银双本位,却没有金币流通,银圆是绝对的主导货币。我说的是银圆,不是白银,在北边白银早就不能当钱花了。国家建设债券的纸币,相当于银圆的1:1兑换券。”

“白银比黄金好吗?欧洲、美国,还有日本,哪一个是傻子,为什么他们都拥抱金本位,北边却死咬着金银双本位不放,实际上只流通银圆,相当于是银本位。”那桐也不理解了,他敲了敲脑壳:“戈辉是不是这里有问题?”

张百熙也摇头,然后说道:“我也向刘城行长问过类似的问题,他告诉我,白银才是真正的货币之王。他还说了一句十分玄乎的话……”张百熙轻捻颌下灰暗枯败的胡须,回忆道:“他说:本位货币的确立,必须要有穿透历史迷雾的见识,而不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利益问题。”

光绪轻轻摇头,苦笑道:“想不明白。”看了一眼铁良:“你也说说吧!”

“臣就是不甘心,为什么又是禁卫军?为什么?”铁良皱眉道:“虽然这是好事儿,朝廷也有机会间接分到利益,但这极大的提高了北边在全大清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长久下去,老百姓心中就只有北边,没有朝廷了。”

唉——光绪叹息道:“朕又何尝不知,是朕不想吗?还是你们没做到?”光绪没有直接说朝廷军队无能,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铁良脸上火辣辣的,但朝廷军力不行,可不是今天不行,已经不行很多年了好吧!

“朕知道,这里也有朕的错,朕第一次亲政时,不懂这些,也受奸臣的蛊惑,首先,朕自己有错。”光绪自责道。

张百熙、那桐、铁良,同时跪伏在光绪脚下,齐声告罪:“让陛下蒙羞,臣等死罪。”

“朕,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起来吧!”光绪直接说道:“朕想说,今天之前,代表过去,过去的,就不提了。从今往后,我们群臣一体,励精图治。他戈辉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偌大个朝廷,不比区区北边强多了吗?我们有的,肯定远超他们。”

刚起来的张百熙、那桐、铁良,再次跪伏在光绪脚下,齐表忠心:“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又跪,起来吧!朕,知道你们的忠心,朕用你们,也是因为你们的忠心。”光绪肯定道:“接下来,你们要用心研究北边,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朝廷更有优势,像北边那样,用心发展,肯定比北边强,只要朝廷远远的超过北边,北边就永远属于朝廷。”

张百熙、那桐、铁良,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光绪抬眼看向不断向后移动的窗外风景,又道:“回去第一件事,在天津找块大小合适的地儿,先把实验田定下来。北边的方法成不成,实验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张百熙、那桐、铁良,再次齐声领旨。

关于《清日朝阳条约》,五国见证者签字,相当顺利,五国领事也相当配合,第二天就完成了。

清日两国首脑的签字,需要时间,整个过程估计需要一个整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时间的问题,等待就可以了。

《清日朝阳条约》的详细文本在《特区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上全文登载。再经过特区广播电台、京城广播电台、沪上广播电台、羊城广播电台、汉口广播电台的报道之后,整个特区,整个大清国震惊了。因为这是改变整个东北亚格局的条约,也是大清国第一次签署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条约,全民振奋,北方禁卫军在全大清国百姓心中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三天后,也就是5月31日,特区与英法两国达成了基本条约框架,漫长的扯皮终于要走到尽头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细节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是受《清日朝阳条约》的影响,英法两国也不想无限期的谈下去,早点结束,或许对双方都好。

为此,特区代表与英法两国代表,共同发表了条约框架公告。《特区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专门在当天特别加印了晚报,详细登载了条约框架,以及双方共同发表公告的细节。

特区广播电台,晚上八点整的《新闻联播》更是用了二十分钟详细报导了基本条约框架,以及公告细节。

在特区广播电台播新闻的时候,同一时间,京城广播电台、沪上广播电台、羊城广播电台、汉口广播电台,也在报道完全相同的内容。再一次轰动了整个大清朝,这是继《清日朝阳条约》之后,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英法两国,是比日本还要强大的国家,再次强化了北方禁卫军在全大清国百姓心中的神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