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山海同心破险局,暖情织就新蓝图
肯尼亚的雨季终于在众人期盼中降临,细密的雨丝落在基苏木市的玉米地里,给枯黄的土地注入了生机。陈峰站在加工基地的办公楼窗前,看着村民们披着蓑衣在田间忙碌,手里的平板电脑上正显示着国内发来的销售数据——首批肯尼亚玉米罐头在国内上市仅两周,销量就突破了五十万罐,芒果汁更是供不应求,各大超市的货架前都排起了长队。
“陈先生,奥马尔先生和卡玛先生来了,还带了村里的长老。”助手卡鲁的声音打断了陈峰的思绪。他转过身,看到奥马尔和卡玛带着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走进办公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手里还提着沉甸甸的布袋子。
“陈先生,这是我们村里刚收获的新米,还有玛莎做的非洲蒸糕,特意给你和李总、苏总带的。”奥马尔打开布袋子,里面装满了雪白的大米和香气扑鼻的蒸糕。陈峰连忙接过,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我一定会把这些东西寄给李总和苏总。对了,育苗基地的玉米长势怎么样?”
提到育苗基地,卡玛的眼睛亮了起来:“太好了!中国专家教的方法太管用了,玉米苗比以前壮实多了,再过一个月就能移栽到田里,到时候产量肯定能提高不少!”几位长老也连连点头,用斯瓦希里语说着感谢的话,卡鲁在一旁翻译:“长老们说,以前村里的人都靠天吃饭,遇到旱季就颗粒无收,现在有了水渠,有了加工基地,还有了育苗技术,大家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这都是托李总和苏总的福。”
陈峰笑着说:“这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把产业做得更大,让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穆萨打来的,语气带着一丝紧张:“陈先生,不好了!欧陆农科的人又来捣乱了,他们在村里散布谣言,说咱们的加工基地用的是劣质原材料,生产的罐头有毒,还说咱们要把村里的土地都买下来,让村民们无家可归!”
陈峰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欧陆农科在肯尼亚被罚后,一直没什么动静,没想到现在竟然开始在村里散布谣言,煽动村民的情绪。他知道,村里的老人思想比较保守,很容易被谣言影响,要是不及时澄清,之前建立的信任很可能会毁于一旦。“我马上过去!”陈峰拿起外套,跟奥马尔和卡玛简单说了情况,几人立刻跟着他往村里赶。
此时的鼎盛集团总部,李渊正在召开高管会议,讨论如何扩大“金线计划”的规模。苏瑶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在肯尼亚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中心的计划书,准备在会议上提出。“目前来看,肯尼亚的加工基地已经步入正轨,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周边几个村子复制这个模式,再建两个加工基地,同时引进更多的农产品品种,比如咖啡、茶叶,让产品线更加丰富。”李渊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高管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李渊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陈峰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到陈峰焦急的声音:“李总,欧陆农科在村里散布谣言,说咱们的罐头有毒,还说要抢村民的土地,现在村里的老人都很恐慌,有些村民已经开始质疑咱们的合作了!”
李渊的眉头紧紧皱起,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欧陆农科这招太狠毒了,他们知道村民最在乎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土地,所以专门从这两点入手,煽动情绪。“陈峰,你先别慌,”李渊的声音沉稳有力,“第一,立刻让加工基地的质检部门出具最新的产品检测报告,并且联系当地的权威机构,让他们派人去基地做第三方检测,用事实证明咱们的产品没问题;第二,你和奥马尔、卡玛一起,召集村里的村民开大会,把谣言当面澄清,告诉他们咱们的合作协议里明确写了,不会占用村里的一寸土地,反而会帮助他们提高土地的产值;第三,我会让苏瑶联系国内的媒体,把咱们加工基地的生产过程和检测结果报道出去,同时联系肯尼亚当地的媒体,让他们也帮忙澄清谣言,避免谣言扩散。”
挂了电话,李渊把情况跟高管们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对苏瑶说:“有机认证中心的事情先放一放,你现在立刻联系国内的媒体和肯尼亚当地的媒体,尽快澄清谣言。另外,让法务部准备好相关的法律文件,要是欧陆农科的谣言给咱们造成了损失,咱们就起诉他们,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瑶点了点头,立刻拿出手机开始联系媒体。她先是给几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打了电话,把欧陆农科散布谣言的情况和加工基地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了一遍,记者们都表示会尽快安排报道。接着,她又联系了肯尼亚当地的一家知名报社,报社负责人表示会派记者去加工基地和村里采访,还原事情的真相。
与此同时,陈峰已经带着加工基地的质检报告赶到了村里。村民们聚集在村头的空地上,欧陆农科的几个工作人员还在那里煽风点火,看到陈峰来了,他们立刻闭上了嘴,想要偷偷溜走。“站住!”陈峰大喝一声,“你们敢在这里散布谣言,就敢不敢跟我一起去加工基地看看,看看咱们的产品到底有没有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