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烟火里的军功章
李阳的家长会定在周五下午。李渊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学校,站在教室后门的走廊里,看着玻璃窗上孩子们画的“我的家”,指尖在李阳那幅歪扭的全家福上停了停——画里的爸爸穿着军装,比现实里高出一个头。
“李渊?”
身后传来苏瑶的声音。她今天穿了件米白色风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笔记本和李阳的作业本。看见他,她下意识地理了理衣领:“来得挺早。”
“怕迟到。”他侧身让她先走,目光落在她包侧的挂件上——是个褪色的兵人偶,是他当年在部队驻地小卖部买的,送给李阳的周岁礼物,不知何时被苏瑶挂在了包上。
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家长。李阳的座位在靠窗第三排,桌角贴着朵小红花,旁边用铅笔写着“组长李阳”。李渊刚坐下,前排的张小明妈妈就转过身:“渊哥,听说你上周叠被子赢了?我们家小明回来念叨了好几天。”
苏瑶在旁边低头笑,翻开笔记本:“老师说今天要讲下学期的研学计划,可能要家长陪同。”
“我有空。”李渊说得干脆,像在部队接任务。
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时,手里拿着摞奖状。她先是表扬了李阳这学期的进步,然后话锋一转:“其实李阳以前很内向,总说‘我爸爸在很远的地方’,这学期突然开朗了,每次小组讨论都第一个发言。”
李渊的喉结动了动,看向苏瑶。她正低头记笔记,睫毛在眼睑下投出片浅影,笔尖在“家长配合”几个字下画了道波浪线。
家长会结束后,李阳抱着作业本跑出来,非要拉着他们去看教室后的荣誉墙。最上面贴着张“优秀小组”奖状,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个。“是爸爸回来后,我才敢竞选的。”小家伙仰着脸,鼻尖沾着块橡皮屑,“王老师说,勇敢的孩子才能当组长。”
苏瑶伸手擦掉他鼻尖的橡皮屑,看向李渊:“晚上想吃什么?庆祝一下。”
“吃火锅吧。”李渊看着李阳冻得通红的耳朵,“暖和。”
超市的火锅区挤满了人。李渊推着车,苏瑶负责挑食材:“阳阳爱吃的虾滑,悦悦要的鱼豆腐,你爱吃的毛肚……”她一样样往车里放,声音轻快得像唱歌。
李阳趴在推车把手上,数着速冻柜里的丸子:“妈妈,爸爸,我们比赛谁吃得多!”
李悦拽着李渊的衣角,指着货架上的酸奶:“爸爸,那个草莓的,给我和哥哥买。”
李渊拿起两板酸奶,又顺手拿了盒苏瑶爱喝的原味。苏瑶回头看见,没说话,只是把他刚扔进车里的肥牛卷又多放了一盒。
回家的路上,李阳和李悦在后排玩“猜拳吃零食”,李渊和苏瑶在前排听着,偶尔对视一笑。雪后的晚风带着凉意,车里却暖融融的,弥漫着火锅底料的香气。
刚进小区,就看见张阿姨在楼下扫雪。她笑着打招呼:“买这么多菜?家里来客人了?”
“庆祝阳阳当组长。”苏瑶停下车,“阿姨上来一起吃?”
“不了不了,你们一家人热闹。”张阿姨挥挥手,“对了,下周社区有军民共建活动,听说请了退伍军人来讲故事,渊哥要不要去?”
李渊愣了愣:“我?”
“去啊!”苏瑶在旁边推了他一把,“让孩子们听听你以前的事。”
周六的社区活动中心坐满了人。李渊穿着苏瑶给他熨烫的衬衫,站在台上时,手心里全是汗。台下的李阳举着小红旗喊“爸爸加油”,李悦坐在苏瑶怀里,抱着那个旧兵人偶。
他没讲枪林弹雨的任务,只讲了在哨所给牧民送药的事:“有年冬天,牧民的孩子发烧,我们顶着暴雪走了十几里路,把药送到时,孩子的额头烫得像火炭……”
台下很安静,只有李阳偶尔问“爸爸你冷吗”。苏瑶看着台上的男人,他的侧脸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清晰,讲起牧民家的狗蹭他裤腿时,眼角有了笑意——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样子,褪去了兵王的锐劲,只剩下普通人的温柔。
活动结束后,几个老兵围过来聊天。有人拍着李渊的肩膀:“还是你厉害,回了家照样是顶梁柱。”
李渊笑了笑,看见苏瑶正被孩子们围着要签名,手里拿着他刚领到的“社区优秀志愿者”证书。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她身上,她低头写字的样子,像幅温暖的画。
晚上睡觉前,李阳突然抱着枕头跑到客房:“爸爸,我能跟你睡吗?”
“怎么了?”李渊掀开被子。
“我想听听你在部队的故事,不是讲给别人听的那种,是只有我能听的。”小家伙钻进被窝,眼睛亮晶晶的。
李渊给他掖好被角,讲起自己第一次打靶的事:“当时太紧张,子弹打偏了,班长罚我围着靶场跑十圈,跑着跑着就哭了……”
李阳咯咯直笑,很快就睡着了。李渊看着儿子均匀的呼吸,想起苏瑶说过,这孩子以前总做噩梦,半夜哭着找爸爸。他轻轻摸了摸李阳的头,心里软得像化了的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